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大“扶小”力度,加快金融体制创新;提高“扶小”效率,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问题;对策农村金融服务是目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其中农户贷款难便是农村金融服务中尚未得到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1-2]。

在此情况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和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中所要着力解决的当务之急[3-4]。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依然格外明显。

现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银行业金融机构撤并,支农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及县以下网点撤并力度较大,金融网点的大量撤并,在使银行业机构减少成本和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带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弱化,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弱化影响日益显现。

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没有金融机构,当地农户无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办理业务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乡镇或县城,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融资困难。

1.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资金供求矛盾加剧目前,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大量农村资金流入其他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趋势[5]。

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

由于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缩小,难以发放贷款,大量存款因闲置上存。

二是邮政储蓄“抽水”。

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

三是支农资金“农转非”。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当地中小企业贷款压力全部转嫁到农村信用社身上,形成事实上的支农资金外流,导致“三农”信贷资金的萎缩。

1.3贷款利率定价固化,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由县联社统一确定,基层信用社只能严格执行县联社制定的利率,没有利率定价的权限。

这种简单的浮动利率式定价方法虽方便操作,但忽视了农村信贷市场对利率定价的需求,限制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 国农 村 金 融 存 在 的 问题 1 .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 使用效率低 目前 , 我国农 村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 以农村信用社 为主 、 以农业银行 、 农业 发展银 行 、 村邮政储蓄银行为辅 , 农 以民间金融 为补充的相互协作分工 的农村 金融体系 ,但能直接面 向农村提供资金 的金融组织却 非常有 限。农业 发展银 行主要承担 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 务, 如粮棉的收购 、 调销等 , 业务 品种单 一 , 并不对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 贷款 ; 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建行时 间短 , 金融产 品少 , 贷款业务少 , 却吸收 大量农村资金 , 贷款规模远远小 于储蓄数量 ; 业银行虽有 涉农贷款 , 农 但主要 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等贷款 , 较少向农户贷款。 近几年来 , 四大 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撤并 了基层 机构网点 , 上收 了贷款权 限。 农村信用社由于缺乏市场 约束 , 其在资产质量 、 人员素质 、 内部管理 、 服务水平等方面 , 远不能适应 巨大 的农村 金融需 求。我国乡 镇层面一般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对外 开展金 融业务 ,农村 金融机构数量少 , 无法满足农村 经济发展对金融 的需求 。 2农村金融产品不 足 , 以满 足多样化 的金融需求 . 难 当前 , 国农 村金融机构 一般只提供存款 、 我 贷款 、 支付 结算等基本 金融服务 。而随着农村 经济 的发展 , 一些相对富裕 、 有一定 闲余 资金 的 农户具有 要求银行提供多样 化服务投资理 财的愿望 ,如投 资基金 、 保 险 、 汇等金融产品 ; 外 而仍 然很贫 困、 资金需求 的农户 则渴望银行提 有 供更全面的贷 款 , 如上学贷款 、 建房贷 款 、 机贷款 、 农 消费贷款等贷款 品 种 。由于金融工具单一 , 结算手段相对落后 , 人员素质不高 , 电子化水平 低等原因 , 造成农村金融不能提供技术含量高 、 附加值高的金融产 品。 3 . 农村金融缺乏竞争 , 运行效率低下 由于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 , 无法 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 , 缺 乏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运行效率 的内在动力 和外 在压 力 , 因此 , 农村 金融体 系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 。尤其是 四大 国家控 股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实行收缩政策后 , 农村市场几乎被农村信用社垄 断 , 由于缺乏市场竞 争机制 , 农信社 问题 频现 , 各种非 市场性交易丛 生 , 严重制约 了农 村金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农村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结构转型不彻底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结构转型不彻底。

农村经济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产值不再是主要经济支柱,但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

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中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鼓励农民转向农村非农产业,培育和壮大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程度。

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土地承包分散、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此外,土地资源集中在少数富裕家庭手中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加大了贫富差距,进一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平衡发展。

对策: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流转,鼓励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村产权交易。

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

三、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第三个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交通不便、电力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农村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农村居民获取资金困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评估不够科学,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对策: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引言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1. 增加农户收入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农户解决经营资金的问题。

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农户能够获得贷款或信贷支持,用于投资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发展等方面,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问题,还可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支持农村产业升级。

比如,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

3. 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村金融服务还能够提供信贷支持来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

通过提供贷款或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农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购车、装修、教育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从而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1. 金融机构覆盖面不足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覆盖面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金融机构,导致农民很难获得金融服务。

这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提高服务覆盖面。

2. 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当前的金融产品往往不适应农村的需求。

传统的金融产品往往倾向于服务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的需求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开发更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低利率贷款、农业保险等。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1.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

比如,可以引入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技术,提供更方便的金融服务。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领域的核心,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对于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然而,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显然是落后于全国的金融创新过程,其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更是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特殊性以及其变迁历史,分析农村金融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个人的解决思路和相关措施。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金融监管理论的综述,介绍了农村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简述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的变迁;第三部分分析农村金融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列举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对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的作用;第六部分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一些构想;第六部分是本文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监管;监管制度创新abstractAs the core of the rural economy sector,rural finance attrac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crease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ccess threshold,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calls for more and more high,cause widely discuss in academia.But,In the field of the process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lag is obvious in the field of rural finance,the supervision of the rural in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especially,has a lot of problems worthing studying.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necessity of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it’s particularity and historical change,analyz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personal ideas and relevant measures.Full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rural financial regulation,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change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the third part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 fourth part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bout innovative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on the basis of prior;The fifth part use the DongTai,of JiangS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list the effect of rur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novation on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sixth part is the references in this paper.Key words: rural finance;financial regulation;The regulatory system innovation引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化巨大,发展突飞猛进。

分析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济转型是一个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在经济转型中,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农业收入受到市场波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稳定增长。

此外,农民转型升级的投资成本较高,长期以来挤压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空间。

对策:首先,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此外,政府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

这不仅导致了农产品供应不足,还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对策: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获益,降低劳动力外流压力。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

三、农村土地流转难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流转权益不明朗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转型的进程。

对策:政府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和规则,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各环节的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经济转型的一大瓶颈。

由于金融机构覆盖面小、信贷政策不适应农村经济转型等问题,导致农民的融资难题。

对策:一方面,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灵活的信贷政策。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和能力。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转型的发展。

由于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业生产环节的效率低下。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思考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到xx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

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

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

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

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

截至xx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

最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 精品

最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 精品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进步,农村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要想使农村经济市场更加和谐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优秀的农村金融经济体系。

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还有着很多不协调的问题,并没有有效地完成互动。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介绍,并在此之后分析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问题,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关系一、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一农村金融能够使农村资金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农村金融能够使涉农资金的流转速度得到更快的提升,并且保证所有的资金都可以被全面合理的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里面去。

比如,相关人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农业贷款,并制定最具针对性的贷款,这样不单单可以使农业贷款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还可以使农业发展变得更加稳定。

二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要想使农村经济更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严格的按照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应工作,并以农村产业化发展为依托,全面合理的实现农业资金的循环利用。

当前我们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里面有着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不单单可以让农村资本更快速的完成积累,同时还可以使资本的优化产出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并且还可以使农村资金数量以及来源渠道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三农村金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融资投资渠道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开发,能够有效地避免涉农资金外流的情况出现,并且开发出和农民理财需要更相符的产品,从而使农民获取资金的渠道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其次,拓展农村金融市场还可以使乡镇企业面对的融资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能够更好地完成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拓展,并且找到最合适的融资手段,同时还可以全面合理的优化完成融资方式和优质资源。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使其发展更加的高速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整体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农村金融发展的好,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果农村金融发展不稳定的话就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去进行分析,从制度变化的方式以及周围的大环境等几个方面下来分析其中不和谐的因素。

为了共同促进它们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不协调
一、前言
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在国家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目前世界大环境下,
保持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协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具有优势上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重视两方面之间的联系。

但是中国的农村经济最早是在没有金融的情况下去发展的,因此与其他的国家并不相同。

到了后期由于中国加入了一些国际性的组织,导致金融和经济的不协调矛盾不断增加。

二、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首先文章将要就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改善这种不协调的状态。

(一)缺乏对相应改变的适应能力
发展不协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两方面的制度缺乏一定的适应变化的能力[1]。

农村的金融和农村的经济运行的关系不够协调,不能够处于最好的均衡的状态,如果出现了一点点的外部冲击,这种状态就有可能发生崩溃。

有可能是自然状态下的冲击,有可能是进入国际市场以后发生的人为的冲击。

可能会出现三种发生的状况。

第一种就是两方面共同协调进步,共同的去进行创新,从而化解这种冲击,来达到新的平衡的状态。

第二种是农村的金融与农村的经济出现对冲击没有表现的状况。

这种在表面上看似没有变化,但是其平衡的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

两者都没有出现新的创新就会不能够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变化,失去了一定
的弹性[2]。

第三种状况是两者只有一种进行了创新,
而另一种就会发生落后,不能够同步进步也就不能够互相相互促进。

(二)历史方面的原因
一种制度的缺陷与不足一般在其建立之初就会有一些明显的显现的,比如我们现在讨论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原因,其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我们在建国之初所建立的这一套理论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

鉴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其环境背景,以及我们国家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得不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发展和运转方式,同时受到我国传统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我们很容易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出那样的决断。

农村金融一开始便走上了一条违背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农村经济开始出现于农村金融系统出现不能协调发展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
很低的,最终导致了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严重制约。

还有,
我们可以从其他的因素中看出一些制约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就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状态还是没能及时跟进我们的需求的,这样一来也会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进步产生一定的制约。

三、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制度发生变化分析
在分析了以上的诸多造成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之
后,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的诸多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制度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分析制度变迁模式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展了许多的变化[3]。

比如说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人民公社等状况,但是这些都不是有效的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

一旦出现外部的竞争或者是冲击,由于农
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两方面的不协调,他们缺少一定的弹性,从而导致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协调程度进入到错误的方向。

面对新的竞争而不采取
任何行动,从而出现落后等状况[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不断的进行进步性的发展。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采用加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

这种制度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从农民的角度上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这种制度突破了政府对于农村土地方面的垄断,使得农村能够有效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发展,联合进行联合生产也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生产动力,还有比较重要的变革是一些私企的出现,这些私企最先在我国的南方和东南方向开展,后来不断的演变到全国。

这种营业方式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支持。

不断的使第一产业向第二甚至是第三产业不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两种对于农村经济的变革,都是农村的金融和经济制度两方面有一定的平衡性,但是这两个改革的步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农村的金融的改革小于农村经济的改革,在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虽然农村的一些比较大的形式,甚
至责任法人都发生了一些改变[5]。

但是由于政府的指导性过于多或者帮助的过于具体。

农村的经济改革并不是由基层向上层去进行转变的,因此不是农民自愿自发的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农民农村的金融的发展并没有让农村经济的发展迅速。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二
)分析制度供给主体的特征通过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制度的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可以非常那个清楚地看到,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是严重落后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村经济制度的供给主体和农村金融的制度供给主体存在着非常大
的不同。

通过对深入原因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制度变化模式的出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制度供给主体的不同所造成的。

制度供给主体是由国家、社会及各个团体和个人所组成的,在这其中国家层面承担了这一重要主体的关键,,一些经济学家却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有效的组织,因为组织是一种有目标的实体。

这样的矛盾最终造成了这种不协调的现象。

国家对于农村的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国家是对整体的大环境去进行考虑的,有时候为了一些其他的利益会牺牲一些农村方面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农村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协调[6]。

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为了国家的整体的全局利益忽视这一点。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全文,要想发展农村的经济,就必须将农村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相结合,不断的去进行这两个方面创新。

应该创立有效的机制,设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使其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具有一定的弹性。

不断的去加快金融和经济方面的改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农村金融经济方面加以扶持和帮助,不断的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保
护好农民的利益。

不断的优化管理农村的政府的治理方面的经验,
不断的提高其协调能力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光和,李敬,熊德平,等.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6(3):111-115.
[2]杨光辉.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J].科技展望,2015(2):111-115.
[3]曲步荣.从制度角度分析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不协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4]李民.浅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原因[J].江苏商论,2014(24):141-142.[5]周定娥.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制度分析[D].宁波大学,2012.[6]王琼.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延安大学,2013.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

康胜金
(史丹利塑业有限公司,河北张家口075400)
金融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