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17

合集下载

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唱:丰收之歌 打麦号子》课件公开课 (5)

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唱:丰收之歌 打麦号子》课件公开课 (5)
歌谱
江苏靖江民歌
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徐高伟
一领众和
《打麦号子》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
人们在进行田间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它可以 帮助大家统一节律,消除疲劳。歌曲铿锵有 力,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的旋 律在“领”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强了 呼应的感觉。歌曲开始有节奏的劳动呐喊, 充满生活情趣,进一步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 动场面。
课后请同学们试着自己 编一首号子,可以联系 自己的在校生活。
返回目录
号子是民歌的一种,它产生于体力劳 动的过程中,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 密配合。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号子有很多种,如打麦号转换
简线谱转换
返回 主页 关闭
范唱
伴奏
范唱 伴奏
五(2)班的孩子真不错啊!喂喂,真不错呀! 个个都是好样的啊! 嗬嗬咳,好样的啊! 团结友爱歌声亮啊! 喂喂 ,歌声亮啊! 祝愿来年步步高啊! 嗬嗬咳,步步高啊!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喜洋洋》
教材内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民乐欣赏《喜洋洋》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作品。

由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先生于1958年创作。

作品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气象。

全曲分为三段,为ABA结构。

A段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B段主题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认识竹笛、板胡、二胡等乐器,并能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分析出乐曲段落。

3.想像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心情,学会利用PAD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欣赏,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音乐。

教学重点: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了解乐器、音色,听辨乐曲情绪、段落。

教学难点:在聆听中启发学生想象、理解乐曲,激发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度。

教具准备:40台PAD、笛子、二胡、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与聆听中了解音乐
(一)初听乐曲——自由律动
课前启发: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徐老师想先带大家玩一玩,请拿出身边的纸盒子轻轻起立,跟着音乐动一动。

学生拿起老师提前准备的自制糖盒子乐器在教师自由律动,轻轻为乐曲伴奏。

老师提问:说说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欢乐、愉悦”等心情。

提醒学生有没有注意刚才做了几个动作?
(二)再听乐曲——合作表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刚才做了三个动作,师生进行合作表现,再次聆听音乐,老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丰收之歌 打麦号子》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丰收之歌 打麦号子》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丰收的季节,农民们辛勤劳作,欢庆丰收的喜悦。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描绘了麦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第二部分节奏稍慢,旋律优美,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劳动生活了解不多,对丰收的场景和打麦号子的含义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2.理解歌曲描绘的丰收场景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感。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了解我国的丰收习俗,感受劳动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情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钢琴和打击乐器。

3.乐谱和歌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图片,介绍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2.呈现(5分钟)教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歌曲,纠正学生的唱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介绍我国的丰收习俗,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演唱歌曲,感受丰收的喜悦。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如上所示,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在《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的教案中,我设置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掌握节奏和旋律,并体会丰收的喜悦。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8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8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打麦号子》音乐
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民族徵调式,全曲共有24小节。

前8小节是按规整的八分节奏进行劳动的呐喊,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中间8小节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上发展而来,基本相同。

最后8小节是中间8小节的反复。

号子的体裁使这首歌曲的演唱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技能目标: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情感目标:通过听、唱《打麦号子》和欣赏劳动号子《抬木头》,学生能对号子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难点:①21—22小节的音准,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

②领唱与演唱的互相衔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鼓、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体验。

1. 师:同学们,请你拿出之前准备的两支笔作为鼓槌,在可以你喜欢的地方敲出声音。

生:自由用笔敲击。

师:谁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刚才大家敲击的声音?生: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等等
师:老师用这张图形来表现你们刚才的声音。

2. 师:出示另一张图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敲击出这幅图形的声音?生:。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观看视频,了解丹麦风土人情的同时,学生能够在集体舞中,感受丹麦人民载歌载舞,喜迎丰收的热闹场面;2.通过聆听歌曲,学生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结构,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能跟琴唱谱,节奏、音准基本正确;3.学生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能够用说、唱、跳的表现形式演绎歌曲,进一步体会丹麦人秋收的辛劳与喜悦之情;二、学情分析四7班学生音乐素养较高,对音乐学科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会倾听、勤思考、善模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班里的孩子悟性很高,老师的示范、钢琴伴奏、手势等,都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声音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

活泼外显的性格,也造成了他们爱用大嗓子去唱歌,声音的亮度有了,但是控制的能力不强,需要在每节课上不断地磨和和加强。

三、教材分析《丰收之歌》选自四年级上册教材《丰收之歌》这一单元。

关于“秋收”的歌曲之前学生学过一首《打麦号子》,虽然歌曲都表现了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但是两首作品的地域风格完全不同。

《打麦号子》是民族五声徵调式,中国苏北民歌,豪放热情,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活泼欢快,节奏带有舞蹈性,表现了丹麦人围着丰收果实跳舞欢庆的欢乐场面。

本节课的学唱重难点在于正确填词、唱稳三个乐句的开头音、唱出歌曲的情绪,需要孩子们具备较好歌唱能力。

课前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丹麦风土人情的同时,尝试用集体舞的方式体会丹麦秋收的欢庆场面。

整个学唱过程采用“重心下移”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歌曲、划分乐句、接口演唱、听唱填词、发。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听:丰收歌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喜洋洋教案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这是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普遍存在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并且有小部分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因此,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前提。

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欣赏体验音乐作品。

教材分析:
《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能认识竹笛、板胡、二胡等乐器,并能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分析出乐曲段落。

2、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快乐,并体验与同伴进行乐曲的创编伴奏等合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乐曲段落。

教学难点:
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2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2

民歌体裁
号子
山歌
小调
号子: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 头即兴创作。
曲调比较简单,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 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节奏强而有力, 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山歌:
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 曲。
声调高亢、嘹亮,节拍、节奏较自由 ,旋律 进行起伏较大。
声调高亢、嘹亮,感情爽朗、质朴,节拍、 节奏较自由 ,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
小调
感情婉转、细腻,旋律优美流畅、变化丰富 节奏规整。
竞猜抢答
小调 号子
《杨柳青》 《打硪歌》
山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号子 小调
《打夯号子》 《凤阳花鼓》
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具有丰富 的体裁和多样的风格 。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
田间打麦
连枷
中国民歌
民歌
什么是民歌? 民歌的体裁
什么是民歌?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远在原始社会它就 在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 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 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是劳动人民 表达思想情感的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子》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号子:是一种民歌的体裁。产生于人 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 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 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 喊具有节奏感、旋律性时,便形成了 “号子”。大多采用“一领众和”。 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 负重的压力。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精神饱满的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2、了解“号子”的产生,认识其特点、作用及表现形式;并能作出辨别。

3、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并认识号子与劳动的关系。

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教学过程:
一、歌曲《茉莉花》导入
1、师:这首歌曲叫什么?《茉莉花》在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但在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

所以《茉莉花》属于典型的江苏民歌,你觉得《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旋律以及情绪怎样?
【及时表扬】
2、师:是的,说的很贴切,很清楚。

《茉莉花》的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是一首抒情的民歌小调。

二、学习歌曲
1、师:胡老师给大家介绍另外一首江苏民歌,请听它与《茉莉花》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他们在干什么呢?【一听情绪:高亢、激奋、带劲的、有力】
2、师:那你们知道打麦吗?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都是用收割机代替了劳动力。

可是在原来的年代,生活水平一般,大家都是靠劳动力收割,那他们是用什么劳动工具打麦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的打麦方式!【看视频】
3、师:打麦的劳动工具是....打连枷。

打连枷前面有一个长长的板子,通过转动打在地上,使麦子脱粒。

那么现在假设我们面前有一大场地的麦子,同学们手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 《丰收之歌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江苏靖江民歌
2 ×× ×× |
4
× ×× | ×× ×× |
× ×× ||
(领)擦把 汗那 |(合)嘿 呦呦 |(领)加油 干那 |(合)嘿 呦呦 ||
2 ×× ×× |
4
× ×× |
×× ×× |
× ×× ||
(领)擦把 汗那|(合)嘿 呦呦 |(领)加油 干那 |(合)嘿 呦呦 ||
2 ×× ×× |
4
×× ×× |
×× ×× |
×× ×× ||
(领)擦把 汗那 |(合)嘿呦 嘿呦 |(领)加油 干那 |(合)嘿呦 嘿哟 ||
1、产生于劳动生产中 2、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 3、一领众合
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
民 歌
号子
民歌,一般是一领众合的演唱 形式

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
分 类
山歌
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感情所编 唱的民歌。
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
小调
间小调,运用口口相传的形式。
民歌
民 歌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概 的歌曲艺术。 述
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
1、产生于劳动生产中 2、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 3、一领众合 4、装饰音
《打麦号子》
靖江方言演唱
读一读
麦(mài)子 麦(me)子
打(dǎ) 打(dà)
众(zhòng)人 众(zòng)人
河(hé) 河(huó)
我(wǒ) 我(ǒu)
和(hé) 和(huó)
(dà) (ǒu)
(zòng)
(huó)
(huó)
1、产生于劳动生产中 2、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 3、一领众合 4、装饰音 5、方言演唱
《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
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劳动中 即兴抒发思想感情所编唱的民歌。
小调 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间小调
口口相传
民歌
民 歌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概 的歌曲艺术。 述
民 歌
号子
民歌,一般是一领众合的演唱 形式

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
分 类
山歌
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感情所编 唱的民歌。
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
小调
间小调,运用口口相传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