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和氧化

合集下载

细胞活性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细胞活性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细胞活性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单位,其正常的生理状态与细胞内环境的平衡有关。

氧化应激是细胞内环境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人体中,细胞活性氧(ROS)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细胞活性氧与氧化应激关系进行探究。

一、细胞活性氧ROS是一种由氧气分子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在细胞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中产生,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相对平衡。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呼吸、代谢、机体免疫等均需要ROS参与。

此外,ROS还可以参与信号传递,对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均有影响。

然而,当ROS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ROS可以攻击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DNA等重要分子,导致它们的氧化损伤。

这样的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凋亡、疾病进展等不良后果。

二、氧化应激反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可以通过一系列抗氧化系统来消除ROS。

这些抗氧化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等。

这些酶可以将ROS转化为无害物质,避免其造成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然而,当抗氧化系统过度消耗,或ROS产生过多时,抗氧化反应也不再有效。

此时,细胞膜和DNA等分子结构会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自由基进入细胞结构造成的氧化应激进一步加剧,产生恶性循环。

这样的氧化应激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

三、细胞活性氧与氧化应激关系细胞活性氧和氧化应激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ROS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以维持细胞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平衡;而在过量积累时却会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对细胞造成不良影响。

细胞内的一些激素和信号分子,如TGF-β、NF-κB、HIF等,也会调节ROS的生成和消除,参与细胞内环境的平衡调节。

氧化应激反应会诱导细胞自身激活APOPTOTIC程序,引发细胞凋亡。

因此,生物体中存在一系列保护细胞不被ROS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反应和修复机制。

第二节 氧气与氧化

第二节 氧气与氧化

再思考 人呼吸时,吸进的O2是怎么变成CO2的呢? 你的猜测是: 组成人体的有机物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记得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什么吗? 葡萄糖(C6H12O6) 人体吸入氧气后,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 二氧化碳.你能写出其中的反应过程吗? 酶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 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生成CO2和水,同时 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 能进行呼吸作用的还有哪些物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 你认为呼吸作用对生物的重要 为生物的生命 意义是什么? 活动提供能量。
举个例吧
你还能举出一些现象吗?这些现象的产 生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结果。
金属的生锈现象
橡胶、塑料的老化现象 一些麦堆的自燃现象 像金属、人体组织、燃料、橡胶等物质都能与氧气 发生反应。 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S + O2
点燃
Fe3O4
讨论!
1.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而在氧气中能燃烧?
因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即物质浓度对化学反映的影响
2. 该实验中铁丝为什么要系在 火柴 上, 它有什么作用? 引燃
使铁丝在伸到集气瓶中时有足够的温度
一起回忆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C + O2 CO2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 5O2 点燃 4P 2P2O5
想一想
通过对上述四个实验的分析能否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 能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O2 S + O2 3Fe + 2O2 C + O2 点燃 点燃 Fe3O4 CO2 2P2O5

氧气与氧化

氧气与氧化

问题:
物质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什么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 磷
红 磷
汽 油
木 材
木 炭

酒 精





40 240 250
250 ~
320
700
~ 260 558 ~

330 370
750

问题:
燃烧都会产生爆炸吗?
二.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
有限的空间里产生大量热使气体 剧烈膨胀。
问题: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问题:
燃烧有什么现象呢?
(二)、燃烧的现象
问题:
影响物质燃烧的现象 是什么?
(三)影响现象的因素 (1) 可燃物的性质 (2)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 触面积 (3) 氧气的浓度
现象 烟生成
在纯氧中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有白烟,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P2O5)
反应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反应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2P2O5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④、与铁(银白色固体)的反应
现象
在空气中靠近火焰呈现红热,离开即变冷
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热,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黑色固体(Fe3O4)
5、氧化的种类(速率): 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下列化学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D )
A.生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败
C.铁生锈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大量)

空气,氧气,氧化

空气,氧气,氧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实验: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实验: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

2、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硫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3、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燃烧的条件:(1)氧气的参与(2)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

二、重难点精讲1、空气的成分实验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氧气(O2):原理:氧气可以支持木条燃烧。

过程:把燃着的木条放进一瓶空气中。

现象:木条慢慢的熄灭。

结论:一瓶空气中含有氧气。

二氧化碳(CO2):原理: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过程: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空气。

现象:石灰水慢慢的变浑浊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2: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拉瓦锡实验:(1)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未,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而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2)拉瓦锡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未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说明空气中氮气。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让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检测减少的气体体积。

实验结果:瓶子里面的水分大约上升1/5。

结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的氧气约占到1/5。

后来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中还含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的杂质。

2、空气的利用(1)氧气的用途:呼吸和燃烧等。

在通常情况下,人吸入空气就可以了,但如潜水、医疗急救等时,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氧气筒和氧化表的装置

氧气筒和氧化表的装置

氧⽓筒和氧化表的装置
(⼀)氧⽓筒为柱形⽆缝筒筒内可耐⾼温达15.5Mpa,容纳氧约6000L。

总开关:在筒的顶部,可控制氧⽓的放出。

使⽤时,将总开关向逆时针⽅向旋转1/4周,即可放出⾜够的氧⽓,不⽤时可顺时针⽅向将总开关旋紧。

⽓门:在氧⽓筒颈部的侧⾯,有⼀⽓门与氧⽓表相连,是氧⽓⾃筒中输出的途径。

(⼆)氧⽓压⼒表由以下⼏部分组成。

1.压⼒表从表上的指针能测知筒内氧⽓的压⼒,以Mpa表⽰。

考试⼤站收集如指针指在120刻度处,表⽰筒内压⼒为1
2.2Mpa.压⼒越⼤,则说明氧⽓贮存量越多。

2.减压器是⼀种弹簧⾃动减压装置,将来⾃氧⽓⽓筒内的压⼒减低⾄0.2~0.3Mpa,使流量平衡,保证安全,便于使⽤。

3.流量表⽤于测量每分钟氧⽓流出量,流量表内装有浮标,当氧⽓通过流量表时,即将浮标吹,从浮标上端平⾯所指刻度,可能测知每分钟氧⽓的流出量。

4.湿化瓶⽤于湿润氧⽓,以免呼吸道粘膜被⼲燥所刺激。

瓶内装⼊1/3或1/2的冷开⽔,通⽓管浸⼊⽔中,出⽓管和⿐导管相连。

5.安全阀由于氧⽓表的种类不同,安全阀有的在湿化瓶上端,有的在流量表的下端。

当氧⽓流量过⼤、压⼒过⾼时,内部活塞即⾃⾏上推,使过多的氧⽓由四周⼩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氧族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性

氧族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性

氧族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性
氧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第16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

这些元素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包括它们的氧化态和还原性。

1. 氧化态:
氧族元素通常表现出-2的氧化态。

这是因为它们有6个外层电子,需要获得2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的8个电子配置,即通过获得2个负电荷形成氧化态-2。

因此,氧气(O2)的氧化态是0,而硫(S)、硒(Se)、碲(Te)和钋(Po)的氧化态分别是-2。

2. 还原性:
氧族元素的还原性增加随着周期表向下移动而增加。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增加,并且电子外层能级离核能量增加。

因此,最上面的氧气分子(O2)相对稳定,不容易还原,而下面的硫、硒、碲和钋元素更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性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氧族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对电子的吸引力,越高则越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在氧族
元素中,氧的电负性最高,所以它是最好的氧化剂,即它更容易从其他元素那里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此外,硫、硒、碲和钋也可以作为氧化剂,但它们相对于氧来说还原性较弱。

这是因为它们的电负性较低,因此不容易从其他元素那里吸引电子。

综上所述,氧族元素的氧化态通常为-2,并且其还原性随着周期表向下移动而增加。

氧的还原性最强,而硫、硒、碲和钋的还原性相对较弱。

这些特性对于理解氧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性质非常重要。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引用,请确认后再引用。

氧化名词解释

氧化名词解释

氧化名词解释氧化•氧化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而产生氧化物的过程,常见的氧化作用有以下几种:1.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有些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例如,人体呼吸过程中,氧气与糖类等有机物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2.金属氧化:金属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3.有机物氧化: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释放能量。

例如,燃烧是一种有机物氧化反应的常见形式。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金属氧化反应•金属氧化反应是指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例如:–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氧化物,产生绿色的铜绿;–铝与氧气反应生成铝氧化物,产生白色的氧化铝。

2. 有机物氧化反应•有机物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等产物的反应。

例如:–蓝色染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染料消失;–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氧化反应,例如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 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情况。

例如:–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产生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硅,形成白色固体。

总结•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自然界和化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氧化反应,并通过这些反应来探索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氧化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和生物领域中许多重要的过程。

氧化的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氧化的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氧化的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氧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失去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过程中,原物质被氧化剂氧气氧化,形成含氧的化合物。

氧化过程不仅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还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

氧化是一种发生氧化反应的一般过程,它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并丧失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的过程中,原物质中的某些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形成含氧的化合物。

例如,金属与氧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有机物也会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氧化产物。

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反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形成了铁锈,铝的氧化反应形成了铝氧化物等。

此外,氧化反应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很多重要的化学合成和能源生产过程都涉及到氧化反应。

例如,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氧化步骤是必不可少的,燃煤和石油的燃烧也是氧化反应的例子。

氧化过程不仅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食物的褐变就是一种氧化反应,这会导致食物变质。

此外,人体代谢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氧化反应,包括呼吸和细胞内部的新陈代谢等。

因此,对氧化过程的深入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并保护我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氧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失去电子的过程。

它在自然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对氧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机制,改进工业生产,以及促进健康与环境的保护。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概述文章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则呈现了详细的内容,包括氧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氧化的常见过程和反应。

结论部分总结了氧化过程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氧化过程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氧化过程的相关知识,并加深对其重要性和应用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科名称科学年级八年级上课时间
3月15日18:30---20:00
课题名称氧气和氧化
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一些灭火的方法
2、认识食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化学能
3、学会在火警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技能
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备注
氧气和氧化
【知识梳理】
一、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
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
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
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
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例题分析】
1、食物在氧气中燃烧时,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和______,我们又可以把石灰水放入集气瓶中,变______。

说明食物燃烧后,产生______和______。

答案:热能光能浑浊二氧化碳热量
分析:本题考查燃烧过程能量的转化及空气成分的检验。

2、物质的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

用湿棉被盖住燃烧物的灭火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燃物氧气温度隔绝氧气
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二、选择题:
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木柴是可燃物
C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 散热快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对燃烧的条件的应用,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本题的重是“架空一些”,原因是使木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

2、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 )
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加煤与O2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对燃烧的条件的应用,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本题的重是煤“蜂窝状”,原因是增加煤与氧气接触面积。

3、下列灭火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B、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C、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D、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对灭火知识的正确应用。

可燃物燃尽,氧气不足,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燃烧就会停止据这些原则可选出正确答案是A。

三、实验与探究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1)(2)(3)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3)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可
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结论:物质应是可燃物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本题考查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熟练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课堂练习】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①常温下色味态;②(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
法收集氧气);③密度比空气(所以也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
④液化时呈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生成一种具有的体。

(2)与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色体。

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三、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常用的方法制取。

这个过程中是变化是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下列对氧气有关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能液化成无色液体 D.氧气物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态氧是无色无味的 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D.氧气不溶于水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瓶气体是()A.CO B.CO2 C.O2 D.SO2
4、下列氧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在 -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5、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集气瓶变热
6、下列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内需预先加沙子或水的是 (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8、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急救病人常常需要供给氧气 B.液态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制液氧炸药D.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以提高炉温9、 A—E是描述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 )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 (3)碳在氧气中燃烧。

( )
A.发出白光B.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有水雾生成E.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0、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碳B.铁丝C.硫磺D.镁
11、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12、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3、按要求填表。

实验名称实验现象产物特征、名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4、课堂上初一的周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
一根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填“高”或“低”),导致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小结】
课后小结
上课情况:
课后需再巩固的内容:
配合需求
家长
学管师
学科组长审批教研主任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