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月考试卷及作文讲评
武汉十二月月考作文讲评

武汉十二月月考作文讲评一.原题回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1993年,中国“银河号”货船在印度洋公海正常行驶时,导航突然失去了信号。
原来,美国为了拦下这艘货船,关停了货船附近的GPS.银河号在公海彻底失去了方向感,被迫漂浮整整33天。
银河号事件一年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启动。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上天。
2020年7月31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其间,30余万科研人员劈波斩浪了30多年。
有时,伤痛能让我们找准目标,奋发图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大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题意:有时,伤痛能让我们找准目标,奋发图强。
二.题目解读题意:有时,伤痛能让我们找准目标,奋发图强。
支撑:要写出伤痛(来自外部的,不是天生)对目标和奋发图强的价值,要写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
核心段思维导图:伤痛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伤痛——由此确立了什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是如何奋发图强的(过程)——奋发图强后的效果——奋发图强的结果和意义。
三.问题提示1.缺要素。
2.贴标签。
3.要素含义理解错误。
4.事例不能支撑题意。
5.伤痛与目标无对应关系。
6.缺少分析或感悟。
7.切题不紧。
8.内容不充实。
9.题意错误。
10.字数不足。
11.字迹潦草。
12.错别字较多。
四.支撑片段辨析(一)亨德尔是一位戏剧家,他渴望自己编写的歌剧能被世界听见。
开始时他根据自己的灵感和天赋快速创作,结果收获的是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和面临倒闭的舞台。
他沉默了,思考着,他认识到自己应该创造出有情感的歌剧,而不是不假思索地追求数量。
于是他沉下心来去体会感受歌剧的内涵。
他把自己坎坷的一生变成一段段乐章,他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歌词的字里行间,他不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能最好诠释的音符,统统重新编排。
12月月考试卷讲评

名篇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12月月考试卷讲评
现代文阅读
【有效阅读信息】
水平能见 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
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 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 中造成的。(第2段第一行) 概念题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尽为将军觅战功。
落笔便写出诗 人客游河淮地区的 时间是在“兵罢” 之后; “客路通”三 字含蓄地表达出诗 人对于战乱暂时结 束的欣喜之情。
吊万人冢 (唐)张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 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
尽为将军觅战功。
一路之上,人 烟灭迹,黑鸦聒 噪,从而使诗歌 画面陡然涂上了 一层恐怖荒凉的 色调。
现代文阅读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 气浑浊受污染,迚入人体后不易排出, 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D项强调“雾霾天气”造 成的危害,也不能从根本 上解释“雾霾”这一概念。
12月月考试卷讲评

绌:同黜,罢免官职 从:合纵 之:代楚齐 纵亲 详:同 佯,假装 委:呈献 质: 同贽,见面礼 如:到、往 兴师:出动 军队 悉:全部 困:处境艰难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 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 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 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试卷
の讲评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课外文言文
诗歌鉴赏
语言应用
作文
课外文言文
(2) 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4 分) 【答案】(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 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 。(采分点:“亡走”“内”“之”“竟”各1分。) 改卷分析:平均分2.1分。问题: 1 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翻译“竟”字。 2 部分学生国名混淆乱写 3 太多无关词汇加入,未能很好直译。 4缺损成分不懂补齐。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 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 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 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 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答案】A(A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 人早年远大的志向)
刘军12月月考作文讲评

警钟二:入题要快!
(入题太慢,直到结尾才点 题,且点题点得生硬。)
警钟三: 要多次点题
(全文没有反复点明关键词语,
细看可能是“暗扣”题目,粗看 可能定为离题。)
风险大
表现特殊性了吗?
学生作文片断(二)
原来,我并不是奋斗路上步 履维艰的独行者,父母一直在背 后支持我,爱我。生活中的插曲, 每一天都给空虚的心带来慰藉。
是特殊性,临时性的吗?
学生作文片断(三) A.我再也忍受不了这喋喋的唠叨, 一头跑出门去,双手死死堵住耳朵。 远远躲开这插曲。 B.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对那位爷爷 说“您的微笑是一首曲子,动人心 弦,给我力量。”
月考作文问题盘点
12月月考作文主要问题盘点
1.没有研读作文导语内容,导致作文选材不合题意。
2.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到位,导致主题立意错误。
3.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前重后轻,龙头蛇尾。
4.开头段落要么冗长沉闷,要么“云遮雾罩”不知所 云。(“犹抱琵琶半遮面”) 5.缺乏关键词意识,全文没有出现关键词或极少出现 关键词。
常常使人内心受益留下格外清晰美 好的印象?
结构布局方法
A.开头扣话题
古人云:“起句如爆竹。”文章的 开头宜一“点”就“响”,不宜 “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头迅速入 题,直接交代所谈论的话题或记叙 的人和事。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布局方法
B.结尾再扣话题 “结句如撞钟。”撞钟者,余音袅袅。
文章结尾处再扣话题,令读者印象
学生作文片段(六)
A.周六嘉瑜大老远从新校区那边过来 找我,我便和她说了这件事。 B.生活,如清水般乏味,如枯木般枯燥, 因为有了不经意的插曲,因为有了不经意 的欢笑,落泪,苦涩、喜悦。心酸。甜蜜, 生活而有了生气。你我的生活才能如诗像 画。
五一班语文12月月考试卷分析

五年级一班语文12月月考试卷分析商丹高新学校 赵妮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为第五和第六两个单元的内容,共有九大道题。
依次为“看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错别字会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巧填关联词”“改写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和作文。
整份试卷满分100分,每道题所给的分值合理,试题紧扣课本,题量、难易适中,既注重字词句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学生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成绩分析本次五年级一班共有48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最低分62分,90分以上的有5人,80-90分的有24人,70-79分的有15人,60-69分的有4人,平均分80.70分,及格率100%,优秀率60.4%,学困率0%。
1.五年级四个班之间的对比:从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了:①这次月考一班的平均分比二班的低0.6分。
②一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明显大于二班和三班,后面工作中不仅要培优,更要做好补差工作。
2.五一班9月份月考与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班级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学困率 一班 92 62 80.7 100% 60.4% 0 二班 91.5 64 81.3 100% 60% 0 三班 87 56 75.1 97.9% 28.6% 0 四班90.550.575.595.8%39.6%班级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学困率 月考一 88 44 69.89 84% 14% 0 期中 96 49 79.07 95.83% 43.75% 0 月考二926280.7100%60.7%排除试题难度等因素,光从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①这三次考试中一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项指标呈上升趋势。
②最低分也呈上升趋势,说明差生进步幅度较大。
③本次的最高分不如期中考试时高,说明培优工作要加强。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雷琪9.5 5.5 5.5 4 4 8 10 15 25林佳音 9 5.5 5.5 4 4 10 10 16 27卢晟睿9.5 5.5 5.5 4 4 10 10 16 19王华语9.5 6 5.5 3.5 4 9 10 17 22张思梦9.5 6 5.5 4 4 9 10 12.5 25郭倩8.5 4 0.5 1.5 4 9 8.5 9 17孙玉彤9.5 5.5 5.5 4 4 9 10 16.5 22郭湘9 5.5 5.5 4 4 9 9.5 15 25石一妍9 5.5 5.5 3 4 10 10 16 23刘秋爽9 4.5 5 1.5 4 10 7.5 10.5 26王紫轩9.5 6 5.5 4 4 9 10 16 27王琼宵9.5 5 3.5 3 4 8 10 15 17曹林怡9.5 5.5 5 3 4 8 9.5 14.5 18代佳兴9.5 6 4.5 4 4 9 9.5 14.5 26林芦楠9.5 4.5 5.5 3 4 9 10 14.5 23王明阳9.5 5.5 3.5 4 4 10 9.5 15.5 24辛宇航9.5 6 5.5 4 4 9 10 17 27鱼青洲9.5 6 4.5 3 4 9 10 1.5 21魏天乐9.5 5.5 5.5 3 4 8 10 13.5 28程俊植9 6 5.5 4 4 10 10 16 27刘嘉毅8.5 5.5 5.5 2 4 8 10 14.5 19叶桂杰8.5 5 2.5 1.5 4 9 8.5 14.5 21梁宇豪9.5 5.5 5.5 4 4 10 10 15.5 26赵煜腾8.5 4.5 3.5 2.5 4 8 10 16 20张潇森8.5 6 5.5 3 4 9 10 13 25曹泽9.5 6 2.5 3 4 9 10 16.5 20李黎明8 4 3.5 3 4 8 10 15 16崔瑞剑9.5 6 4.5 4 4 10 10 14.5 25王桐9 6 4.5 2 4 8 9 14 26任鸣远9 6 3.5 3 4 8 10 15 20曹泽厡9.5 4 5.5 3 4 9 10 13.5 27柳佳旭9.5 6 5.5 2 4 8 10 17.5 26刘洲9 5.5 5.5 3 4 8 10 9 18张艺7.5 4.5 4 4 4 8 9.5 15 20陈旺豪10 5.5 5.5 3 4 9 9 17 23邵懿嘉9.5 4.5 4.5 3 4 8 10 10 12王凯9 5 5.5 4 4 8 10 15.5 21赵一霖9 5.5 4.5 2.5 4 8 10 15 23杨伊凡9.5 5.5 5 4 4 10 10 16 23杨玉锐9 6 5.5 3 4 9 10 15.5 26杨振铎7.5 5 5.5 4 4 8 7 16.5 13雷毅8.5 5.5 5 3 4 8 10 15 26辛旭辉9 6 4.5 2 4 10 8.5 13.5 16魏豪楠9 6 5 2 4 10 10 17 19陈争亮9.5 5 5.5 2 4 8 9.5 11 24罗凯鹏 6 4 3.5 1.5 2 8 9 10.5 19田佳泉9 4.5 2 3 4 8 9 13 20平均分9.04 5.36 4.70 3.10 3.96 8.81 9.64 14.27 22.19 失分率11.5% 12.5% 23.3% 24.2% 4.1% 13.7% 5.6% 30.2% 27.6%从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①学生在第五大题“巧填关连词”和第七大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中失分最少。
12月考试题评讲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如: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推敲: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后面得紧跟上。形容连续不 断地斗争或上前。 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形容斗争英 勇,不怕牺牲。 相对而言,前者比较具象,比如:抗洪的解放军前赴后继, 终于止住了洪水的蔓延。 后者较为抽象,多是形容已经牺牲的同类团体,比如,由 于革命先烈们的前仆后继,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浅层阅读
16.学贵质疑(用自己的话表述也行,但一定是完整的、 鲜明地表达观点的句子) 17.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大意正确即可) 18.示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 有“日心说”的创立。(列举中国老一代地质学家怀疑西 方提出的“中国贫油论”,从而开发了一个个大油田。以 及其他因怀疑前人而创立新学说的典型事例均可。应符合 句式要求、符合内容要求、紧扣论点) 19.示例:学贵质疑。质疑是获取新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 刘昱同学正是因为敢于质疑,善于探疑,才最终恢复了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 权威和书本,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 人。(应结合“学贵质疑”、观点鲜明、说理透彻、符合 字数要求)
(2)温馨提示:你让的是一点时间,得到的是一份幸福! 我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你的行为:减速、慢行、让 停…… 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行走我喜欢! 我喜欢你 在绿灯的引导下轻轻走过!(以斑马线的口吻表达,内容符合 交通规则即可)
三、浅层阅读 13. 对命运的不满和愤怒 海伦· 凯勒 14. 示例: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 音乐: 这件事明显很不容易,且不说 他刚刚失明的情绪低落,单是盲文的 学习就已经是一项巨大工程,更不用 说他还得学识谱和演奏。他一定是付 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才做到的。 15.示例:(1)不要到失去了才懂得 珍惜 (2)要想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12月月考作文讲评

• 谈谈以上网友评论有什么问题?符合我们 本次作文要求吗?为什么?
• 1.没有明确任务,角度不清; • 2.没有按照书信格式
本次考试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
• 1.没有明确任务,角度不清; • 2.没有按照书信格式来写; • 3.对事件叙述过于详细,重复事件本 身,缺乏自己深度的思考,分析评论 不够,缺少拓展(联系生活实际的事 例不够,这件事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我们在法制上应该怎么做?)
•
的哥还包被指敲诈,并不是简单的误伤,从深层次 来说是对的哥的不信任,或许与出租车行业收费信任有关, 总抱有本能的成见,把还包要车费当成借机要价。这一点 不管是失主,还是她的两个委托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否 则,第一次还包就不会因50元车费而不欢而散;也不至于 拿回包后还在微博上发泄不满,最终被自媒体拿来迎合社 会道德审判的需求,当成坏典型来消费。 • “还包被指敲诈”放大“好人难做”的困境。许多人 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道德的、利益的,从而期望 好人的纯粹,诸多个案,恨不得的哥不要钱来还包。且不 说好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便是方式、方法和价值的判定, 于现实中都有不少的争议,还有待达成共识,比如类似的 拾物该不该有偿的命题。 • 毫无疑问,这就需要在争议中,予以包容,求同存异。 动辄挟舆论讨伐之势不是对一个人的伤害,“好人难做” 的气场只会把大家逼到不做好人的角落。
• • • • 角度有三个 1.给付世贵写一封信 2.给乘客写一封信 3.给持某种态度的网友写一封信
• 你的态度(只有2种态度,不建议有中间的态度): • 支持或反对
“送失物要车费”算哪门子敲诈
• 阅读以下网友评论 • 动辄挟舆论讨伐之势不是对一个人的伤害,“好人难 做”的气场只会把大家逼到不做好人的角落。 • 一起“送失物要车费”被称敲诈的事件,在网上引发热 议,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的哥付世贵。8月27日,他拉 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为还包,先后 跑了3趟车,因此收了对方65元车费。很快,该事件在网 络发酵,绵竹当地一微信公众号就发了一篇以《网爆:绵 竹一出租车司机涉嫌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的报 道,让付世贵遭到很多人“黑心司机”的唾骂。 • 不管基于情还是法,的哥都有理由要求失主支付还包 的费用,即便是道德层面的考量,也没有做好人还要倒贴 的道理,何况《物权法》第112条也规定:权利人领取遗 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 出的必要费用。
八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卷讲评

(2)句子翻译:应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注意①年号、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如:“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②无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不译。如:“而军士之折臂断足”。“之”无意可不
八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 测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试题剖析、点拨及策略 提示,强化基础积累,巩固答题策 略,掌握复习方法;
❖2. 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在反思交 流中学会迁移、拓展;
❖3.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的良好 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典型失分题,给予有 效策略和解题方法指导;
失分原因: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面。
总结反思: 【失分给你的启示】 【满分给你的经验】
书山路漫 勤奋为佳 学在得法 贵在心悟 (祝同学们天天进步)
文言文对比阅读
1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或词。 (3) 运转尤速 ( ) (4) 莫可原其理 ( )
①最初的,开始的; ②宽广平坦的地方; ③谅解,宽容; ④本来; ⑤原来; ⑥同“塬”;⑦起源;
⑧根本; ⑨根由 ; ⑩探究;
文言文阅读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文段后的题目) 特点:①提示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链接] “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详细解释 ①典制和掌故; ②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③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诗人并未直接写夜雪,而是从触觉、视觉、 听觉角度侧面烘托,兼用以动衬静手法。“衾 枕冷”从触觉角度写雪带来的寒气,“窗户明” 从视觉角度写雪光,“折竹声”从听觉角度写 雪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夜雪之大,“折竹声 反衬了雪夜的寂静,营造了寂静清寒的意境。
• 雨后池上 刘攽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①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 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的雨后池塘春 景图。 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 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早行 陈与义 • 霜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 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 了诗人出行之早,流露出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1分),给 人以寂静清冷之感(1分); ②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 (1分),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1分); ③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1 分),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1分); ④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 的袅袅轻烟,恬静温暖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 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1分)。
•默写(6分) (1)进尽忠言 (2)俶〔chù〕尔远逝 (3)静影沉璧 (4)云归而岩穴暝 (5)海日生残夜 (6)折戟沉沙铁未销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 贵 的 灵 魂
12(1)A、C (5分,答对l项得3分,答对2项得5 分) A项错在“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 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 利。”原文第三段是说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 茨娜的阳光不能达到那样。 C项错在“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 社会的心灵。”原文第四段说“君王和亲王们无 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 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 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可知 肯定了歌德的伟大 (找原文仔细选择)
• 1.及终,毁瘠过人,杖而后起。 • 2.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 拜。 • 3.父永及嫡母丘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 4.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 5.所生母刘先假葬琅邪黄山. • 6.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 7.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之,岂臣与之而 已。 • 8.杀君害主,业以为常。”武帝留中竟不问。 • 9.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 之右职,政称宽恕。 • 10.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张稷说:“我们兄弟是没有什么名声值得称 道,但对陛下您而言,却不能说我们没有功 勋。东昏侯暴虐,您也亲率义师来讨伐,难 道只有臣等参与而已?”
•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 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 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 翻译1、升为吴兴的太守,下马车关心询问孤单 无助的老人,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们担任右职,政 治称得上宽恕。(指出错误) (遗老:①年老而经历丰富的人; ②前朝的旧臣民 遗民:亡国之民。 位在廉颇之右:上。豪右: 豪强) 翻译2、做吴兴太守时,刚到任就去访问年老而 经历丰富的人,任用他们的子孙担任高级职务, 政治因为宽容仁爱而被称道。
5、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内容、结构、艺术
• 1、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荒凉的山村远景图。 远远便可以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映在眼帘 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 • 2、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从高觉流 水声,从视觉写人家稀少,生动地渲染出山村 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清冷 • 3、首联点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8.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是动静结合还是视觉听觉?
• 夜 雪 白居易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诗人是怎样描写“夜雪”的?请简要分析。
1、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遭疾。 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 毁瘠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 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 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之。
2、所生母刘先假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申葬 礼,赙助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 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
一、解释词语:(每个点5分) 1、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问政务,处理政务,处理政事 ) 2、所生母刘先假葬琅邪黄山 (临时,暂时) 3、建武中改申葬礼,赙助委积 (别人资助的物品 ) 4、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返回来) 5、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 (流露 ,表现) 6、臣乃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是)(值得称道)(对 于、对) 7、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业以为常 (显达) (已经) 8、武帝留中竟不问 (留在宫中)(最终) 9、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 (同“值”,价值,价钱) 10、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到) (感到荣耀) 二、翻译句子: 1、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翻译:做吴兴太守时,刚到任就去访问(慰问)年老而经历丰富的 人,任用他们的子孙担任高级职务,政治因为宽容仁爱而被称道。
•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 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 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 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 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 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 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 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 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 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放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 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 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 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 队恭迎;……我觉得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 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 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 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2、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山村景象?
• 鉴赏形象 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荒凉的山村远景图:远远 便可以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映在眼帘的是 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
3、全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情感?
寒水、人家、怪禽、初月、桑柘、烟火(炊烟)
4、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模式: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选取()意象,描绘()画面,渲染()氛 围,抒发(表现)了作者()感情(心情) 情景交融,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选取流水、人家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 黄昏荒凉的山村远景图,生动地渲染出山 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内心 的清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8.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9.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6分)
• • • • •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视觉、听 • 暮过山村 贾岛(唐) 觉 •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写景手 •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法 •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 • ① 听觉、视觉相结合,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 远景。(3分) • ②听觉: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 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 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 寂静凄冷(分析1分)。 • 视觉:次句为视觉描写,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 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 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分析1分)。两句勾勒 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 答题规范:总说+分说
高三年级12月 月考讲评
《弟子规》第二集〈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qì ng)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听到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即回答。父母让做事情的 时候要马上行动,不可以拖拖拉拉。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 要以恭敬之心来聆听。犯了错,父母批评的时候,要顺从 接受。冬天,让父母睡暖和,夏天要让父母睡得很舒爽。 早晚,要向父母问安。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先向父母禀 告,回来的时候,也要面见父母,报告,让父母宽心。我 们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让父母担心,工作不要经常 变换,免得父母操心。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看见山上人家 稀稀落落的。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 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月亮在太阳未落之 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 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 向之靠近。
• 暮过山村 贾岛(唐) •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凄凉 寒 少四邻 •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恐惧 恐 •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平静安心 •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温暖亲切喜悦 1、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