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化疗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患者可能会认为需要化疗或放疗,但其实不应该随意进行放疗。

应参考骨转移的范围和症状。

如果急需缓解目前的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可以给予放疗。

临床上更强调乳腺癌骨转移的分类,如下:1.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只需要靶向的联合内分泌治疗,不需要化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不需要骨放疗。

大多数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没有疼痛或压迫症状,通过全身治疗可以控制骨转移的范围。

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措施多了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或经济压力。

如果对骨转移瘤邻近神经的压迫已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扰,此时放疗是可行的;2.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治疗可与化疗联合。

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化疗,疾病控制后不需要骨放疗。

教授表示所以乳腺癌骨转移的放疗更要慎重,通常全身治疗可控的情况下不需要骨放疗。

手术适应症较窄,除非患者四肢有单纯的骨骼问题,需要手术治疗。

大多数乳腺癌骨转移不需要手术干预,少数骨转移有明显压迫。

必须解决压迫症状,尤其是脊椎压迫。

需要咨询骨科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局部手术。

如何避免乳腺癌的发生?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乳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的出现与患者的饮食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要预防乳腺癌,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脂肪、奶油等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少吃油炸、油炸食品。

此外,过量的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避免吸烟。

平时要多吃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疾病的发生也与我们的情绪直接相关。

为了预防乳腺癌,希望女性朋友们学会自我调节,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娱乐。

经常放松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可以调节生活节奏,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3.乳房自查:预防乳腺癌,女性要学会做自我检查,尤其是成年女性,要经常进行乳房自查。

一般一个月做一次比较好。

一旦发现乳腺癌异常,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排除乳腺癌。

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检和乳房x光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

乳腺癌骨转移57例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骨转移57例回顾性分析
时间 . A 13 A P E T和 x线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 的标准。 C 一 5 、 K 、C 『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临床研究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图分 类 号 ] R 3 , 中 77 9
Bo e m ea t s s o r a t c n e :A r t o p c i e n l ss o 7 c s s Z n tsa e f b e s a c r e r s e tv a a y i f 5 a e HOU W e  ̄ Z i , HOU En -
维普资讯
2 0 年 O 月第 2 07 5 4卷第 0 期 P c e & P a . l 4 0 7 0 o 5 5 r M d hr V , 0 - 5N . aj m o22 0
临床 研 究
Hale Waihona Puke 乳腺癌骨转移 5 例 回顾性分析 7
周 围① 周恩相② 王泽 强① 郭 琼①

论 著・
(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第四 临床 学 院株 州市立一 医院乳腺 外科 , 南株 州 ① 湖 ②中南大 学湘雅二 医院乳腺 外科 , 湖南株 州 4 0 1 ) 10 1
『 摘 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骨转移 的临床病理 因素 。方法
420 ; 100
对 19 — 2 2 0 — 2 9 8 1— 0 5 1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o eain h e c mbn d x miain o p rt ,T o ie e a n t fCA1 3, o o 5 AKP, C n X—a s a e r ig o i sa d r o E T ad ry i n al da n ss tn ad fr y
x n 。 N e qa ge l i g a WA G Z — i ,t ,①D p,o r s S re , e Frt h z o Mu i p l H s i ,H zo n a e t f B e t ug r t i Z u h u a yh s n ia o pt Z u h u c l a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㊃临床医学研究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源,赵立言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乳腺外科,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目的:通过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㊂方法:收集于某医院就诊的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 o x回归模型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受累㊁K i-67表达水平ȡ30%㊁合并内脏转移㊁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对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影响㊂多因素分析显示,K i-67表达水平ȡ30%㊁内分泌治疗是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㊂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K i-67表达水平较高,且多伴有淋巴结受累及其他内脏转移,针对L u m i n a l型骨转移患者,可以通过强化内分泌治疗有效延长其生存期㊂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中图分类号R737.9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o r m o n e r e c e p t o r 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F A NG Y u a n ZH A OL i y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r a l a c t o p h o r eS u r g e r y H u a i h eH o s p i t a l o f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K a i f e n g475000C HN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o r m o n e r e c e p t o r 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c a n c e rw i t h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a f t e rs u r g e r y M e t h od s T h ec l i n i c a ld a t ao f H o r m o n ere c e p t o r p o s i t i v eb r e a s t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a f t e rs u r g e r y i no n e H o s p i t a l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T h es u r v i v a l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w a su s e dt o s t u d y t h e 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a f t e rs u r g e r y C o xr e g r e s s i o n m o d e lw a su s e dt oa n a l y z et h e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R e s u l t s U n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l y m p hn o d ei n v o l v e m e n t K i-67l e v e lȡ30% c o m b i n e dw i t hv i s c e r a lm e t a s t a s i s 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 a n do t h e r f a c t o r sh a da n i m p a c to n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M u l t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K i-67l e v e lȡ30%a n d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 w e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f a c t o r s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C o n c l u s i o n K i-67l e v e l i sh i g h e r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m o s t o f t h e ma r e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l y m p hn o d e i n v o l v e m e n t a n do t h e r v i s c e r a lm e t a s t a s i s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m i n a l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w e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e x t e n dt h e i r s u r v i v a l p e r i o dt h r o u g hi n t e n s i v e 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K e y w o r d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r o g n o s i s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肿瘤中分别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1]㊂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手术㊁化疗㊁靶向治疗㊁放疗㊁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收稿日期:2023-02-26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32102311163);河南省卫生科技攻关计划(L H G J20210579)作者简介:方源(1994-),女,硕士,住院医师㊂研究方向:乳腺甲状腺疾病的诊疗㊂通信作者,E-m a i l:f y110026@126.c o m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乳腺癌远处转移仍是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难题㊂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70%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2]㊂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人们随访意识的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㊂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骨转移患者预后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管理提供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的75名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㊁肿瘤最大径㊁绝经状态㊁组织学分级㊁淋巴结受累㊁临床分期㊁K i-67㊁是否合并内脏转移㊁骨转移数目㊁是否进行化疗㊁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等㊂入组标准:①通过手术或活检穿刺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②对骨放射性核素扫描筛查异常,且经X线㊁C T㊁M R I等影像学检查或骨活检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③临床资料完整;④首发转移部位为骨骼,可伴或不伴其余脏器转移㊂排除标准:①首诊Ⅳ期乳腺癌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③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④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㊂1.2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见表1㊂1.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㊂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描述,组间差异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精确概率法表达㊂生存分析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进行曲线描述,并行L o g-r a n k检验㊂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 o x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1.4随访以患者确诊乳腺癌骨转移为随访开始时间,随访方式为电话或门诊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4月1日㊂75例中死亡37例,生存38例,无失访患者㊂生存时间是指患者从确诊乳腺癌骨转移开始至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㊂2结果2.1临床病理特征75名患者均为女性,其临床病理特征见表2㊂其中,淋巴结受累57例(占比76%),T NM分期Ⅰ期18例(占比24%)㊁Ⅱ期33例(占比44%)㊁Ⅲ期24例(占比32%),合并内脏转移41例(占比54.67%),以K i-67表达水平ȡ30%居多(占比69.33%),接受内分泌治疗50例㊂2.2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受累㊁K i-67表达水平㊁合并内脏转移㊁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对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影响㊂多因素分析显示,K i-67表达水平㊁内分泌治疗是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㊂其中,接受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K i-6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㊂结果见表2㊁表3㊂表1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分子分型E R P R H e r-2K i-67 L u m i n a lA型++且高表达-低表达L u m i n a l B型(H e r-2阴性)+-或低表达-高表达表2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及单因素分析观察指标n死亡χ2P 年龄0.6530.419 ɤ55岁4822>55岁2715肿瘤最大径0.3360.562 ɤ2.0c m125>2.0c m6332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续表2观察指标n死亡χ2P 绝经状态1.0720.300绝经前3917绝经后3620组织学分级0.1290.720Ⅱ级4121Ⅲ级3416淋巴结受累4.4030.036无185有5732临床分期5.0730.079Ⅰ期185Ⅱ期3317Ⅲ期2415K i-67表达水平10.1060.001<30%235ȡ30%5232合并内脏转移7.1740.007无3411有4126骨转移数目2.5100.113单发113多发6434化疗1.0550.304无117有6430内分泌治疗22.431<0.001无2522有5015表3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C o x多因素分析项目B S E W a l d P E x p(B)95%C I淋巴结受累0.5960.4901.4770.2241.8140.694~4.741K i-67表达水平1.4670.5098.3160.0044.3371.600~11.758合并内脏转移-0.1670.4080.1680.6810.8460.380~1.881内分泌治疗-1.5460.38216.354<0.0010.2130.101~0.4513讨论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㊂骨转移不仅会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同时会导致骨痛㊁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易产生焦虑㊁抑郁等消极情绪㊂本研究认为,淋巴结受累㊁K i-67表达水平ȡ30%㊁合并内脏转移㊁内分泌治疗等因素是影响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K i-67表达水平ȡ30%㊁内分泌治疗是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㊂淋巴结受累患者较淋巴结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率更高,与之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同时得出了淋巴结阴性患者发生骨转移与血运转移相关的结论[3-4]㊂有结论[5]指出,淋巴结阳性患者发生骨转移风险比阴性患者多了4.2倍㊂K i-67表达水平提示细胞的增殖活跃程度,其数值越高代表细胞增殖活跃,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孙建娜[6]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㊂合并其他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证明肿瘤侵袭性较强,肿瘤负荷较大,患者预后也较差[7]㊂有报道[8-9]认为,随着患者年龄逐渐增大,骨转移风险会逐渐减小,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影响骨转移有关,但也有一些研究[10]不认可这样的观点㊂本研究并未得出骨转移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的结论,可能与样本量有限有关㊂崔世恩[11]认为,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易发生骨转移㊂G o n g等[12]通过研究发现, 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风险较大,H e r-2阳性型易发生肝转移,而三阴型更易发生肺及脑转移㊂癌细胞发生骨转移的原因有很多:①血运丰富的骨能为肿瘤细胞提供丰富营养;②肿瘤细胞生成的黏附分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附着于骨基质[13-14];③肿瘤细胞同时生成血管生长因子及骨吸收因子,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15-16]㊂且由于脊柱静脉系统具有分支广泛㊁静脉压低㊁静脉瓣缺乏㊁连通复杂等特征,使得骨转移以脊柱最多[17-18]㊂骨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具有灵敏度高㊁可全身成像等优点,对骨扫描异常的患者,应进行X线㊁C T㊁M R I等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骨破坏[19]㊂骨转移治疗应以延缓疾病发展,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原则㊂目前,骨转移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骨改良药物㊁止痛药物等的全身治疗及手术㊁放疗等的局部治疗㊂本研究中,接受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证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因此针对L u m i n a l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可以通过强化内分泌治疗有效延长其生存期㊂参考文献1C H E N W Z H E N G R B A A D EP D e t a l C a n c e r s t a-t i s t i c s i nC h i n a2015J C A C a n c e r JC l i n201666 2115-1322R U C C IN S A N I T AP D E L L E M S e t a l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r o v e n a n d e m e r g i n g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J W o r l d JC l i nO n-c o l201453335-3473袁钦华俞士尤苏江86例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717-17204Y A Z D A N IA D O R R I S A T A S H IA e t a l B o n em e-t a s t a s i s p r o g n o s t i cf a c t o r s 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J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u c k l2019135HA N H H L E ES H K I M B G e t a l E s t r o g e nr e-c e p t o rs t a t u s p r e d i c t sl a t e-o n s e ts k e l e t a lr e c u r r e n c e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J M e d i c i n e B a l t i m o r e2016 958e29096孙建娜刘红孔令军等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8940-9447L I E D E A J E R Z A K KJ H E R N A N D E Z R K e ta l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a f t e r e a r l y-s t a g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i nC a n a d a J B r e a s tC a n c e rR e sT r e a t2016 1563587-5958吴炅邵志敏沈坤炜等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 316-3259X I O N GZ D E N GG HU A N GX e t a l B o n em e t a s t a-s i s p a t t e r n i n i n i t i a lm e t a s t a t i c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p o p u l a-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 J C a n c e rM a n a g R e s201810287-29510石根明王跃珍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0527119-2211崔世恩储兵凌飞海390例原发乳腺癌远处转移与分子分型关联性的10年回顾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0774-77912G O N G Y L I U Y R J IP e t a l I m p a c t o fm o l e c u l a r s u b t y p e s o nm e t a s t a t i c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S E E R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 J S c iR e p2017745411 13谢宁欧阳取长乳腺癌骨转移潜在靶点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31073-1078 14MA R T I N E Z L M V A L L O N E V B L A B O V S K Y V e t a l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p e r i p h-e r a l b l o o da n db o n em a r-r o w f r o m u n t r e a t e d a d v a n c e d 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t h a t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b o n em e-t a s t a s e s J C l i nE x p M e t a s t a s i s2014312213-23215王莉莉米彦霞郑永明等乳腺癌骨转移97例临床特点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10707-70816HO L E N I N U T T E R F W I L K I N S O N J M e ta l H u m a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i n v i t r o a n d i n v i-v o an o v e l3D m o d e l s y s t e mf o r s t u d i e s o f t u m o u r c e l l-b o n e c e l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J C l i nE x p M e t a s t a s i s2015 327689-70217毕迎惠宫帅陈伟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 111552-155518周婕何伟星敖翔等乳腺癌骨转移放疗后的生存预测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52287-229019江泽飞陈佳艺牛晓辉等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 4241-247责任编辑:陈国剑。

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术后首发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ln acr T n er sri l[ .L n C ne , 05, 9 u gcn e: e ya uv a J] u g ac ̄ 2 0 4 v
(up S p  ̄) : 1 4 S0 .
[ ] Si z , d O t e a. vlao f leesg net 2 hmi J O aM, haY,t E aut no ev emetc - u 1 i s进行分 析 , 细分析首 次复发 为 详
骨 转 移 的危 险 因素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采用 1 . 1 5软件包统计 , 因素分析采用 卡方 检验 , 单 采用 多因素逐步 回归分析确定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现 代 肿 瘤 医学
20 0 9年 4月
第 1 第 4期 7卷

66 ・ 9
男性 、 高龄、 晚期 、 限性切 除 、 局 全肺切 除、 鳞癌是 降低 生存 非 期 的主要 因素 。本组病例 显示 不 同病理分 期 的 5年 生存
率组问差异显著 ( P<0 0 ) . 1 。可见在 临床 工作及 研究 中 T、 N、 分期 在指导治疗及 判断 预后 方 面仍 为首选 指标 。本组 M 病例 中约 8 %复发患者为远处转移 , 0 有纵隔淋 巴结转移 的患 者血行转移的发 生率增 高 , 即使行 纵 隔淋 巴结 清扫 ,N p 阳 性肺癌患者术后发 生血行 转 移 的概率 大 约是 p 患者 的 3 N 倍 j 。因此 作者认 为淋巴结清扫范围不需盲 目扩大 , 增加 应 术后综合治疗 , 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
2 结 果
2 1 骨 转 移 部 位 及 特 征 .
对 19 9 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 2月 在我院经病理组织学确 诊 的乳 腺癌 患者 , 根据 随访 中 8 1例乳 腺癌术 后首发 骨转移 患者 , 对骨转移发生部位、 发生时 间 、 转移顺 序进行 总结和分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
的开题报告
题目: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
背景: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形式。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陆德铭教授是乳腺癌骨
转移领域的著名专家,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研究旨
在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机制。

研究目的:
1.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和方法;
2.分析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机制;
3.探讨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优越性和对未来治疗的启示。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并分析陆德铭教授近
十年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等,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意义:
通过对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总结和临床观察,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好的参考。

同时,对于探索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
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预期成果:
1.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和方法;
2.分析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机制;
3.探讨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优越性和对未来治疗的启示。

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程, 包括 : 肿瘤 细胞 穿透乳腺 基底 膜 、 细胞 运动 、 侵袭循 环 系统 、 骨微 环境 相 互作 用、 异性 黏 附到 骨 、 殖 形成 与 特 增
转 移 灶 以及 新 血 管 的 生 成 。 一 过 程 受 到 T F B超 家 族 、 这 G .
前研究较 多的乳腺 癌转移抑制基 因,其编码的产物具有 抑 制乳腺癌淋 巴结和骨转移的能 力。 B 1 因在乳腺癌 细胞 ZP 基
制 破 骨 细胞 分 化 、 少 骨 吸 收 。重 组 人 骨 保 护 素 (h P 用 减 rO G) 于 治 疗 乳腺 癌 骨 转 移 的 临床 研 究 也 在 进 展 中 抗 转 移 药 物 D nsm b是 针 对 R K eou a AN L的 人 源化 单 克 隆抗 体 . 体 亚 型 抗 为 IG 。 作 用 机 制 类 似 O G, 体 内停 留时 间较 长 。 快 g2其 P 在 可 速 并 持 久地 降低 骨 再 吸 收 , 目前 已被 用 于乳 腺 癌 骨 转 移 的
疗效 , 转移仍是 引起肿瘤术后 复发 的主要 因素 . 但 骨是乳腺 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 [ - - 。乳腺癌发 生骨转移后 , 可导致 骨质疏松 、 高血 钙症、 脊髓 压迫和病理性 骨折 等并发症。 目 前 , 规 治疗手段 有 : 疗 、 疗、 术 治 疗、 入 治疗 、 常 化 放 手 介 内 分泌治疗等。但 现有疗法都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 : 如 常用化 疗药物 紫杉 醇具有 多种毒 副作用 , 且其单 剂应答率较低 ;
外. 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基 因还 有乳腺癌转移抑制基 因一 l ( R S )Ceb 一、 R G等 。 B M 1、 -rB2 E E
靶 向 He一 于乳腺 癌转移 患者的临床 治疗 .全球至 少有 r 2用

化疗合并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化疗合并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化疗合并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发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其皆为女性,年龄为29-63周岁,平均(47.1±12.9)岁。

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

给予治疗组患者联合放、化疗使用唑来膦酸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唑来膦酸药物治疗。

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人数为18例,部分缓解人数为42例,轻度缓解人数为14例,无效人数为6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对照组中完全缓解为8例,部分缓解为20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中完全有效10例,部分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80%。

患者在用药之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内脏损伤、血液毒性等情况,血钙指标虽然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没有发生显著的低钙血症。

结论化疗合并唑来膦酸一方面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另一方面对肿瘤的病发具有显著的控制疗效,同时还能够预防或延缓骨相关的各类病症,然而单纯使用药物还无法完全替代常见的化疗方式。

【关键词】化疗;唑来膦酸;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据相关研究显示,6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伴有骨转移,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的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在上述患者中,约3/4的患者出现骨转移情况,而绝大多数的骨转移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困扰,这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

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谷氨基双磷盐酸类药物,具有环状侧链,可对破骨细胞的生成及其溶骨能力进行有效的抑制,因此能够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从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着提升作用[1-3]。

笔者将就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初发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其皆为女性,年龄为29-63周岁,平均(47.1±12.9)岁。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

尽管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乳腺癌的骨转移依然是患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乳腺癌骨转移指恶性乳腺肿瘤细胞侵入骨组织,并在骨髓中生长扩散的转移过程。

乳腺癌骨转移是乳腺癌晚期的表现之一,也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大约70%到80%的乳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骨转移迹象。

这种转移可导致骨骼破坏和疼痛,并且会引起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相关因素。

乳腺癌细胞通过淋巴道或血液循环进入骨髓腔,随后绑定到骨表面的骨母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增殖因子和骨吸收因子等,影响骨代谢平衡,导致骨骼破坏和肿瘤细胞的扩散。

此外,乳腺癌患者的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是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首选。

通过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化疗和放疗主要用于无法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来减轻疼痛和控制病情。

靶向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手段,针对乳腺癌细胞中的特定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策略在乳腺癌骨转移的管理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临床前景。

例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等,都在各个方面对抗乳腺癌骨转移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缓解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感,并提供心理支持。

总之,乳腺癌骨转移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骨转移化疗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乳腺肿瘤;骨转移;TEC;唑来膦酸;化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的发病率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虽然经系统的综合治疗,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仍较高,骨转移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骨转移引起的相关骨事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怎样提高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既往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用以上方案进行化疗,观察2种治疗方案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68例中,左乳癌37例,右乳癌31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46岁。

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1例,硬癌12例,单纯癌10例,髓样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

所有病例术后都接受过环磷酰胺+甲氨喋呤+5-氟尿嘧啶(CEF)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CMF)方案化疗4~6个周期和放疗,而且均经近期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CT检查及X线检查证实存在骨转移,其中多发骨转移67例,颈椎单发转移1例。

转移部位分别为脊椎、肋骨、骨盆、四肢、颅骨。

骨痛分级:Ⅰ级8例,Ⅱ级47例,Ⅲ级13例。

所有病例治疗前血象、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68例乳腺癌骨转移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4例。

方法
A组采用TEC方案单纯化疗,多帕菲(齐鲁制药)75 mg/m2,第1天;表柔比
星(海正制药)70 mg/m2 ,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2,第1天;每3周1次。

B 组采用TEC方案化疗+唑来膦酸治疗,TEC用法同上,唑来膦酸4 mg,溶于100 ml %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15 min,之后250 ml %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2 h,每4周1次。

因为骨病变发展缓慢,治疗效果的评价所需周期亦较长,所有患者均于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X线检查及ECT检查来判断疗效:(1)疼痛分级及判断标准:0 度:不痛;Ⅰ度:轻度痛,可忍受;Ⅱ:疼痛较重,影响睡眠,需用镇痛药;Ⅲ度: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需用鸦片类镇痛药。

疼痛分级下降2级为显效;疼痛分级下降1级为有效;疼痛分级无下降或上升为无效。

(2)骨转移疗效评价:按照1981年WHO提出的骨转移疗效评价的建议,完全缓解(CR):X 线片及骨扫描都证实病灶全部消失至少4周;部分缓解(PR):溶骨性病灶体积缩
减或再钙化,或成骨性病灶密度减低,维持时间都在4周以上;稳定(NC):因为骨病变发展缓慢,故需治疗8周后方能下“无改变”的结论;进展(PD):病灶范围增大或出现新病灶。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2结果缓解骨痛效果
A组疼痛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6例,缓解骨痛有效率为%;B组中,疼痛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2例,缓解骨痛有效率为%。

2组缓解骨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
乳腺癌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高达70%[1],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发生骨转移,其转移部位以脊柱和胸部骨转移最多,其次为骨盆,然后为四肢,颅骨转移最少[2]。

本组病例的转移部位和文献报道相仿,脊柱转移所占比重较多,约占50%,但几乎所有病例为多发转移(2处以上)。

乳腺癌的骨转移和其他肿瘤的骨
转移不同,其骨转移预后相对较好。

有文献报道,患者发现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2个月[3]。

骨转移引起的相关骨事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原则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联合化疗通常有更好的客观缓解率和进展时间[4]。

文献报道80%~90%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来获得持久的止痛效果[5] ,虽然放疗有助于控制疼痛和重要部位的局部治疗,但放疗毕竟是局部治疗,对于血性转移的肿瘤细胞,放疗本身是无法骨转移新病灶的出现,特别对于有多处骨转移的患者来说,由于单次放疗剂量的限制和放疗的副反应,使多处同时照射成为禁忌。

由于本组患者大多为多发骨转移,所以我们没有选用放疗,而选用了以化疗为主的治疗。

唑来膦酸的作用大多已经被证实:直接阻挡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抑制破
骨细胞的活性、转化、释放,减轻疼痛,逆转修复肿瘤性骨溶解破坏病灶,组织肿瘤细胞与骨质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生[6]。

另外临床前的数据已经表明,唑来膦酸可能有抗肿瘤活性,可以减缓骨损伤的进展,阻止骨转移[7-9]。

研究表明,B组对骨痛的缓解和对骨转移的疗效,都明显优于A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