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竹石》等PPT

合集下载

【课件】《石灰吟》

【课件】《石灰吟》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少年立志: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 灰吟》。于谦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 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 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两袖清风:当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 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 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一次回京之时,有人 私下劝他带些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 诗一首: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然 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两袖清风” 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 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定强劲。
尔:你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郑燮为题咏《竹石 图》而作。这首诗歌咏的竹子,不是生长在庭 院窗下,而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之中。“青山” 赋予他高大挺拔的形象,“破岩”写出它扎根 的艰难和顽强,“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又表明它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诗人用“咬 定”“立根”“坚劲”“任尔”这些有力的词 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境遇中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 当时黑暗、污秽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 尚节操。
注释: 1浑:全。 2清白:隐指高尚的节操。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我读懂了 这个词 我读懂了 这句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8张PPT)

竹石
(清)郑燮 咬定 青山不放松, 立根 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自学提示:
•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 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石灰吟》
《竹石》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习回顾
这两首诗都用了
( 咏物言志 )的
手法,第一首明写
相 ( 石灰 ),实同Leabharlann 质要表达的是自己 ( 清白无污

不 同
1、从描写的对象看 2、从书写内容上看
点 的高尚情操;第二首
吟咏( 竹 ),

赞扬了它们
( 身处艰难环境 )
顽强拼搏
的精神。
家庭作业:
•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 诗,用本节课学到的 方法自学,然后背一 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烧制石灰视频
石灰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 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 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 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 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 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 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 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 屈。一首《过零丁洋》,便 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 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 《在狱咏蝉》(骆宾 王)
• 《梅花》(王安石)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

层次梳理
拓展阅读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yuān)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xiāo)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 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面临着各种考验。 不畏艰难。 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 间。
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
总结写法
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
托物
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 言志
的志向和意愿。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吗?读出诗人不 怕牺牲和坚强不屈的品质。
课堂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 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件)
赏析: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注释: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诗意: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却:还,再。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我会写
chuí záo


返回
千锤万凿
我会写
fén

焚烧
返回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朗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找出生字词。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石灰自述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中心:诗人借咏石灰,表 达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贞 卓绝的意志和节操,以及永留高 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墨 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1.给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郑燮 xiè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任尔:任凭你 3.按要求填空。 《竹石》的作者是( 清 )的诗人( 郑燮)。这是 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 托物言志诗 )。全诗 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的表达了诗人
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的做人原则 ( )。
夏日绝句
立根:扎根、生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6张PPT)

课后习题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 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马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驰 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表达 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行于 人间的追求;《竹石》表达了诗人历经人生 的磨难艰险而更加坚定操守的志向。
课后习题
三首诗都是在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此时的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 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 更奇妙,更富有感染力。
课后习题
默写指点: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古诗解读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依 然还是那样坚韧提拔。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点: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锤(chuí ) 万凿/出 深山,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法。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全:都。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 闲,平常,轻松。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 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思考、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代诗人 王 冕 。作者通过对石头 坚强不屈 的描写, 以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赞颂了石灰 五 的感情。 (2)《墨梅》的作者是 , 元 朝 梅花 人。诗人借 为喻,在素洁的梅花 身上寄寓了他 寄生自豪 的高尚情操。

思考、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明 代诗 人 于谦 。作者通过对石头 不畏粉身碎 骨 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 自爱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的感情。
• ⑴墨梅:用墨笔勾勒的梅花。 •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 • 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 • 化用这个典故。 • •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 • 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 • 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注释】
• ⑷清气:清香的气味。 • ⑸乾坤:天地。
《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
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 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 来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 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 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
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 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拓展延伸
白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她在冰天雪地中 不同桃李混芳尘。傲然开放,不与 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清香发,忽然一夜花开, 芳香便传遍天下。 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著:放进,置入。 ②混:混杂。 ③芳尘:香尘。
这首诗将开放在冰雪中的 白梅 与混芳尘的 桃李 作 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 高洁 。 诗人王冕借梅花的高洁 来表达自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远志向。
(2)《墨梅》的作者是 王冕 , 元 朝 人。诗人借 墨梅 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 上寄寓了他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的 高尚情操。

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乾坤:天地 满乾坤(梅花的香气) 弥漫在天地间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用 (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托物言志 不畏“千锤万凿 ”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 品质,表达了诗人 ( )的思 想感情。
1﹑能正确朗读《墨梅》。 2﹑理解词﹑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要求: 1﹑能正确地朗读诗,学会生字“砚”。 3﹑理解词和诗句的意思。


墨 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
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 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诗。

2﹑学习《石灰吟》,体会诗人崇高品质。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 通、读顺。 2、联系诗句内容或借助工具书 理解下列词语,并说说诗句地意思。 锤: 击: 千锤万击: 出: 若: 等闲: 若等闲: 粉身碎骨: 清 白: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 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你相对于谦说什么? 2﹑我们还学过《 》和《 的诗。

》等托物言志

《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 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 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 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感情。
作者简介 于谦:。浙江钱塘人。明代名
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
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第一二句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 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第三四句意思: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 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说说《墨梅》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填空
1.《墨梅》的作者是 元 代的 王冕 ,他 借 墨梅 表达自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尚 情操。这种写法叫 咏物言志 。 弥散在天地间 2.诗中“满乾坤”的意思是 ; 清香之气 ;第三、四句诗 “清气”的意思是 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 的意思是 , 只要留下梅花的香气弥散在天地之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