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古代廉洁人物事迹

古代有很多廉洁的人物,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羊续:东汉时期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廉洁,生活朴素。
羊续曾任
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他到南阳郡上任时,下属为他准备了鲜美的鱼肉,他却把这些东西悬挂在庭前,以杜绝送礼之风。
后来,他又拒收了一位下属送来的生鱼,留下了“悬鱼拒贿”的佳话。
2.陆绩: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他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陆绩
任郁林太守时,十分注重勤俭节约,他把俸禄都用来救济灾民和贫苦百姓,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还经常告诫家人要廉洁奉公,不贪图富贵。
3.包拯:北宋时期的官员,他以公正廉明、刚正不阿而著称。
包拯
在为官期间,严格执法,不徇私情,他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
4.海瑞:明朝时期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海瑞在担
任县令时,严格执法,打击豪强,为百姓做主。
他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深受百姓爱戴。
2024年古代廉洁人物及事迹

古代廉洁人物及事迹古代廉洁人物及事迹1、羊续:悬鱼太守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
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
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
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
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
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一百斤上等蚕丝。
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
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
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
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象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
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
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
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
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
为官五十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历史上被称为“青天”的十大名臣

历史上被称为“青天”的十大名臣
1、狄仁杰,唐朝,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民间有“狄青天”之称。
2、徐有功,唐朝,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
3、包拯,北宋,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4、寇准,北宋,主持开封府期间,捕盗抓贼,办案如神,公正廉明,被人誉为“寇青天”。
5、况钟,明朝,锄豪强,扶良善,是明代著名的清官。
6、于谦,明朝,兴修水利,改良农事,创“平仓”、“义仓?”储粮,设“惠民药局”,救治百姓疾病。
7、海瑞,明朝,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豪强,平冤假错案,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8、袁可立,明朝,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
9、于成龙,清朝,康熙帝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
10、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清朝的十大清官,康熙一朝占五位

清朝的十大清官,康熙一朝占五位2016-11-07 19:52 来源:以史为镜廉吏自古难有,纵观清朝268年,洁己爱民,秉公从政的廉吏,如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接下来举例十人,应能称得上清朝少有的廉吏。
1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人。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正式踏上了仕途,这一年他45岁。
任职期间于成龙为了时刻警诫自己,于是便在大堂上悬联一副:“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
”(图)于成龙画像此后二十余年间,他先后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做到巡抚和总督,所到之处,政绩卓著。
且真正做到了廉洁刻苦,因此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呼之为"于青天"。
康熙帝则赞誉其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时任巡抚的于成龙,因积劳成疾于任上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
百姓闻之痛哭流涕,康熙帝破例为其撰写碑文,并赠其为太子太保,赐谥号清瑞。
据说于成龙去世时,所携家资仅木箱中的一套官服,别无余物。
2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河南仪封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
曾任福建和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
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
康熙曾称赞其“居官清正,天下所知。
"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禁止馈送檄》。
(图)张伯行画像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由于清代官场,上下级馈送腐败之风十分严重。
张伯行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用来警醒自己的同时也警醒别人。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后这篇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有关廉洁的人物及事迹

有关廉洁的人物及事迹
1. 严以律:严以律是中国古代的廉洁官员,他以廉洁公正、刚正不阿著称。
他任官期间严格要求自己,清除贪污腐败,维护了清廉政风和社会公平正义。
2. 凯尔文·考珀:凯尔文·考珀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廉洁政治家。
他在19世纪中叶担任英国首相期间,积极推行反腐败措施,
整顿政府机构,公平处理政治事务,致力于改革政治体制。
3. 马泽奇斯基:马泽奇斯基是波兰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在1980年代领导了波兰的工人运动,坚决反对社
会主义体制下的腐败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反腐败政策和改革措施,为波兰社会的廉洁政治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
4. 吴传钦:吴传钦是中国现代的廉洁政治家,他在担任广东省省长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措施和政策,并亲自去落实执行,严打贪污腐败行为,对广东省政府的廉洁作风和公正执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张芝祥:张芝祥是中国著名的廉洁官员,他长期在广东省公安系统任职,并且多次受表彰为模范公务员。
他廉洁自律,严于律己,坚决反对腐败,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公安系统的廉洁楷模。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排行榜,我只认识包青天!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排行榜,我只认识包青天!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
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
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
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
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
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1 西门豹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初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
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
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2 赵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
执法不避权贵,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
《汉书》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
”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而赵广汉最终遭朝廷腰斩处死的结局,更为其不平凡的经历增添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但是由于赵广汉对付豪强的手段过于残酷,使其行事风格颇类法家,因而遭到了许多正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批评。
3 黄霸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中国古代清廉人物和故事

汤斌——俸银八两
在京城,人称汤斌为" 羊裘尚书",因为冬天 上朝时汤尚书总是外披 一件羊皮袄
已34岁)所为后,谓"哪 有读书人不能咬得菜根 而可以成大事的",即 令其子跪诵《朱子家 训》,后撵回老家睢州
在京城,人称汤尚书为 "羊裘尚书",因为冬天 上朝时汤尚书总是外披 一件羊皮袄
PART 5
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 乐业
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 专程相送,以表心意
"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 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 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 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 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 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 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事迹1
包拯——不持砚归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 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 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 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 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 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 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 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 是六宫司礼太监
PART 3
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
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 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 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 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 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 有仁惠之政
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 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 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 寝食不安
中国古今廉洁故事

中国古今廉洁故事1.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曾在浙江淳安当知县,当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
海瑞上任后,首先宣布了一条规定:一切官员贪污受贿者,严惩不贷。
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拒绝贪污,清廉为官。
明朝时期,海瑞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在浙江淳安担任知县时,面对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的局面,毅然宣布了严厉的规定。
他以身作则,拒绝贪污,清廉为官,深得百姓的拥戴。
海瑞的清廉形象在明朝官场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当时官员的楷模。
2.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施政清平,为人俭朴,素有穷官之称。
有一次,羊续的属下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他收下后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就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留下“悬鱼太守”的美名。
在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以施政清平、为人俭朴而著称。
他的生活简朴到了极点,甚至被人们称为“穷官”。
有一次,他的属下送给他一条活鲤鱼作为礼物。
羊续收下后并没有私自食用,而是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
几天后,这条鱼已经变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
羊续并没有让人取掉这条鱼,而是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
他的这种廉洁精神被人们传颂千古,留下了“悬鱼太守”的美名。
3. 徐勉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
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向他索要贵重物品,徐勉回答说:“我身居高位,却无半间屋、一片地,连子孙都感到羞耻,怎么敢私自受贿呢?”他的朋友被他的廉洁精神所感动。
徐勉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清官,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
一次,他的朋友向他索要贵重物品,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然而,徐勉却回答说:“我身居高位,却无半间屋、一片地,连子孙都感到羞耻,怎么敢私自受贿呢?”他的朋友被他的廉洁精神所感动。
徐勉的这种高尚品质和廉洁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4.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张清恪的官员,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中
国古代又十大清官一直问人民所赞颂, 是现在做官人的榜样,他们 是谁
呢?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 对
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 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国是世 界上最早建
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 对官僚的类型
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点。司马迁的
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 秦及汉初,守法
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 又成为好官的标
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 据司马懿的思想,
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
成为好官的代名
词。
封建社会的清官,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 统
治服务的。只是,比之于贪官而言,他们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 做过
一些好事,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
;
他
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仍不 乏
学习、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从中国古代的清官中,选取了其中最 具代
表意义的十人作一简要介绍。
2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 且
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
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
用 河伯娶媳妇 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
破除 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
产,使邺 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
福百姓,死后,
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
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 川
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 阶
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 事:
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 ;二是加强地方管理, 转变当
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 理政务说
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 心,处理各
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
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 兆尹的职责在
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 亲国戚和当朝显
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 佼佼者,也仍然落
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
清明(威制豪强,
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 还是
3
数黄霸第一。 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由于汉
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 国家贡献
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 守法,以廉
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 尚仁政,反对
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 教化为先,把
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 朝廷满意,属下
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 了朝廷的丞相。其
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 出。此前,颍川郡是
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 他到任后,大刀阔斧,
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 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
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 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的太平
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 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
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 廷
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 功虽
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 反成百
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徐有功先后任 过蒲州司
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 郎中侍
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 后作乱,
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 案六七百
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 劾、推审,
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 控死罪,三次
4
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
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 上
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共3
页,当前第1页1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