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3、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含英咀华品味诗歌——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炼字”的含义与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考的“炼字”类型。
2.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察方式。
3.规范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进行试卷讲评之前,我们先来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全校期中考各主观题得分情况”,我们尤其要注意“满分人数”这一列,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除作文外的12道主观题中,只有一道题的满分人数为0,那就是第16题,第16题是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炼字题(板书题目: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组数据是“全区第16题的得分情况”,由表可知,在全区4506名学生中,只有1名同学获得满分6分,而全区平均分是1.62分;第三组数据是“咱们班第16题的答题情况”,从中看到这道题最高得分是3分,有王晓玥、孙睿、徐翊翔、程子衡4位同学,更多的同学分值区间主要集中于1-2分这个分数段。
基于这三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的作答很不理想。
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共同来“含英咀华,品味诗歌”(板书题目:含英咀华,品味诗歌)。
01任务一:梳理新知,明确考点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即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题考什么?炼字题怎么考?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①根据学案中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
③归纳、概括炼字题常考的词语类型及题目类型。
明确:①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诗歌鉴赏之炼字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学案一、什么是炼字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二、什么样的字值得“炼”(1)不是动词的动词(特殊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2)动词(形象、生动、准确、巧妙、新颖)“红杏枝头春意闹”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6)拟声形象的词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炼字题解题思路:字义+三点(1)字义:字义,词性突出了它所修饰的对象的……特点。
(2)三点:WHAT:画面HOW:手法WHY:感情(3)炼字答题模板:“×”字是____的意思,突出了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手法,描绘出一幅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的感情。
(最全的方式)【例】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高三2010-10-28 22:06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1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宣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3分)2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3分)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贾岛因著名“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
②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1)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答: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4分)答: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
诗歌鉴赏之炼字导学案(人教版高三)

诗歌鉴赏之炼字导学案 (人教版高三)Ⅰ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2)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学习重、难点1、“炼字”的相关知识2、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知识构建(学生:自学《名师导学》第144页与炼字相关的内容。
老师:简要讲解如下内容。
)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炼动词——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炼形容词——形象、富于表现力、活用(使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异景观,烽火台上的浓烟就格外醒目,“直”写出烟的坚毅挺拔之美。
圆:广阔的长河背景,更加衬托出落日之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合在一起,画面壮观。
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正是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3)炼虚词——虚词的锤炼,可活跃情韵,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
由王勃的故事引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掉“共”“与”二字,两句就显得极为板滞。
(4)炼叠音字——叠字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5)炼数量词——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早梅》)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精品文档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题目: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1、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古代诗歌鉴赏---“炼句”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心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1 / 9精品文档(3分)(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及时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 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选修)1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而炼字型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苏教版高一选修课程《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展开探讨和教学案例分享。
一、炼字型的概念和特点炼字型是指通过对古代诗歌中各个字的选择、拼凑和排列,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规律,以达到美学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字形美、结构美和联想美,并蕴含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炼字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炼字型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提升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炼字型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炼字型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2. 炼字型的主要类型将炼字型分为七种类型:形声绝句、对仗排比、夹笔押韵、双关反复、抱头唠嗑、游目骋怀和叠词奇韵,并举例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炼字型的练习安排学生自主练习,让其在课堂上完成一首炼字型的创作,从字义、词语、韵律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与组合。
同时,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炼字型的创作水平。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组炼字型的图片和视频,引出课堂话题:什么是炼字型?2.讲解对炼字型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3.分类将炼字型分为七种类型,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4.实践安排学生自主练习,让其在课堂上创作一首炼字型诗歌,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收获,同时进行教师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学习进行展望。
五、教学案例如下为一组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的炼字型诗歌:如花娇情满心,胜似玉立秋风。
锁前闻夜叶落,看处有人泪零。
静坐湖边思古,长啸天上留名。
几时乘月仙归?百岁仍无怨声。
这首炼字型诗歌运用了的是“游目骋怀”的类型,通过巧妙的字眼和结构,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诗句中所炼字的词性特点及表达效果。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学习难点: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知识链接】考纲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语言高考考查三个方面: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②炼字③炼句。
2.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④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⑤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法指导】预习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用的传神的字,标出词性,分析其效果。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二.合作探究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分)2.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三.反馈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夜宴左氏庄杜甫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①。
注:①杜甫曾漫游吴越四年,江南水乡的秀美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请找出颔联中用的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分析其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高三2010-10-28 08:54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3、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10、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
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
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12、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6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16、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17、[2005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19、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2、阅读下面的诗歌。
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2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25【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李白王昌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