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学 小 制 作(课资材料)
科技制作,课程纲要

1、领取活动器材、搜集生活中的塑料瓶、易拉罐等素材,买一些活动用的低值易耗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2、科学分组,小组合作。3.作品展示进一步完善作品。学生再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科技小论文等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4.科技小制作:根据学习校本科技的知识,运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廉价物制作作品。5.科幻画:根据学习科幻画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大胆设计创新,自由发挥。
第10课时:制作小帆船
2、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3、向学生提供充分制作活动的机会和调查研究时间。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有个性的。提倡小组合作,促进团队意识。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基础和条件:1、师资: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电脑操作、具有科技制作绘画基础的教师。2、设备:①科技或美术专用教室、电脑教室、实物投影。②科技实验场地。
课程目标
1、经历以“电”、“光”等为主题的科普知识学习和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技能和发散思维。
2、知道生活与科技紧密相连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收集废旧材料,提高学生的利用意识。课程目标
具体方法:每位同学每节课获得一张评价卡,活动结束后,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接着请同桌或者本小组同学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卡上留有老师评价的空间。由课代表收齐后交给老师,再做评价。
评价举例:《活动成绩评价表》
姓名: 班级: 活动内容: 日期:
自评
我学到了什么?
小学科技小制作方法

小学科技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
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2、自制香皂纸制作材料和工具: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
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
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
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
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
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
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
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
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
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
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篇一:科学小制作教案:走马灯科学小制作一:走马灯一、课时:4课时(两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火加热空气,热空气密度小变轻从而上升,上升的气流碰到上方的扇叶就会驱动扇叶旋转。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三、制作过程:1、准备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厚卡纸(19*475px,350g)、软的书写纸(18*1325px,80g)、放蜡烛的罐头瓶子、细铁丝、胶水或双面胶(双面胶更好用)、子母扣、圆规、剪刀、美工刀、铅笔、尺子、蜡烛。
2、如图纸所示,在卡纸上画出参考线,制作灯罩的顶盖既扇叶。
3、将上图中的实线剪开,虚线折叠,并在中心安装子母扣。
4、取出书写纸制作灯罩壁,可以自己设计绘制图案。
5、制作灯罩,将折好的顶盖与绘制好的灯罩壁贴合,做成一个圆筒。
6、将细铁丝一端弯成圈套在玻璃瓶口上,另一端垂直向上。
(注:铁丝上档与子母扣接触的面尽可能小,以减少摩擦)7、点上蜡烛放上灯罩。
稍等几分钟后,灯罩就会旋转起来。
篇二:陈家中心校少年宫科技小制作教案2019上陈家中心校少年宫科技小制作教案2019上课题1:团包手工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1.情景教学法、2.动手操作法、3.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了解艺术基本构建原理2.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3、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
科技小制作教案

科技小制作教案一、引言科技小制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科技小玩具或装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可以增加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学习动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指导科技小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增加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习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学习与科技小制作相关的科学原理,例如简单电路、力学原理等。
–列举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2.选择制作项目: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兴趣,选择适合的科技小制作项目。
–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确定制作项目。
–给予学生一些参考和引导,避免选取过于复杂或危险的项目。
3.准备材料和工具:教师根据制作项目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与学生一起讨论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和收集材料,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4.指导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讲解制作步骤,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
–监督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5.测试和改进: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测试和改进,确保制作成果的质量。
–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测试和效果评估。
–鼓励学生思考和改进制作成果,提高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6.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分享能力。
–组织学生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经验。
–鼓励学生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展示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通过制作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和思考,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2.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动手制作,并进行操作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评价反馈:通过测试、展示和分享,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学做小木工》教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学做小木工》教案课程名称:学做小木工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章节名称:主题三学做小木工一、主题设计意图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并了解对这些常见材料的加工方法,是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
木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很多生活用品是用各种各样的木材做成的,木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
木材加工需要各种各样的专门的木工工具,制作木制品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安排本主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木工技术实践活动,了解简单的木工知识和技能,丰富劳动体验,激发探究木工工艺的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探究的基本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温传统手工劳作,满足小学生的天性,保持探索的兴趣,特设计本主题让学生来学做小木工。
选择合理的空间,提供材料和工具,使他们在真实空间中感受、体验到生活的真实和亲近,在敲敲打打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同时使学生在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学做小木工》是山东科技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三个主题。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木材及其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实践与体验”环节设计了“设计制作简易笔架”“制作简易小板凳”“用木板制作一条小鱼”3个活动。
每个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活动1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胶连接的方法,突出设计选材;活动2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钉连接的方法,突出木工基础技能;活动3旨在让学生学习锯割曲线材料,突出创新设计。
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活动,应当学生利用基本的木工工具进行简单木制品的设计和制作,体验木工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劳动技能。
小学科学制作(课件)

小学科学制作(课件)科学制作是小学学科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手工制作物品与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小学科学制作课件中,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制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制作太阳系模型太阳系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可以让学生对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行轨迹有更直观的认识。
制作太阳系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泡沫球、彩纸、牙签等。
将太阳放在中心位置,然后粘贴或插入行星模型。
让学生亲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同时可以让他们了解行星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二、制作简单电路电路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制作简单电路,可以让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有更深入的理解。
制作简单电路可以使用电池、导线、灯泡等材料。
让学生亲自组装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同时可以让他们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闭合。
三、制作水循环模型水循环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作水循环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制作水循环模型可以使用玻璃杯、保鲜膜、水等材料。
将水加入玻璃杯中,用保鲜膜盖住,并固定在杯口处。
随后放置在阳光下,观察水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通过亲自制作水循环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四、制作气球火箭气球火箭是小学科学制作中的经典项目,通过制作气球火箭可以让学生对空气推力和动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制作气球火箭可以使用气球、纸杯、饮管等材料。
将气球装在纸杯上,并将饮管固定在纸杯底部。
然后吹气球,放手使其飞起。
通过亲自制作气球火箭,学生可以体验到推力对火箭运动的影响,并了解到气体的特性。
五、制作简单拓印机拓印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作简单拓印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拓印的技巧。
制作简单拓印机可以使用纸板、橡皮泥、印泥等材料。
将纸板切割成适当的大小,并将橡皮泥固定在其上方。
然后将所需拓印的图案放在橡皮泥上,用印泥轻轻蘸取,再沿着图案的轮廓拓印在纸上。
科技小制作ppt课件

• 以上装置的具体制作材料与方法如下: • 1、实验材料:我们可选用金属条。取直径为3mm左右,
长度为200mm的铜、铁、铝条各一根,在两端用钉尖 扎出小孔,便于固定;另取直径为8mm,长度为 200mm的玻璃棒一根,在两端粘上小块金属片,同样 在金属片上用钉尖扎出小孔以便固定。 • 2、支架:由木质的底座和两块竖立的金属薄片支架 构成。左右两个支架的距离为20cm左右,左侧高度为 20cm,右侧高度为60cm 左右。另取一张白色卡纸,绘 制好刻度,粘贴在右边支架上。 • 为使显示醒目,我们把注射器里的水做成红色,刻度 线用黑色绘制。
1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
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 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 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 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 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 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个、滑轮2个、玻璃管4根、橡胶软管3根、尼龙绳子1 根、止夹钳1把、圆珠笔筒3~4个、AB 胶1瓶。
9
• 制作方法: • 1. 在一块长40㎝,宽20㎝,厚2㎝的木板上
用木条钉一个木框子,木框子的高度70㎝, 宽度为木板的长度40㎝,顶上并排钉两根木 条做横梁。在横梁上安装2个小滑轮。 • 2. 把两个食用油瓶制作成两个测量容器,在 两容器上制刻度:每次分别往两容器里倒入 500ml的水,并在与水平面齐平的瓶外壁相应 的位置上每次分别刻上记号。然后根据所得 的刻度制作一个500ml~5000ml的刻度尺(刻 度尺用喷墨打印胶片打印出来效果更佳)。
科技小制作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科技小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时代需求,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
人类在执着追求科学技术进步,教师必须执着追求教育创新,培养科技创新之苗,储备科技创新力量,使学生养成科技创新的意识。
惟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人类的重托;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下一代,教师要使下一代树立创新的理想和信念,首先自己先要坚定不移的树立创新的理想和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学生启发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一个科技小组带动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辐射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科技氛围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师生科学素养,体现着一所学校不断创新的精神面貌。
我校近年来课改效果显著文化课成绩突出,但要立足长远实现创办名校的目标就必须注重科学文化的积淀,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我们必须坚持将《科技制作》作为学校课程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新的使命。
《科技小制作》学校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科学、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科技制作活动,倡导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在全校师生中广泛传播科技创新理念,兴起科技制作热潮,营造校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突出学校课程科技活动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科技活动”为宗旨,大力倡导科技风气,营造特色校园,探索校园科技创新之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磁针只有能(自由转动 )时才能指示方向。 3、判断磁针的磁极
南
北
应用课堂
18
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小磁铁棒固定试
用
管底部,再套在
双
原子笔上。
面 胶
→将小磁铁棒平放
固 定
在浮板上,且放
底
在水面。
部
→试管上或是浮板上的小磁铁棒,
做磁针的方法
重复做20次—30次
小心操作,别让钢针扎了手
应用课堂
10
它的哪一端是北极?哪一端是南极 ?
你有什么方法来检测磁针南北极?
应用课堂
11
磁针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
应用课堂
12
制作磁针
1 用磁铁沿一个方向摩擦钢针20—30次 2 检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能吸几枚大头针 3 用自己方法的测出南北极 4 用自己的方法标出南北极
静止时和指北针的指针一样,朝
向南北方向,磁铁的N极指向北
方,磁铁的S极指向南方。
应用课堂
19
下列哪些物品可以指南针?在□中打ˇ。
√ √
应用课堂
20
应用课堂
21
科学小制作
(
)
应用课堂
1
应用课堂
2
習作第19頁
⒉将磁铁棒的甲端靠近静止的指北针,指针转成下图的样子。请问磁 铁棒的甲端是哪一极?
答: S极
应用课堂
4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应用课堂
5
朝向南北方
南 南
北 北
应用课堂
6
应用课堂
7
钢针有磁力吗? 怎样才能让它们变成磁针呢?
应用课堂
8
应用课堂
9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
应用课堂
13
水平自由 旋转方法
水浮法 悬挂法 悬挂盒式
……
应用课堂
14
展示交流我们的指南针
我们的优点
功能 样式 ……
我们的不足
改进方案
…….
……
应用课堂
15
北斗导航(中国):双向精确定位
创
新
、
发
GPS(美国):精确定位自己的位置
展
指南针(中国):指示方向
应用课堂
16
应用课堂
17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