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和素质的标准要同步“升级”
骨子里的善良和教养句子

骨子里的善良和教养句子
1. 善良是一种内在的美德,能够温暖他人的心灵。
2. 教养是一种修养,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
3. 父母的教养是孩子的一生之资,要注重细节和品德的培养。
4. 做人要有善良的心,待人要有教养的态度。
5. 社会需要更多的善良和教养,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6. 虽然别人对你不好,但我们要保持善良的本性不受到影响。
7. 教养不仅是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内心的修炼。
8. 人的品格是由善良和教养共同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9. 善良和教养是人文精神的代表,对社会的进步和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对待他人要有礼貌,言行要有分寸,这是教养的表现。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

每个孩子的长大都是破茧成蝶的过程……
的尽 浪管 漫大 !雨
倾 盆 也 会 发 现 这 个 世 界
幸福就是吃不完 的胡萝卜……
缘起
从母女二段不同对话讲起 第一段对话:
“妈妈,这是什么?” “是花”。妈妈很自然地回答。 “什么花呀?” “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
第二段对话:
“妈妈,这是什么”? “是花。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你看是什么颜 色呀? “红色”。 “对,聪明极了!它像什么一样呀”? “象喇叭一样”。 “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
(三)树立榜样 形象影响 1、重视榜样的作用 2、引导子女向榜样学习
(四)实际锻炼 切身体验 1、重视实际锻炼 2、指导子女进行实际锻炼
(五)表扬奖励 正面鼓励 1、表扬奖励的方式 2、正确进行表扬奖励
(六)批评惩罚 严格要求 1、重视批评惩罚 2、正确进行批评惩罚
(七)暗示提醒 简便易行 1、直接暗示 2、间接暗示 3、反暗示 4、自我暗示
孩子心灵成长有四扇门: 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同情心
这是孩子向世界自由敞开的四扇门,是快乐成长 的金钥匙,父母该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家庭教育的“上岗执照”你拿到了 吗
生了孩子你就有资格成为父母,但你是一个合格 的父母吗?
只生不养——不合格的的父母 生且养育——刚及格的父母 生、养且教育——优秀的父母
表现
此类父母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发泄情绪的 行为上,而不去探究孩子为何会产生这些行为的真正 原因。
例:一位母亲见女儿又哭又闹,她会讨厌这种行 为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揍孩子一顿,却不去耐心听取 女儿为何哭闹的真正原因。
第二种类型:疏忽型父母
此类父母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 采用不理睬或冷淡处理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烦脑,挫 折或悲伤,把孩子由于某种问题或事情所引起的负面 情绪及感情简单化,缩小化或弃置一旁,使孩子得不 到慰藉与理解。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界定(1)国外研究Ainsworth M.D.(1991)研究认为,可以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对子女的一种教养观念、态度、行为以及情感的组合形式,跨情境的稳定性使得它能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Darling 等(1993 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中所展现出的所有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不同态度的集合。
Prevatt(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稳定的,与信念和态度密切相关的教养行为。
(2)国内研究林磊(1995)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行为是持续稳定的。
张文新(1997)定义父母教养方式为:父母在抚养及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子女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及倾向。
李彦章(2006)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在某种家庭氛围中,父母为达到教育目标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模式。
侯东辉(2008)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和父母行为传达给子女的情绪情感的集合体。
郑志萍(2011)从父母行为和观念对子女的情感表现出发,认为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为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教养方式的概念的界定,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观念、行为、态度、情感等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影响。
张文新(1997)对父母教养方式概念的界定比较符合本研究的情况,所以本研究采用张文新(1997)所界定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1)国外研究Becker(1964)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成民主型、保护型、骄纵型、权威型、忽视型、控制型、专制型、过敏型这八种类型。
Baumrind (1971)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宽容型、专制型、权威型这三种类型。
Maccoby 等(1983)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忽视型、专断型、权威型这四种类型。
(2)国内研究关颖(1994)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启发引导型、娇纵溺爱型、简单粗暴型、放任自流型、和因材施教型。
做人要有教养演讲稿模板

做人要有教养演讲稿模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亲爱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参与到“做人要有教养”的主题演讲中。
教养是指人们在言辞、行为、待人接物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
作为一个社会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养,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做人要有教养,就需要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思想是我们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父母的辛劳、同事的劳动成果。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不论是否赞同,都应保持理性的沟通和尊重的态度。
尊重的行为表现不仅体现在言辞上,更需要在行动中贯彻。
其次,做人要有教养,就需要学会互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互助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友谊。
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也需要互相体谅和关心,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做人要有教养,还需要学会诚信。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无论是在生意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诚信都是保持人际关系长久和谐的关键。
当我们对他人讲诚信,承诺一定要做到;当我们需要他人的信任时,更要保持诚实守信。
诚实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信赖,同时也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最后,做人要有教养,也需要学会自律。
自律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自律精神,按时完成任务,不拖延和推卸责任。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自己的行为规范,不做出违法、违纪或伤害他人的事情。
自律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体现。
做人要有教养,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每个人都应当时刻铭记“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的道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素质。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结束之前,我想引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演讲:“教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用言辞,就能表达出我们作为一个有素养的人的品质。
人品素质教养 句子

人品素质教养句子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素质和人品的教养,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对自己的子弟有责任,帮助他们好好建立自己的性格和人格。
言行举止,是表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性情的方式。
因此,要做好素质教养,就要从言行举止上入手,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彰显良好的素质。
做人要厚道,宽容,这是素质教养中最重要的法则。
心中要存着厚道,充满宽容,以谅解替代仇恨,以善心替代贪婪,以感恩替代抱怨,以信任替代猜忌。
只有将这些原则贯彻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培养出良好的素质。
学会宽容他人,尤其是长辈,要充分包容他们的不足。
他人的不完善,都拥有独特的价值,更不用说长辈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过自己的生活,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体贴他人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有效地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
坚持读书、思考,要学会去深刻理解一本书中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去勤奋,勇于探索和实践,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学习新的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性格和人品,也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上要做到谦虚宽容、耐心勤奋,坚持勇于担当,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而人品上要做到诚实正直,做事有原则,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学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彰显出一个人真正的素质。
素质和人品的教养,是一个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更为完美的人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个人将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培养良好的素质教养,应该从小就开启,做到言行举止书面厚道,学习习惯良好,性格和品格也要做到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有素质的人。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良好的素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素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素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
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也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良好素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个人的素养。
素养的定义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包括道德、教养、知识、习惯等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素质,还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
良好的素养不仅包括自身的个人品质和修身养性,还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等方面。
良好素养的重要性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素养在个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产生积极的影响。
拥有良好的素养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雇主的青睐,他们通常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更强的人际关系技巧以及更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良好的素养有助于个人的自我提升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让个人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良好的素养可以帮助个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人格魅力。
这些都是个人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良好的素养不仅对个人有益,对社会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良好的素养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社会,将更加尊重每个成员的权益和尊严,减少社会摩擦和纷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其次,良好的素养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
一个拥有良好素养的社会,会倡导正直、诚实、守信、宽容、团结等等良好品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支撑。
最后,良好的素养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创新与进步。
一个充满科学素养的社会会更加重视知识和创造力的发展,为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土壤。
如何培养和提升个人的素养培养和提升个人的素养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
以下是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和提升个人素养的建议:培养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良好素养的基础。
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0—3岁婴幼儿教养》课程标准

《0—3岁婴幼儿教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0—3岁婴幼儿教养》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34(18+1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 .课程性质《0—3岁婴幼儿教养》是一门模拟操作为主要手段,以0—3岁婴幼儿不同阶段的教养重点和家长指导目标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科学地教养和指导家长教养0—3岁婴幼儿的知识、方法、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科。
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程。
2 .课程基本理念根据2010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的精神要求,尊重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每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秉持“观念先导、能力本位、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首先从介绍婴幼儿观、教养观和世界范围内的0—3岁婴幼儿教养的研究和实践入手,引导学生认识0—3岁婴幼儿早期科学教养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0—3个月、4一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13—18个月、19一24个月、25—30个月、31-36个月不同阶段婴幼儿的教养重点和家长指导目标。
形成适应当今早期教育需要的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
3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婴幼儿观和教养观,进一步明确早期科学教养的意义;掌握0—3岁不同阶段婴幼儿的发展面貌、教养重点和家长指导目标。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0—3岁婴幼儿教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明确0—3岁婴幼儿教养重点和家长指导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婴幼儿观和教养观的理论基础。
2 .能力与技能目标能够初步评价0—3岁婴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面貌;能够照料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一日生活;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养重点设计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初步培养学生照料、护理和教养0—3岁婴幼儿的综合能力。
3 .素质目标激发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职业意识和早期教养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对0—3岁婴幼儿的关爱之情,树立科学正确的婴幼儿观和教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养和素质的标准要同步“升级”
作者:卢长平
来源:《师道》2017年第01期
今年六岁的外甥女Ellie(艾莉)在美国出生。
头些日子,妹妹第一次带她回到祖国,我们一家人对这个操着一口流利英文而汉语却蹩脚的小家伙无比喜爱。
为了尽可能让她全方位感受祖国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我趁周末特意带她在县城里四处“采风”。
出于疼爱,更出于安全,一上马路我便将她一把抱在怀中,但还没等我直起腰来,小家伙便一口气说了好几声“No”,窘迫地从我怀里挣脱出去。
我有些尴尬,妹妹“吃吃”的地笑着,不知对孩子用英语叽里咕噜说了什么,小家伙才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朝我说了两声“sorry”。
中美红绿灯的交通标志大概是一致的。
尽管是步行,但看到面前的红灯时,Ellie还是果断地停了下来。
路上没有多少车辆,本来我还打算不失时机地“闯”过去。
但看到小Ellie煞有介事地静等信号灯的模样,我有了一丝羞赧,刚刚准备迈出的步子连忙缩了回来。
绿灯亮起,和平常一样,为了确保安全,我环顾四周,以提防随时可能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
正当我四处逡巡的时候,小Ellie已经若无其事地朝前横穿马路了。
也就在一眨眼的工夫,伴随着Ellie的一声“my god”(天哪),一辆左转弯的电动自行车几乎擦着小Ellie的脸疾驰而过。
惊恐万状之余,小家伙是一脸的委屈和莫名其妙——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绿灯通过,却还可能会出现风险。
妹妹拉住她的小手安抚了她几句,她怯怯地点点头,当我再次抱起她时,她没有挣脱……
随着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如今,不要说是在大城市,即便是小县城,机动车辆闯红灯的现象也已经颇为罕见。
虽然红绿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几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但在我看来,和头些年相比,这也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可通过小Ellie今天无意的表现来看,单单从最平常的交通出行看,我们的文明教养和素质确实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今城市的交通十字路口,早已不再像从前一样安排交警专门查处不遵守交规的车辆,而车辆却大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貌似公众素质提高的背后,更重要的成因却是机动车司机害怕交通路口监控的抓拍罚款。
如果红绿灯仅仅是一种自觉遵守的道德约束,闯红灯不再罚款,那么,可以想见在美国出生成长起来的小Ellie,今天肯定是不仅仅受惊吓的问题了……
县城的图书馆是我带Ellie“采风”的第二站。
图书馆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相信,即便阅览室门外没有悬挂“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等警示语,在这里面阅读的人也绝少有交头接耳或不遵守公德者。
在我看来,喜欢读书的
人的素质总体来说要稍稍高一些,带Ellie来这里,让她见识一下中国文化人的素质,这次我是信心满满。
我一边浏览图书,一边有意观察小Ellie的表情。
她轻手轻脚地挑了一本关于地理摄影方面的杂志,开始静静地阅读,就连翻页也没有一点儿动静。
大约过了不到十分钟,当再次观察她的时候,我却发现她蹙紧了眉头。
我颇为意外,仔细看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让她蹙紧眉头的是一位坐在她对面的老人。
原来,老人虽然没有什么违反阅览室的行为举止,但用不了半分钟,他便会用力清嗓子的“吼吼”声还是特别刺耳,在清嗓子的中间,老人还不时打两声响鼻,哼哼哧哧搞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静,确实让人恶心。
后来妹妹跟我交流说,如果在图书馆再呆下去,恐怕小Ellie会吐出来。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在我看来相当“高雅”的图书阅览室,在小Ellie眼里简直糟糕透顶:经过妹妹翻译我才得知,让小Ellie受不了的,不光有那位没有来由无意制造噪音的“贫气”老者,还有阅读报刊翻页时哗哗作响、坐在阅览室不看书,偏偏捧着手机玩的人;更有抠了鼻屎随手涂抹到手里的杂志上和大庭广众之下把手伸进裤子里挠痒痒者。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小Ellie还抱怨正规的阅览室里竟然还有一名业余杂技演员在里面练功。
后来经过妹妹反复了解,我才弄明白小Ellie所说的“业余杂技演员”是指一个一边看书,一边会把手里的钢笔玩转得像陀螺一样飞转的学生,之所以说是“业余”,是因为学生在旋转钢笔时,不止一次地把钢笔摔到地板上或者飞到附近读者的衣服上……
很长时间,我一度认为标榜国外生活方式的人是崇洋媚外,但亲身经历了小Ellie在国内生活日子里的一系列“表情包”之后,我才相信西方国家公民的素质和公德意识绝非浪得虚名。
尽管和之前相比,国人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具体到公共生活环境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方面,我们的确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我们在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确实还有必要与时俱进。
因为时代进步,教养和素质的标准也要同步提升,否则的话,我们有着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被一个毛头小孩子嗤之以鼻,可能将不仅仅是让人觉得难堪的事情。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