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温州在1978年开始就以自发的创业精神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温州人的勤劳、实干和创新精神,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坚持。
温州人通过个体户、乡镇企业和家族企业等多种形式,大胆创新、奋发图强,逐步打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经济主要依靠农村家庭经营的小作坊、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企业发展。
当时,温州人通过外出打工、借贷等方式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经验,逐渐在当地建立了起伏的工业产业链。
温州人的身体力行和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了他们创业的强大动力,也促进了温州模式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经济逐渐增长,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温州的经济特点也从往日的农村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涵盖了鞋业、服装、机械等领域。
尤其是在鞋业方面,温州人在九十年代初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迅速崛起为中国鞋业的中心,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鞋业集散地。
温州的鞋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除了经济领域,温州模式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了新的活力。
在城市建设方面,温州创造性地引入了海外建筑设计师和国内建筑公司,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提升城市形象。
他们注意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此外,温州还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温州创新创业的精神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年青人中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者。
然而,尽管温州模式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温州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约束和革命传统的制约,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力有限。
浙江最富的五个城市

浙江最富的五个城市介绍---------------------------------------------------------------------- 浙江“最富”的五个城市排名分别是:第一是杭州市(18107亿元)、第二是宁波市(14594.9亿元)、第三是温州市(7585亿元)、第四是绍兴市(6795亿元)、第五是嘉兴市(6355.28亿元),这5个城市的生产总值(GDP)是浙江省排名前五的城市,因此也是经济发展最好的。
其中,杭州市和宁波市在第一财经最新发布的《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名榜》中是属于新一线城市的,而温州、嘉兴、绍兴市都属于二线城市。
第一名杭州: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
第二名宁波: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前15强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第三名温州:浙江省辖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第四名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第五名台州:嘉兴,别称禾城,浙江省辖地级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浙江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城市。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利用高科技 技术来鉴定 网上交 易 ,审计
追踪 电子商务 活动流程 , 简化 纳税蹬记 、
申报和纳税 程序 ,对 电子商务实 行有效
税收征管。 5 .紧紧围绕银 行资金结算这一 关键
环节加强税务监控。电子商务的异地化 、
电子化交易模式,使得付款手段将会发 生根本变化。传统的现金付款方式将会
低生产成本 和交 易成本而 实行 社会化分 l 和々、 化协作的发展格局。至 2 0 I 04年 底。 温州 已拥有 2 同家绒生产基地称 7个
巨大 的资金优势 、 市场优势 、 网络优势 和 人 力资 源优势 , 是推动 “ 保持 强劲 的生机和
从 业 人 员 5 . 人 ,注 册 资 金 6 . 1 8万 35亿
靠 资源 。 是靠农 业 。 没有 T业 幕 础 , 也 完全 是靠 人的创新创 业精 神 ,实现 r经 济的发展 和壮大 。l以说 , f 1 『 温州的发展离
不 开 ,‘ 的 温 州 人 ,温 州 经 济 最 重 要 的 、 大
不开国际税收协定的配合和支持。 阿
( 者 单 位 : 江 财 经 学院 ) 作 浙 5 6浙江经济20. 06 7 0
,
维普资讯
经
钮扣 拉链 、 印刷 包装 、 制笔 、 锁具 、 剃须刀 等具有区域特色 的块 状经济 ,形成 了以 域为轴心 , 以市场 为依 托 。 以名牌产 品 或强势企业 为龙头 ,众多 中小 企业为降
曾以 “ 小商 品 、 r场 ” 火 『 『 闻名 全 , 中 是
闰个体 私营经济 的先 发地 ,曾被新 闻 界、 理论 界称 为 “ 温州模式 ”。经过 2 O多
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长三角那些超有意思的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先来说说江苏昆山吧!那可是个厉害的地方。
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经济发展得那叫一个迅猛。
你想想看,那么多的工厂、企业在那儿落地生根!有次我去昆山,和当地的一位老板聊天,他激动地说:“我们昆山啊,就像是一辆加满油的跑车,一路向前冲!”可不是嘛,昆山在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多让人惊叹啊!
再看看浙江温州。
温州人那可是出了名的会做生意,就跟机灵的猴子似的,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钻。
我认识一个温州商人,他笑着说:“我们温州人不怕吃苦,只要能赚钱,再难的事儿都敢去干!”这话真不假,他们的创业精神真的值得敬佩!温州的各种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长三角的经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还有上海!那简直是时尚和繁华的代名词。
走在上海的街头,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在上海逛街,看着那高耸的摩天大楼,我忍不住感叹:“哇,这上海也太牛了吧,感觉一切都那么高大上!”上海的金融、贸易等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三角的这些案例,不正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吗?它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不断向前发展。
这难道不让人兴奋,不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吗?我觉得,长三角的发展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里面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奇,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经济论文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经济论文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经济论文市场经济是个性经济,市场取向是改革就是要在承认人的个性的基础上,改革那些不适合于人的个性的体制。
温州模式正是温州人选择的适合于温州人个性的市场经济体制。
温州人的个性表现在广大的普通温州人的身上。
有这样一个使一位北方的大学生很受启发而对于温州人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198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学生让校门口一位十八岁的温州姑娘补鞋子。
大学生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中学毕业干这个,不怕人家看不起吗?姑娘也以同样的口吻反唇相讥:你穿双破鞋就被人瞧得起吗?大学生又问:你被鞋打算补到什么时候?姑娘嫣然一笑:补到人人都打赤脚为止。
玩笑开过之后,大学生正式问道:说真的,将来打算干什么?姑娘一本正经答道:想开一家小店,自己当老板。
大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好大的口气,你有资金吗?姑娘似乎对这个书呆子有些不耐烦:你没看见,我这不是正在攒钱吗!温州人个性的某些特征,在这个补鞋子姑娘的'身上已经表现得淋淳尽致。
首先是传统的身份等级观念淡薄。
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完整发展阶段,前资本主义的身份等级观念仍然严重存在。
计划经济条件下干部、职工和农民身份的终身制甚至世袭化,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身份等级观念。
而温州在历史上由于地处东南一隅,从而较少受到正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建国防大学来温州则由于地处海防前线,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了计划经济从备战需要出发配置资源的“弃儿”,从而较少受到计划经济文化的影响。
因此,与多数中国人比起来,温州人的身份等级观念要淡薄得多。
补鞋子姑娘并不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低人三分。
这也是温州人较早进入那些历来被认为低人一等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商业服务业领域从而率先致富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温州人生活态度的顽强、洒脱。
据这位大学生10年以后的回忆,补鞋子的温州姑娘在生活的重负以及他认为的心理压力面前仍然不失幽默,特别是她说要补到人人都打赤脚的那句话,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

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精选阅读一:为什么人家那么有钱?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第一篇龙之计:雄心壮志龙行天下,靠的是雄心壮志。
古云: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说白了,成龙成虫,没有什么天注定。
全在自我!温州地僻人稠而能傲行全球,雄心壮志是温州人成功的第一要义。
雄心壮志之一:有胆有识同样有10万块钱准备创业的人,一般的人会留下3万元作为退路,而温州人则会再借贷10万元进行创业。
雄心壮志之二:精明过人温州有700万人,流往全国有200多万人,超过1/4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或海外经商。
雄心壮志之三:人格魅力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务必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尤其是对社会的职责感。
雄心壮志之四:洞察敏锐历史上每次宏观调控或整体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时,温州商人往往能做到“春江水暖呀先知”雄心壮志之五:学习精神虽然伟大的企业家没有一个是读书读出来的,却并不意味着企业家能够不读书。
雄心壮志之六:心比天高强烈的赚钱欲望是温州人成功的第一要素。
没有一个温州人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兴奋着的发财欲望:不赚钱,毋宁死。
第二篇虎之计:老板才略虎乃百兽之王,本质上却是地道的草莽英雄。
温州人个个想当老板,人人能当老板。
不等不靠,白手起家,不断上演一出出“草根创业”的精彩大戏。
老板才略之一:草根本性最初闯荡欧洲的温州人捡来犹太人扔掉的布头或碎皮,做成小钱包出售。
同样1条皮带,别人卖15欧元,温州人卖12欧元。
节俭精神帮忙温州人打败了犹太人。
老板才略之二:金钱智慧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里,每个孩子都务必透过诸如洗碗扫地这样的劳动,挣取自我的零花钱。
你是把这看成一个资本家剥削工人那一套移植到自我孩子身上呢?还是看成一个慈祥的父亲在培养继承人的财富意识和理财潜质?老板才略之三:观念常新传说中的阿里巴巴用“芝麻开门”的秘语打开了装满金银财宝的神秘山洞,而现代人则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开启财富之门。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编辑。
温州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
其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
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
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放出来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成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
温州最早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增长速度为世人瞩目。
目前,温州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主要支柱。
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全市相继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28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获得16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2个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
温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智慧,擅长经营开拓。
受南宋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今温州)学派的立义行善与务实求事功掺合交融的义利思想影响的温州人,就一直有着务实与创新精神。
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
正如国内外新闻煤体报道的那样,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
温州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以民为本,即民营经济、民本经济或者说老百姓经济。
老百姓经济造就了一个人数多、队伍大、分布广、经营范围宽以及素质较高的温州商人群体。
有人说,浙商已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
其实,如果讲到浙商,首先要讲温商、讲温州人(胡德平语)。
如今,恋乡不守土的温州人有50多万在世界各地经营,有200多万在全国各地创业,极大地拓展了温州人生存和创业的空间,架起了温州与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形成了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也有力地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
温州经济发展变迁及未来展望

温州经济发展变迁及未来展望温州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下地方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和模式,也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几乎成为了民营经济的代名词,也是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起步与蓬勃发展的缩影。
但伴随着温州经济的突飞猛进,与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出现,成为阻碍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国外近期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处理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阻碍问题,为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笔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也将结合笔者个人观点展望温州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温州经济;发展描述;展望一、温州经济发展的历程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一个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004亿元,35年内增长了308倍,其经济成就表现突出。
1.温州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温州以海防前线城市的角色进入到全国市场经济建设中,虽然自身的经济发展硬件设施不尽齐全,也没有获得较为优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温州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造就了最早一批活跃市场经济的个体工商户。
这种独特的文化环境早在1956年的温州永嘉县试验早期的“包产到户”就有所体现。
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起步阶段,以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契机,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个体经营活动,进入到最早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在非公有制经济还在受到争议的改革开放初期,这批温州商人就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一批参与者中的典型代表,并几乎在全国范围内的日用百货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全温州储蓄余额由4511万元增长到近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长到45亿元,进行着早期民营资本的积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2年,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始由个体工商户的形态向股份合作制转变,原有的个体家庭式小企业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架构需要,大多数温州民营小企业主选择联合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以继续保持在全国范围市场上领先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企业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出现虚拟的网上企业。
因此,必须要求所有上网单位都向税务机关申报所有服务器和主机IP地址、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等上网资料,以利于税务部门通过网络实施税务管理监控。
4.加大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
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监控条件。
要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大力培养既懂税收业务知识又懂电子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提高税务人员操作财务软件查看企业财务报表的水平。
开发针对网络的征管软件等专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5.紧紧围绕银行资金结算这一关键环节加强税务监控。
电子商务的异地化、电子化交易模式,使得付款手段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现金付款方式将会被通过银行的电子货币支付方式所全面代替。
因此,加强对银行资金帐户往来情况的税务监控应是当前对付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6.利用互联网络开展税收征管,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
电子商务给税收征管带来困难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网络
进行,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我国税务机关已经开始通过电子网络发布税务信息、接受电子申报等,以更好实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
7.在税收征管和稽查过程中加强国际情报交流和合作。
由于电子商务是全球化、网络化、开放化的贸易方式,其高流动性、隐匿性削弱了税务系统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更会引发诸多国际税收问题。
单独一国税务当局很难全面掌握跨国纳税人的情况。
这对各国的税收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收集纳税人来自世界各国的信息情报,才能掌握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国的站点,特别是开设在避税地的站点,以防上网企业偷逃税款。
这些都离不开国际税收协定的配合和支持。
圈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文,部小芬
温州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不是
靠资源,不是靠农业,也没有工业基础,
完全是靠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实现了经
济的发展和壮大。
可以说,温州的发展离
不开广大的温州人,温州经济最重要的
资源是“温州人”,最大的财富是“温州
人精神”。
1.温州经济二大特点鲜明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
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
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曾被新闻
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经过20多
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创新,
更加凸现出自己的特色。
(1)民营经济发展快、比重大。
截至
200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24.6万户,
从业人员51.8万人,注册资金63.5亿
元;私营企业3.86万户,投资者11万人,
雇工40.9万人,注册资金466.8亿元。
个
私经济年总产值869.6亿元,销售(营业)
收入1027.7亿元。
(2)块状经济优势明显。
温州已形成
了制鞋、制革、服装、工业电器、阀门泵
类、汽摩配件、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
56浙江经济200607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
作者:邵小芬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刊名:
浙江经济
英文刊名:ZHEJIANG ECONOMY
年,卷(期):2006(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jjj2006070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