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作者:郭焦丽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1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
提高历史审美感和艺术鉴赏力。
3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树立勇于追求真理的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2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背景学生通过课本、电视、网络及其他方式,对秦汉时期的文化会有一点了解,但了解得不深入、不系统,对一些历史概念也比较模糊。
为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勤动脑、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辩证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由欣赏视频《云水禅心》导入。
《云水禅心》是一首佛教音乐,它似天籁之音,空灵悠远,沁人心脾。
你想对佛教有更多了解吗?请继续秦汉文化之旅。
(二)新课研习【第一站:走近宗教佛与道】1 通过完成顺口溜,掌握佛教和道教的基本知识。
师:针对本堂教学,老师编了一段顺口溜,但有几处拿不准,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独立思考完成。
2 感受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师: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发言)师:唐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点明了南朝时寺院之多。
时至今日,我国寺院更多达7万多处。
我们家乡济源有没有佛教寺院呢?生:盘古寺、济渎庙、麻姑庙等。
孙栋梁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佛教、道教的兴起;掌握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史实;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2、通过分析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佛教、道教的传播情况;司马迁的《史记》【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动画版《西游记》片尾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问题:历史上有一匹白马身驮佛经,但它的蹄却是朝东,这是怎么一回事?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汉文化。
二、出示板块明帝梦:白马驮经佛教兴;武帝梦:仙方何求道教隆史公梦:古今之变史学荣;始皇梦:赳赳老秦军容整三、明帝梦:白马驮经佛教兴1、出示视频,学生看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汉明帝梦的内容。
2、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汉明帝做梦之后又做了什么事情?3、出示佛教传播和丝绸之路两幅图片,学生回答佛教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
4、赏诗话史,出示古诗,引导学生知道佛教迅速传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6、出示相关图片,分析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武帝梦:仙方何求道教隆1、出示资料,讲述汉武帝的梦是得道修仙、长生不死。
2、出示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道教的思想来源、教主、创始者。
3、利用动脑比一比环节,出示佛教、道教的比较表格,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
4、出示鲁迅先生的话,引导学生分析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史公梦:古今之变史学荣1、出示司马迁的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学生讨论得出司马迁的梦是写一本史书—《史记》。
2、出示赵翼《廿二史札记》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组成部分,得出其体例是纪传体。
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3、出示图片,出示《史记》内容是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史事,得出“史家绝唱”的结论。
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学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知识目标: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的造纸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造纸术的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学习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我喜欢)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据考证,早期用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时期,宦官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3.“蔡侯纸”的原料。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4.成书于时期的是一部数学名著。
这部书总结了,涉及到,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5.东汉时期,科学家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能测定。
三、华佗和张仲景6.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和 .7.华佗的医学成就:发明,他还编了一套体操“”。
8.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写了,该书全面阐述了,后世尊称他为“”。
(二)合作探究(我最爱)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有什么影响?(三)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相信自己,我能行)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发现于()A、汉墓B、秦墓C、北宋墓D、唐墓2、有一个人去读书,买了一捆“蔡侯纸”。
这个人最早生活于()A、西汉B、东汉C、春秋战国D、唐朝3、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其作用是()A、测定地震方向B、测定地震的级别C、测定地震位置D、测定地震日期4、在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到“麻沸散”的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5、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末汉初 C.西汉前期 D.东汉时期6.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7.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葛洪8.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成书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9.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二、填空题1.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______或______做书写材料。
1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武宁中学仇冬梅
【教学流程】
导学案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_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_________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_____的发展有_______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
2、____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______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_______,道教尊_______为教主,称他为_________
道教的主张:
3、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是________,他生活在_______时代,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编写成________
________记述了从_________到________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_________。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2.掌握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3.通过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相关文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秦汉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物,引起学生对秦汉文化的猜测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Step 2: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15分钟)1.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简要介绍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包括秦朝和西汉初期的繁荣时期,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文化高度发展。
2.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开创了雄伟壮丽的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巧妙精细的冶炼和制陶技术等,体现了崇尚实用、热爱生活的精神特质。
3.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用现代的展示材料和技术,展示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兵马俑、汉画等,让学生对秦汉文化的艺术成就有更直观的认识。
Step 3:深入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30分钟)1.秦朝的繁荣时期:介绍秦朝的繁荣时期,重点介绍秦始皇的文化建设,包括秦始皇陵的建设、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介绍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重点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修建长城、兴修水利等。
3.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的《七略》等,让学生了解西汉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Step 4:秦汉文化的影响(20分钟)1.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包括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等。
2.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包括影响汉字的发展和中医药、陶瓷等传统艺术的繁荣。
Step 5:小结(5分钟)总结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巩固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同砚能够了解秦汉文化的特点、进步历程和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识,提高文化素养。
一、导入你知道秦汉文化是怎样的吗?它在历史上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秦汉文化的特点1.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如聚焦于礼乐仪容、教化匹夫、重视孝道等。
2. 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如秦朝的法家思想、汉朝的儒家思想、匈奴、胡、羌等少数民族文化。
3. 在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乐府诗集》、仙侠小说《蛇与鼠》等。
三、秦汉文化的进步历程1. 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推崇法家思想,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2. 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家思想,宏扬孝道礼仪,创立了宫廷礼乐制度,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
3. 文景时期秦汉文化达到鼎盛,史称“盛世文景”,创设了许多文学艺术巅峰。
四、秦汉文化的影响1. 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影响深遥,传承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茂盛。
3. 对世界文化的沟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开创带动了中西文化沟通。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特点、进步历程和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识。
期望同砚们能够从中吸收智慧,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六、课后沉思1. 你认为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2. 你能从秦汉文化中感受到哪些对当代社会的启迪?3.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上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精通重要知识点,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昌盛的秦汉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分外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进步的关键阶段。
通过进修秦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的文化自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历史教案

最新-《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历史教案1一、学习目标: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㈡教材分析: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
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
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
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新课标-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

新课标-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掌握秦汉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秦汉文化的发展背景2.秦汉文化的核心内容3.秦汉文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文化的核心内容•秦汉文化的影响2. 教学难点•秦汉文化的影响在当代的体现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秦汉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
2. 探究秦汉文化(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研读《昌盛的秦汉文化》课文,并完成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任务。
2.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秦汉文化的发展背景和核心内容。
3. 分析秦汉文化的影响(25分钟)1.学生继续小组合作,分析并总结秦汉文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秦汉文化在当代的体现。
4. 深化理解(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秦汉文化的理解,特别是对其核心价值观的体认。
5. 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从不同角度梳理秦汉文化的重要特点和影响,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6. 课堂练习(15分钟)根据教师提供的秦汉文化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对秦汉文化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拓展了解秦汉文化的内容,并写一篇关于秦汉文化的论文。
并设置一个辅导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题,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六、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质量,进行评价。
2.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的成绩,进行评价。
3.课堂作业:布置秦汉文化相关的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该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昌盛的秦汉文化》课文2.图片和视频片段3.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和《史记》 1.阅读下列材料: 2012年是“中华史圣”司马迁诞辰2 157周年。司马迁的故乡陕
西省韩城市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一系列纪念活动,某校七年级(1)
班的同学也进行了一次纪念司马迁的活动:
【发愤著史书】
【探究思考】(1)为了编写史书,司马迁四处搜集材料。司马迁 收集材料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考察风俗人情,访求历史古迹,收集历史资料等。 (2)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但司马迁忍辱负重, 写成了《史记》。对此,你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为信仰奋斗终生,顽强不屈,坚强的毅力等。
【功绩耀古今】
(3)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你认为他获得这一美誉的
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 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秦兵马俑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人间奇
的典范。
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 ) 提示: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品,主要是秦军陶俑,
体现的是雕塑艺术。
外来:佛教 昌 盛 的 秦 汉 文 化 宗教 本土:道教 史学 雕塑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上的繁荣发展,带动了科 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 汉时道教兴起,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司马迁的 《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再一次向后人证实了人类本身才是历史的创造 者,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图文要点】
图片名称 中考指数 《史记》 ★★★★ 直接信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间接信息: 1.作者:司马迁。 2.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 史事。 3.影响: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要旨提醒】《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因此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内容:形象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2.地位:
雕塑艺术 的杰出代表。 (1)是秦汉时期__________
(2)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判断抢答】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初年传入中国。( × ) 提示:佛教是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入中国的,西汉初年,丝绸 之路还没有开通,因此佛教不可能在西汉初年传入中国。正确 时间是西汉末年。 2.道教的教主是老子,因此,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 )
(2)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
为什么? 参考答案: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
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
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 破坏统一。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兵马俑。
参考答案: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形象
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史记》的作者、内容、体例及地位。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古代印度 。 (1)起源:佛教起源于_________ 西汉末年 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传入:_________ (3)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东汉 时期在民间兴起。 (1)兴起:_____
迹,举世无双”。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 上有了八大奇迹。” 【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四个兵俑身份、年龄、姿态各不同,
你能用恰当的语言分别形容他们正在做什么吗?
参考答案:图一是在队列中肃立的兵俑。图二是准备用弓弩发 射箭矢的兵俑。图三是执戈的兵俑。图四是驾车马的兵俑。
提示:道பைடு நூலகம்是在东汉时期创立的,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
老子只是被道教尊奉为教主,并不代表他就是创始人。
3.东汉王充是无神论者,他的代表作是《论衡》。( √ )
提示:王充是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
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存在鬼神。 4.《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通史。( × ) 提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
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 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老子 为教主。 (2)教主:奉_____
(3)地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二、《史记》 汉武帝 时期著名的史学家_______ 司马迁 。 1.作者:西汉_______ 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的史事。 2.内容:叙述了从______________ 纪传体通史 。 3.体例: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 文学作品 。 4.地位: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__ 纪传体史书 的典范。 5.影响:成为后世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