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V 作业指导书中文4 PT
作业指导书PT讲解

承压设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旳液体渗透检测措施以及质量分级。
1.2本规程合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旳表面开口缺陷旳检测。
1.3引用原则1.3.1 NB/T47013.1-202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 通用规定》1.3.2 NB/T47013.5-202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 渗透检测》2检测人员2.1 渗透检测人员应按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旳有关规定获得对应旳资格(PT-Ⅲ、Ⅱ、Ⅰ级)后, 才能从事与该措施和该资格级别对应旳无损检测工作。
2.2渗透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旳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设备制造安装等基本知识。
2.3渗透检测人员旳未经矫正或经矫正旳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措施应符合GB 11533旳规定。
且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不得有色盲。
2.4 渗透检测汇报旳出具由PTⅡ级或以上人员进行。
3检测设备和器材3.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1.1 渗透剂旳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a)在每一批新旳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00mL 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留起来, 作为校验基准。
b)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 放在温度为10℃~50℃旳暗处保留, 并应防止阳光照射。
多种渗透剂旳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阐明书旳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 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
c)散装渗透剂旳浓度应根据制造厂阐明书规定进行校验。
校验措施是将10mL 待校验旳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 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旳量筒中, 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旳比较, 假如被校验旳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旳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 就应作为不合格。
d)对正在使用旳渗透剂进行外观检查, 如发既有明显旳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 应予以报废。
四电接口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沈丹客运专线TJ-1标
(改DK369+400-DK43+635.2和DK68+458.9-DK77+087.62)
四电接口检查作业指导书
中交一公局 沈丹客专TJ-1标项目经理部 2012 年 8 月 1 日
目
录
一、编制说明................................................................................................................................... 1 二、适用范围................................................................................................................................... 1 三、检查流程................................................................................................................................... 1 四、检查要求及依据....................................................................................................................... 2 �一� 、通用要求..............................................
丝印作业指导书

丝印作业指导书
标题:丝印作业指导书
引言概述:丝印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玩具、服装等行业。
为了确保丝印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丝印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备工作
1.1 确定印刷材料:选择合适的丝印油墨、丝网、印刷基材等材料。
1.2 检查设备:确保丝印机、烘干设备等设备正常运转。
1.3 调试设备:调整丝印机的速度、压力等参数,保证印刷效果。
二、制版工作
2.1 制作印版:根据印刷图稿制作丝网印版。
2.2 检查印版:检查印版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印刷效果。
2.3 调整印版:根据印刷效果调整印版的网目和张力。
三、印刷操作
3.1 准备油墨:搅拌油墨,调整颜色和粘度。
3.2 开始印刷:将印版固定在丝印机上,开始印刷作业。
3.3 注意事项:控制印刷速度,保持印刷质量,及时清洗印版。
四、烘干处理
4.1 确定烘干方式:根据印刷材料和油墨选择合适的烘干方式。
4.2 控制温度和时间:调整烘干设备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印刷品干燥。
4.3 检查印刷品:检查印刷品的质量,确保印刷效果符合要求。
五、清洁保养
5.1 清洁设备:定期清洁丝印机、印版等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5.2 保养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零部件,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5.3 做好记录:记录每次印刷作业的参数和效果,为以后的作业提供参考。
结论:制定一份丝印作业指导书,可以规范作业流程,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是丝印作业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工具。
希翼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匡助。
PT作业指导书

PT作业指导书PT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公司所有采油(气)井口装置生产过程中关键零件的液体渗透探伤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STM E165 液体渗透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ANSI/API Spec 6A-2004 第19版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规范ISO 13628-4:1999,IDT 水下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3 液体渗透检验人员资质3.1从事液体渗透探伤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权威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考核合格,取得2级以上证书的方可出具检测和审核报告,1级人员必须在2级以上人员指导下方可从事工作。
3.2探伤人员的视力必须一年检查一次在1.0以上(无色盲)。
3.3液体渗透探伤的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保证在用的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为同一簇组,不同型号的探伤剂不能混用,并要保存在40℃以下通风干燥的地方以保证其使用精度和探测可靠性。
3.4所有无损检测的工艺规程和卡片应由3级资质的人员签署批准。
3.5权威部门指中国无损检测协会授权的各个主管机构评定和颁发的人员证书; 中国原铁道部所属的专业委员会评定和颁发的证书;或者按美国无损检测学会SNT-TC-1A使用版本评定和颁发的证书。
4 工作程序4.1探伤前的准备4.1.1在进行液体渗透探伤之前,首先要对所准备使用的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的外观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变形和锈蚀等现象存在,然后试喷一下看喷嘴和灌中溶剂的压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1.2在每次液体渗透探伤前应对被测零件的图纸和规定的标准等级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保证能够准确无误地对该零件进行探伤,真实地反映其符合标准的程度。
4.1.3在现场零件准备探伤之前应把灵敏度试块放在工件的待探测表面上,然后依次喷上渗透剂、显像剂观察是否有痕迹显示,如有显示就表示现场的试验条件和探伤人员的操作方法都符合要求。
4.2进行探伤(满足API 6A、17D)4.2.1液体渗透探伤应在精加工结束之后,在涂漆、涂油脂、加润滑剂和磷化、电镀等表面处理之前,另外还要去除表面油污、毛刺、氧化皮、金属屑等妨碍液体渗透探伤的一些因素。
维修作业指导书

维修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维修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提供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作业时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指导书旨在确保维修作业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质量,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维修设备的可靠性。
本指导书适合于公司内部维修作业人员,包括机械维修、电气维修、仪器仪表维修等。
二、维修作业流程1. 维修作业流程概述维修作业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接收维修任务:维修人员接收维修任务并核实相关信息。
2) 准备工作:维修人员准备所需工具、设备和材料。
3) 检查和诊断: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
4) 维修操作:根据故障原因,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维修操作,修复故障设备。
5) 测试和验证: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维护和保养: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7) 记录和报告:维修人员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提交维修报告。
2. 维修作业流程详述2.1 接收维修任务维修人员应在接收维修任务时子细核实任务信息,包括设备名称、故障描述、维修地点等。
确保任务信息准确无误,并与相关部门或者客户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细节信息。
2.2 准备工作维修人员应根据维修任务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确保所选用的工具和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并保证材料的质量和适合性。
2.3 检查和诊断维修人员应对故障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
在进行检查和诊断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4 维修操作根据故障原因,维修人员应进行相应的维修操作,修复故障设备。
在进行维修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5 测试和验证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行设备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测试和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像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6 维护和保养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DNV规范

SECTION 8 制造、工艺和试验PT.4 CH.7 SEC.8A. 制造A 100 General 总则101I、II级压力容器应由船级社认可的工厂制造。
102焊接应由认可的工人,见PT.2 CH.3 SEC.3,根据认可的图纸和说明书进行。
对于I、II级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合格要求按PT.2 CH.3 SEC.3,或者按照公认标准。
B. 工艺B 100 板材切割101 板材一般采用火焰切割而不采用剪切加工,除非机加工去除的割边量为1/4的板厚,但最小为3mm.B 200 焊缝201对于纵缝和环缝主要对接焊缝仅认可全焊透形式.壳体与平封头、管板的连接可以用非对接焊的圆周焊缝,见SEC.5.202除另经认可外,焊缝应为双面焊。
联箱、管路和管子的环形焊缝可采用有衬板或无衬板的单面焊,接缝的设计和焊接方法应保证完全焊透并须向验船师论证所用的焊接方法可以给出无缺陷的焊缝且取得验船师满意。
如采用衬板,则除另经认可外,应在焊接后和非破坏性试验之前移去。
然而,当环缝的第二侧不可能施焊,必须采用永久型垫衬时,应满足以下条件:——III级压力容器或者II级无缝筒体。
——带垫衬的焊接工艺被认可。
——介质是无腐蚀的。
203只要可行,在紧靠焊缝处不准焊接附件。
如果不能避免,焊接应是完全互相交叉。
204由焊接板制成的管板,焊接缝应尽可能位于最小应力处,通过弯边曲面的焊缝应与其成直角。
205除非压力容器在焊接后热处理消除应力,否则不能超过两条焊缝交于一个点。
注:只要有可能,应避免在焊缝处或附近开孔。
206在焊接开始前,确定板边是否符合以下限制条件:——对于纵向焊缝:为板厚的10%,最大为3mm。
——对于环向焊缝:为板厚的10%+1,最大为4mm。
207如果板不等厚,并且厚板表面超出206中绘出的薄则范围,则厚板应削锥钉,角度不超过15°,具体见Fig 1.Guidance note指引摘要:要求完全射线探伤检验的压力容器而言,建议厚板制成有一段与薄板等厚的平行部分。
PT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1.1扬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中辽阳宏伟无损检测工程有限公司所从事渗透探伤人员采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方法检查各种表面开口缺陷,粉末冶金或多孔材料不采用此法。
2.编制依据: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6062-1992《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JB/T6064-1992《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JB/T7523-1994《渗透检验用材料技术要求》JB/T9218-1999《渗透探伤方法》3.人员资格:3.1 从事探伤或缺陷等级评定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技术资格证书。
3.2Ⅰ级人员应在Ⅱ、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渗透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Ⅲ级人员才可签发报告。
3.3从事渗透检验工作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不得有色盲、色弱,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4.作业前的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4.1 专业技术人员接收委托后,经现场调查制定相应的工艺卡,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探伤前应预先考虑到被检物表面上可能出现的缺陷种类及大小、被检物的用途、表面粗糙度、数量和尺寸以及探伤剂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及确定操作细则。
4.3环境温度过低时,采取适当措施提高被检件温度,必要时渗透液适当储温。
5.应具备的工器具:5.1铝合金对比试块或镀铬试块,胶带纸(或相机),干净的破布等。
5.2渗透探伤剂的选择5.3选择相应型号的渗透探伤剂包括清洗剂、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
渗透探伤剂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渗透探伤剂不能混用。
5.4渗透剂的贮存温度为15-50℃,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5.5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显像剂做外观检查,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报废。
6.作业程序:6.1予处理:6.1.1检测前,必须对工件表面氧化皮、铁锈、铁屑、飞溅等进行打磨清理,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向四周扩大25mm,清理后进行予清洗,去除工件表面油污垢等。
DNV 试验程序 中文翻译

船舶/高速,小艇和的分级规章材料和焊接部分-2,第一章材料总体要求2003-1目录页码1.制造,检查和证……………………………………………………………………………………………………………………………2.试验程序……………………………………………………………………………………………………………………………………挪威船级社挪威,奥斯陆1322号,--1. 电话:+47 67 57 99 00 传真:+47 67 57 99 11规章更改总则当前版本的规章包含了董事会在2002年9月份决定增加和修改的部分,并且取代了1993年1月版的同一个章节。
本规章的表动于2003年7月1号开始生效。
本章节一直有效,直到有改进的章节出版。
除了细小修正的更新清单和部分1第1章第3节中出现的纠正,不可以发布补编内容。
通常,部分1第1章在每年的1月和7月进行修正。
改进的章节要发送给所有使用本规章的用户。
再印版的购买者要检查部分0第1章第1节印刷的规章章节,以确保章节是现行的。
主要更改章节1-制造,检查和证书—A 301 条款经修正包含了该用词“交货时要有NV标识或工厂证书”。
—A 301条款经修正通知认可的制造商可以在DNV交流网上找到。
章节2-试验程序—删除了序号5和6,“抗拉试验指南Z的试样案列”。
—删除了B 500小节,“延展性试验指南Z”。
—小节B600重编号为B500。
—小节B700重编号为B600。
纠正和说明除了上文所述的规章要求,检测出的错误,纠正和说明要编入目前的规章文本中。
注:对本规章的意见可以发送到rules@期刊订单和订购条款的信息,使用distribution@关于DNV的综合信息和协会的业务在上查找。
目录章节1制造,检查和鉴定A.总则A 100 总则……………………………………………………A 200 买方提供信息…………………………………………A 300 制造商认可……………………………………………B. 试验和检查B 100 制造过程中的检查……………………………………B 200 化学成分………………………………………………B 300 热处理…………………………………………………B 400 试验材料的选择………………………………………B 500 试验相关释义…………………………………………B 600 试验……………………………………………………B 700 重试验…………………………………………………B 800 外观和无损检验………………………………………B 900 缺陷修正………………………………………………C.鉴定和证书C 100 材料鉴定…………………………………………………C 200 材料证书…………………………………………………章节2 试验程序A.总则A 100 范围………………………………………………………A 200 试验仪器…………………………………………………A 300 试样准备…………………………………………………B.试验方法B 100 外界环境温度下的拉伸试验……………………………B 200 屈服试验…………………………………………………B 300 冲击试验…………………………………………………B 400 落锤试验…………………………………………………B 500 结晶粒度的测定…………………………………………B 600 其他试验…………………………………………………章节1制造,检查和鉴定A.总则A 100 范围101 本章节规定了用于结构或者船体修补,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的材料以及容器体系分级或者本协会的等级划分的总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渗透检测程序目录序号标题页码#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范围 -------------------------------------------------------------------------------------------参考文献及缩写 ----------------------------------------------------------------------------人员资格定义 -------------------------------------------------------------------------------检测时间--------------------------------------------------------------------------------------无损检测最小检测范围--------------------------------------------------------------------安全防护--------------------------------------------------------------------------------------设备--------------------------------------------------------------------------------------------检测用材料和被检测部件的相容性-----------------------------------------------------程序参数--------------------------------------------------------------------------------------检查--------------------------------------------------------------------------------------------记录--------------------------------------------------------------------------------------------验收准则--------------------------------------------------------------------------------------后清洗和防护--------------------------------------------------------------------------------重复检测--------------------------------------------------------------------------------------报告--------------------------------------------------------------------------------------------附录-1-----------------------------------------------------------------------------------------333334444-66-77778891.0 范围本部分说明了在被检测材料表面开口的缺欠渗透检测。
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但是也可应用于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
2.0参考文献及缩写DNV 7号文ASNT RP SNT-TC-1A 2006 Edition –ASNT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PrEN 1956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观察条件EN ISO 12076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术语ISO 5817-钢电弧焊焊接接头—缺陷质量等级导则3.0 人员资格定义凡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探伤工作,负相应的技术职责。
主操人员必须是Ⅱ级或Ⅱ级以上的人员。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4.0 检测时间如果需要进行热处理,必须在所有的热处理完成后,进行最终的NDT。
对于等于或高于NV 420的级别,最终检查和NDT应当在完工48小时以后才可以进行。
5.0无损检测最小检测范围应当在规范的相关部分、图纸或由制造厂与本社达成协议中,规定出检测的范围。
如果重复发现产生裂纹或其它严重的焊缝缺陷,NDT的范围必须扩大。
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所有类似的缺陷可以被检出。
在进行其它的NDT前,所有的焊缝都必须进行100%目视检测。
6.0 安全防护所有液体渗透检测所使用的化学品和设备都应该小心使用,并且根据产品的使用建议进行使用。
只有获得了相应专业资质的人员才允许进行检测工作。
要保持工作区域有充分的通风安全措施,并且要保证远离火源,火花和没有保护罩的照明。
充分的通风可以使检测人员避免吸入有害的材料。
渗透液材料容易挥发,相对有毒性,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因此检测人员要始终保持足够的通风来避免检测时渗透材料长时间的接触皮肤。
7.0设备进行渗透检测的设备,是由待测部件的数量、尺寸和形状决定的。
一族产品可以被认为是渗透检测用材料的组合。
渗透剂,过量渗透剂的去除剂和显像剂应当为同一生产厂家制造的,并彼此相容。
常见的检测用产品:—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双功能渗透剂。
常见的渗透剂去除剂:—水、亲油乳化剂、溶剂和亲水乳化剂:显像剂:—干式的、水溶性的、水悬浮性的和溶剂基的。
8.0 检测用材料和被检测部件的相容性.渗透检测用的产品应当和被检测部件材料,及该部件设计用途相适宜。
在奥氏体不锈钢、钛、镍基或其它高温合金时,应当考虑有必要对杂质进行限制,如硫、卤素和碱金属。
这些杂质会导致脆化或腐蚀,特别是在升高的温度下。
9.0程序参数9.1 表面的准备处理和预清洗应当去除污染物,例如氧化皮、铁锈、油脂或涂层。
如果有必要,可以机械或化学的方法,或者是将这些方法组合使用。
预清洗应当保证检测表面没有残留物,并且能够允许渗透剂进入任何缺陷/不连续内。
清洗的区域应当足够大,以防止实际的测试表面受到来自邻近的区域的干扰。
作为预清洁的最后一个步骤,待测物体应当进行彻底的干燥,这样在缺陷/不连续中不会留有水或溶剂。
9.2 检测温度为了减少湿气进入缺陷/不连续,检测表面的温度通常在10°C 至52°C的范围之间。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接受低至5°C的温度。
温度低于10°C,高于52°C 时,应当采用用于该目的,通过公认标准认可的渗透剂产品系列和检测程序。
9.3 渗透时间渗透剂可以采用喷涂、刷涂、浇涂或浸没的方式,施用在待测工件上。
应当注意在整个渗透的时间内,测试表面保持完全浸润。
适当的渗透时间是由渗透剂的性能、施用时的温度、待测工件的材料和要检缺陷/不连续而决定的。
渗透时间至少为15分钟或依照生产厂家的指导说明。
9.4 多余渗透液的去除及干燥9.4.1 总则去除剂的使用时,不得除去渗入缺陷/不连续中的渗透剂。
9.4.2 水过量渗透剂应当采用适当的清洗方法除去。
例如:喷淋清洗或用湿布擦洗。
应当注意尽量降低任何由于清洗方法造成的有害效果。
水温不得超过45°C。
水压不得超过50 psi (345 kPa).9.4.3 溶剂通常先用洁净的不起毛的布擦去过量的渗透剂。
随后进行的清洁应当采用溶剂轻微润湿的洁净的不起毛的布。
其它的去除方法应当由合同各方一致认可,特别是当溶剂型去除剂直接喷洒在被测工件表面上的情况。
9.4.4 乳化剂亲水型(水可稀释型):为了可以使后乳化渗透剂能够从表面上除去,该渗透剂应当通过采用乳化剂而使其可以用水冲洗。
在使用乳化剂前,应当进行水洗以从检测表面除去大部分过量的渗透剂,并且便于随后使用的亲水性乳化剂均匀地发挥作用。
应当通过浸没或发泡设备施用乳化剂。
使用者应当根据生产厂家的指导说明通过预先的实验估算乳化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不得超过预先确定的接触时间。
乳化完成后,应当进行最后的清洗。
亲油性(油基的):为了可以使后乳化渗透剂能够从表面上除去,该渗透剂应当通过采用乳化剂而使其可以用水冲洗。
这一点只能采用浸泡的方式。
应当根据生产厂家的指导说明通过预先的实验估算乳化剂的接触时间。
该接触时间应当充分,但仅使过量的渗透剂在随后的水洗过程中,可以从检测表面上除去。
乳化的时间不得超出。
乳化完成后,应当立即进行水洗。
.9.4.5 水和溶剂应当首先用水洗去可以水洗的过量渗透剂。
然后用溶剂轻微润湿的干净不起毛的布进行清洁。
.9.4.6 检查过量渗透剂的去除在去除过量渗透剂的过程中,应当目视检查检测的表面上的残留渗透剂。
对于荧光渗透剂,该检查应当在UV-A光源下进行。
为了便于快速干燥多余的水分,当从工件上去除所有的水滴或水迹。
检测表面在去除过量的渗透剂后,应当尽可能快地干燥检测表面,采用水基显像剂的情况除外。
干燥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之一:—采用清洁干燥的不起毛的布擦拭—强制的空气流通—提高温度蒸发如果采用压缩空气,应当特别小心保证压缩空气中无水无油成分,而且在工件表面上的压力应该尽可能低。
进行检测工件的干燥时,应当保证渗入缺陷/不连续中的渗透剂不会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5°C ,除非另行达成一致。
.9.5 显像剂的施加使用时,显像剂应当保持在均匀的状态下,并且应当均匀地施加在检测表面上。
除去过量渗透剂后,应当立即施加显像剂。
9.5.1 干粉干粉显像剂只可和荧光渗透剂一同使用。
显像剂应当均匀地施加在检测表面上,干粉施加可采用以下的方法:扬尘、静电喷涂、喷粉枪、流态床或喷粉室。
检测的表面应当被薄薄地覆盖住;不允许产生局部的结块。
.9.5.2 水悬浮显像剂应当按照认可的程序,采用适合的设备,通过在搅动的悬浮液中浸泡或进行喷涂,形成均匀的显像剂涂覆薄层。
应当根据生产厂家的指导说明通过预先的实验估算出显像剂浸泡的时间和温度。
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浸泡的时间应当尽可能短。
应当通过蒸发的方式和/或采用强制空气循环流动的烘箱干燥工件。
.9.5.3 溶剂基显像剂显像剂应当采用均匀喷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