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合集下载

水稻新品种龙稻27的选育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龙稻27的选育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http : //hljnykx. haasep. cnDPI : 10.11942/j ・ issnl002・2767.2020. 07.0149鹭爛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7):149-151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曾宪楠,王麒,宋秋来,等.水稻新品种龙稻27的选育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口丄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7):149-151.水稻新品种龙稻27的选育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曾宪楠,王 麒,宋秋来,孙 羽,冯延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龙稻2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吉粳88为母本、松粳9为父本,采用系谱方法选 育而成,代号哈135002。

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晶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7002)。

2019年获得植物新話种保护权,授权号为CNA20160100. 7O 适宜种植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

本文总结了龙稻 2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龙稻27;选育;栽培技术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黑龙 江省水稻的高产、稳产对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口如。

水稻是黑龙江省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的稻米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稻米品质。

收稿日期:2020-04-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0505-5)。

第一作者:曾宪楠(1985-),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 遗传育种研究。

E-mail :zengxiannanzxn® 163. com 。

同时,育种方法不断创新3],选育出符合市场需 求的水稻品种尤为重要。

水稻品种不断更新和改良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囚。

本文介绍了龙稻27的选育过程,对其产量表现及相关高产栽培技术方面予以总结。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篇一:2015年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推荐黑龙江省垦盈种业垦盈系列变为本单位水稻高级农艺师研发垦盈1号(铁杆、高产、优质、多抗、长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5天,主茎12-13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500℃,株高88cm,穗长23cm,每穗粒数150粒,千粒重31g,分蘖力强,品质优适应性强,抗倒伏性极强,耐寒,抗病性强,米粒优,米粒长宽比2.1:1。

产量表现:平均公顷产量可达9000kg,最高公顷产量可达10000kg。

科育10-01 (铁杆、高产、优质、多抗、圆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0天,主茎12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450℃,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100—120粒,千粒重20g,株型收敛,剑叶上举,收获前一直活干成熟,分蘖力强,主蘖穗一致,抗倒伏性极强,抗病性强,喜肥水。

产量表现:最高产达12吨/公顷,一般公顷产量9500公斤/公顷一10000公斤/公顷,属于吨粮稻。

适应区域: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注:本单位主要以水稻科研为主,水稻种子销售以供研发。

篇二: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黑审稻2012001 东农431 黑审稻2012002 松粳16 黑审稻2012003 利元5号黑审稻2012004 绿珠1号黑审稻2012005 龙稻13 黑审稻2012006 龙稻14 黑审稻2012007 龙粳33 黑审稻2012008 龙粳34 黑审稻2012009 绥稻1号黑审稻2012010 龙粳35 黑审稻2012011 龙粳36 黑审稻2012012 育龙1号黑审稻2012013 龙粳37 黑审稻2012014 龙粳38东农800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松07-318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五优06-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绿珠0659 哈07-4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哈05-306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龙交06-211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交04-90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盛昌06-012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生01-10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龙生01-028-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育龙06-130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育03-178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交06-192(软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81 水稻温带上限黑审稻2012015 中龙香粳1号哈香06-216(香稻)黑龙江省第二积2011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4 黑审稻2011001 松粳15 松06-3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 55 黑审稻2011002 松粳14 松05-27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 56 黑审稻2011003 龙粳30 龙花01-55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7 黑审稻2011004 龙粳31 龙花01-68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8 黑审稻2011005 莲稻1号绿研长粒02-0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9 黑审稻2011006 龙粳32 龙组01-4160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11007 龙庆稻2号庆07-08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水稻 61 黑审稻2011008 松粳香2号松香06-317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62 黑审稻2011009 龙稻12 哈07-30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62 黑审稻2010001 龙洋1号龙洋03-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63 黑审稻2010002 龙稻10 哈05-11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4 黑审稻2010003 龙稻11 哈04-1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5 黑审稻2010004 牡丹江31牡2004-1325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66 黑审稻2010005 绥粳13 绥03-4386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7 黑审稻2010006 北稻5号北04-2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8 黑审稻2010007 龙庆稻1号哈04-2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9 黑审稻2010008 龙联1号莲选05-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0 黑审稻2010009 松粳13 松02-81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1 黑审稻2010010 龙粳29 龙品02011-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 72 黑审稻2010011 龙盾107 龙盾00-24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水稻香稻香稻香稻香稻73 黑审稻2010012 莲惠1号 74 75 76 77黑审稻2010013 黑审稻2010014 黑审稻2010015 黑审稻2010016莲育05-4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苗香粳1号苗系918-4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龙香稻2号哈05-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龙粳香1号龙花04-05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稼禾1号稼禾香0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2009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2 黑审稻2009001 东农429 东农420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9002 东农430 东农4205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9003 牡丹江30 牡2001—10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9004 松粳香1号松04—1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9005 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水稻67 黑审稻2009006 北稻4号北01—03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9007 东农428 东农3489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9 黑审稻2009008 龙粳26 龙育03—1804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0 黑审稻2009009 龙粳25 龙花01—806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1 黑审稻2009010 龙粳27 龙交04—2182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2 黑审稻2009011 龙粳28 龙育04—1465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3 黑审稻2009012 垦稻19 垦04—1093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4 黑审稻2009013 绥粳12 绥04—634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5 黑审稻2009014 龙稻9号哈05—4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6 黑审稻2009015 龙糯3号龙糯04—1292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8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71 黑审稻2008001 东农426 东农3418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72 黑审稻2008002 东农427 东农2108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3 黑审稻2008003 松粳12 松01-173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4 黑审稻2008004 中龙稻1号哈2000-17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 75 黑审稻2008005 绥粳9号绥02-6007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76 黑审稻2008006 绥粳10 绥02-7015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7 黑审稻2008007 合粳1号合选03-13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8 黑审稻2008008 龙粳21 龙花99-454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9 黑审稻2008009 绥粳11 绥02-6159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80 黑审稻2008010 龙粳22 龙丰K8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81 黑审稻2008011垦稻13 垦02-700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82 黑审稻2008012 垦稻18 垦粳02-393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3 黑审稻2008013 龙粳23 龙花00290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4 黑审稻2008014 垦粳2号农大99D004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5 黑审稻2008015 鸡西稻1号鸡西99-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6 黑审稻2008016 龙盾106 龙盾02-242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7 黑审稻2008017 龙粳24 龙交03-133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8 黑审稻2008018 三江2号建02-6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89 黑审稻2008019 龙稻8号(糯)哈02-4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2007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0 黑审稻2007001 龙粳17 龙育99—390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1 黑审稻2007002 龙粳18 龙交01B—1330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2 黑审稻2007003 龙粳19 龙选99—196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7004 龙粳20 龙育03—1126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7005 东农425 东农2011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7006 松粳11 松5119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7007 绥粳8号绥02—6222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7 黑审稻2007008 龙盾105 龙盾D904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7009 黑粳8号黑交9901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69 黑审稻2007010 普粘8号普粘11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6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0 黑审稻2006001 龙粳15 龙品02—1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1 黑审稻2006002 龙粳16 龙D99—709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2 黑审稻2006003 龙稻5号哈99—77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水稻 53 黑审稻2006004 龙稻6号哈99—245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54 55 56 57黑审稻2006005 黑审稻2006006 黑审稻2006007 黑审稻2006008龙稻7号哈02—220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牡丹江28 牡97—123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牡丹江29 牡98—1130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垦稻11 垦00—1113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8 黑审稻2006009 垦稻12 垦99—3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9 黑审稻2006010 北稻3号北01—0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06011 莎莎妮莎莎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05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43 黑审稻2005001 龙粳14 龙D99—9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44 黑审稻2005002 东农424 东农992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5 黑审稻2005003 龙稻4号哈99—85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6 黑审稻2005004 松粳9号松98—12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7 黑审稻2005005 松粳10号松98—13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8 黑审稻2005006 牡丹江27 牡99—88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9 黑审稻2005007 牡粘4号牡粘98—73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50 黑审稻2005008 五优稻3号五优C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51 黑审稻2005009 上育397 上育39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积温带篇三: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为皖南烟区水稻品种区试选拔参试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作者:朱四光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

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

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

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

糯稻品种龙粳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糯稻品种龙粳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DOI:10.19904/14-1160/s.2022.04.019糯稻品种龙粳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大林,马文东,杨庆,胡月婷,王立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黑龙江省水稻产量逐年增加,糯稻因其用途广泛需求量也逐年加大,呈现出供给不足趋势。

为顺应市场需求,选育出糯稻品种龙粳62。

文章介绍了糯稻品种龙粳6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龙粳62亲本是由母本糯稻品系龙交04-2637与父本糯稻品系龙糯98-325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审定前参试代号龙交07134。

龙粳62具有抗病耐冷、活秆成熟、整精米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水稻;龙粳62;糯稻;选育;栽培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55-03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23文献标志码:B随着国家粮食战略规划和农业科技的发展,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据国家数据局统计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7867.7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省。

水稻既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黑龙江省水稻商品率已经超过80%,因此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稳产对保障“中华大粮仓”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水稻分为粳稻和糯稻。

从全国来看,我国糯稻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广西等11省(自治区)[1],东北稻区产量较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谷多样性如特种稻———黑稻、紫稻、糯稻等及其他功能性稻米的需求增加。

糯稻作为特种稻的重要一员,以糯米为原料开发的产品得到多方面的应用。

糯米具有补虚、补血、止汗等保健作用[2],既可直接蒸煮当作主食,也可以用于加工制作汤圆、糖果、甜点等副食品和发酵制作米酒、酱油和醋等产品[3-6]。

糯米具较高的黏性、多微孔结构和良好的水稳定性,是增稠汤、布丁和婴儿食品的原料;糯稻支链淀粉经热变性后,可与聚乙烯合成生物复合材料,在聚合物工业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此外,糯稻还广泛应用于医疗(药物缓释载体、胶囊)、化妆品(面膜、乳液)、工业胶、印刷和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李洪亮 孙玉友 柴永山 魏才强 解 忠 刘 丹 程杜娟 刘春光 徐德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 157041)摘要:利用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88个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进行了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品种在株高和穗粒数的农艺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第一积温带品种穗长极显著高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且第三、四积温带之间穗长没有显著差异;第四积温带品种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第一、二、三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品种的产量则表现为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第一、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和垩白度等指标低于第三、四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不同积温带;水稻;性状;差异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产区之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黑龙江省育成水稻新品种数量逐渐增多,2012-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品种近100个,这些育成的品种为黑龙江省水稻的安全和高效生产提供了品种保障。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特点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2009-2015年的水稻区域及生产试验数据),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育成的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差异分析。

数据的选择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黑龙江省区域试验采用的是多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GA14B10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41)多点试验,每年在黑龙江省参试的品种在各自适宜区设立多个试验点,试验点的选择极具代表性,通过连续多年多点试验,使获得的试验数据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每一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

因此,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出当前黑龙江省水稻的育种方向,也为今后的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黑龙江省2012-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共选择88份材料用于统计分析(表1)。

优质稻新品种龙粳4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新品种龙粳4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新品种龙粳4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张凤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2期龙粳4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龙花99454为母本,空育313为父本,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2015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1.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稻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91.6cm,穗长15.8cm,每穗粒数108粒左右,千粒重26.9g左右,耐寒性强。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分析:出糙率82.8%~83.0%,整精米率69.1%~69.5%,垩白粒米率4.5%~9.0%,垩白度0.6%~1.8%,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14%~17.97%,胶稠度75.5mm~76.0mm,食味品质80~81分。

接种鉴定结果:叶瘟4~5级,穗颈瘟1~5级;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4.4%~15.8%。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2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

1.2 产量表现龙粳46号2013~2013年在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458.8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20增产8.9%;2014年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320.0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20增产8.4%。

2高产栽培技术2.1培育壮秧采用塑料大、中棚旱育苗,早育早插,一般4月15日~25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

播种量手插中苗每盘80g湿芽籽,机插盘育每盘100~125g湿芽籽,钵育苗每钵3~4粒。

2.1.1 种子处理将风选好的种子进行盐水选,比重1.13,即40kg水加入10kg盐(要用鲜鸡蛋测定,鸡蛋在溶液中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可),选出发芽势强的种子,确保苗齐苗壮,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

盐水选后用25%咪鲜胺乳油5000倍液药剂浸种,在室温下浸泡5~7天,期间要搅拌几次, 30℃条件下催芽至破胸露白,于播种前一天捞出控干,以便播种。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7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Ⅰ.长江中下游稻区(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贵州省作单季稻种植。

(四)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丰两优四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八)连粳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九)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十)深两优5814: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导品种。

(十一)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水稻新品种垦稻5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垦稻5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6):159 H eilongjiang A gricultural Sciencesh tt p: //www.8aase DOI:1Q.11942/i. issn1Q Q2-2767. 2018. 06. Q159水稻新品种垦稻5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宋微1,高扬、步金宝、李海静、刘华招2(1.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8;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摘要:垦稻51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常规粳稻品 种,2017年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44d,需%10 °C活动积温2 600 °C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 植。

该品种高产优质、分蘖性强、抗逆性好、出米率高、食味好。

主要介绍了垦稻5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 栽培要点。

关键词:水稻;垦稻5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质水稻新品 稻51是 稻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 局品 定委员会审定'。

,们物质生提高,水稻品种也愈发高产与优质并齐的 ,随之而来会出现生产上肥料的 理使用和跨区种植等问题[13]。

稻新品稻51适用于黑龙江 温区种植,其突出,在 高产的前提下'质优良达国,食味品质突出,耐冷性、抗稻性强,在黑龙江 温 植 较好的发展前景。

1来源稻51是由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及北大荒垦丰种业 同选育,2009 ,稻6号 本、以垦05174 本 ,经 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4年进行产 定、抗性定、异地鉴定,20152016 黑龙江省农 、局黑龙江垦区第二积温带上限区域试验,2017年 生产试验。

2018 农 局审定'稻51,确定在黑龙江温带。

2多年产 定结果2015 黑龙江 农 局区 试验 产9 648 k g.h m-2,2016年黑龙江省农 局区域试验 产量9043 k g.h m2,产量9 345. 6k g*h m2,较对照龙稻5号增产5.9P* 2017年黑龙江省农局生产试验'产量9 410. 9k g.h m2,较 品种龙稻5号增产5.3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