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在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消毒,作用 时间应≥30min,室内湿度<20℃或> 40℃、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 射时间。
➢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 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 照射剂量。
➢人员在关闭紫外灯后至少30min方可入内操 作。
➢按照ISO18953的规定,评价紫外线的消毒
• 无菌室臭氧消毒
• 封闭无菌室内,无人条件下,采用 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时间应≥30min。 消毒后臭氧浓度≤3时方可入内操作。
• 按照GB/T18202的规定,检测室内臭氧浓 度。
• 无菌室空气灭菌效果验证方法(沉降法)
• 在消毒处理后与开展检验活动之前期间采 样。
• 取样位点的选择应基于人员流量情况和做 试验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 ≤30m2时,从所设定的一条对角线上选取 3点,即中心1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1点; 无菌室面积≥ 30m2时,选取东、西、南、 北、中5点,其中东点、西点、南点、北点 均距墙1m。
_
18~28
相对湿 度%
≤70
噪声 dB(A)
≤60
最低照 度lx
200
二级 _
可开窗 _
18~27 30~70 ≤60 300
三级 7或8 15或12 -10
15~25 30~60 ≤60 350
四级 7或8 15或12 -10
18~24 30~60 ≤60 350
注:BSL-3主要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30Pa,BSL-4主要 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40Pa。本表中的噪声不包括生物
➢确定平板上的菌落数,如大于所设定的风 险值,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食品微生物检验-GB4789.1-2010总则

2.人员 (1)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 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 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3)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 污染样品。 (4)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 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 3. 设备 (1) 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2) 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 消毒与校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 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 (4) 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
4. 采集样品的标记 应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标记, 采样人应清晰填写采样单(包括采样人、采样 地点、时间、样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 保存条件等信息)。 5.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 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 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 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 下贮存。
2. 采样方案 (1) 类型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 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 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 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 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值; 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 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检测]对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环境要求的一些理解,全是干货!
![[微生物检测]对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环境要求的一些理解,全是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aa099fc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7.png)
[微⽣物检测]对⾷品微⽣物实验室环境要求的⼀些理解,全是⼲货!微⽣物检测这个命题相信⼤家都不会陌⽣,毕竟我们都是从事这⽅⾯⼯作的。
在实验室⾥,我们需要跟各种检测⽅法、细菌真菌以及检测设备等打交道,对微⽣物检测领域也肯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有哪些好的微⽣物检测⼯作经验?现在,⾷品伙伴⽹⾯向⼴⼤⽹友进⾏微⽣物检测有奖征⽂竞赛啦!希望⼤家仔细阅读活动细则,本着“他⼭之⽯,可以攻⽟”的⼼态,互相学习,经验互享,以便⽇后能更好的开展⼯作。
【微⽣物检测】对⾷品微⽣物实验室环境要求的⼀些理解对⾷品微⽣物实验室环境要求的⼀些理解【微⽣物检测】作者:海阔天⾼⾷品微⽣物实验室环境作为质量管理⼈、机、料、法、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环境质量不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同时微⽣物实验室作为微⽣物检测技术⼈员的⼯作场所,实验室环境质量还涉及到实验室⼯作⼈员的⾝⼼健康。
结合这些年⼯作的经验,下⾯根据GB 4789.1—2016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展开,简单谈⼀下个⼈对微⽣物实验室环境的⼀些理解,如有缺漏不⾜,烦请各位⽼师、朋友多多指点。
《GB 4789.1—2016 ⾷品安全国家标准⾷品微⽣物学检验总则》该标准作为了⾷品微⽣物学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检测环境提出了⼀些要求,内容如下:1. 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个⼈理解:就⾷品微⽣物实验室⽽⾔,⽐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操作有⽆菌检测,如果在洁净个⼈理解:室内进⾏,那么洁净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污染,洁净室设计是否合理,如远离污染区、洁净室与外界环境是否有⼆级缓冲间隔离、试验⼈员进⼊洁净室是否更换洁净服,佩戴⼝罩,⼿套等等。
2. 实验室区域应与办公区域明显分开;个⼈理解:个⼈理解:实验室办公室与试验区不得在同⼀区域,即办公室不得设置在实验室内部,这是实验室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个要求。
3.实验室⼯作⾯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从事检验⼯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宜采⽤单⽅向⼯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个⼈理解:个⼈理解:⾷品微⽣物实验室应配备⾜够的功能区,如:准备室、洁净室、⽣化室(BSL-2实验室配置⽣物安全柜)、培养室、洗消室等,且房间的布局因⽤单向⼯作流程,洁净区与⾮洁净区分布兼具合理性、科学性、实⽤性,⼀个设计优秀的微⽣物实验室,是微⽣物检测准确性的有⼒保障。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

2. 检验方法的选择 (1) 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性检验方 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 (3)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量检验方 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
四、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样品检验
1. 样品处理 (1) 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 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 (2) 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 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3) 冷冻食品应在 45 ℃以下不超过 15 min,或 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
5. 培养基和试剂 (1) 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 (2) 试剂 检验试剂的质量及配制应适用于相关检验。对检验结果有重 要影响的关键试剂应进行适用性验证。 6. 菌株 (1) 应使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或同行认可机构保存的、 可溯源的标准或参考菌株。 (2) 应对从食品、环境或人体分离、纯化、鉴定的,未在微 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登记注册的原始分离菌株(野生菌株) 进行系统、完整的菌株信息记录,包括分离时间、来源,表 型及分子鉴定的主要特征等。 (3) 实验室应保存能满足实验需要的标准或参考菌株,在购 入和传代保藏过程中,应进行验证试验,并进行文件化管理。
采样可分为大样的采集,中样的采集(200g或ml),小样的采集(25g或ml)
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 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 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 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 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 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 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 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 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 包装不得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 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来水水池至少有两个,工作台,药品试剂柜,超净工作台(无菌室),灭菌锅,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电子天平,显微镜,平皿,试管,三角瓶等玻璃器皿。
这些都是必备基本设备,只要能摆放的下就可以。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
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
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
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
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
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
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
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
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
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
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
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
3. 无菌室的灭菌消毒
(1)薰蒸:这是无菌室彻底灭菌的措施。
无菌室使用了较长时间,污染比较严重时,应进行薰蒸灭菌。
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
(2)喷雾: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
喷雾可促使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尘飞场,并有杀菌作用。
可用5%石炭酸喷雾。
(3)紫外线照射: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
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通常应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
(五)恒温培养室1. 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
(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
(4)内外室都应在室中央安装紫外线灯,以供灭菌用。
2. 培养室内设备及用具
(1)内室通常配备培养架和摇瓶机(摇床)。
常用的摇瓶机有旋转式、往复式两种。
(2)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
3. 培养室的灭菌、消毒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
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六)普通实验室
进行微生物的观察、计数和生理生化测定工作的场所。
室内的陈设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均配备实验台、显微镜、柜子及凳子。
实验台要求平整、光滑,实验柜要足以容纳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