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第四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章婴儿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研究方法: 1、习惯化范式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2、 优先注视范式(视觉偏好) 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
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
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
1 .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2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 3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 4 .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 5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 6 .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
2、目前关于婴儿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有许多与皮亚杰的经典 理论有出入。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婴儿早期(至少3个 月以前)就已出现了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解决行为;6个月 的婴儿已能进行模仿, 12个月以前的婴儿能利用工具来解决 问题,并已获得“手段——目的”分析策略。
第三节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
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是 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2、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它是人类特 有的一种认知活动和认知技能。
3、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言语就是交际过程本身;语言是客观 地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的。
二、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一)脑电图是如何变化的? (二)网状结构的功能有哪些 (三)皮质中枢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何谓“生理性早产”? (四)大脑单侧化何谓大脑单侧化?
二、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一)脑电图。5个月出现a波 (二)网状结构(觉醒和调节运动) (三)皮质中枢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头尾原则;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 (四)大脑单侧化。5岁有较稳定的功能定位 (大脑的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版】

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 吮吸反射 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 眨眼反射 定向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从头至脚(头尾原则) 从中心向外周(近远原则) 从大动作向小动作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种系发展的意义;个体发展的意义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阶段: 0-3m:没有明确的手的动作,紧握拳头, 或散漫杂乱的手部动作; 3-5m:无意识的手的动作; 5-7m:有目的的手的动作(随意抓握动 作); 7m以上:双手协调动作;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咿呀发音向词汇过渡 在咿呀发音阶段向说出真正的词汇 过渡的过程中,婴儿会发出一些自己发 明的“词”,用来表示一类意思。例如, “dada”表示要东西,“ayi”表示所有的 人。这种“词”被研究者成为“原型词” 或“准词”。“原型词”常常伴以一定 的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快速吮吸技术—— 另一个缺点是不适合4个月以上的婴 儿。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条件性转头范式—— 向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声音刺激;当 声音刺激发生变化时,婴儿的另一侧出 现一个会动的玩具;婴儿很快就学会听 到声音变化就转头;利用这个条件反射 可以测查婴儿对声音的辨别。 这种技术适用于5-12个月的婴儿。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的学科,而婴儿心理的发展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对婴儿心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婴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这些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与外界交流。
他们会通过注视、眨眼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习通过身体语言、笑声和咿呀声来与父母和其他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逐渐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社交技能。
感知能力是指婴儿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的人和物体,通过嗅觉感知不同的气味,通过味觉感知不同的食物味道,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质地和温度等等。
这些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知能力是指婴儿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婴儿的认知能力也是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发展。
最初,婴儿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主要是基于感知和感觉。
他们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触觉的感知来建立对外界的认知。
随着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学会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获得新的认知。
在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关键的里程碑是婴儿开始学会认识并区分各种对象。
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从而能够将物体进行分类和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发展。
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儿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基础。
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指婴儿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通过听觉感知语音,并逐渐学会模仿发音。
他们开始对一些简单的语音、音节和单词产生兴趣,并试图用各种声音来模仿。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0fd2568bd63186bdebbc5b.png)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发展

• 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 能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 发生变化。 (去习惯化)
例:语音的范畴知觉 (categorical perception)
• 大多数知觉为连续性知觉
1、偏好方法
• 婴儿从出生起似乎便有了某种对视觉刺激的主 动需求。
• 原因一,可能是视觉皮层的正常发展必须要有 相应的视觉刺激输入。婴儿运用视觉能力的先 天倾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 原因二,可能在于婴儿所倾向于注意的环境信 息,正是那些对他们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刺激, 如母亲的面孔等。
课外补充材料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婴儿期:0-3岁 (一)新生儿期——儿童心理的发生期 1. 年龄阶段:出生-1个月 2.一般特点: 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生活。 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新生儿一方面软弱无力,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也存在 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新生儿需要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约2周出现条件反射,心理现象的出现才真正成为可能。
• 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亲 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声音 材料
• 婴儿用一定的频率吸吮奶头,就听到自 己母亲朗读的声音,反之则变为他人的 声音
• 结果:85%婴儿会按产生母亲声音的频 率吸吮
课外补充材料
听觉偏爱
• 婴儿对说话声音敏感 • 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能使身体运动与
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预先成熟与可能成熟
• 预先成熟=助长论 动作扮演主持者角色,动作加速和提前了心 理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都在迅速发育,对外界刺激和环境的反应也在不断改变。
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知觉和感知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婴幼儿开始意识到他们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存在。
他们会发展出对声音、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敏感,并通过张望、触摸和尝试来探索世界。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创造一个安全、刺激的环境,提供各种感官刺激,帮助他们建立感知和感应的能力。
2. 社交互动婴幼儿渴望与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尽管他们还无法说话,但他们会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注并回应他们的需求、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和抱抱等方式来促进社交互动的发展。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建立婴幼儿的信任感,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在早期阶段就开始了。
他们会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情感连结,并逐渐形成对他人的依恋。
这种依恋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给予温暖、关爱和支持,以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
4. 运动和认知发展婴幼儿期是运动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发展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比如抓取、翻滚和爬行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示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并开始学习和记忆一些基本的认知技能。
为了促进他们的运动和认知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鼓励婴幼儿参与各种活动,提供适度的挑战和刺激。
5. 语言和沟通在婴幼儿期,语言和沟通的发展进展迅速。
婴幼儿会开始模仿和发出一些声音,同时也会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重复和模仿婴幼儿的声音、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阅读书籍,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婴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和社交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 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开始,他们通过感官、运动和观察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并能够通过感觉和触觉等感官经验来探索和学习。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抓握物体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通过触摸来感受不同的触感和温度。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发展出对对象的持久性认知能力,即知道即使物体离开他们的视线,它仍然存在。
这种能力对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他们也逐渐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和空间关系,例如能够预测某些动作的结果,或者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2. 情绪发展婴幼儿从出生时就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包括愉快、不安和愤怒等。
在早期阶段,他们主要通过哭泣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学会了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并开始理解和识别他人的情绪。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笑容代表快乐,哭声代表不满等。
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中,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情感支持和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亲子互动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培养婴幼儿情感表达和管理的能力。
同时,不断增加的情感经验和情感调节的训练,也有助于他们学会适应不同情境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3. 社交发展社交互动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他们从出生时就表现出对人类面孔和人声的偏好,并通过眼神对视和微笑等方式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系。
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学会了更复杂的社交技巧,例如通过手势和声音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表达需求。
在婴幼儿的社交发展中,父母和其他主要照顾者起着关键的角色。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婴幼儿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交互动。
通过与父母和同伴的互动,婴幼儿逐渐学会了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第一一节节 婴婴儿儿生生理理发发展展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一)大脑形态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二、婴儿身体发育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婴儿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1. 脑重
出生350~400克 (成人25%)
6月 700~800克 (成人50%)
1岁 800~900克 (成人60%)
2岁 1050~1150克(成人75%)
3岁 1180克 (成人80%)
7岁 1280克
(成人90%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2.突触
突触基本结构
出生
6岁
14岁
人类脑的突触密度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经验
两个脑区的突触密度随年龄变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3.髓鞘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第节一成节年婴晚儿期生的理生发理展特点 第二节 婴儿感知觉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感情发展
第五节 婴儿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六节 婴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 本章要点
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展,在婴儿期末接近成人水平。动作发展规律可 概括为整分原则、首尾原则、大小原则、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 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新生儿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随着生活经 验的积累,婴儿的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物体知觉逐步发展。1岁以内婴 儿的记忆初步发展,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是1~3岁儿童记忆能力走向成熟 的标志。新生儿的注意形式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儿童注意选择性的发展和 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3岁前表现出直观行动思维。婴儿期是儿童口头 语言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婴儿能对社会性刺激作出积极反应,情绪的社会 性逐渐增加。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 的最重要标志。艾恩斯沃斯使用“陌生情境”技术将婴儿依恋行为划分为 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托马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 和缓慢型。婴儿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但同伴交往也已开始发展。 孤独症和感觉统合障碍是婴儿期的主要心理障碍,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也 没有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行为训练和心理治疗干预。
15岁1440克
达成人水平
2.头围 出生 34cm (成人60%) 6月 42cm (成人75%) 1岁 47cm (成人83%) 2岁 48~49cm (成人85%) 10岁 52cm 达成人水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1.神经元 (出生1000亿个) (1)轴突分叉 (2)树突生长 (3)传导信息 :突触
新生儿觉醒时的脑电波大 部分是δ和θ慢波
快波(α和θ波)随着年龄 的增加而增长。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发 展的重要阶段。
低频段从第1年开始逐渐减 少,α波的增长一直持续到 青少年期。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2.大脑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被称为单侧化
髓鞘是一层包裹在神经元外部以使神经元之间彼此隔离 的髓磷脂。
神经髓鞘形成以后,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 传导。
婴儿到了3岁,髓鞘化的过程接近完成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1.脑电波
δ波(﹤4Hz) θ波(4~7Hz) α波(8~12Hz) β波(13~30Hz) γ波(30~70Hz)
左半球——语言、逻辑、数学
右半球——空间认知、雕刻、音乐。
大脑单侧化的发展:
1岁前 左右脑功能尚未分化
2岁时 左右脑逐渐分化
4岁
惯用手明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二、婴儿身体发育
身体生长原则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图4-1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7.76±0.86 7.16±0.78 65.7±2.3 64.2±2.2
8.75±1.03 9.35±1.04 9.92±1.09 10.49±1.15 11.04±1.23
8.13±0.93 8.74±0.99 9.28±1.01 9.80±1.05 10.43±1.14
69.8±2.6 72.6±2.6 75.5±2.6 78.3±2.9 81.4±3.2
68.1±2.4 71.1±2.6 73.8±2.8 76.8±2.8 80.2±3.0
11.65±1.31 11.01±1.18 84.0±3.2 82.9±3.1
12.39±1.39 11.77±1.30 87.3±3.5 86.0±3.3
13.19±1.48 12.60±1.48 91.2±3.8 89.9±3.8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二、婴儿身体发育
年龄
出生 2月 4月 6月 8月 10 月 12 月 15 月 18 月 21 月 2.0 岁 2.5 岁 3.0 岁
表4-1 0-3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体 重(kg)
±s)身 高(cm)
男
女
男
女
3.33±0.39 3.24±0.39 50.4±1.7 49.7±1.7
6.27±0.73 5.75±0.68 60.5±2.3 59.1±2.3
14.28±1.64 13.73±1.63 95.4±3.9 94.3±3.8
15.31±1.75 14.80±1.69 98.9±3.8 97.6±3.8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整分原则 2.首尾原则 3.大小原则 4.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