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肤电导的非线性情感特征提取研究_程静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苏州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地沟油”燃料化利用的多主体调查分析——以苏州 杭叶、于贝贝、李雪、郁佳云、 为例 郑文婷、李阳、刘彬、邹峰 江苏城镇化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社保的创新与展望——以 苏州市城乡社保全国首次并轨为例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经济支持研究:江村个案 江南古镇旅游形象差异化定位路径与方法 社会增能型社会救助模式的思考——以“能量驿站: 单亲母子增能服务计划”为研究对象 书场发展现状及保护方式的调研与分析——以苏州大 市范围代表性书场为例 我国慈善组织“透明之路”探究——以红十字会为例 小组工作视角下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 炎帝传说探论 中英“黄金大米”新闻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 倪方钰、蒋旦悦 谭思琦、张爽、俞渊澄 沈希 陈希 王锴 蒋银、鲍宇辰、夏琴 谢晓萍、李佳蔚、刘智、顾宸恺 、张燕超、刘钦瑶、刘晓钰 王伊千、林玥、华钦菡、万凯莉 、唐晓雯、许奕颖、朱强 吴立群 沈星辰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基于居民满意度调查的邻里中心规划评价 境学院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雨水花园营造技术探析——以苏州大学城市学院雨水 境学院 花园设计为例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境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唐文治书院 唐文治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王健法学院 王健法学院 王健法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的思 盛伟荣、李华蓉、赵蕴清、顾婧 考——以江苏省苏州市等试点城市为参照 、何娇、俞黎芳 浅析问政式网络信息规制——从网络问政遭行政拘留 徐恒婧 切入 关于对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江 吕澄、管依依、周文娴、李鹏慧 苏苏州与河南安阳为例 基于氮源代谢调控的pullulan发酵高产研究 氯化镧暴露引起小鼠肺脏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李婷婷、曹丹、汤佳伟 潘晓宇

基于皮肤电生理信号的情绪状态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皮肤电生理信号的情绪状态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皮肤电生理信号的情绪状态检测技术研究皮肤电生理信号是指在皮肤中存在的一种微弱电流。

这种电流的产生源于人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记录皮肤电生理信号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基于皮肤电生理信号的情绪状态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基于皮肤电生理信号的情绪状态检测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一、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是对皮肤电生理信号变化的响应,通常指的是皮肤电电阻或电导率的变化。

外界刺激会引起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导致皮肤电反应的变化。

因此,皮肤电反应可以用于测量情绪状态。

此外,皮肤电反应还可以被用于测量一些生理指标,如心率等。

二、皮肤电反应的测量皮肤电反应的测量可以采用电极贴在皮肤上的方法。

常用的电极有接触式电极和非接触式电极。

接触式电极需要涂抹电导胶来加强电极与皮肤之间的接触,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数据。

非接触式电极通常是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测量皮肤的光反射率。

三、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状态检测情绪是人们日常交往和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情绪状态检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状态检测,可以通过测量皮肤电反应来推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或者兴奋时,皮肤电阻将会下降。

当他感到放松或者愉悦时,皮肤电阻将会增加。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状态检测可以使用多种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对测量到的皮肤电反应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并提取出情绪状态的特征。

四、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检测技术的应用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以下是几个例子:1. 医疗领域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精神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期间,医生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皮肤电反应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

2. 游戏领域游戏开发者可以使用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绪检测技术来追踪玩家的情绪状态。

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天津医科大学

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天津医科大学

一等奖学校姓名题目北京大学李妍静环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对PI3K/Akt通路的调节及其在硝酸甘油耐受中的作用北京大学陈沁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第二军医大学王野纳米氧化亚铜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线粒体靶向作用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秦琪基于稳定荧光信号传递的抗原呈递系统的建立华中科技大学陶婧雯甲基莲心碱对凝血酶、TXA2类似物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华中科技大学余翀应用ES-CMs细胞化心肌ECM获得功能性心肌组织片的研究吉林大学琴瀚姣 Bcl-2抑制剂S1逆转卵巢癌细胞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吉林大学田佳怡 RIP1在LPS诱导P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吉林大学贾林沛人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特异性短肽对PC3细胞恶性转化影响的探究南京医科大学赵玥 miR-214通过下调Osterix表达而参与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的研究青岛大学许欢 Nesfatin-1对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张灵烨登革病毒E蛋白与整合素β3的相互作用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潘彬利拉鲁肽对AD样学习记忆减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张萌维吾尔药大苞荆芥总多糖对哮喘大鼠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影响浙江大学孔祥兴 Pannexin-1开放对血管收缩功能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周明祎 miR-181a靶向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中国医科大学王婷 C57BL/6和APP/PSEN1双转基因小鼠氯胺酮滥用后行为学改变的观察中南大学陆世涛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缓释复合敷料的研制1中南大学夏梦颖烫伤创面保护的新材料研发中山大学曹雷芳樟醇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及其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作用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龚季用拮抗短肽封闭酸信号感受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任锋 Epo/EpoR信号在人参总皂苷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遵义医学院边可皮肤病理性瘢痕癌变相关因素的探讨23二等奖 学校姓名 题目 华中科技大学曹杰 利用光漂白技术观察tau 蛋白对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影响 宁夏医科大学李宁康环境污染物氯化甲基汞低剂量慢暴露对新生鼠记忆损伤及枸杞多糖干预的实验研究 吉林大学 刘行 DNA 甲基化调控CLDN6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吕沐天FANCF 沉默通过激活JNK 和p38通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米托蒽醌的敏感性 南昌大学陈乐宗蛇血清解毒蛋白—sPLA2抑制剂的抗炎症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 北京大学谢洪 TMEM166对肺癌细胞系H1299的功能研究和机制探讨 创新论坛一组 重庆医科大学何书娟喉上神经袢的巨微解剖解剖及其功能研究 中山大学孟诗雨RGD 模序肽修饰人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RGD-VEGI-192)的结构与功能学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苗欢欢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NCI-H716中MYC 和MTSS1基因的功能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王彬 先天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的遗传变异研究和致病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池嘉栋Bcl-2与EMT 转录因子共表达在肝细胞肝癌临床预后中的意义 第二军医大学朱田田雌二醇对弗氏佐剂(CFA )所致大鼠慢性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创新论坛二组 吉林大学崔梦莹人参皂苷Compound K 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刘叶 苦荞黄酮对小鼠肠蠕动的影响 北京大学史俊秀探究模拟失重条件对小鼠B 淋巴细胞的影响 北京大学王楠 初步探讨吉非罗齐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小鼠脾脏T 细胞IL-17合成的机制 中国医科大学姚鲁田XAV939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 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设计大赛一组 重庆医科大学朱亦橙甲胎蛋白对暴发性肝衰竭肝脏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4 中山大学黄沛森光调控DPM 神经元活性对果蝇嗅觉神经环路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吉林大学康立恒补微龋洞纳米级DNA 生物矿化颗粒 华中科技大学陈未来在音乐中熟睡,在睡梦中记忆—应用δ脑波与REM 睡眠时段诱导记忆的产品设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李思思大蒜素对苯并芘诱导小鼠胃肿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究 中国医科大学 魏迎亮血链球菌ccpA 对细胞外粘多糖形成的调控机制 中山大学吴佩哲移植iPSC 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AD 模型鼠治疗效果的探究 南方医科大学傅恭博芥菜籽预防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的研究 设计大赛二组 北京大学郭雨欣长期给予皮质酮诱导的睡眠减少与蓝斑核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关系 第四军医大学白杨 探究IL-1β对一氧化氮的铁蛋白调节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 刘盛业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乳腺癌耐药 青岛大学王亚文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及药敏结果分析 北京协和医学院徐天铭第V 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 设计大赛三组 中山大学邓玲娜姜黄素通过抑制BACE1酶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史振伟血管钠肽保护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及机制 浙江大学苏圣桉水通道蛋白4在小鼠脑老化过程中对脑形态及功能改变的影响 山东大学 王刚刚阿司匹林对念珠菌生物膜的药理作用、联合用药价值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究 深圳大学杨燕平新型TLR7激动剂对窦前卵泡生长发育与成熟的影响 武汉大学赵显达胃癌基质成纤维细胞Caveolin-1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及机制 吉林大学周昊函翻译水平下调内质网应激蛋白ATF4的表达探讨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可能性 设计大赛四组 北京大学李婧 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中Cdk5对δ阿片受体的磷酸化在吗啡镇痛和耐受中的作用研究5三等奖 学校姓名 题目 首都医科大学李一鹏 肝刺激因子表达下调促进肝癌细胞发生迁移 北京大学梁海杰 体外缺血模型下Exportin-7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梁萌 新型苦参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钱康 CDK5介导的RKIP 磷酸化及降解在帕金森氏病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青岛大学秦月 I κB α/NF-κB/ COX-2以及NO 释放在扇贝多肽保护UVA 诱导的HaCaT 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 王达 RAGE 与SLP76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青岛大学薛丹丹 淫羊藿总黄酮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抗帕金森病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范燚 耳聋发生相关基因GJB2的分子进化及功能预测研究 南通大学印磊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反苯环丙胺)调控Th1/Th2分化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曾庆东 EGCG 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分子机制 第四军医大学张钊 小檗碱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及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及机制 哈尔滨医科大学赵冠棋 利用RV/MV -IgG 标准品对风疹/麻疹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保护浓度的测定 创新论坛一组 北京大学胡天驹 基因工程NP-1抗耐药菌株的体内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和心 甘草甜素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马璐 过氧亚硝基对老年大鼠阻力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秦浩 氟西汀对小鼠肝细胞脂质代谢作用及机制研究 青岛大学王鹏斐 左卡尼汀对2型糖尿病小鼠外周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的探讨 创新论坛二组 西安交通大学王正航 蠕形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6 北京大学吴峥 蛋白质乙酰化去乙酰化酶识别位点数据库建立及预测方法研究 中南大学王智 Mipu1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九江学院虞蕾琳 藜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对SMMC7721细胞作用的研究 吉林大学张旭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 )诱导小鼠Th1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复旦大学周峰 上海地铁空气中耐药菌株检测 重庆医科大学邓欣雨 二甲双胍激活过氧化氢酶并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肝损伤 浙江大学方芝 成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在肌腱损伤中诱导异位骨化的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高路 内源性硫化氢信号系统对输精管舒缩活动的调节及分子靶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葛资宇 清肝宁肺汤对CVA 模型大鼠疗效与机理的实验研究 中山大学刘赫琪 苦瓜提取物降血糖的药效学和对小肠吸收葡萄糖的药动学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刘思博 Dkk1多表位核酸疫苗对CIA 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吕靖芳 PCR-ELISA 法检测天津地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的感染情况 新疆医科大学马东华 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IL-10和TGF-β1的动态变化 哈尔滨医科大学高晓萌 MicroRNA 在HPV16感染相关炎性通路中的调节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邢皓玥 CD73调控肺癌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张翔 一氧化氮通过内质网应激促进糖尿病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遵义医学院赵麒麟 气管滴注地塞米松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成都医学院黄志翾 脊髓损伤量化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 设计大赛一组 赣南医学院石雪 褪黑素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7 山东大学刘宏达 PPM1G 和PHLPP2酶学性质分析、Substrate Trapping 的发展以及底物特异性的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刘韵子 TLR3受体诱导胰岛β细胞整体功能下调 复旦大学王磊 miR-320与乳腺癌预后相关蛋白RACK1的调节关系研究 中山大学 吴晓航 rRNA-derived PiRNA—TDRD9功能复合体对胃癌作用的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代宇驰 藏药川藏沙参提取物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探究与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娜 聚合法促进孤雌胚胎干细胞建系和印记基因的表达 浙江大学周琳 GSK3β调节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研究 深圳大学何江 阿克苷促诱生IFN-γ作用及其靶效机制研究 设计大赛二组 遵义医学院金瑛 比较三种中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PA 生物膜的影响 武汉大学黄千殷 一种重组apoE 拟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山东大学马越 CUL4A 影响造血的分子机制研究 吉林大学毛佳玉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 )通过TLRs 影响Treg 的作用研究 深圳大学彭佩燕 TLR7 Agonist-Nanog 的合成及对小鼠的免疫激动效应 浙江大学 任浩 人眼眶来源的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佳木斯大学沙尔望 高功率电磁辐射对SD 大鼠生殖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田志辉 脂筏在B 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赣南医学院杨榃楚 孕期手机辐射对新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精神情绪影响的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崔畅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精子运动异常中的作用 新疆医科大学顾婕 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治疗哮喘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研究 设计大赛三组 吉首大学何轩 黄瓜香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8 吉林大学 盛基尧 结核分枝杆菌必需基因簇的全基因组扫描及功能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徐望 PPAR γ受体通过NF-κB 途径抑制细胞表型改变保护心肌重构北京大学 张泊宁 Islet-1对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遵义医学院张素素 皮肤基底细胞癌几乎不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韩冰 HBX 诱导GRP78表达机制的初步探讨 天津医科大学左志宇 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基于混沌系统探讨生命起源的实验设计 设计大赛四组 复旦大学 姜珺 番茄红素对环磷酰胺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

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

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

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情绪分类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因为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

在工业、医学等领域,对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

关于情绪情绪是一种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以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

情绪可以是愉快的、惊讶的、悲伤的、愤怒的等等。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身体健康。

例如,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我们焦虑、沮丧和消沉。

皮肤电信号皮肤电信号是人体电生理学中的一种。

皮肤电信号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物导致的电活动,可以反映人体的情绪状态。

皮肤电信号的电位与情绪有关,当减小情感张力时,皮肤电位会自然上升;当情感张力增加时,皮肤电位下降。

因此,通过测量皮肤电位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情绪状态。

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为了将皮肤电信号用于情绪分类,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滤波、增益调节和数据清洗等技术,提高皮肤电信号的质量,然后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来对信号进行分类。

在情绪分类中,有些研究者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来预测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皮肤电信号。

通过在实验室中制造特定情绪的环境,例如观看激动人心的电影、听音乐或解决难题等,然后收集参与者的皮肤电信号数据,并使用神经网络对情绪状态进行分类。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用于分类和回归分析。

在情绪分类中,通过对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SVM可以学习如何将信号与情绪状态相关联。

血氧水平和情绪分类除了皮肤电信号,血氧水平也是情绪分类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在情绪中,血氧饱和度水平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人感到焦虑、恐惧、愤怒等强烈情绪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和血氧水平下降。

因此,通过测量血氧水平,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

结论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绪分类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检测和了解人类的情感状态。

免疫机制对皮肤电信号情感特征选择的影响

免疫机制对皮肤电信号情感特征选择的影响
WU G agh a LU G agya , O G Z egj un—u , I u n— n L N hn- u i
( p.o ernc Det fElt i co s&I om t nE gnen S uh e nvrt,C ogig4 0 1 n r ai n ie i f o r g, otw tU i sy hn qn 0 75,c s ei 硒m)
第2 7卷第 l 2期
21 00年 1 2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 ain Ree rh o o ue pi t sac fC mp tm c o
Vo. 7 No 1 12 . 2
De . 2 1 c 00
免 疫 机 制 对 皮 肤 电信 号 情 感 特 征 选 择 的 影 响
i c t n rs h h w a c mp r d w t S i f ai e u ss o t t o a e i HP 0.I P O c n o ti ih rrc g i o aewi e e au e .A l h s l s o h h H. S a ba nh g e o t n r t t f w r e t r s l t o ei u — e n i h f l t t a e a pi ain o e i r e t tt p l t ft mmu e s s m a a n mu h b t rfau e e t n ef c . a h h c o h n y t c n e r c et tr s lc i f t e e e e o e
d i1 . 9 .s . 0 — 6 5 2 0. 2 0 7 s
Efe to mmu e me h ns fre t n fau e s lcin fo GS sg a fc fi n c a im o moi e tr ee t rm R in l o o

离体动物皮肤和人体表皮的被动电学性质

离体动物皮肤和人体表皮的被动电学性质

离体动物皮肤和人体表皮的被动电学性质
平其能;赵次英
【期刊名称】《中国药学:英文版》
【年(卷),期】1998(7)2
【摘要】研究和比较了三种无毛实验动物离体皮肤和人体表皮在离子电导中的被动电学性质,发现48小时水合过程显著和连续地降低动物皮肤的阻抗,而人体表皮则保持阻抗相对稳定,但是在各水合时间,在连续升高的脉冲电压与产生的电流之间无论动物皮肤或人体表皮都呈现类似的非线性关系,只是对电压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其相关方程为:V=(4ARF/T)Sinh^-1(BI)。

式中参数A的大小反映了敏感性的大小,与人体表皮比较,无毛小鼠和无毛豚鼠对电压更为敏感,而无毛大鼠相对不敏感,长时间施加电压得到相同结果,但电阻的显著改变总是发生在电压开始或停止后的短时间内。

【总页数】5页(P86-90)
【关键词】离子电导;皮肤;电阻;水合
【作者】平其能;赵次英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2
【相关文献】
1.高乌甲素贴片动物离体皮肤与人体透皮吸收相关性比较研究 [J], 周少红;林芳
2.三维重组人体皮肤模型在与表皮基底膜相关皮肤内稳态研究中的应用 [J], 蒋丹丹;Morgan Dos Santos
3.三维重组人体皮肤模型在与表皮基底膜相关皮肤内稳态研究中的应用 [J], 蒋丹丹;Morgan Dos Santos;;
4.等离子体聚合膜的电学性质研究:Ⅰ.TCNQ聚合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质 [J], 俞青松;长田义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重庆大学第十批结题成绩表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重庆大学第十批结题成绩表

27
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于人脸表情变化下的人脸特征提取算 法研究
1210611064
郑启明
卜晓庆
何光辉

28
软件工程学院
基于眼球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与实 现
1210611055
刘涵元
吕琳洁 叶振安
陈远、张小洪

29
公共管理学院
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巫溪 县乐和家园为例
1210611032
刘宗琪
1210611015
邢晖
吴晔晨 朱银梭
丁文川

33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反渗透(RO)膜处理渗滤液电混凝预处理 技术研究
1210611019
金芷琪
陈思飖 杨文娟
曾晓岚、张勤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山地城市人行过街系
34
建筑城规学院
统研究——以重庆主城商圈“空中连廊 1210611012 吴 骞 谢鑫 陶维 李泽新、李旭
中孔结构的整体加工制造方法的研究 1210611046 胡兴培 李旭 程静
罗键

41
机械工程学院
单人网球气动发球装置设计
1210611049 夏玉 王志勇 樊志鑫 伍驭美、周忆

42
自动化学院
分数阶混沌系统脉冲同步控制
1210611082 陶松兵 邓国
马铁东

43
自动化学院
面向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的物联网原型系 统设计与实现国家级大学生源自新训练项目重庆大学第十批结题成绩表
序 号
所属学院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
1
电气工程学院
沙漠戈壁热风循环发电技术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情感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情感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识别人类的言行举止,对人们的情感状态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而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则更加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成为情感识别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皮肤电反应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是指当人处于紧张、兴奋或焦虑等情绪状态时,皮肤表面电导率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被电极采集并测量,从而反映出人体的情感状态。

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依靠这些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人体的情感状态进行精确的识别和分析。

在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中,信号获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常见的皮肤电反应采集方式有两种:直接贴皮法和非接触式采集法。

直接贴皮法是将电极贴在人体皮肤表面,通过对电极周围的皮肤电位的测量和分析,来获取人体的情感状态。

非接触式采集法则是通过无线电设备,对人体周围的电磁场进行采集,从而获取人体情感状态的信息。

这两种采集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除了信号获取之外,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也是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由于皮肤电反应的信号非常微弱,受到环境噪声等干扰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因此需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和降噪。

在特征提取方面,则需要通过对皮肤电反应信号进行多种信号处理手段,从中提取出反映人体情感状态的关键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频域特征、时域特征、小波特征等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情感状态识别结果。

随着基于皮肤电反应的情感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应用也开始不断扩展。

情感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娱乐、安全等领域。

在医疗方面,情感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教育方面,情感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对学生的情感状态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娱乐方面,情感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增强用户的体验和互动;在安全方面,情感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对驾驶员、飞行员等关键人员的情感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保障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9] ,皮 肤 电 活 动 受 到 与 唤 醒 、情 绪 平 ,汗腺腺体分泌活动增加 ,皮肤电阻水平 发 生 变 化 [ . B o u c s e i n指出 1
下丘脑 、扣带回 、海马 ) 与控制觉醒的网状结构都与 和运动有关的 3 个系统的控制 .控制情绪的边缘结构 ( 皮肤电活动相关 .
: / . c n k i . x d z k . 2 0 1 4 . 0 6 . 0 3 1 D O I 1 0 . 1 3 7 1 8 j
基于皮肤电导的非线性情感特征提取研究信息科学学院 ,重庆 4 0 0 7 1 5; 2.西南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 4 0 0 7 1 5 摘 要 : 皮肤电信号作为一种重要生理信号 ,已证明其中包含可靠情感信息 .在实验室诱发情感生理信号过程中 ,采 ,据 此 情 感 重 评 按 键 文 件” 用 2 遍情感视频播放机制 ,在第二遍观看视频过程中获 取 了 记 录 被 试 主 观 情 绪 体 验 的 “ 可截取可靠的情感皮肤电信号 .采用多种非线性分 析 方 法 ,计 算 相 应 的 非 线 性 特 征 ,如 最 大 L a u n o v 指 数 、关 联 y p 维 、近似熵 、递归定量分析和多重去趋势波动分析 等 .基 于 所 提 取 特 征 ,采 用 多 种 分 类 器 KNN, F i s h e r判 别 , S VM 进行情感识别性能的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S VM 具有更好 的 分 类 精 度 .之 后 ,采 用 S VM 分 类 器 比 较 传 统 的 统 计 特 征与非线性特征在识别目标情感性能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非线性特征能获得更好的识别精度 .研究结果显示 ,基于 非线性特征构建情感识别模型是可行的 . 关 键 词 : 情感皮肤电信号 ;情感诱发实验 ;非线性特征提取 ; S VM ( ) 中图分类号 :T P 3 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9 8 6 8 2 0 1 4 6 0 1 8 6 0 9 - - -
“ 情感识别 ” 是情感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 ,是建立和谐人机情感交互环境的基础 .人类的情感状态是内 在心理和生理变化通过外显的行为 、表情以及生理电信号等形式表现出来 的 .因 此 ,情 感 识 别 就 是 通 过 分 析这些可观测的信号来间接推断出人的情感状态 .比较于面部表情 、语音和 身 体 姿 态 而 言 ,生 理 信 号 能 够 更加诚实地反应用户在情绪状态下自主神经的工作模式 ,因而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受到大多研究者的
[1] 人体的皮肤电信号与情绪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 曾用 带 有 不 同 情 感 色 彩 的 字 作 为 刺 D. W. D s i n e r1 y g
激材料 ,比较不同字对 G S R 的影响 .实验字是从最愉快 、无关中性到最不愉快的字词中选出一部分分别呈 现 ,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报告 .结果发现愉快和不愉快的字刺激对应的 G S R 都有所增高 ,而中
2 情感皮肤电信号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为了采集不同情绪状态的 G S R 信号 ,我们在实验室环境诱发被试的目标情感 ,同时获取相关数据 ,包 括多路生理信号 、主试访谈 、被试的 “ 情感体验量表 ” 等 .情感生理信号采集的基本流程如图 1 所示 .
1 8 8 2 . 1 情感诱发实验 2 . 1 . 1 被 试
] 1-3 关注 [ . ] 4-5 大量的研究表明 ,皮肤电中包含可靠的 情 感 信 息 ,是 情 感 反 应 中 常 用 的 测 量 指 标 [ .目 前 基 于 皮 肤
电的情感识别研究 ,主要是采集皮肤电 的 时 域 、频 域 的 统 计 特 征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目 标 情 感 的 分 类 识 别 . 这些方法忽略了皮肤电作为一种典型的人体生理信号 ,具有非线特性的事实 ,仅仅提取统计特征无疑会忽 略皮肤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 ,有可能 降 低 目 标 情 感 的 识 别 效 果 .为 此 本 文 提 取 了 皮 肤 电 的 2 4组非线性特 , 征 ,并与传统的统计特征在情感识别效果上进行对比 ,基于 F i s h e r KNN 和 S VM 等多种分类器 ,建立了基 于非线性情感特征的识别模型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 ,介绍 , 情感皮肤电信号数据采集的实验方案 ;第三部分 ,介绍非线性特征提取方法 ;第四部分 ,基于 F i s h e r KNN 和S VM 分类器进行目标情感识别比较研究 ;第五部分 ,基 于 统 计 特 征 和 非 线 性 特 征 在 目 标 情 感 识 别 精 度 上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部分 ,小结和展望 .

收稿日期 :2 0 1 3 0 8 1 2 - - ) ;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资助 ( 3 1 1 0 3 2 X D J K 2 0 1 3 A 0 2 0 . ,女 ,贵州贵阳人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主要从事情感计算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的研究 . 作者简介 : 程 静 ( 1 9 7 7 -)
1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
1 . 1 基于生理信号进行情感识别的理论基础 在众多的情绪理论中 ,詹姆士 · 兰格的情绪理论与我们的研究密 切 相 关 .他 们 的 观 点 是 :对 外 周 生 理 反应的觉知就是情绪 .根据他们的理论 ,当情绪刺激发生后 ,首先出现生理反应 ,如心跳加速 、身体 发抖 、
/ / 西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t t x b b b . s w u . c n 6卷 h 第 3 p: j
被试均来自西南大学大一新生 ,平均年龄 2 0 岁 ,男 女比例各占 5 0%.在实 验 开 始 之 前 ,被 试 需 要 进 行 艾 森 克人格测试 ,并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 .只 有 健 康 状 况 满 足 要 求的被试才能进行后续实验 . 2 . 1 . 2 情感诱发素材 本实验采用电影 视 频 剪 辑 作 为 情 感 诱 发 素 材 ,诱 发 被试的高兴 、悲伤 和 恐 惧 3 种 目 标 情 感 .一 个 独 立 的 实 验只诱发一种目标情 感 ,而 相 应 的 视 频 素 材 则 需 要 播 放 2 遍 ,其间以风景和轻音乐进行间隔 .被试第一遍观看视 频 ,要求被试仔 细 体 验 视 频 中 所 包 含 的 情 感 ,第 二 遍 观 看视频 ,被试需 要 对 自 身 体 验 到 的 情 感 进 行 评 价 .图 2 显示了情感诱发视频剪辑的编排方式 . 2 . 1 . 3 多路数据的同步采集 采用 B i o a c MP 1 5 0,在视频播放的同时 ,同步记 录 p 、皮 肤 电 信 被试的多路生理 信 号 ,包 括 心 电 信 号 ( E C G) 、脉 搏 率 ( ) 、血 氧 饱 和 度 ( 号( G S R) P u l s e R a t e O x e n y g ) 其 中 皮 肤 电 将 通 过 食 指 和 中 指 电 S a t u r a t i o n o f B l o o d.
[2] 用讲鬼怪故事 、戏剧等方式引起被试者的情绪变化 ,发现被试者的情感体验强度 性词最低 . E . P a t t e r s o n1
) 和G S R 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 ( R =0 . 5 5~0 . 8 5 .正因如此 ,皮肤电常被作为评价情绪唤起水平的指标 ,已 广泛应用于测谎 、情感识别等领域中 . 1 . 3 生理信号非线性特征计算的相关研究 当前大多数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 ,都是提取生理信号时域或频域的统计特征 ,再行相应的模 式识别 .这些研究大都忽略了生理信号具有非线性特性的事实 ,将非线性方法应用于情感生理信号的研究 少之又少 .而事实上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非线性 系 统 的 结 论 ,早 已 在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神 经 科 学 等 领 域 得 到
[3] 证实和广泛应用 . 首次将非线性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应用在脑电信号的分析上 ,并 1 9 8 5年, B a b l o a n t z等 1 y
采用 W 得出人类睡眠的脑电信号是混沌信号这一结论 .文献 [ 1 4] o l f方 法 计 算 了 心 率 变 异 和 脉 搏 变 化 率 这 , 两路生理信号的最大 L a u n o v 指数 结果显示最大 L a u n o v 指数对小数据量具有鲁棒性和可靠性 ,能够 y p y p ] 计算心电信号的 L 作为心脏病的诊断指标 .文献 [ 1 5 a u n o v 指数谱 ,并采用主成分聚类方法对 L a u n o v y p y p 指数谱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L a u n o v 指数谱比单一的 L a u n o v 指数更能体现心脏系统整体的特性 ,可以 y p y p 有效地预测心脏病的发生 .文献 [ 对不同精神状态的被试进行了 E 1 6] E G 信号的采集 ,并提取了多个非 线 性特征 ,如关联维 、最大 L a u n o v 指数 、H u r s t指数以及近似熵等 ,结果显示认知活动中被试的关联维将 y p 显著提高 ,而在声音或视频刺激的环境下 ,关联 维 数 将 降 低 ,大 脑 中 同 步 信 息 加 工 活 动 减 少 ,大 脑 更 趋 于 ] 放松 .文献 [ 研究了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信号复杂性的变化 ,该文采用复杂性分析方法 ,对 4 1 7 4 个被试的两 、条 件 熵 ( 组( 年老组和青年组 ) 心率数据进行了分 析 ,采 用 的 计 算 指 标 有 申 农 熵 ( 和归一化复杂度 S E) C E) ) 指标 ( N C I .结果显示 ,两组的 S E 分布模式相似 ,年老组的 C E和 N C I呈下降趋势 ,年老组表现了更多的 ] ,对人体行走的步幅间隔的标度指数进行了研究 ,发 现 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 ( 自相似模式 .文献 [ 1 8 D F A) 采用傅里叶变换后的去波动步幅间隔具有长程相 关 性 .文 献 [ 研究了关于神经元振荡的 E 1 9] E G 信号的长 程时间相关性 ,通过进行 D F A 分析发现 , α振 荡 和 β振 荡 长 程 相 关 性 在 枕 叶 和 顶 叶 区 域 具 有 最 大 尺 度 , α 振荡的长程相关性强于 β 振荡 ;两种振荡频率下 ,男性长程相关强于女性 ,该特性不受年龄影响 .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到 ,非线性方法在生理信号领域的研究 ,已有 大 量 的 成 果 可 供 应 用 .但 是 这 些 研 究大多是基于健康状态和病理状态进行的 ,鲜有对情感状态下生理信号的 非 线 性 分 析 .因 此 ,我 们 借 鉴 生 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非线性方法 ,提取皮肤电信号的多种非线性特征 ,构建情感识别模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