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讲解(重要词汇-语法等)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讲解(重要词汇-语法等)

Unit 1重要单词,词组讲解1. mean的用法What do you mean to do with it?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1)mean to do意欲做This means staying here longer.Missing the train means waiting for another hour.2)mean doing意味着做He is not meant for a teacher and will always be unhappy in the school.Be meant for 适合做他说他不适合读书因为懒。

He says he _________________ a student for his laziness.这次考试失败意味着要再考一次。

Failing this exam ___________________ another one.我并不是有意迟到的。

I didn’t ____________ be late for school.2. celebrate vt.(1) 庆祝;庆贺celebrate Christmas / one’s birthday / a victory (胜利)(2) 赞扬;称颂The names of many heroes are celebrated by the poets.词语辨析:celebrate, congratulatecelebrate后常接日期,事情或场合congratulate后常接人表示为某事而庆贺某人congratulate sb. on/upon sth.ex: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marriage.有时还表示私自庆幸的意思。

ex:I congratulated myself on my escape from being punished.3. 英语中表示“发生”的词或短语均为不及物,不用于被动语态。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知识梳理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一、核心知识点1.思维的含义①.广义的思维:与意识(认识)同义②.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2.思维的特征①.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概括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有正误之分)3.思维的产生: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思维对实践起指导作用)4.思维的形态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A.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B.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A.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B.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A.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B.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A.抽象思维: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B.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5.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务的本质和规律A.基本单元的概念性B.运行方式的推导性C.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系、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基本单元的形象性B.运行方式的想象性C.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一、核心知识点1.怎样理解逻辑?(1).或者与“规律”同义——“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2).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 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4).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科2.此逻辑与彼逻辑,有联系吗?联系: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一单元_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一单元_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领导下,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描述合理的有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③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
C
④为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一、易混易错
1.过渡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时间。 【解析】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时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其中“一化”指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析】“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 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结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目录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探究与分享1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的委托起草的会议宣言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 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 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 光明的。”
3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情境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 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 地。 ………… 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 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 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 有一定的主权。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且与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 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渐成为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 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 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然而,帝国主义列强并不容许中国成 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
1840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近代中华 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是中国历 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根本的依据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中国人民主要任务的变化
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本原因诸子百家家儒家墨家法家历史影响孔子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孟子(战国中期)荀子(战国后期)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太学建立影响第3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北宋代表思想南宋代表著述思想评价陆王心学南宋代表思想明中期后代表背景思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背景特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评价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性质核心代表(2)但丁的长诗《》。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康德启蒙运动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文学体裁代表人及代表作特点、地位春秋末年《诗经》战国时期楚辞《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汉赋西汉东汉唐诗初唐盛唐中唐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的演变起源成熟演变特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楷书草书行书京剧的产生形成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背景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意义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内容发展进化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瓦特改良蒸汽机成果意义电气革命的出现成果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兴起标志主要内容前期后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提出内容评价实践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背景内容意义第17课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及主要论著精髓深远影响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转折主要内容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课标第一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目的成果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__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22
•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 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 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最新课件
23
• 1.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 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 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 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 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 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38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背景 • (1)(2)(3)汉武帝即为后,进一步开
括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 (1)形成 • (2)内容 核心 基础 施政 • (3)影响
最新课件
39
1、黄老之学的理论依据是 A.儒家理论 B.法家理论 C.墨家理论 D.道家理论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鸣趋于合流
B.百家争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度逐步建立
D.封建制
最新课件
27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 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 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最新课件
25
•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充分体现 了天、地、人和 谐统一的思想。
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某思想家就 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的名言。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最新课件
26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志鸿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 必修3第一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志鸿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 必修3第一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答案:D2.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一样,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除三种调节方式外,还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答案:B3.右图表示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和④可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B.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解析:①~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其中③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在①中;组织液可转化为淋巴,而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

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N K C M C有蛋a++a2+g2+l-机酸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解析:表格中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舟民水
性本恶
五、汉朝施政思想的变化
1、汉初实施“无为而治”施政思想,相对应采取:与民休息政 策。
2、 汉武帝实施“有为而治”施政思想,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西汉思想家,著有《春秋繁露》) 2、内容: (1)根据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 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 应罢黜。)
①吸取“心外无佛,即心即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 题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强调内心的反省
七、宋明理学
(二)评价
①都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③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三)对待宋明理学的态度 ①批判、继承、改造
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八、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3、西汉儒学为什么能够被汉武帝接受成为正统思想呢?(P书 11) 七、宋明理学(“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一)相关代表人 A朱熹——理学的 集大成者 1、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思想观点 (1)宇宙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2)道德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认识论:格物致知 B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思想观点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历程
时代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思想内容
仁、礼、以德 治民
仁政、君轻民 贵;仁义、王 道,君舟民水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君权 神授;三纲五 常
吸收佛道 理论
宋明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明清
李贽:否定孔 子权威; 黄宗羲:抨击 君主专制; 顾炎武:倡导 经世致用; 王夫之:唯物 思想
2、黄宗羲 (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①猛烈抨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工商皆本
(3)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3、顾炎武
(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思想主张: ①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到 实践 中求真知,力求解 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评价: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创一代朴实学风的 先河。
4、王夫之 (1)代表作:《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①世界是 物质 的,物质是不断 变化 的,变化有规律的
②认识来源于 客观对象 ,并在考察研究中认识一切事物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 绝对 的,具有朴素的 辩证法 思想
(3)评价: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
二程、朱熹(《四书章句 集注》)、陆九渊、王阳 明
李贽:《焚书》、《藏书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船山遗书》
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了维护封 建统治的需要。
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 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 深。 思想上: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 学东渐。
一、“百家争鸣”的局面 1、出现:春秋战国时出现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时)与发展 1.形成:(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孔子思想主张①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人”,主 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民本思想:统治者要“以德治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 人感应”学说。 (3)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六、西汉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上、政治上、教育上)(详见讲义) 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 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 复礼” ④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打破了奴 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3)典籍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 秋》 2.发展: 1)孟子的主张 : ①政治思想: “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 轻”。③伦理观: “性本善”。 (2)荀子的主张:①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 服人”。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论恶。
地位 不被重视 不被重视 受沉重打击 独尊(正统)
正统地位 受到挑战 复兴(理学)
受批判继承
代表人物 及代表作
孔子:六经
原因
强调秩序和仁,在春秋战国大动乱的 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
/ 董仲舒:《春秋繁露》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顺应了加强中央 集权、巩固君权的需要。
三、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
孔子
孟子
仁的思想 核心:仁,爱人
仁政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家:
1、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 代表人及其思想主张(见讲义)
2、法家 代表人及其思想主张(见讲义) 3、墨家(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代表人及其思想主张(见讲义)
荀子 仁义
(一)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 深 3、思想上: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 (二)代表人
1.李贽 (1)代表作:《焚书》、《藏书》 (2)思想主张: ①孔子非天生的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是非标 准应依时而变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3)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