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的边坡整治工程进行的地勘调查报告。
边坡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交通安全、防止山体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勘调查,我们了解了边坡的地质状况、水文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为边坡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状况调查经过对边坡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地势较陡峭。
•该地区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岩性较硬。
•地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局部地方存在较大的断裂带。
•地表存在较多的地震活动,地震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地质状况,边坡整治工程需要考虑岩层的稳定性以及地震影响等因素。
3. 水文状况调查针对边坡所在地区的水文状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降雨情况:该地区年降雨量较大,由于边坡地形陡峭,易产生集水并形成表层径流。
•地下水位:在调查范围内,地下水位较深,不直接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湿度测量:通过对边坡土壤的湿度测量,发现土壤湿度变化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有限。
综合以上水文状况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降雨情况的影响,特别是长时间大雨的情况下,对边坡稳定性可能造成较大威胁。
4. 工程地质钻孔调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我们进行了工程地质钻孔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钻孔深度:我们选择了5个钻孔点,每个钻孔深度为20米。
•岩土取样:对每个钻孔点,在不同深度进行了岩土样品的取样。
•岩土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各个钻孔点的岩土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含水量、黏粒含量等。
通过工程地质钻孔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为边坡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岩层较硬,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但由于地区的断裂构造、地震活动等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影响,需加以注意。
•降雨情况是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和防雨措施。
某滑坡勘查成果评审汇报0

582
580 Qc4dl
578
576
574
572
570
568
566
Ⅰ4————Ⅰ4’横剖面
水平 1:200 垂直 1:200
(H1滑坡下部横剖面)
Qc4dl Qc4dl
6.00 635.00
21.90 635.00
Qc4dl
Qc4dl Qc4dl
8
H2滑坡
照片:H2滑坡全貌
9
H2滑坡
10
H3滑坡
Shn1
L2地震裂缝结构示意图
水平 1:1000 垂直 1:1000
15
民宅院坝区裂缝
青川县营盘乡白河村三社五佛堂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量布置图
Shn1 Q4cdl
Shn1
Q
cdl 4
Q c4dl
Shn1
Shn1 Q c4dl
Shn1
Shn1
Q 4cdl
Shn1
Q 4cdl
Q
cdl 4
Q4cdl
Shn1
Q
cdl 4
Q c4dl
Shn1
Shn1 Q c4dl
Shn1
Shn1
Q 4cdl
Shn1
Q 4cdl
Q
cdl 4
Q4cdl
Q c4dl
Q 4cdl
Q
cdl 4
Q4cdl Q 4cdl
Q
cdl 4
Shn1
Q
cdl 4
Shn1
Shn1
Shn1 Q c4dl
Shn1 Shn1
Shn1
Q c4dl Shn1
库水位下降时
(安全系数取
备注
1.10)
四川某金矿勘查项目地质环境调查简要报告

四川某金矿勘查项目地质环境调查简要报告某金矿勘查项目地质环境调查简要报告——池祥成.1 概况因工作需要承担某金矿勘查项目地质环境调查工作。
报告目的为勘查区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指导地质勘查工作。
目前矿山所处区域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针对勘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调查和找矿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目前仅处于地质普查阶段前期,取得和掌握的地质资料相对较少,矿区尚需更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尚未进行矿山建设,探矿期间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均就近租住民房及堆放工程施工材料。
与矿山有关的水利水电及矿山基础设施建设均未开展。
2 矿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简况2.1气象水文与植被特征矿区气候属高原气候,西北部寒冷干燥,东南部湿润温和。
年均气温为5.8℃,一月均温-4.3℃,七月均温14.6℃;年日照时数18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700毫米,5~9月较为集中。
自然灾害有冰雹、伏旱等。
区内水系发育,东边有大水沟、西边有东子沟,呈树枝状流入勘查区西南边的雪封沟,最后注入岷江。
雪封沟河谷平缓,除冬季结冰外,其余季节皆有流水。
矿区内除了东子沟、雪封沟的地表径流外,其它小沟谷的常流水均系大气降水及泉水补给。
雪封沟最低海拔高度为3270~3350米。
勘查区在3000米以上,植被总体不发育,海拔3500~4500m,广泛分布着早生灌木草地,为良好的天然牧场,是放牧的主要地区。
海拔4500m以上多为高山流石滩和高山荒漠带,植被稀少。
河谷地带则是农作物的主要地区。
2.2 地形地貌特征区域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地势随山脉走向往东南倾斜。
西部、西北部毛儿盖、漳腊区地势平缓,为丘状高原;东南部小河、镇江区山高谷深,属山原地形;中部城关、热务区处于山原向丘状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东南向西北沟壑逐渐展开。
雪宝顶为全区域最高峰,海拔5588米,最低处为小河木瓜墩桥头,海拔1260米。
境内河流有岷江、涪江、毛儿盖河等,境内总长250千米。
小金县长坪沟口安置点后山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小金县长坪沟口安置点后山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查研究院物探队,四川成都四川省地质调 610072摘要:长坪沟口安置点后山滑坡变形主要表现为滑坡后缘蠕变拉裂和滑坡坡脚的挡土墙形,坡体变形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对该坡体的进行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同时采用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较差。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稳定性;蠕滑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Houshan landslideat Changpinggoukou resettlement site in Xiaojin CountyLIAO Hongjian1 WU Ya-zi2(1.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am of 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Chengdu 610072,, China;2. Chemical Industry First First Investigation & Design Co.,Ltd,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Abstract:The deformation of the Houshan landslide at the Changpinggoukou resettlement site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the creep crack at the rear edge of the landslide and the retaining wall shape at the foot of the landslide. The slope deformation is in development,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is analyzed by using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However,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atural+rainstorm, the stability of landslide mass is poor. Finally, reasona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Keywords: landslide; formation mechanism; stability; creep-cracking作者简介:廖红剑(1973-),男,汉族,四川雅安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研究工作,E-mail:***************1前言2016年以来,小金县四姑娘山镇长坪沟口安置点后山滑坡发生蠕滑变形,斜坡后缘形成长约180m的贯通拉裂缝,最大宽度约35cm,且下错明显;滑坡坡脚出现明显臌胀现象;坡脚挡土墙出现变形。
XX滑坡勘察报告

XX坝滑坡勘察报告1、前言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整个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有:(1)查明滑坡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假基岩、滞带土)、水文地质特征(冲沟)、变形破坏特征,拉裂缝(横张、纵张);(2)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提供各地层岩性及滑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类型,分析滑坡空间分布特征;(4)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条件,产生机理及运动模式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6)对滑坡防治提出经济技术合理的建议措施。
2、自然地理概况XX坝滑坡位于四川省XXX市黄湾地区,由于XXX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近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受暴雨或峨眉河的影响,滑坡区的稳定性将变差,局部将失稳,对上游河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危机数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实施滑坡与塌岸灾害治理工程。
滑坡体横向宽约800米,纵向长约500米,后缘紧靠通往XXX 景区的盘山公路。
滑坡所在地区有一条3级公路通往景区方向,此公路路况良好。
在滑坡堆积区有一条乡村路从滑坡体上游边界通往下游边界,路面较窄,但可供一辆小汽车通行。
整个滑坡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有几条小路可供人从滑坡前缘通向滑坡后缘。
滑坡后缘常年受峨眉河侵蚀、冲涮。
3、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貌,山势低缓,侵蚀切割程度中等,地势为阶梯状斜坡,总体上是东部(滑坡后缘)高西部(滑坡前缘)低,海拔高程468~551m,相对高差为83m。
滑坡前缘紧挨的峨眉河,河浅水缓,由北东走向转90 º弯呈北西走向,在滑坡前缘形成大拐弯,对滑坡前缘形成侧向侵蚀,与峨眉河隔河相对的是黄湾五级阶地,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形态单一。
核工业志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 府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 府董家街道办事处
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村四组长岭滑 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
坡防治工程开标记录
划局
赣州市丰泰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关
于兴国县自然资源局兴国县区域性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项目编号:
兴国县自然资源局
GZFT2022-XG-G0...
5022.0 3817.9 3577.7 1796.8 1542.2 1193.6 904.3 738.8 479.7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2~2023-02):
中标项目数(个)
28
同比增长:-34.9%
中标率
31.1%
同比增长:-27.7%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31057.0
同比增长:-66.3%
平均下浮率
12.6%
同比增长:106.6%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建始县中医医院龙坪康养医院建设 项目开标记录
建始县龙坪乡卫生院
通城县塘湖镇巴毛山采石场和龙印
2
村建材厂石灰岩矿矿山生态修复工 通城城发矿业(集团)有限 程、通城县塘湖镇龙印桥采石场矿 公司
山生态修复工程(二次)开标记录
3
常青花园及永旺片区道路品质提升 武汉市东西湖城市建设投
工程施工
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万元) 5022.0
1.1 总体指标 ..........................................................................................................................1 1.2 业绩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地区分布 ..........................................................................................................................4 1.5 行业分布 ...........................................................................................................................6 二、竞争能力 .................................................................................................................................8 2.1 中标率分析 ......................................................................................................................8 三、竞争对手 .................................................................................................................................8 3.1 主要竞争对手....................................................................................................................8 3.2 重点竞争项目....................................................................................................................9 四、服务客户 ...............................................................................................................................10 4.1 关联客户中标情况 ..........................................................................................................10 4.2 主要客户投标项目..........................................................................................................10 五、信用风险 ...............................................................................................................................11 附录 .............................................................................................................................................16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构造的多样性,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本次勘察将对一些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区域的背景本次滑坡勘察的研究区域位于市的山区地带,地势较为陡峭,植被丰富。
该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滑坡事故,对附近村庄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1. 收集基础资料:包括该地区的地质图、地形图、气候数据、植被状况等相关信息。
2. 现场勘察:对研究区进行现场踏勘,查看滑坡面的地貌特征、滑坡体的形态和滑坡区的水文特征。
3. 取样分析:针对滑坡体和滑坡区的不同土层进行取样,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特征分析。
4. 监测与测量:利用地下水位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对滑坡体和滑坡区进行长期监测,并且结合遥感技术对滑坡进行测量和变化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对滑坡形成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勘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质条件: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山地。
岩石层的倾角较大,土层较厚,容易出现滑坡问题。
2. 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多雨季节长,降雨量大,容易导致地质滑坡。
3. 植被状况: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较好,但土壤侵蚀和根系破坏等因素会对滑坡的发生产生风险。
4.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陡峭地势导致地下水的积聚,增加了滑坡的危险性。
5. 人类因素:在滑坡区附近的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也对滑坡问题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五、防灾对策与建议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对策与建议:1. 减轻地质滑坡的风险:加强对滑坡区的稳定性监测,提前预警。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勘查初步设计汇报稿

治理项目勘查、初步设计
• 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应急 治理项目勘查从2014年1月初开始至1月中下旬 结束,前后共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0.028km2; 不稳定斜坡区地质测绘0.03km2;施工钻孔6个, 总进尺79.3m;采取原状土样4组,扰动样16组, 现场拍照50张。取得主要成个水 文年。
初步设计
• 初步设计首先取计算安全系数为1.3时边坡剩余下 滑力进行推算,并进行抗滑桩设计验算及配筋计 算。
• 本次治理方案拟在一级边坡与二级边坡之间布置 一排抗滑桩(桩长11m,数量9根,桩径2.0×1.5, 方桩)
• 截、排水沟主要布置在二级边坡上部和下部,截 水沟总长约150m,排水沟总长约150m。
• 1、坡体分布于五台山圆照寺建筑物(厨 房)东侧外。该边坡已经分三级修筑了 挡墙,最大坡高30m。本段坡体在坡顶 部的建筑及三级边坡上的挡墙出现了多 处裂缝,宽2~7cm,可见深度3~10cm。
• 2、该不稳定斜坡属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与场地修 筑、生活排水有关。
• 3. 勘察报告:根据对既有挡墙的稳定性进行检算 并计算安全系数为1时边坡滑力进行推算,结果可 知1-1剖面中的三级、二级边坡位置的既有挡墙现 状虽属于稳定状态,但不满足设计的安全系数; 2-2剖面中的三级、二级边坡位置的既有挡墙现状 属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不满足设计的安全 系数。
• 本项目工程概算总费用为180.50万元,其中抗滑 桩工程总计175.45万元,截(排)水沟工程总计 15.05万元。
• 4.勘查处理方案为:一级边坡与二级边坡之间施 工抗滑桩工程并在挡墙上部、下部施工截排水系 统,以保证边坡稳定,确保拟建工程安全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1.3勘查目的、任务 (1)1.4勘查工作评述 (1)2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2地质环境 (4)3 斜坡工程地质分区及各分区特征 (7)3.1斜坡工程地质分区 (7)3.2后山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 (9)3.2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10)3.4不稳定斜坡体水文地质 (11)4.1不稳定斜坡的变形机制分析 (11)4.2斜坡变形破坏模式预测 (12)4.3斜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12)4.4定量分析 (12)4.5斜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18)4.6斜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19)5 地质灾害体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9)5.1发展变化趋势 (19)5.2危害性预测 (19)6 地质灾害体防治方案建议 (19)6.1防治目标原则 (19)6.2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19)6.3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20)7 环境影响评价 (20)8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20)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1 前言1.1 任务由来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碎。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因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威胁到交通、民房和安置点。
而且汛期即将来临,地质灾害对震后恢复重建和聚居民安置工作影响巨大。
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根据四川省汶川“5.12”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按照《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近期启动实施了重大地质灾害点的应急勘查、设计工作,并下发川国土资函[2008]1545号《关于请组织支援开展我省地震灾区2008年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及监理工作的函》。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四川煤田地质一三七总公司承担了四川省“5.12”地震灾区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的详细勘查工作。
1.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经本次详细的调查,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主要危害对象及经济损失如下:(1)居民110户,常住人口约600人,民房120栋,建筑面积达25000m2。
(2)种植耕地100亩,其中优质苹果园达60亩,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由于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位于县城周边,人口多,灾害大,社会影响大,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的表6,危害对象等级为一级。
1.3 勘查目的、任务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四川省“5.12”地震灾区阿坝州小金县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本次勘查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如下:1)查清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2)查明该不稳定斜坡的范围、地形地貌特征、规模、形态、地质背景、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3)查明斜坡岩土体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参数;4)查明岩体结构类型、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5)分析该不稳定斜坡的形成条件及机制,评价其变形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潜在不稳定斜坡体进行分析和计算,评价其稳定性及危害性,并作出综合评价;6)提出工程防治方案建议,为初步设计提供其他的必要的地质条件1.4 勘查工作评述1.4.1勘查依据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3)《钻探技术规范》(DZ/007-91);4)《地质勘查坑探规范》(DZ0141-94);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另参考《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及其它相关行业标准。
1.4.2 勘查时间依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函【2008】1545号文件精神,按专家组2008年12月27日对我单位编制的《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审查意见,评审意见为合格,本次勘查于2009年1月4日组织人员进场全面展开野外勘查工作,共投入Y—100型工程钻机4台,投入工程地质、钻探等技术人员15人,于2009年2月26日结束详细勘查阶段野外工作。
最终于2009年3月8日完成野外工作并通过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组织的野外验收。
1.4.3 勘查范围本次勘查不稳定斜坡滑坡区北部以城区为界,其拐点座标为:A(X=3431108.6,Y=534846.7)、南侧拐点座标B(X=3428723.18,Y=535067.69)、最西侧拐点座标C(X=3429468,Y=534448.55),东侧以美沃河为界,本次勘查不稳定斜坡区总面积为1.68km2,详见“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勘查平面图”。
1.4.4 勘查工作量根据勘查设计书及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结合专家组的评审结论,本次勘查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工作量统计表表1-11.4.4 勘查质量评述此次勘查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控制施工质量,同时按照已通过审查的《阿坝州小金县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项目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中的内容进行勘查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认真、及时、准确地作了各工序的原始记录及相关报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勘查任务。
在野外工作期间,业主委托监理对我院野外勘查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管理,认为:野外资料详实、数据可靠、表达清楚;所附平、剖面图及素描图美观;所有原始卡片均做到了自检、互检、专检,手稿图和实际材料图整洁清晰,内容丰富。
野外现场描述记录准确、数据可靠、资料齐全,钻孔、探井和探槽资料合格率100%。
2009年3月7日通过监理组织的野外竣工验收,评定野外勘查工作质量为优良。
各项工作质量情况如下:1)工程测量:勘探点采用全站仪施测,精度2mm。
符合勘察要求。
2)工程钻探:钻探工作符合操作规程,岩芯采取率,滑体>75%,滑床>85%,符合规范要求。
3)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
地质资料按要求收集准确、及时、齐全、可靠。
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工作。
4)样品采集数量及试验项目均符合规范要求。
样品采集认真负责,按规程及时蜡封送检。
岩、土、水试验由重庆川东南地质矿产检测中心负责检测。
5)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终孔后48小时后孔内水位测量,资料整理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勘察质量控制较好,达到预期目的,资料真实可靠,岩土工程评价有据,测试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2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2.1自然条件2.1.1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
东邻汶川县,北接马尔康县,西北与金川县相连,西南与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交界。
小金县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位于小金县县城西侧后山,行政区划属美兴镇营盘村3组,地理座标东经102˚21΄~102˚22΄,北纬30˚58΄~30˚59΄。
境内有乡村简易公路与省道S303相连,交通较便利,见交通位置示意图。
图2-1 工程区交通位置图2.1.2水文气象2.1.2.1气象勘查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高空西风环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区内具高原型季风气特征,垂向上气候随地势增高呈较为明显的暖温、温、寒温、亚寒、寒和永冻带。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受西伯利亚西北风经青藏高原干冷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每年5月至10月受西南和东南暖湿气候影响,雨云密布,降水增多。
四季不甚分明,光、温、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区内的气温受地势海拔控制,年气温平均在6.1°C左右。
冬长夏短,春秋两季有时跨夏相连。
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春秋温凉清爽,宜人可人。
区内年平均勘查区降水量617.6mm,50年一遇降水量805.2mm(2004年),年日最大降水量37.1mm (1984年6月8日),日最大平均降水量30.1mm;小时最大降水量28.4mm,小时最大平均降水量15.6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15.3mm,10分钟最大平均降水量9.0mm。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降水的入渗既可增加土体容重和坡体本身自重,又会降低潜在滑动面(带)抗剪强度,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年内分配不均。
据调查资料,大多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多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中年内第一个降雨高峰期6月,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个降雨高峰期9月次之,地质灾害年内发生次数呈双峰分布。
频繁的暴雨导致次生地质灾害频发。
2.1.2.2水文美沃沟为勘查区内的最大地表水体,同时也为工程区地表水侵蚀、地下水排泄的基准面。
该河从不稳定斜坡前缘通过,区内未见有其他常年流水溪沟。
区段内美沃沟流向近似自北至南,河道宽10~20m不等,河床纵坡坡降大,水流湍急,河流侵蚀、侧蚀能力强,一般流量约1.2~2.5m3/s,水深0.5~1.0m。
由于美沃河阶地较高,未对斜坡坡肢产生冲刷破坏作用,因此美沃河对斜坡稳定性无影响。
2.1.3区域经济状况斜坡区为山区,以农业为主,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苹果、萝卜等农副产品为主;第二产业基本形成畜牧业体系。
工作区位于县城,商业相对较发达。
2.2地质环境2.2.1区域地质条件2.2.1.1地质构造县域内构造形态主要以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弧形朝南的近东西或北西方向展布的线状褶皱组成,规模较大的一级线状褶曲由北向南有磨子沟倒转背斜、红寨子复向斜、仁寿果坪复背斜、夹金山复向斜。
而其两翼的二三级褶皱或更次级褶曲极其发育,其中二、三级背向斜就有47条、并与主干一级构造线平行排列。
断裂稀少,规模小,卷入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危关群~三迭系西康群,两翼伴有花岗岩侵入,见插图3-3。
勘查区位于轴向近东西向的美沃-美兴复式倒转向斜的北东翼(见插图3),区内总体呈单斜构造构造,倾向195°~235︒之间,倾角20~35︒,主要发育有2组节理裂隙。
J1组:产状70~80°∠75°~80°,裂隙密度为3~5条/m,可见延伸长度一般0.50~2.50m;微张~闭合,裂面较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