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卢梭自然教育对当代教育的价值

卢梭自然教育对当代教育的价值卢梭自然教育对当代教育的价值一、介绍卢梭自然教育的背景与概念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一位18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教育是卢梭主张的一种教育方法,讲究培养孩子天然的本性和差异化的个体发展。
与传统的功利教育相比,卢梭自然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体自由和自主能力,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二、卢梭自然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异同1. 培养天然本性:卢梭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尊重并培养他们的天然本性。
这一点与当代教育理念中的个性化教育有相似之处。
然而,现代教育常常受到课程标准化的限制,个体差异化的培养显得有限。
2. 亲身体验和情感教育:卢梭主张通过亲身体验和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来丰富孩子的教育经验。
这种情感教育在当代教育中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技术化,孩子们与自然的接触减少,亲身体验的机会也变得有限。
3. 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与当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契合。
然而,现代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和分数,对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有所忽视。
三、卢梭自然教育对当代教育的价值1. 个性发展与多元化:卢梭自然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在当今社会,培养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参考。
2.情感教育与内心成长:卢梭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亲身体验,孩子们能够培养内心的成长。
当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匮乏,卢梭自然教育的价值在于引起我们对情感培养的重视。
3.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卢梭自然教育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呼吁重拾对自然的敬畏和体验。
在当代,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内涵、时代价值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前教育952023年12月·232023/23(总第621期)近年来,社会已认识到学龄前儿童过度教育的弊端,将文化知识超前灌输给儿童会增加儿童的学习压力。
久坐使儿童视力受损,影响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此外,儿童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缺少人际沟通使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和不良情绪表达能力欠缺。
人们认识到过度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倡导去小学化教育。
《并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强调要做好3~6岁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明确禁止学龄前的学科类培训。
中小学教育的学习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小科学衔接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应明确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认清超前学习和过度积极教育对儿童的危害,厘清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儿童的重要性。
卢梭“消极教育”作为经典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育者重温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可以产生对教育工作新的认识。
一、卢梭“消极教育”的内涵与核心要义(一)卢梭“消极教育”的内涵卢梭认为人类生来就不愿意看到同类受苦。
另外,卢梭信奉自然神论,主张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都要遵循自然地生长的原则,尤其人类在幼儿期,更要顺应其自然地生长,教育的态度是“消极的”。
卢梭的“消极教育”观是其自然教育思想中重要的、基础的、独特的一部分,性善论哲学、感觉经验论、“率性发展”的天性教育观以及对当时法国的“积极教育”的批判,构成了卢梭消极教育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1]他认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2]。
“积极的教育”使得儿童提前接受了不属于自己年龄的知识,只是机械地接受成人的知识,这样的教育不仅不会对儿童有益处,而且会伤害儿童,这样的教育下的儿童还不如没有经受过教育的儿童。
按照卢梭的思想,应顺应儿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内涵、时代价值与幼儿教育的启示陈兰兰周波*【摘要】“消极教育”思想作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
浅析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前及小学教育的启示

教育的法则 。 不过 , 他也认为这种 自由并非放任儿童 , 而要坚持 适度原则。因为这 一时期 的孩子对成人有很强的依赖性 , 虽然 他们不甘于受成 人的安排 。成人 应该 以积极 的态 度去对待他 们, 把儿童 当儿童 , 让他们按其规律成长。 其次 , 最重要和最有效 的教育法则就是 : 不仅不 应当争取
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 这种不合理 的教育没有 结合儿 童身 心发展的特点 , 将阻碍儿 童生长 , 使儿童成为 教育
的牺牲品。
乱 。我们不能为 了惩罚而惩 罚 , 应 当使他们 觉得这些 惩罚 正是 他们不 良行为的 自然后果。他打了个很 生动的比方 , 拿孩子撒 谎 这件 事来说 , 大人不必去斥责孩子 撒谎 , 绝 不要仅仅 因为他 们撒谎而处罚他们 , 而要通过谎言 的种种不 良 自然而然地使他 们吃到撒谎的苦头。这种做法很 容易让人联想到 中国的《 狼来 了》 的故 事 , 想必 那个撒谎喊 ” 狼来 了 ”的小男孩 以后再也不
歌德曾说 : 伏尔泰结束 了一个时代 , 而卢梭则 开始了一个
时代 。这话充分体现肯定 了卢梭在教育史上 的地位。卢梭 的代
( -) 消 极 教 育 的原 则
卢梭在对 爱弥儿进行教育 的过程 中采用 了许多原则 , 内容
上也是丰富多彩。他对儿童 主张不加管束 的办法 , 在《 爱弥儿 》
的启 示 。
中他曾经说过 : 在所有一切财富中最为可 贵的不是权威而是 自 由。 这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 ” 生命诚 可贵 , 爱情价更高 , 若为
自由故 , 两者 皆可抛 ” 的著名诗句有异 曲同工之妙 。这是他提 出的第一个原理 , 只要把 这个 原理应用于 儿童 , 就 可得出各种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卢梭是18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自由为基础,注重启发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提倡“消极教育”,这一思想对当今教育领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什么是“消极教育”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消极教育”这一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的原理,尊重学生天性,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按照既定的标准培养学生,而是以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体验事物。
“消极教育”在概念上与“积极教育”相对。
积极教育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消极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注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消极教育”的基本内涵(1)关注个体的自我发展卢梭认为,教育必须尊重人的自然成长,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
教育不应把学生当作石头一般去雕琢,而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体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求知欲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自我探索中获得个性自由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卢梭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精神健康与自我实现为目标,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并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3)培养独立性和创造力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想象和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丰富的兴趣爱好,不能一刀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材,以使学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乐趣。
(4)关注自然、生活和体验卢梭认为,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教育要更多地贴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情趣、生活动态等作为教学资源和内容。
同时,教育也要与社会和人类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复杂性。
(5)培养可以自我教育的人卢梭认为,学校和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内外都能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论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当下教育意蕴

论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当下教育意蕴作者:汤颖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04期摘要:作为自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呈现出的诸多特征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当下教育意蕴具体表现为:消极教育思想折射出信赖人性能量的教育真谛;消极教育思想影射出回归当下的教育理念;消极教育思想彰显出“不教而教”的教育艺术。
关键词:卢梭;消极教育;人性;当下;不教而教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01-03卢梭在《爱弥儿》这本著作当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而作为自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基本主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卢梭认为,人的一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
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应当受到大人们的特别呵护。
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不必要的恶习,也比较容易犯错。
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一阶段的儿童呢?与当时盛行的教育观念不同,卢梭认为简单的采取手段去摧毁孩子们的错误和恶习是一种认知偏见。
合理的做法是在孩子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而所谓的消极,也就是指不刻意灌输给儿童知识,不主张道德说教,而是用智慧的“沉默”关注儿童的成长,以此形成卢梭所相信的教育结果,即:开始的时候什么也没做,结果却实现了教育的奇迹。
卢梭认为,当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是没有用处的。
不应为了使儿童学到一些学问就牺牲掉其他有用的东西[2]。
可以说,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观念有所冲击,时至今日,也是国内外教育学者值得思考的议题。
而事实上,无论消极教育思想追求了什么样合理的教育理念,也不论消极教育思想会带来实际教育活动中的何种问题,我们以为,就思想本身来看,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恰恰是以卢梭自然教育主张为基本生长点,卢梭拒绝在孩子尚未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知识、道德等教育影响。
《爱弥儿》“消极教育”思想评析及现实意义

性趋善 , 能在知善之前行善 , 因此幼儿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善良 的习惯 , 防止儿童 的心灵沾染罪恶 、 。道德意识与道德 情操培 偏见 养则是青春期的任务目 。
1 .纪 律 教 育方 面 .3 2
再强调素质教育 , 但收效 甚差 , 应试教育仍愈演愈烈 。在“ 超前教 育” 盛行 , 儿童被驱赶着加速成长 的今天 , 儿童根本没有属于童年
1 爱弥儿》 《 中的“ 消极教育” 思想概述
1“ . 消极教 育 ” 1 思想 的产 生
2对 “ 消极 教育” 思想 的评析
2“ . 消极教育” 1 思想的意义
2 .对 道德 教育 的启 示 .1 1
16 年 , 7 2 卢梭在教育小说《 爱弥儿 中首次出现了“ 消极教育”
一Hale Waihona Puke 词。 他指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 当纯粹是消极的。‘ “ 最初几年 ’ 指
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人 不能用儿童所不能理解的道德观念去强 ]
迫儿童接受, 因为他们对服从、 命令、 责任、 义务等概念不理解, 会
把暇从的意义理解为暴力、威胁 。所以卢梭主张在这个时期实行 “ 消极教育” 主要是为防止儿童产生偏见 谬误 , , 口 防止他们染上恶 习。 如果采取了“ 消极教育” 这种敦而不教的方法 , 把他带到 1 , 2岁 即使他还分不清左右手 , 也没关系 , 因为顺应他 自然的发展 , 保护
中图分类号 : 4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6 3 2 l2 1 )7 0 1- 2 17— 1 (0 20 - 3 7 l 0
法国著名启蒙 想家卢梭在其经典教育巨著《 爱弥儿》 明确 中, 提 出了“ 消极教育” 思想 , 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 ,
论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论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这是他自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极教育”并非人们所理解的无为教育,它主张教育者要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切不可揠苗助长忽视儿童阶段的最初教育,教育者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使教育切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这一思想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消极教育儿童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著作,他既是一本讨论教育问题的书,也是一本哲学著作,充分论证了“人天生是善良的”这一哲学命题。
他的教育思想中渗透了亚里士多德和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顺应自然”的观点,并进一步将其发展完善。
《爱弥儿》一书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社会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史料记载,卢梭花了二十年的心血去思考,三年的时间去写作才完成了此书,之后为它付出了八年的逃亡流浪生活,可谓代价沉重。
他所论述的教育理论不仅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革命,还丰富和发展了幼儿教育及青少年教育的方法和原理,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概述。
1.1“消极教育”思想的提出。
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分阶段叙述了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全书共分为五卷,包括婴儿期(0—2岁),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2—12岁),以体质的增强和感觉器官的发展为主:少年期(12-15岁),以智育和劳动教育为主;青年期(15—20岁),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成年期,以女子观和爱情观为主。
书中着重介绍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即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任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
“消极教育”思想是他自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第二卷儿童期首次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这一时期是儿童理性的睡眠时期,是实施感性教育的重要时期,而不是实施理性教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
卢梭反对长篇大论的给儿童讲道理,极力反对洛克“用理性去教育孩子”的观点。
“消极教育”的评析及其现代意义

66“消极教育”的评析及其现代意义乐悦广西大学摘要:《爱弥儿》作为西方教育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经典著作,包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近代教育学的发展,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卢梭在书中首次提出的“消极教育”思想,在超前教育盛行的今天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消极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通过总结其合理内核与理论缺陷,探寻其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以期得出对现代教育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弥儿;消极教育;现代意义卢梭在《爱弥儿》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将自然主义教育划分为婴孩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卢梭认为,教育应同生命一起进行,即应从婴儿期和儿童期开始教育。
婴儿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育,通过解除婴儿身体上衣物的桎梏,伸展四肢,锻炼体格,使他们的身体得以在自然状态下充分发育。
而儿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感觉教育,通过训练儿童的感官,自主获得丰富的感觉体验,而不是外界填鸭式的灌输。
又由于婴儿期和儿童期同属“理性的睡眠期”,儿童在这个阶段只能认识具体的形象而无法形成抽象的概念,因而“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①以免让他们染上大人的偏见和恶习。
由此提出了“消极教育”思想。
一、“消极”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系占据重要地位。
关于教师的德育方法,他提到:“我宁愿把老师称为导师而非教师。
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行为的准则,而是促使他们发现这些准绳。
”②(一)利用生活细节培养道德习惯“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③卢梭认为,向年幼儿童灌输道德的条条框框,要么只会使儿童产生抵触情绪,要么使他们成为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儿童道德观念从具体向抽象的客观规律,应让他们先感受道德,养成道德的习惯后,再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意义。
卢梭指出,处于“理性的睡眠期”的儿童不理解社会关系,无法领会道德的意义,盲目进行道德教育只会与自然规律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