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6节
FE第五章 传热

Φ , q ,T f x , y , z
非稳态传热
T 0 t
传热过程中,如果传热系统中各处温度及有关物理量 (如 Φ 、q等)随时间而变,称此过程为不稳定传热过程。 工业生产上间歇操作的换热设备和连续生产时设备的开工 和停工阶段,为非稳态传热。
Φ , q ,T f x , y , z , t
对上式积分,积分限为:
T T1
T2
T1
λdT qdx
0
δ
λ取一平均值,视为常 数。积分得:
q dx δ
T2
λ ΔT q T1 T2 δ δ/ λ
ΔT Φ qA δ λA
热阻R, K/W; oC/w
x
5.3A 通过单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t1 t 2 λ可取平均值: f 2 or 1 2 m 2
热流体 冷流体
冷流体 图4-1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实例:冷却塔、气压冷凝器
(1)混合式换热器
(2)蓄热式
冷流体 热流体
蓄热式换热器利用冷热两种流体交替通 过换热器内的同一通道而进行热量传递。
结构较简单,温度较高 的场合,但设备体积庞 大,有交叉污染,温度 波动大
热流体
冷流体
局限:不能用于两流体不允许混合的场合。
第一节 传热概述
3.回收余热、废热,充分利用能量。
5-1 传热的基本概念
1.传热基本方式
(1)热传导(conduction)
因为分子的微观振动,热量从高温物体 流向与之接触的低温物体,或同物体内 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进行的热量传递过 程称为导热,也称为热传导。
热传导的机理:分子振动 自由电子迁移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综合训练]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综合训练]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https://img.taocdn.com/s3/m/ae8ca3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f.png)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1.某工厂有技术工12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24个或乙种零件15个,2个甲种零件和3个乙种零件可以配成一套,设安排x名技术工生产甲种零件,为使每天生产的甲乙零件刚好配套,则下面列出方程中正确的有().①24151223x x-=();②32×24x=15(12-x);③3×24x=2×15(12-x);④2×24x+3×15(12-x)=1.A.3个B.2个C.1个D.0个2.一项工程,A单独做10天完成,B单独做15天完成,若A先做5天,再由A,B合作,则完成全部工程的23,共需().A.8天B.7天C.6天D.5天3.甲、乙两人完成一项工程,甲先做了5天,然后乙加入合作,完成剩下的工作,设工作总量为1,工作进度如下表所示,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天.A.7B.8C.10D.124.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工作需要1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工作需要12天完成.原计划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程,但甲队在合作施工3天后因紧急任务离开,乙队单独工作1天后甲队回归,则剩下的任务还需两队合作_______天才能完成.5.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栓或2 000个螺母,要求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1)若1个螺栓需要配2个螺母,则安排生产螺母的工人有_______名.(2)若3个螺栓需要配5个螺母,应安排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6.某工厂现有15 m3木料,准备制作各种尺寸的圆桌和方桌,用部分木料制作桌面,其余木料制作桌腿.(1)已知一张圆桌由一个桌面和一条桌腿组成,如果1 m3木料可制作40个桌面,或制作20条桌腿.要使制作出的桌面、桌腿恰好配套,制作桌面的木料应为多少立方米?(2)已知一张方桌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根据所给条件,解答下列问题.①如果1 m3木料可制作50个桌面或制作300条桌腿,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使做好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套?②如果3 m3木料可制作20个桌面或制作320条桌腿,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7.某一城市有一项美化工程计划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去完成.经测算: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90天.(1)若由甲队先做2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甲、乙两队合作多少天能完成剩余工程?(2)甲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3.5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万元,若该工程计划在70天内完成,则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是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省钱?还是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该工程省钱?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设安排x 名技术工生产甲种零件,则安排(12-x )名技术工生产乙种零件,依题意,得2415(12)23x x -=.所以32×24x =15(12-x ),3×24x =2×15(12-x ). 所以方程①②③正确. 故选A . 2.【答案】C【解析】设共需x 天,根据题意得()511251010153x ⎛⎫+-+= ⎪⎝⎭. 解方程,得x =6. 故选C . 3.【答案】C【解析】甲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天数为5÷13=15(天). 设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x 天,依题意,得7752153x -+=. 解方程,得x =10. 故选C . 4.【答案】2【解析】设剩下的任务还需两队合作x 天才能完成,根据题意,得()11131121012x ⎛⎫+++= ⎪⎝⎭. 解方程,得x =2.5.【答案】解:(1)设安排生产螺母的工人有x 名,则安排生产螺栓的工人有(22-x )名. 由题意,得2 000x =2×1 200(22-x ). 解方程,得x =12. 故答案为12.(2)设安排生产螺母的工人有y 名,则安排生产螺栓的工人有(22-y )名. 由题意,得2 000y ∶1 200(22-y )=5∶3. 解方程,得y =11. 进而22-11=11.答:安排生产螺栓的工人有11名,安排生产螺母的工人有11名.6.【答案】解:(1)设用x m 3木料制作桌面,则用(15-x )m 3木料制作桌腿.由题意,得40x =20(15-x ). 解方程,得x =5.答:制作桌面的木料应为5 m 3.(2)①设用x m 3木料制作桌面,则用(15-x )m 3木料制作桌腿. 由题意,得4×50x =300(15-x ).解方程,得x =9,则制作桌腿的木料为:15-9=6(m 3). 答:用9 m 3木料制作桌面,用6 m 3木料制作桌腿恰好配套. ②设用y m 3木料制作桌面,则用(15-y )m 3木料制作桌腿. 由题意,得4×20×3y =320×153y -.解方程,得y =12,则15-12=3(m 3).答:用12 m 3木料制作桌面,用3 m 3木料制作桌腿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7.【答案】解:(1)设甲、乙两队合作x 天能完成剩余工程,依题意,得111201606090x ⎛⎫⨯++= ⎪⎝⎭. 解方程,得x =24.答:甲、乙两队合作24天能完成剩余工程.(2)设甲、乙合作完成需y 天,根据题意,得1116090y ⎛⎫+= ⎪⎝⎭.解方程,得y =36.若由甲队单独完成需付工程款为60×3.5=210(万元); 若由乙队单独完成则超过计划天数,不符合题意;若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需付工程款为36×(3.5+2)=198(万元). 因为198万元<210万元,所以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最省钱. 答: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最省钱.。
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南京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一、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予以保护.二、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
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1912 年3 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新闻业的短暂繁荣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
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
第五章_频域特性

,半径为
1 2
。
16
A()—— 幅频特性;G(j)的模,它等于稳态 的输出分 量与输入分量幅值之比. ()—— 相频特性;G(j)的幅角,它等于稳态输出分 量与输入分量的相位差。 G ( j ) U()—— 实频特性; j V V()—— 虚频特性; V ( ) 都是的函数,之间的 A ( ) 关系用矢量图来表示。
10
R
极坐标图
c 1 G ( j ) r R C j 2
r (t )
i (t )
C
c (t )
1 1 j T e
j a rc ta n T
e
j
1 1 j T
1 /( 2 T )
1/ 1 T
G ( j ) 9 0
由于幅角是常数,且幅值随ω增大而减小。因此,积分 环节是一条与虚轴负段相重合的直线。
14
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
4. 惯性环节
G ( j ) 1 1 j T 1 1 ω T
2 2
1 1 T
2 2
j
T
1 T
2 2
G jω
取三个特殊点
(RC=T)
5
即为无源RC网络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的性质
1、与传递函数一样,频率特性也是一种数学模型。 它描述了系统的内在特性,与外界因素无关。当系统 结构参数给定,则频率特性也完全确定。 2、频率特性是一种稳态响应。 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求得的,不稳定系统则无法直接观 察到稳态响应。从理论上讲,系统动态过程的稳态分量总 可以分离出来,而且其规律并不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因 此,我们仍可以用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 能、稳态性能等。 3、系统的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具有相同的频率。 当频率改变,则输出、输入量的幅值之比A()和相 位移()随之改变。这是系统中的储能元件引起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第五章 第5节 向心加速度

图5-5-6
[名师点睛]
上述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中,an
均与两个物理量有关,在讨论与其中某一个量的关 系时,要注意另一个量是否发生变化。
2.如图5-5-7所示为两级皮带传动装置,转动时皮带 均不打滑,中间两个轮子是固定在一起的,轮1的半径和轮2 的半径相同,轮3的半径和轮4的半径相同,且为轮1和轮2半
[试身手· 夯基础]
1.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
B.它描述的是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C.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D.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解析: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故它只
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A正确,B错误。对匀速圆
= v2-v1 。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大小计算: ①同一直线上的速度的变化量。
图5-5-1
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速度的变化量: 当 v1 和 v2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 5-5 -2 所示,物体做曲线运动。作图时将初速度 v1 平移到 B 点,从 v1 的末端作Δ v 至 v2 的 末端,则Δ v 即为速度的变化量。 图 5 -5 - 2
方向不断变化,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3.一物体以4 m/s的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周期
为2 s,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速度变化
率的大小为 A.2 m/s2 C.0 B.4 m/s2 D.4π m/s2 ( )
解析: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 v2 2πv 该题中即为向心加速度.根据 an= r 得 an= T = 2π× 4 m/s2=4π m/s2,故 D 正确。 2
答案:D
第五章-钢结构受弯构件

根据主梁和次梁的排列情况,梁格可分为三
种类型:
(1)单向梁格
只有主梁,适用于
楼盖或平台结构的
横向尺寸较小或面板
跨度较大的情况。
(2)双向梁格
有主梁及一个方向的次梁,次梁由主梁支承, 是最为常用的梁格类型。
(3)复式梁格
在主梁间设纵向次梁,纵向次梁间再设横向
次梁。荷载传递层次多,梁格构造复杂,故应用 较少,只适用于荷载重和主梁间距很大的情况
v5q kl35•q kl2• lM kl v
l 38 E x4 I48 8 E x I1E 0 x Il 对变截面简支梁:
v l1M E 0 klx I12 3I5 xI xIx1 v l
5.4 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5.3.1 梁整体稳定的概念 为了提高抗弯强度,节省钢材,钢梁截面一
时,应取 x =1.0。 钢材牌号所指屈服点 f y ,
即不分钢材厚度一律取为;Q235钢,235;Q345 钢,345;Q390钢,390;Q420钢,420。
②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计算疲劳的梁,
例如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塑性深入截面将使钢材
发生硬化,促使疲劳断裂提前出现,因此按式
(6.4)和式(6.5)计算时,取 x = y =1.0,
等),应按下式验算该处的折算应力:
2c 2c 3 21f
M xh0
W nx h
1 —验算折算应力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
当
与
异号时,取
c
1
=1.2;当
与同
号或 =0时,取 c =1.1。 1
当其异号时,其塑性变形能力比其同号时大,
因此前者的值大于后者。
5.2.2 梁的刚度
对等截面简支梁:
工程力学第五章

工程力学第五章
5.1 材料力学基础
5.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机械及工程结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统称为 构件。
为了保证构件正常工作,每一构件都要有足 够的承受载荷作用的能力,简称为承载能力。
工程力学第五章
构件的承载能力,通常由下列三个方面来衡 量:
(1)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叫作强度。
分布的密集程度(简称集度)较大造成的。由此
可见,内力的集度是判断构件强度的一个重
要物理量。通常将截面上内力的集度称为应
力。
工程力学第五章
工程力学第五章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国际单位), 简称帕(Pa)。1Pa=1N/m2。由于帕斯卡这 一单位太小,工程中常用兆帕(ΜΡa)或吉帕 ( GΡa)作为应力单位。 1MPa=106Pa=106N/m2;1G Ρa=109 Ρa。
5.3.3 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由截面法求得斜截面上的轴力,
工程力学第五章
依照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的推理方法,可得 斜截面上应力 也是均匀分布的,其值为
工程力学第五章
式中 ——斜截面面积。 若横截面面积为A,则
工程力学第五章
5.2 轴向拉伸和压缩
5.2.1 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拉伸和压缩是指直杆在两端受到沿轴线作用 的拉力或压力而产生的变形。
杆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杆端各外力的合 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变形特点是: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
工程力学第五章
5.2.2 拉压杆的内力
5.2.2.1 内力的概念
材料力学中所说的内力,则是指构件受到外 力作用时所引起的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 作用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材料 力学所研究的这种附加内力,以后均简称为 内力。
第五章比值控制系统5

SP
QA
QB C K 或C (1 K )QB QB
FH是为了使两条管道阻力均衡
八、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与整定
整定原则P74 1: 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按 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2: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主\从流量控制器 按单回路PI作用定值控制系统整定。 3: 比值控制系统的副流量回路是一个随动 系统,工艺上希望副流量能迅速、正确地跟 踪主流量的变化,并且不宜有过调,即要达 到振荡与不振荡的临界过程。
七、比值控制系统的几种变型
⒈比值控制系统中的动态跟踪问题
QB
•在某些场合不仅稳态时要求物料间保 持一定的比值关系,而且还要求动态 比值一定。
•动态跟踪就是研究两流量的动态特性 ,使它们在受到外界干扰作用时,能 够接近同步变化,做到尾随紧跟。 •作为一个随动系统,要使QA跟上QB有 时困难,原因是流量系数尽管可用较 小的积分时间,但控制器增益往往必 须设置的很小,须加入一个动态补偿 环节GZ(S),如图所示:
八、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与整定
一般整定步骤: Step 1: 根据工艺要求的流量比值,进行比值系数 (或乘法器、除法器的设定值)计算,并进行投运, 投运后可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工艺要求。 Step 2: 控制器采用PI控制规律。整定时可先将积 分时间置于最大,由大到小地调整比例度,直到系 统处于振荡与不振荡的临界过程为止。 Step 3: 在适当放宽比例度的情况下,一般放大20%, 然后慢慢把积分时间减小,直到系统处于振荡与不 振荡的临界过程或微振荡的过程。
QA滞后QB
1 Td S GZ ( S ) T 1 Kdd S
七、比值控制系统的几种变型 ⒉无限可调范围
Q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态转换法英ຫໍສະໝຸດ 汉4. 译为汉语判断句 P. 75
语态转换法
P.75~76 P.76 e.g. 15
汉译英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1.It is hoped that…(希望…) 2.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 3.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 4.It is assumed that…(假定…) 5.It is preferred that…(最好…) 6.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通常认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13. It is asserted that… (有人主张…) 14. It is believed that… (有人相信…) 15. It is well known that… (众所周知…) 16. It is regarded that… (人们认为…) 17. It is expected that… (人们希望…) 18. I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 that…(普遍认 为…) 19. It is noted that…(人们注意到…)
你不该对这件事说三道四。 你不该对这件事说三道四。 说三道四
3)运用叠词 ) b) Such a trifling thing is hardly with mentioning.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第六节 语态转换法
Voice transference
1.Translate from passive voice into active voice 2.Translate from passive voice into subjectless active voice ing the same voice
For emphasis
为了强调
2) By and by the building rose up. 楼房一点一点地盖起来了。 一点一点地盖起来了 楼房一点一点地盖起来了。
For emphasis
英语中常用强势代词whatever, whatsoever, 英语中常用强势代词 whoever whomever, whichever 和强势副词 whenever wherever, however加强语气或表 加强语气或表 示强调。 无论……” 示强调。这类强势词除了用 “无论 句式翻译外,也可用重复法翻译。 句式翻译外,也可用重复法翻译。如: Whoever breaks the law must be punished. 谁犯法谁就得受惩罚。 犯法谁就得受惩罚。
为…)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7.It can be foreseen that…(可以预测…) 8.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9.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10.It has been proved that…(业已证明…) 11. It has been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12.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由此可 见…)
For explicitness
英语中的“ 英语中的“some…, some…”; “some…, others…”; and “some…, and others…”译成汉语时 译成汉语时, others…”译成汉语时,可重复 “谓语动 谓语动词”结构。 词+的+谓语动词”结构。如: Some say yes and some say no. Who should I obey? 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我该听谁的? 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我该听谁的?
地说…)
LOGO
一、语态转换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1. Passive voice→Active voice译为汉语主动句 (P.74 e.g. 2&4) 1.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 起来了。 几天之内全国就武装起来了。
第五节 重复法
Repetition
For explicitness For emphasis For vividness
LOGO
For explicitness
明确语义
(P.70 e.g. 2&3&4) 1) Wood cannot conduct electricity, nor can glass. 木头不导电 玻璃也不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木头不导电,玻璃也不导电。
For vividness 为了生动 1)运用成语 )
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his story.
他的事现在已经搞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了。 他的事现在已经搞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了 满城风雨
2)运用四字对偶词组 )
You shouldn’t have said anything against this.
稳地发展。
3.Passive voice→Passive voice 译为汉语被动式 1) People fear that the world would be in a mess if human beings are cloned some day. 克隆” 人们担心如果有一天人类被“克隆”,世界 将会变得一团糟。 将会变得一团糟。
2. Passive voice→Subjectless active voice
译为汉语无主句 1)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the size of cities so that they can grow healthily and steadily.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规模,让城市健康平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20. It is sometimes asked that…(人们有时 会问…) 21. 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 22. It is suggested that…(有人建议…) that…( …) 23. It is understood that…(大家知道…) 24. It may be safely said that…(可以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