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传done-褐藻类植物的分布
部分藻类分类

褐藻门、褐藻纲、萱藻目、萱藻科、萱藻属
藻体黄褐至深褐色,管状,膜质,丛生,高20~50厘米,直径2~5毫米。单条,部分收缩呈节。生长在中、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可以用来包水饺吃。
泛暖温带性海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生长盛期4~6月。
酸藻D.viridis (Muell.) Lamx.
生于低潮带岩石或石沼中
绿藻门
石莼(Ulva lactuca L)
绿藻门,丝藻目,石莼科,石莼属
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可供食用。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冬春采收,鲜食或漂洗晒干。
褐藻门酸藻科酸藻属
为中国唯一的酸藻属植物。藻体淡褐色,分枝繁密,数回近羽状分枝,向上分枝渐细成细毛状,各分枝有中轴,分枝亚圆柱形,主轴扁压,固着器盘状。
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中、低潮带岩石上。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
藻体黑褐色,形似鼠尾,高3~50厘米,可达120厘米。主干短粗,上长数条主枝。主枝圆柱形,数条纵走浅沟。轮生短小分枝,叶丝状,短小,全缘或有粗锯齿。气囊小,纺锤形,顶尖,有细柄。固着器盘状至圆锥状。生殖托圆柱形,雌托长度大多在3-5mm,雄托长度在10-15mm。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全年可见,生长盛期3~7月。鼠尾藻雌雄异株,其自然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
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
硅藻
硅藻纲、
植物体单细胞,或由细胞彼此连接成链状、带状、丛状、放射状的群体,富有或着生,着生种类常具胶质柄或者包被在胶质团或胶质管中。细胞壁是由2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称半片为瓣,硅藻的半片称上壳(在外)、下壳(在内),上下壳均有一凸起的面称壳面。侧面或壳边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环绕1周称环带。上壳和下壳都是有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载色体1至多数,小盘状、片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和硅甲黄素。藻体呈橙黄色、黄褐色。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细胞核1个。营养体无鞭毛。精子具鞭毛,为茸鞭型
13海洋生物学07褐藻门02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为白色粉末,可以作细菌培养基,作泡沫塑料的化学 合成剂,在石油工业上作破乳剂,在化学工业、医药 工业方面有多种用途;
碘的用途更大,既可以用在医疗、卫生、药品、保健
品方面,又可以制成碘化银用作人工降雨的催化剂, 还可作为火箭和其他宇航器的燃料添加剂,是重要的 化学原料。
海带
海带的孢子体分成固 着器、柄和带片3部 分。
固着器呈分枝的根状。 柄没有分枝,圆柱形
或略侧扁,带片生长 于柄的顶端,分为3 层。
表皮层是1—2层排 列紧密的小细胞组 成;
皮层分内皮层和外 皮层,外皮层接近 表皮,为较大型的 薄壁细胞,向内为 排列整齐的内皮层 细胞。
中间为髓部。
海带
海带
经常食用海 带可以促进 智力发育, 防治甲状腺 肿大,褐藻 综合利用的 产品主要是 褐藻胶、甘 露醇及碘。
海带的经济价值
另据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研究分析,每100克 海带干品的营养素含量的代表值:
胡萝卜素
0.57毫克 粗纤维 9.8克
硫胺素(维生素B1) 0.69克
核黄素(维生素B2) 0.36毫克
海带目约有30种,分布 在原苏联远东地区、日本
和朝鲜北部沿海,后来传 到旅大海滨、辽东和山东
半岛。
海带含有:
22%—26%的褐藻酸钠, 11%~18%的甘露醇, 5%~9%的粗蛋白;
海
带
其他还有碳水化合物、 脂肪、多种维生素、 藻胶素、藻氨酸及钾、 钙、铁、碘、磷等;
其中碘的含量达0.34 %,是所有植物包括 陆地蔬菜中合碘量最 高的;
现在对马尾藻的利用主要是提炼、制造甲烷及 用作饲料和肥料等,这是一类极有开发价值的 海洋大型藻类。
已传done-海藻酸钠性能化学性能

/docrep/W6355E/w6355e0x.htm名称海藻酸钠英文名 Sodium alginate (常用简写 SA或NaAlg)别名褐藻酸钠;褐藻胶DESCRIPTION:Occurs as white to yellowish brown filamentous, grainy, granular or powdered formssodium alginate structure海藻酸钠结构sodium alginate formula:Structural formula from Phillips, Wedlock and Williams: Gums and Stabilizers for the Food Industry 5 (1990) by permission o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The number and sequence of the Mannuronate and Glucuronate residues shown above varyin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alginate. The water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alginate molecule are not shown in the above structural formula.sodium alginate ph:海藻酸钠微溶于水,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它溶于碱性溶液,使溶液具有粘性。
海藻酸钠粉末遇水变湿,微粒的水合作用使其表面具有粘性。
然后微粒迅速粘合在一起形成团块,团块很缓慢的完全水化并溶解。
如果水中含有其它与海藻酸盐竞争水合的化合物,则海藻酸钠更难溶解于水中。
水中的糖、淀粉或蛋白质会降低海藻酸钠的水合速率,混合时间有必要延长。
单价阳离子的盐(如NaCl)在浓度高于0.5%时也会有类似的作用。
褐藻 Phaeophyta

褐藻Phaeophyta(一)棒皮藻科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 (L.) Aresch.藻体黄褐色,球状,肉质,表面具不规则皱裂,幼时中实,成熟后中空,粘滑,易碎。
固着器假根状。
藻体内部结构由同化丝、皮层和髓部组成。
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附在其他海藻上。
分布于平潭、厦门、漳浦县杏仔、东山。
(二)狭果藻科海蕴Nemacystus decipiens (Sur.) kuck.藻体浅褐色至绿黄色,质柔软,粘滑,线形,常中空。
枝近互生,具不规则的二叉式小分枝,小分枝短而广开或弓形。
藻体内部结构,内层是排列疏松的长圆形的髓细胞组成的髓部,外层是长同化丝和孢子囊的皮层细胞组成的皮层。
生长在低潮带的岩石上或低潮线下的大型马尾藻类的藻体上。
分布于平潭。
药用,软坚散结。
(三)萱藻科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 (Lyngb.) J.Ag.藻体黄褐色,单条,直立,管状,幼时中实,后变为中空,圆柱形,扁压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有的平滑无节。
藻体内部结构,皮层由圆形至多角形的细胞组成,髓部由大而无色的细胞组成。
生长在中、高潮带的岩石或石沼中。
分布于平潭、厦门。
药用,软坚化痰,清热解毒。
囊藻Colpomenia sinuosa (Roth) Derb.et Sol.藻体黄褐色,囊状,中空,无柄,以基部直接附着于基质。
藻体内部结构,皮层由方形或多角形小细胞组成,髓部由无色圆形大细胞组成。
生长在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附生于其他海藻上。
分布于平潭、石狮市永宁、晋江市金井、龙海市镇海、漳浦县杏仔、厦门、东山。
鹅肠菜Endarachne binghamiae J. Ag.别名面筋菜、簸箕菜、脚皮菜藻体暗褐色,扁平,叶片状,质薄,线形至宽匙形,无中肋,全缘。
藻体基部具小盘状固着器和短柄。
藻体内部结构由三层组织构成,外皮层由正方形小细胞组成,内含色素体,内皮层由细胞壁较厚的大形细胞组成,髓部则由壁极厚的分枝丝状体交织而成。
常见海洋藻类植物组图

是人类理想的食品。
1/14
石莼:一种绿藻,俗称海白菜,可供食用 。藻体黄绿色,
片状,膜质,两层细胞。
2/14
刺松藻:一种绿藻,藻体海绵质,单细胞多核体,复叉
状分枝,枝圆柱状。
3/14
海带:是一种大型褐藻,生长在比较冷的海水中,约有30个品种,
主要分布在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和日本的北海道,美洲太平洋和 大西洋北岸。中国只有一种海带,主要产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沿岸。过去,海带一直是钾和碘的重要来源。海带主要被食用, 多吃海带可以防止碘缺乏。
9/14
石花菜:一种红藻,藻体多分枝,分枝呈羽毛状,可食用,
是提取琼胶的主要原料。
10/14
鹧鸪藻:一种红藻,丛生,叶状,膜质。供药用,驱蛔虫。
11/14
角叉菜:一种红藻,膜状,分叉,为食用和制胶原料。
12/14
料。
5/14
马尾藻:一种褐藻,也叫海蒿子。藻体大,褐色。
6/14
铁钉采:一种褐藻,可供食用和药用。
7/14
鹅掌菜:一种褐藻,俗称吐血菜,可供食用和治吐血病。
8/14
紫菜:也叫海苔,它是一种海产红藻,约有45种,广泛生长在温
带和亚热带沿海。虽然叫紫菜,但其实它们有深褐、红色、粉红 色、紫红色等颜色。它由一层薄薄的细胞组成,外面包着胶质。 紫菜生长在岩石上,人们收获后将它干燥可作为食品。紫菜是人 类食用最多的海藻。紫菜富有营养价值,内含很多胡萝卜素、核 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
12海洋生物学07褐藻门01

褐藻的种类及分布 - 3
鹿角菜属等藻类则生长在中潮至高潮带; 黑顶藻属、粘膜藻属只生长在中潮带; 马尾藻和酸藻属只生长在亚低潮潮线以
下,从不伸展到水面。 也有很少一部分藻类则生长在北部海25
米以下、热带海110米的海水中。
褐藻的经济价值 - 1
褐藻类早就被我国人民所利用,大致可分为类: 1. 食品类: 海带、裙带菜、鹿角菜、萱藻等,因含有大量
表1 主要藻类植物形态比较
藻类
藻体形态
蓝藻 单细胞群体、丝状体,不具鞭毛。
绿藻 红藻 褐藻
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枝状 体,具鞭毛。
大多数为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或呈圆条状和膜 状,不具鞭毛。
由多细胞构成的异丝体、假薄壁组织体和薄壁 组织体(或膜状体),营养体不具鞭毛。
褐藻门的特点
4. 褐藻的细胞及细胞壁
(2n)、四分孢子(n)、壳孢子(n)。3.有性 生殖. 卵式生殖。
褐藻 1.营养繁殖:藻体断裂或长出小枝。2.无性生殖:
产生单倍体、二倍体的游动孢子和单倍体的静孢 子。 3.有性生殖. 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
三、 分布及经济意义
褐藻的种类及分布 - 1
褐藻类约有250属l500种; 褐藻类基本上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只有
雌雄配子形状大小明显分为卵及精子; 精子个小,有两条侧生鞭毛,向前的一
条是茸鞭型,向后的一条是尾鞭型; 墨角藻目的精子,其鞭毛是向前一条短,
向后的一条鞭毛长,并且在精子前端有 突起,便于附着在卵上。
褐藻门的特点 - 3.2
7. 褐藻的鞭毛
具有两条不等长的鞭毛,侧生; 向前方伸出的1条较长,是茸鞭型; 向后方伸出的1条较短,是尾鞭型的。
福建沿海褐藻的种类与分布

福建沿海褐藻的种类与分布陈明军;严新;陈玉青;赵超【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页(P51)【作者】陈明军;严新;陈玉青;赵超【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星罗棋布,是大型海藻的理想栖息地。
然而,目前近岸海域大型海藻藻场日渐衰退。
本文根据福建海区的褐藻物种组成、物种的性质、特有属(种)情况,统计调查福建大型褐藻的种类与地理分布,并对福建褐藻8目12科20属51种的各物种生理特征进行了简述,为福建大型褐藻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褐藻门(Phaeophyta),物种大约有250属1500种,除8种的生活区为淡水,其他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目前我国海洋褐藻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大多收录在《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中,根据《中国海洋生物名录》记载,在中国海域记录在册的褐藻为58属260种(包括变种)。
褐藻门的藻类都是多细胞体,没有单细胞或群体的种类,可进行有性繁殖无性和繁殖。
褐藻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藻褐素,使得藻体通常呈现黄褐色、棕褐色或暗褐色,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海藻分类学起源于欧洲,一部分藻类由早期的学者林奈(Linnaeus)命名,大部分种类是在19世界初由滕纳(Turner,G.A)、库兹(Kuetzing)和亚加特(Agardh,J.G)等自然科学家命名。
褐藻的分类以前大多采用Kylin(1933)的分类系统,根据褐藻繁殖和生活史分为3纲11目,3纲为同型世代纲(Isogeneratae)、异型世代纲(Heterogeneratae)和圆孢子纲(Cyclosporeae)。
但仅以生活史作为分类的依据不够全面,例如马鞭藻目的生活史中有同型世代型和异型世代型两种。
所以近年来多有学者主张褐藻门只设1纲——褐藻纲,并趋向于同意纲下设13目。
史上最全的藻类图谱都在这里了,快看...

史上最全的藻类图谱都在这里了,快看...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就是养水。
养水就是培养良好的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或者作为生物饵料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藻类做了一个统计,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对藻类的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蓝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
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水中大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水除去蓝藻。
如果使用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用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生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色球藻目的蓝纤维藻(指杆藻)、色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目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目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色球藻目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无色透明;淡蓝绿色至亮蓝绿色。
2、色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衣鞘,背靠背的两个小球。
与平裂藻相比,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一组,4组成一小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颤藻目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行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
与颤藻对比,有胶质衣鞘。
4、鞘丝藻有一段空的胶鞘念珠藻目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一个2、鱼腥藻异形胞间生单个穿插3、念珠藻异形胞间生,长成串。
硅藻门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比较多,而且多为益藻。
包括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和羽纹硅藻纲(羽纹纲)。
一、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圆筛藻目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2、圆筛藻孔纹4、漂流藻圆盘形,壳环面四周有薄而透明的翼状突,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5、海链藻以一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的壳缘有刺。
6、骨条藻胞间以细刺连接7、冠盖藻胞间管状短链相连,胞壁有明显的六角形孔纹。
根管藻目1、根管藻末端具刺像针盒形藻目1、角毛藻从细胞的四角生出的角毛比细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lp thickener
海藻酸钠功能海带增稠剂原料海带
sodium alginate kelp钠海藻酸钠海带
sodium alginate 740
alginate material海藻酸钠材料1600
alginate extraction海藻酸钠提取320
alginate material and alginate extraction
Sodium alginate is extracted from phycophyta, most of which are kelp and seaweed.
Distribution of phycophyta
Phycophyta is spread all across the world. Among the various kinds of phycophyta yellow tang is the main material to produce alginate. This living beings live in the cold ocean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ch as west coast of Ireland,Hebrides of UK, Iceland, west coast of Norway, New Brunswick and Nova Scotia of Canada.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hycophyta to produce sodium alginate, namely L.Japonica、L.Digitata and L.Hyperborea. All the three phycophyta grows in East Asia like far-east zone of Russia,Japan and north Korea.Now phycophyta has been grown in large scale in China to produce sodium alginate.
L.Digitata grows in shallow ocean in Norway. Natural L.Hyperborea grows in west coast of Ireland,Hebrides of North UK and Brittany ocean of French.
Lessonia grows in North coast of Chile, among which LN(Lessonia Nigrescens)and LF(Lessonia Trabeculate)is used to extract alginate.The LN grows in rock coast and LF grows in shallow sea which is easily affected by storms.
On the seabed from South California of USA to Baja California Sur of Mexico grows another common phycophyta called Macrocystis Pyrifera.This kind of livings is quite sensitive to water temperature. It grows well at zone under 15℃ beneath sea but could not bear temperature over 20℃.Grown closely against the rock it could be as long as 20m and form a large scale forest under water.Except for Amecrica and Mexico, there’s a certain amount of MP in Northern Chile and Southern Argentina.
Durvillaea Antarctica grows in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mainly grows near Tasmania of Australian.
海藻酸钠是由藻类植物提取出来,大部分原材料为海带,海藻。
海藻酸钠有增稠作用。
褐藻类植物的分布
褐藻类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丰富的资源,在褐藻类植物中,泡叶藻是生产海藻酸的一种主要原料,生长在北半球的冷水区域中。
用于提取海藻酸盐的泡叶藻主要来于爱尔兰的西海岸、英国的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冰岛、挪威的西海岸、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和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
用于生产海藻酸的海带属褐藻主要有三个品种,即海带(L.Japonica)、掌状海带
(L.Digitata)和极北海带(L.Hyperborea)。
这三个品种都生长在北半球。
海带野生于苏联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北部。
中国有大量的人工养殖海带作为提取海藻酸的原料。
掌状海带(L.Digitata)在挪威的浅海区大量生长。
极北海带(L.Hyperborea)野生在爱尔兰的西海岸,在英国北端的赫里底群岛和奥克尼以群岛高。
极北海带在法国的布列塔尼海边也有大量生长。
巨藻(Lessonia)主要分布在智利的北海岸,其中巨藻LN(Lessonia Nigrescens)、巨藻LF(Lessonia Trabeculate)用于提取海藻酸盐。
LN藻生长在岩石海岸区,可以在波浪大的水中生长。
LF藻生长在浅海区,受风暴影响较大。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到墨西哥的南下加里福尼亚(Baja California Sur)的Bahia Asuncion之间的海床上生长着另一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巨藻MP(Macrocystis Pyrifera)。
这种海藻对水温十分敏感,在平静的深海温度为15℃以下的水中生长良好,但是不能耐受20℃以上的温度。
它紧紧生长在石礁上,可以长达20m,在水中形成一片很大的水底森林。
除了美国和墨西哥,智利北部和阿根廷南部也有一定的巨藻MP资源。
Durvillaea Antarctica生长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