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合集下载

云梦县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

云梦县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

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教学反馈】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既能从实际例子中总结归纳,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及特点,又能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演绎,活化、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连通器原理是教学中较抽象的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选讲。

液压技术是新加入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的特点十分鲜明,教学前要注意收集相关实例,以便教学中结合实际讲解,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5.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一、选择题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蒸发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液体沸腾时温度升高,液体蒸发时温度不变D.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2.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的沸腾过程的是( )3.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教学反馈】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既能从实际例子中总结归纳,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及特点,又能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演绎,活化、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连通器原理是教学中较抽象的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选讲。

液压技术是新加入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的特点十分鲜明,教学前要注意收集相关实例,以便教学中结合实际讲解,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31003 791B 礛6 { 35384 8A38 訸;24837 6105 愅K26454 6756 杖629133 71CD 燍26176 6640 晀32874 806A 聪35999 8C9F 貟。

9.3_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9.3_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9.3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事连通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辨认连通器;(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液压技术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自主学习】连通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

连通器的特点是:连通器里的_______________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保持在___________高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就出现和固体不同的现象,取一个壁上有几个小孔的空心球,球上连接一个圆球,把水挤进球里,可以看见,扎的各个小孔都向外喷水,这表明手加在水上的压强,被水传递到各个小孔上,球上的小孔是朝着不同方向的,可见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____________方向传递。

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_______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就是帕斯卡原理。

【合作探究】1.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相平,或是不相平)。

(通过老师提供的器材实验做做看)2.分析课本图9-3-3说说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为何总保持相平?答:因为小液片AB处于状态,AB左右两侧受到作用,AB受到左右两侧的压强必须大小。

又因容器里装的是同种液体,由液体的压强公式p= 可知,AB左右两边的水柱高度相同才能产生相同的压强。

3.仔细观察课本图形9-3-5,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连通器原理图,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船是如何通过船闸的吗?首先打开闸门AC的底部,完全关闭闸门BD,让水从缓缓流向,直到闸室里的水面与上游水面相平,然后完全打开上游闸门,让船驶入闸室。

接着完全关闭闸门AC,打开闸门BD的底部,让水从缓缓流向,直到闸室里的水面与下游水面相平,然后完全打开下游闸门,让船驶出闸室。

4.用一个较小的力能不能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本P50并观察图9-3-7,根据老师给出的器材动手做做看。

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第三节连通器和液压技术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连通器的定义及特点。

2、知道帕斯卡原理。

3、知道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4、在实验中认识到连通器的特点,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二.1.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2.教学难点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3.教学方法(1)双重反馈教学法(2)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粗细不同的连通器、注射器、胶皮管、矿泉水瓶、漏斗、滴管、铁架台、水等。

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1、出示三峡大坝图片,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学生观察图片。

2、出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3、出示检查反馈练习。

4、出示一个粗细、形状不同的容器。

学生定向自学。

学生完成检查反馈练习。

学生观察容器并说出容器有什么特征。

5、给出“连通器”概念: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学习连通器的概念。

6、提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呢?然后向粗细不同容器中倒入红色水,要学生观察。

再将容器稍微倾斜让学生继续观察。

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7、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

对照连通器概念分析仪器,验证该仪器确实是连通器。

认识仪器,观察实验。

8、将漏斗放在铁架台支架上,,向漏斗注入红色水。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漏斗与滴管内水面的关系;再举高或降低或稍微倾斜让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并描述漏斗与滴管内水面的关系;学生观察到两边水面相平。

9、将滴管突然下降一定高度出现喷泉,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观察到滴管突然下降一定高度出现喷泉。

学生进行讨论。

10、提问:换成其它某种液体或不同种液体静止后液面相平吗?学生回答。

11、针对学生的描述,教师做出相应解释和总结。

要求填写教材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

893第九章第三节导学案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893第九章第三节导学案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③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往上游。 小 组为 单 位小 结,每组 进 行归 纳 【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 综合小 结定论
2
1 、 独 立 【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 练习】 完 成反 馈练习。 2、小组 交 流合 作 讨论 出结果
1、指导 练习 2、纠错
图甲 图乙 图丙 1、 如图甲为一种实验器材, 若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则三个容器 里的水面 2、 洗手盆的下水道做成了如乙图的形状,其中图示 AB 处有一个 “弯” ,这个“弯”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来设计的。你 能大体说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吗?请发表你的见解。 (08 年湖 北中考题)
第九章第三节 章第三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导学案
学生 教师
学习内容
学法
明标
导法
【学习目标】 习目标】 述标 习目标 1、 知道连通器的结构和特点,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 能用连 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2、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 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 1、 48)连通器是指上端___________,下端___________的容器。 (P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船闸,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49)观察课本图 9-3-2 可知,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 (P 各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巡视 指导 (学 习 方 法) 。 2、请学 生代表 展示合 作成果。
反思 节课 设计 对今 导学 设计 思考
本 的 及 后 案 的
3
1
1、 释疑。 2、以物 讲理。
2、讨论交流:船闸是怎样工作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教科版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教学反馈】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既能从实际例子中总结归纳,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及特点,又能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演绎,活化、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连通器原理是教学中较抽象的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选讲。

液压技术是新加入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的特点十分鲜明,教学前要注意收集相关实例,以便教学中结合实际讲解,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课件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课件 教科版

h1
A
h2
F1
F2
B
结论:要使AB不动,AB两 侧的压强必须相等,根据 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只 有两边水柱高度相等时, 它们对AB的压强才能相等。
LOGO 二、连通器的应用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 些是连通器吗?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2、如图所示,下列三个连通 器放在斜面上会出现哪种情况? ()
3左、端如封图闭所,示右,端容开器口,A 里面盛的是水,此容 器____(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若在A点碰 破。
§9.3 LOGO
连通器
LOGO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 理解连通器原理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 联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LOGO
LOGO 一、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 相连的容器叫连通 器。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 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保持相平。
LOGO 液面相平的原因:
猜想:如图所示,设想连通器下部有一 个小液片AB,AB能保持静止吗?如果 不能,那它将向哪侧移动?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过路涵洞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生活中的实例:
LOGO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 些是连通器吗?
LOGO
三LOGO 峡 的 五 级 船 闸
练习
1、上端____、下部_____的 容器叫连通器,在连通器内 只装同种液体,且____时, 各容器内的液面总是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

【教学反馈】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既能从实际例子中总结归纳,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及特点,又能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演绎,活化、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连通器原理是教学中较抽象的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选讲。

液压技术是新加入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的特点十分鲜明,教学前要注意收集相关实例,以便教学中结合实际讲解,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 2、不流动(静止)时,各容 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
辨析:如图所示,设想连通器下部有一个小液 片AB,要使AB不动,AB两侧的压强必须相等, 而只有两边水柱高度相等时,它们对AB的压 强才能相等。
A
B
生活中的实例:
水堵 疏 通 处 下 水 管
生活中的实例:
生活中的实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
胡家中学:杨习兵
友情提示:
(先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1.液体压强的规律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P gh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以上装置上端和下端有何相同之处?
上端开口、下端相连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2、帕斯卡原理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 工作的基础。 3、因为P1=P2既: F1/S1=F2/S2,可得 F1/F2=S1/S2
例、如图,活塞B能举起多重的物体?
已知:SA=0.01m2 SB=0.2m2 FA=10N 求:G=?
解:在活塞A上产生的压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FA/SA=10N/0.01m2=1000Pa
如图:容器中装满液体,用力F甲推动活塞 S1,要使活塞S2静止不动,作用在S2上的力 F乙于F甲的大小关系是:( c )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S1 D.都有可能
S2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完成→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1、上端____、下部_____的容器叫连通器, 在连通器内只装同种液体,且____时, 各容器内的液面总是_____。 2、液体的性质和固体不同,固体只沿___传 递力的大小,液体可以向___传递压强。
3、如图所示,容器左端封闭,右端开口,里 面盛的是水,此容器____连通器。若在A点 碰破一小孔,水_____ 从小孔向外喷出, A 理由是_________。
友情提示:师友总结交流本课知识点。
什么是连通器? 连通器的特点? 帕斯卡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 些是连通器吗?
除了46页的例子外,像过路涵洞、喷泉、公园 果园里的喷灌设备、洗衣机的排水管等。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液压技术
液体压强的传递
1、密闭的液体,其传递压强有一个重要 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 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 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
根据帕斯卡原理:PA=PB=1000Pa 由P=F/S,得F=PS 在活塞B上产生的压力:FB=PB· SB= 1000Pa×0.2m2=200N 举起重物重力G=FB=200N 答:活塞B能够举起重200N的重物。
例:如图是液压千斤顶的示意图,设它的 小活塞的横截面积是4cm2,大活塞的横截 面积是112cm2,如果在小活塞上加2800N 的压力,在大活塞上能产生多大的举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