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练基础达标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练基础达标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透镜练基础达标检测1.(2013·怀化中考)图中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判断凸透镜的方法,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A图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图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图是凹面镜,D图是平面镜,故选B。

【方法归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1)边缘薄、中间厚的是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是凹透镜。

(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解析】选C。

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把冰磨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冰透镜正对太阳光,冰透镜能够把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即焦点上,焦点处的温度很高,可以引燃其他物体,所以冰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理解。

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选A。

4.(2013·海南中考)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透镜的作图。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而图A、B凹透镜使光线会聚,故A、B 错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D使光线发散,故D错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焦点,故C正确。

5.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综合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综合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综合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题一: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题二: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

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

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__________。

题三: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AB上A点的像会沿移动()A. O B. 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题四: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简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题五: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缩小的题六: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质量检测卷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质量检测卷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中的4个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3.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所示.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4.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6.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7.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0 cmB.15 cmC.20 cmD.30 cm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11.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12.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只需填写一种).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15.如图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眼.16.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手电筒下面,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选填“大”或“小”).17.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18.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19.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相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相.那么,应使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选填“减小”或“增大”).20.显微镜的物镜形成的是像,目镜形成的是像.21.2010年6月6日是第十五届全国爱眼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一场《科学用眼知识》讲座,其中提到:(1)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cm.(2)矫正近视眼,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透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2.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中的光路.23.完成图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24.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四、实验探究题(第25小题16分,第26小题12分,共28分)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凸透镜T的焦距为cm.(2)物距u在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像距(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4)当物距等于7 cm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26.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与解析】1.B[解析:甲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乙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丙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丁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选B.]2.A[解析:凸透镜、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选项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选项B错误;两种透镜都有焦点,选项C错误;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选项D错误.]3.A[解析:因为气泡的存在,水面变得向下凹,在此位置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从气泡看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变小的字.其他位置则相当于一个不规则的凸透镜,放在书上,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故成为放大镜,看到的是变大的文字.选项A正确.]4.A[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像会离透镜近一些,所以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变小.选项A正确.]5.A[解析: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看到的叶脉变粗了,变得更加清晰.选项A正确.]6.D[解析:幻灯机、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图像能成在银幕上,所以是实像,并且银幕上的像要比胶片上的像大得多,所以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选项D正确.]7.C[解析:由题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A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选项B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选项C正确;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大,蜡烛应靠近凸透镜,选项D错误.]8.B[解析: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蜡烛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B正确.] 9.A[解析:根据题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2f<30 cm,解得f<15 cm,只有选项A符合条件.故选A.]10.C[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只有选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11.CD[解析: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会聚能力过强,即折光能力过强,应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选项C,D正确,选项A,B错误.]12.A[解析:由题意知,高老师看近处物体时戴上眼镜,看远处物体时摘下眼镜,这说明高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戴凸透镜矫正.选项A正确.]13.凸会聚放大镜[解析:由题图可知,当透镜靠近英文单词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生活中的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利用凸透镜做成的.]14.10.0[解析: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所在位置就是焦点.由题图可知,焦距为10.0 cm.]15.凸远视(或老花)[解析:由题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一块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16.大小[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本题中,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凹透镜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距离白纸越来越远,折射光线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白纸上光斑的面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手电筒发出的光束能量不变,相同能量的光照射在更大的面积上,光斑的亮度变小.]17.下放大[解析:根据题图中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物距为15 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8.都是实像小于[解析: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甲透镜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乙透镜的2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而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所以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19.减小[解析:当由照集体相到照半身相时,此时像变大了,故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才可以,而镜头与同学的距离为物距,距离变短.]20.倒立、放大的实正立、放大的虚[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将物体放大了两次,得到的像是倒立的.]21.(1)25(2)凹大[解析:(1)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 cm,25 cm时人眼看的物体最清晰,所以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 cm.(2)近视眼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晶状体曲度越大,像离视网膜越远,因此矫正时所配眼镜的“度数”越大.]22.如图所示.[解析:(1)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画出其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3.如图所示.[解析: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是过焦点的,另一条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像点A'.]24.如图所示.25.(1)8(2)大于8 cm小于16 cm(3)变小变小(4)一定不会等于(5)f>8 cm成实像(f<8 cm成虚像;f>16 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正确即可)[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凸透镜T的焦距为8 cm.(2)凸透镜的焦距f=8 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u在大于8 cm 小于16 cm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4)因为凸透镜的焦距f=8 cm,所以当u=7 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即物距为16 cm和像距为16 cm时,此时(u+v)最小,则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为2 cm,正好等于发光体的长度.(5)由表中信息可知:f>8 cm成实像,f>16 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6.(1)会聚10(2)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靠近[解析:(1)太阳光到达地球,接近平行光,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是10 cm.凸透镜能把平行光会聚在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应用此原理工作.(4)蜡烛固定不动,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物距相对增大,要减小像距,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人教版初二上册《透镜》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透镜》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透镜》检测(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5分〕1.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假设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能够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渣滓筒。

这其中惹起火灾的主要缘由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集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集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如下图的两个透镜〔〕A. 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B. 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C. 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D. 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3.如下图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4.要使冰块能〝向日取火〞,就必需将冰块制成〔〕A. 冰凸透镜B. 冰凹透镜C. 冰砖D. 冰三棱镜5.关于透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动方向B. 经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C. 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D. 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6.以下光学器件中,对光有集聚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凸面镜C. 凹透镜D. 凸透镜7.以下关于凸透镜对光的集聚作用的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集聚于焦点B. 凸透镜使可以集聚的光线提早集聚C. 任何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将集聚于一点D. 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8.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构成的B.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 运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作了漫反射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9.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十分风险的。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下图为四瓶相反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外形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A. B.C. D.10.以下对光现象的剖析,合理的是〔〕A. 远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集聚作用B. 眼睛能看见物体是由于眼睛收回的光抵达了该物体C. 兴隆湖中出现迷信城修建的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水平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1.如下图各种透镜中______是凸透镜,而______是凹透镜。

2019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2019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5.1 透镜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A.发散B.会聚C.仍平行D.不改变方向2.小杰在黄山旅游时看到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他想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能会引起森林大火,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以上都不是3.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4.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B.C.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人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6.晓彤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7.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 B.b C.d D.都不行二.填空题(共5小题)8.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9.如图所示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

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当在纸片上出现的光斑时,此时凸透镜中心到光斑的距离即为焦距f。

该同学在过程中还发现,当光斑的大小比透镜的面积还大时,写出此时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L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式:。

10.在认识透镜的学习中,晓彤想知道手中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于是用手摸镜片的办法来判断,晓彤的做法是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晓彤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与太阳光的位置关系是。

11.凸透镜的中间,边缘,凹透镜的中间,边缘(厚、薄)。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1:“透镜”质量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2.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A.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B.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凹透镜的2倍焦点处D.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凸透镜的2倍焦点处3.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4.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 凸透镜的焦点上C. 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 凹透镜的焦点上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7.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2.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50.0 cm3.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4.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B.C.D.5.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凹透镜B.“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C.“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影子D.“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能反射太阳光6.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7.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削冰向日取火”,即用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透过它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玻璃板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同步测试(含答案)

5.1 透镜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选题1、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B.C.D.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5、在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6、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则该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7、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8、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9、下图中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10、如图所示,OO’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C 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用作图的方法找出右侧焦点的位置()11、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A 一定是平行光B 一定会聚于一点C 一定是发散光线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12、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A.会聚光束B.发散光束C.平行光束D.不能确定1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B、bC、cD、d14、小明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15、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16、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7、神舟十号上天后,宇航员王亚萍在太空授课,做了一个水膜的实验,将细圆环从水中取出形成水膜,有关水膜厚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央薄,四周厚B.中央厚,四周薄C.四周和中央一样厚D.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出现18、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 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透镜”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2.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凹透镜的2倍焦点处
D.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凸透镜的2倍焦点处
3.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4.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 凸透镜的焦点上
C. 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 凹透镜的焦点上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7.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则()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 放大、正立的实像
B. 缩小、正立的实像
C. 放大、倒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10.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得过焦点
11.下列面镜、透镜中,都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 凹镜、凹透镜
B. 凹镜、凸透
镜 C. 凸镜、凸透
镜 D. 凸镜、凹透镜
12.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 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折射而失去光泽
B.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 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B. 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 图中空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4.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30cm
15.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一定大于l
B. f一定小于
l C. f一定等于
l D. f可能小于l
16.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水能灭火,也能生火.某塑料大棚因为雨后没有及时清除棚顶凹处的积水而发生了火灾,这是因为()
A.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不正确用眼等原因都会导致患上近视眼,有近视眼的人大多数是采用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现取一块近视眼镜片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镜片的中央比边缘薄
B. 对光有发散作用
C.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是一块凹透镜
18.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9.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放大镜是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0.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 ,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 。

(写字母)。

2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如右下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________,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________.
22.在图中所示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d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23.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只需
填写一种).
24.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25.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
透镜。

26.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是五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
是________;利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________;能会聚阳光的是________
三、作图题
27.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如图所示,O点为光心,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8.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9.如图所示,请你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图.
30.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OB是平面镜上的一条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2)请根据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