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五石之瓠》ppt

合集下载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作者介绍
庄 子 思 想
天道观
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 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
辩证法
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 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死生、存亡、穷达、贫 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人生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 法对抗命运,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超然 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
归纳总结
文章主旨
课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五石 之瓠”和“不龟手之药”两个故事,利 用寓言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法不同, 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 规律,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 地利用它。
板书设计
瓠大而无用(明)
问 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 所
乎:于,在
研读文本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不龟手之药 庄子
惠子 大瓠之种
研读文本
2.在“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 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其坚不能自举 则瓠落无所容 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研读文本
3.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对待“大瓠”的? “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
善世:代善代于把,漂擅洗长丝;絮作为为:职配制业。有个游客洴听澼说,了在这水件中事漂,洗请求用百金来购鬻y买ù他:的卖,药出方售。宋人召集 龟全j家ūn族:的同人“来皲商”量,,皮说肤冻:裂‘我家世代从絖事,漂同洗“丝纩絮”的,职丝业棉,絮收入不超过与y数ǔ金:;给现在一旦卖掉制 宋药人的(技有术…,…就者可)卖:得定百语金后,置请大家同意方卖:给药他方吧。’游客得到药方,拿说y来u取è:悦同吴“王悦。”,取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PPT教学课件

小 结
再会
五石之瓠
知人论世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 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 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 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 学的文学”。
拓展比较勤思辩 庄子所说的大用是怎样的大用?从中看到怎样的形象和追求?
大瓠 大树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天地与心灵融合 精神逍遥自由
突破现实束缚、无所依傍、游心于无穷的逍遥游形象; 超尘脱俗、悠游自在、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 庄子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境界
“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惠)拘泥成见,见识固陋——(庄)放旷豁达,不滞于物
任务活动三
拓展比较勤思辩
庄子所说的大用是怎样的大用? 从中看到怎样的形象和追求?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拓展比较勤思辩
庄子所说的大用是怎样的大用?从中看到怎样的形象和追求?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
任务活动一
本来
形-名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
(以)百金;省略,状语后置 动,超过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yu,卖

6.2《五石之瓠》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③再说庄子,常人关注的是外物对自己的实用价值; 庄子却能去除功利心,顺应外物的自然性,思考其存 在的意义。所以,惠子认为“大瓠”无用,而庄子却 能顺“大瓠”之大而以之浮游江湖。
完成《固学案》44页1---8题。


参 与
五石之瓠
《庄子》
帝王无为,役使天下人而且闲 暇有余;臣子有为,为天下事 竭心尽力而且唯恐不足。
1、精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阅读《导学案》46页助读资料中关于庄子、《庄子》 的写作背景及相关内容。 3、完成《导学案》50页1、2、小题。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庄子说:“我把天地 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 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 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 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 说:“弃尸地面上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 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 偏心!”
作品
本 人
作品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
赠送

能容得下五石的 坚固。这里指大 东西(果实)。 瓠的坚固程度。
承托。


宽大而没有什么 可盛受的东西。
内中空虚而宽 大的样子。
所容
呺然

种植
实五石
瓠 落无
击破。
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 挥事物的“大”的功用。
于用大
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论说风格
《庄子》《老子》源自语言韵味 《庄子》①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 作用;老子却能发现实“有”的东西之所以实用,是因为“无” 形的东西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虑:用绳结缀 2.以为:把……作为 3.樽:盛酒器。这里说大瓠就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4.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系着把它当作腰舟 浮游在江湖之上,反却担忧它太大而无处可用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 通达啊!”
导图引路,总结全文
《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突显了小大之辩、 “无用”之大用。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
(惠子讲)大故事:
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明)瓠大无用 ( 暗 ) ①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五 石
(庄子讲)小故事:
(明)所用之异

不龟手之药

(暗)②讽惠子固陋
结论
(明)浮乎江湖 (暗)③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故事 小故事 大故事
人物 宋人
客 惠子 庄子
具体做法 鬻技百金 以说吴王 盛水浆、剖为瓢 虑以为大樽
原句 世世以游避犹事 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为其无用而接之 浮乎江湖
深入探究 2.你如何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寓意?
两个故事的寓意是: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 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 之用”才是“大用”。
深入探究
3.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请同学们简 要概括,并由此分析惠子和庄子的形象特征。
惠子和宋人都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事 物背后的“大用”
客和庄子都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看 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 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用五石之瓠“浮乎江湖”,完 全脱离了功利心,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 是有境界 高下之分的。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共33张ppt)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共33张ppt)

(二)感知内容 1.概括:故事内容
2.思考:寓言故事阐明的道理
3.分析:通过对话分析文 中惠子和庄子的人物形象
(三)探究质疑
1.质疑:惠子果真不懂“大瓠”的 用途吗?
惠子(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 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 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 要代表人物。
谢谢!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 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 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 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 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 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 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 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 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 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
惠子
身份不同 学说不同
性格不同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 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影响。
《庄子》的言说方式
·卮言:特点是自然随意,行云流水般,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这种言说方 式反映了庄子的道家哲学,即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重言:指的是年长者的言语,尤其是那些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长者圣哲们的言论。 庄子通过引用这些重言,来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如对孔子、老子等人 的话语的引用,以此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固:实在,确实
与yǔ: 给
拙zhuō: 笨,这里作动词,不善于 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善:善于,擅长;为:配制 事:职业 方:药方
说 :shui 劝说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同 “悦”,取悦
难nàn: 发难,这里指越人发兵侵吴 将jiàng: 动词,带兵打仗
水:名——状,在水里
· 寓言:寓言是庄子最常用的言说方式,通过虚拟人物、事物或故事来寓意说明某 些道理。庄子的寓言丰富多彩,如“庄周梦蝶”“呆若木鸡”“蜗角之争”等,这 些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也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寓言的 特点是通过故事来寄托寓意,让读者在故事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这种方 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启发性。
文学常识
·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 门人及后学之手。
·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 妙)”。《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 易》合称“三玄”。 · 庄子的散文风格: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 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
写作背景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 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 真实写照。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PPT优秀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PPT优秀课件

人物介绍
惠子,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 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 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题目解说
计量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
五石之瓠
“ 瓠 ( h ù) ” 是 葫 芦 的 一 种 。 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文意疏通
对……说
赠送
名作动,种植 成长,长大
一词多义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 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 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 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 也。”
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动词+以+宾语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不过数金 动词,超过
过 过故人庄 动词,拜访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动词,经过
或以封
代词,有的人
或 而或长烟一空 副词,有时
冀君实或见恕也 副词,或许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副词,实在
固 必固其根本
固不如也
动词,稳固 副词,本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形容词,顽固
一词多义
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 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 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举起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 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 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成功)。
动词+于(乎)+宾语 形容词+于(乎)+宾语
加之以师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别的)军队来攻打它。 有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共2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共27张ppt)
《庄子》汪洋恣肆,意在言外,情感鲜明。
朋友与辩友
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 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 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xǐ),一位却汲汲于富贵; 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 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五石之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理解文章大意。
任务三:把握观点,理解“无用之用”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两个 ●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
思考探究
2.填写表格: 思考: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瓠”的?
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分析宋人和惠子的相同点,客和庄子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惠子,姓惠名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做过梁惠王的相。惠子是合 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 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 有很高的声誉。惠子是和庄子同时代的哲学家,也是《庄子》这本书里的 “常客”。
庄子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 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不仅如此,还必 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己,只有做到无己,才是天地间 的至人、神人、圣人。
1、在思想上,他们都能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崇尚自然、无为。庄子并非仅仅对老子的思想进行发挥,本文中的 “无用之用”,不仅发展了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思考,还 体现出庄子不为功利所束缚,自由、自适的精神追求。 2、说理上,《老子》善于汲取俗世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 道理。
《庄子》善以寓言故事形象说理,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 的想象和对话中,将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 3、语言风格上,《老子》语言简约、表意深刻、表达严谨,具有 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回答?
惠子的困扰?
1.读准字音、断句 2.理解课文大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 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树:种植 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 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 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 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 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 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 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漂洗
洴澼絖:漂洗丝絮
鬻:卖
说:同“悦”,取悦。
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 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去取悦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 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 也。
1. 背诵课文 2. 阅读《逍遥游》,体会庄子散文想象 奇特、汪洋恣肆的特点。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谢谢观看
汇报人:稻壳儿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虑:用绳结缀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 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 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 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 啊!”
不龟手之药
宋人→ 不免于洴澼絖 客 → 获裂地封侯之赏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五石之瓠
同一个事物,
惠子→ 盛水、装东西
在不同的地方, 其作用效果大
不一样。我们
要善于去发现
庄子 → 做成大樽浮乎江湖 这个事物的最
大价值,完美
利用。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儒道
自身修养 积极进取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疗救社会 恢复正常秩序
自然天性 宁静和谐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一:一样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 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 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 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 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 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 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
1.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 2. 正确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 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 称“老庄”。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 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 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比喻庸人俗辈,以卑陋,轻 贱之物为珍,并且以已度人, 害怕他人凌犯争夺。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 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 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 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惠子(约前369一前286)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 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 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 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 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
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 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
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
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 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
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 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
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 价值,所以他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大葫芦的使 用价值,他的想法超越了世俗的眼界,而这些想 法也恰恰源于他道家思想的主张。学完课文我们 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 现价值的境界。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件18 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