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吁
高中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之《我的呼吁》课件

现已成档案 室和博物馆
1905年,已经30岁的史 怀哲突然决定放弃所有 的地位,奔赴非洲丛林 去当一名乡村医生。为 达到这一目的,他转而 习医,1913年获医学博 士。随后携妻子去了法 国殖民地赤道非洲的伦 巴兰(今加蓬共和国境 内),创办了一所丛林 诊所,并在蛮荒丛林中 行医达五十余年。
伦 巴 兰 诊 所 侯 诊 情 景
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体现出来:
1、善与恶的对比 2、暴力与良善的对比 3、两种冒险之间的选择对比
贫病中的非洲
一名非洲儿童的手
9· 11
美世贸大厦遭恐怖袭击
遭 袭 后 的 大 厦 一 片 废 墟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
战火纷飞的
阿富汗
战争中受伤的儿童
苦难的
阿富汗人民
伊拉克战争
被空袭后的巴格达某处
生 命 , 关 爱 生 命
19 52 年 获 诺 贝 尔 和 平 奖 。
20 世 纪 人 道 精 神 划 时 代 的 伟 人 ,
德 国 医 学 家 、 神 学 家 、 哲 学 家 ,
阿 尔 贝 特 史 怀 哲 ( 法 )
我 的 呼 吁
·
作者简介
史怀哲(1875-1965),法 国人,曾获得哲学、神学、医学 三大领域的博士学位,并且对音 乐有极高的造诣,是一位杰出的 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 家。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 事业,被后人视为人道主义的象 征。本文是他在瑞典斯德哥尔德 颁奖仪式上的演说词。著有《耶 酥生平的研究》《文明的哲学》 《原始森林的边缘》等书。被人 称为“非洲之父”。。
创境设问
公园草坪上的提示牌 别踩我,我会疼
你怎样理解这句提示语?
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别的生命所代替, 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 尊 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 重 道德的人。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导读: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史怀哲的生平事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他“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2、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洋溢着伟大博爱精神的宣言:《我的呼吁》。
作者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精神划时代的伟人、被人们尊称为“非洲圣人”、“丛林中的圣者”的史怀哲博士。
他的名字曾享誉欧洲大陆,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具有深远影响。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或事迹?一、作者生平(5分钟)丛林中的圣者: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德国医学家、神学家、哲学家。
1875年1月14日诞生于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凯撒堡。
这是位于德法交界地区的一个小镇(当时属德国),他从小就掌握德法两种语言,德语是他的母语。
他的父亲路易斯(Louis)在当地一个教堂担任了五十年的牧师工作。
史怀哲从小就富有爱心,对基督教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年幼时他曾看过一个非洲人的人头雕像,印象极为深刻,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象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年轻的史怀哲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均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二十五岁就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随后在史卓斯堡(Strabourg)大学担任神学及哲学教授。
他同时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尤其对巴赫的作品有独到的领会,在当时拥有许多乐迷。
二十九岁时,史怀哲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次年他做出了令人震惊决定,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从头学习医学,8年之后,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Helene)远赴非洲的兰巴雷(Lambarene)(当时的法属赤道非洲),开始为非洲人民奉献他的爱心。
迎接他们的是无涯的原始森林、恶劣的气候和当地土人的病痛……在一所传教办事处的破鸡舍里,史怀哲开始了他的义诊。
他不仅夜以继日地医治土人们的身体,更关心他们的灵魂。
他是他们的严父、兄长、工头、密友,他亲自和他们一起建造医院、开拓农场……他曾被关入法国俘虏营,感染疾病,面临饥荒和资金短缺的困境……但困难从不曾使他低头。
《我的呼吁》高一册语文

我的呼吁引言在高一册语文课程中,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于语文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呼吁。
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和考试,更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塑造。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提出几点我认为可以改善语文教育的建议,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普遍使用的时代,阅读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而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文学作品的选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他们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小说、报纸、杂志等。
这样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强调语文思维的培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文的背诵和理解,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思维训练方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绪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一些思维启发的问题,帮助学生扩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比如,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富有创意的作文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课外拓展活动语文教育不应仅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应该结合课外拓展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学社团和阅读俱乐部,让学生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文学作品的接触,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语文比赛和活动,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语文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研讨会,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我的呼吁

史怀哲
作者简介
史怀哲(1875-1965), 法国人,曾获得哲学、神学、医学三大 领域的博士学位,并且对音乐有极高的 造诣,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一 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被后人 视为人道主义的象征。1954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本文是他在瑞典斯德哥 尔德颁奖仪式上的演说词。著有《耶酥 生平的研究》《文明的哲学》《原始森 林的边缘》等书。
课文分析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两段,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敬畏生命 的伦理学,并阐释了它的具体含义。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直抒胸 臆,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他就这种伦理的内 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种论述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首 先,他反对人为地将生物分成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高等的与低 等的。因为这些标准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狭隘感受来主观评判的。 事实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或许 有种类的区别,但没有高低之分。既然我们能凭着我们的直觉意 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那我们也应该能意识到环绕我们周围的都 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些 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在第2段顺理成章地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也就是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含义:“善就是:爱护并促进 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 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应认 真考虑的道德原则,它是将我们和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第二部分则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指出了如何在我们的实际 生活中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这部分包括文章的其余段落,从 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作者指出,在目前并不令人 满意的世界现状中,他仍然要提倡和呼吁真理、友好、仁爱、和 气和善良等道德原则。这一点是对所有人的期望。因为,以暴易 暴只能恶性循环,不可能真正消除冲突和争端,只有良善才是最 好的解决之道;其次,他提出,我们有许多具体的途径来贯彻尊 重生命的伦理学,如防治大众疫病,帮助旧日殖民地的民众,使 他们从艰难的生活和疾病中摆脱出来等。而且鉴于白人殖民者对 有色人种犯下的滔天罪行,他指出,我们现在为这些人做点事情, 并不是慈善,而是一种赎罪,是应该做的。作者本人正是这样做 的。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非洲丛林中的黑人。在这篇演讲词 中,他呼吁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第三,作者 的呼吁是针对那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的。由尊重生命的伦理, 关心和改善非洲土著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史怀哲也逐渐认识 到,还应该为世界和平和反对核战争而尽自己的努力,因为没有 世界和平,就不会有人类美好的生活。和平是人类和谐相处、共 同发展的基础。他提出人类不能再进行毫无意义的核竞赛了,因 为它不能给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而只会毁灭人类自己。国与国 之间的矛盾应该尽量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避免战争,一切战争 都是违反人道的。各国的领袖们,因为他们举足轻重的位置,更 应该为此做出努力。
我的呼吁

这种伦理的内容是什么? 这种伦理的内容是什么?
• 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只要是 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 生命,都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生命,都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 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提 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升生命的价值; 升生命的价值;不要伤害和破坏 生命、阻止生命的发展。 生命、阻止生命的发展。
结合作者的呼吁,联系 自身,谈谈我们能为人 类更好的生存做些什么?
讨论
1.怎样做才是尊重生命?杀 怎样做才是尊重生命? 怎样做才是尊重生命 鸡、吃鱼等行为是否与该观 点抵触? 点抵触? 2.我们的生活中有“暴行”、 我们的生活中有“ 我们的生活中有 暴行” 疫病” 战争” “疫病”和“战争”的威胁 吗? 3.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他们一家重要 的收入来源!! 的收入来源!!
这就是我们的义务教育! 这就是我们的义务教育!
谁
能
告
诉
我
,
???? ???? ???? ????
温
饱
的
滋
味
是
什
么
无辜的群众
被砸毁的商店↑ 被砸毁的商店 被烧毁的汽车→ 被烧毁的汽车
美世贸大厦遭恐怖袭击
遭袭后的大厦如一片废墟
苦难的 阿富汗人民
我们应该怎么做?
• 对暴行说不 • 宽容待人 • 提倡友好、仁爱、和气与 提倡友好、仁爱、 善良
公会11.12事件↓ 公会11.12事件↓ 11.12事件
甲流男童遭弃尸↑ 甲流男童遭弃尸
我 的 呼
史 怀 哲
吁
史怀哲简介
阿尔贝特·史怀哲,于1875年生于阿尔萨斯。 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神学和哲学双料 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 巴赫音乐的研究家。1905年,已经30岁的史怀哲 突然决定放弃所有的地位,将奔赴非洲丛林去当 一名乡村医生。为达到这一目的,他转而习医, 38岁时学成,这一年(1913年),他以医学博士 的身份携新婚的妻子海伦娜去了法国殖民地赤道 非洲的伦巴兰创办了一所丛林诊所,并在蛮荒丛 林中行医达五十余年。一九五二年获颁诺贝尔和 平奖,但他将奖金用来建麻疯村。九十岁时逝世 于非洲。被人称“非洲之父”。
我的呼吁 (3)

1、读课文,概括《我的呼吁》呼吁 、读课文,概括《我的呼吁》 的是什么? 的是什么?
1、阅读课后第二题,结合 、阅读课后第二题, 课文和对作者的,了解, 课文和对作者的,了解, 谈谈你对作者思想的见解
重视、 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文中认为那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 的生存?对此?人类该怎么做? 的生存?对此?人类该怎么做? 暴行、疾病、 暴行、疾病、战争
反对把生物分为高 低贵贱 提出敬畏生命的生理学 (1——2) 理论的核心含义 呼吁
提倡坚持道德原则 具体途径来贯彻 结合人类现状,如何贯彻 (3——7) 针对国家领袖
我的呼吁
史怀哲
威海四中 钟力生
1.了解作者的思想 了解作者的思想 2.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史怀哲( ),德国医学家神学 史怀哲(1875——1965),德国医学家神学 ), 哲学家, 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 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 家、哲学家,20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 他医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岁后, 他医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从38岁后, 岁后 一直在非洲行医救人, 一直在非洲行医救人,目睹了非洲黑人的悲 惨的生活。 惨的生活。195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年 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把所得的奖金全都用与黑人的事业!这篇 他把所得的奖金全都用与黑人的事业! 演讲词是他在诺贝尔奖受奖仪式上发表的。 演讲词是他在诺贝尔奖受奖仪式上发表的。
我的呼吁

制作: 制作:芦溪中学 邓绍明
作者介绍
阿尔贝特·史怀哲 阿尔贝特 史怀哲 (1875一1965) 一 出生于阿尔萨斯(一战前属 出生于阿尔萨斯 一战前属 德国、战后属法国),得过哲学 得过哲学、 德国、战后属法国 得过哲学、 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士, 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士 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但他 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但他 的声誉并不建立在他的才艺 之上, 之上 而是他对人类苦难的元 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 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 他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 给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那里 给了赤道非洲 贡献给了那里 的医疗事业,从 的医疗事业 从1913年建立丛 年建立丛 林诊所,直到与世长辞 直到与世长辞,他在非 林诊所 直到与世长辞 他在非 洲蛮荒丛林中渡过了五十余 非洲人称他为“ 年,非洲人称他为“非洲之 非洲人称他为 父”。 1954年获诺贝尔和平 年获诺贝尔和平 奖。
看下列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结合社会生活实 我的呼吁”或“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为题, 际,以“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我有一个梦想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演讲辞。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1999级的学生, 级的学生,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 级的学生 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 他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 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 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王雅 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 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 元 国家奖学金。他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国家奖学金。他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晚上靠油灯照明,不通公路,不通电话, 晚上靠油灯照明,不通公路,不通电话,连 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 寄一封信也要走 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 邮所的封闭的信息孤岛——贵州猫场镇狗吊 邮所的封闭的信息孤岛 贵州猫场镇狗吊 岩村帮助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 岩村帮助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我的呼吁》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我的呼吁》一、说教材(一)课文分析《我的呼吁》是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博士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发表的一篇演讲史怀哲从三十八岁起一直到他90岁与世长辞都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非洲从事医疗服务事业他从亲身的初中当中领悟出自己独特的敬畏生命伦理的思想而他作为一名白人甘愿放弃欧洲优裕的生活条件艰苦的非洲为当地土人治病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1952年这位终身思索和爱的行动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史怀哲借授奖仪式的机会向全人类阐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他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类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具体阐释然后结合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些危险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赋予尊重生命的伦理以现实的活力本文逻辑严密、语言隽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演讲词的名篇(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史怀哲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等;2.能力目标:培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悟“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作者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作者贯穿整篇演讲词的思想领悟好这一思想是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所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本课是自读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我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拔和引导所以本课的基本教法是提问法和点拔法学法方面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应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加深对史怀哲的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暴行、疫病、战争不仅要结合身边的事例还要结合国际上一些相关的重大问题来思考三、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拟定为一个课时(一)导入导入的是引起兴趣建立联系对于这篇课文由于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导入时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入手引出现实社会的些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不利的因素如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社会暴力等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整个导入过程控制在5分钟以内(二)课文分析1.整体感知我首先提出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课文这两个问题是:(1)史怀哲向谁呼吁?(2)呼吁的主要内容?由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明确:史怀哲向全人类呼吁呼吁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领悟提高“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伦理伦理的含义是“人们之间相处所遵循的道德准则”这个问题必须由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对这种伦理的主要内容的表述?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人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反对这样分类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因为这种分类的标准是纯主观的这样分类必定会造成我们对其他生命的任意糟蹋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要求学生举出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如南京大屠杀还有二战时希特勒宣扬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而大肆屠杀犹太人所以作者要求我们平等地对待生命尊重每一个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教师提问:当我们有了这种尊重生命的意识之后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善恶观?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种善恶观是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的核心内容接下来明确作者呼吁的原因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在文提到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暴行、疫病和战争然后重点讲解作者针对暴行提出的解决办法:追求良善作者认为要消除暴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因为现世的一切暴行早晚会产生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冤冤相报永无止境与其以暴制暴不如以德报怨实现善的良性循环学习这个段落时可以要求学生就当前的国际恐惧主义谈自己的体会要战胜大众疫病作者认为全人类应该互相帮助特别是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因为昔日的殖民者在他们的土地上犯下太多的罪恶现在是到了回报的时候了所以应该采取一种赎罪的心情去帮助他们教师用觉悟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史怀哲的非洲行医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史怀哲无私地为非洲人民服务的博大而仁慈的胸怀拒绝战争维护和平可以让了解历史的学生来谈冷战其间美苏军备竞赛的情况以及对当今的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等事件的看法3.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归纳总结: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呼吁的核心内容——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具体论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作者呼吁人们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帮助、战胜疫病拒绝战争、维护和平文章的逻辑显得十分严密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教师、课本三者有机结合起来4.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尊重生命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培养并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达到德育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有鼓 动作用;《呼吁》直接呼吁听众,有 较强的鼓动性。 不同点:
《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的权益 危机提出来的,多用排比句;
《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 伦理提出来的,多用对比句。
课堂小结
史怀哲为尊重生命而呐喊。文中他的“呼 吁”以“尊重生命的伦理”为主旨,谈及尊重 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尊重弱势群体,远 离战争,见解高远,将问题的矛头直指时代 和社会的“危机”,即便今天读来,仍然令人 感动不已。让我们拥有一颗善良而博大的爱 心,尊重生命的伦理吧,彻底告别愚昧、自 私、狭隘、贪婪和残忍,真心传送并放大作 者发出的真诚“呼吁”。
(法)史怀哲
覃塘区覃塘高中 杨飞莲
作 者 简 介
阿尔贝特· 史怀哲(1875一 1965)出生于阿尔萨斯(一战前 属德国、战后属法国),得过哲 学、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 士,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但 他的声誉并不建立在他的才艺 之上, 而是他对人类苦难的无 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 他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 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那里的医 疗事业,从1913年建立丛林诊 所,直到与世长辞,他在非洲蛮 荒丛林中渡过了五十余年,非洲 人称他为“非洲之父”。
图后语:
是的,我们的世界还不太平,科索沃 战争结束了,阿富汗战争结束了,伊拉 克战争结束了,但是很多诱发战争的问 题已经凸现出来,比如朝鲜问题,台湾 问题……当许多人还在思考“给战争一 个理由”的时候,更多的人已经喊出了 “给和平一次机会”。给和平一次机会, 所有的生命就减少一次劫难,世界就会 多出一分美丽。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呼吁的内容是什么?
2、人类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答:
1、重视生命的伦理;从善去恶,爱护并
促进生命。 2、暴行、疾病、战争。
综合思考
1、解读文章的逻辑性。
提示:这是史怀哲1954年在瑞典 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上的演说词 它有议论文观点鲜明、说理清楚、 逻辑性强的特点。请同学们理清 文章的思路。
3、鉴赏文章的艺术性。
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体现出来: 1、善与恶的对比 2、暴力与良善的对比 3、两种冒险之间的选择 对比
回顾总结
《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 呼吁》在演讲内容和形式上, 有哪些异同之处?
相同点:
①、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 是相同的。
《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 反对战争;《我的呼吁》主张种族 平等。 《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 创造性的斗争,即非暴力不合作的方 法;《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 对战争。
再见 祝你们快乐
结构图示:
提出呼吁
1、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为什么) 2、从善去恶,爱护并促 (是什么) 进生命
联系暴行,呼吁善行,超越暴行
具体论证
联系疾病,防治疾病,各色人种 怎 么 以伦理的精神相处 做 联系战争,放弃战争,相互信任, 和平共处 )
(
2、解读文章的思想性
你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
如何理解作者的生命伦 理观?
他一直被视作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他的“敬畏生命” 的思想闻名于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 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1954年他获 诺贝尔和平奖金,但他将资金用来修建麻疯村。这里选录的是 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现已成档案 室和博物馆
相关背景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展开 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给世界和平和整个人类带来 了巨大威胁。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次核爆 炸成功。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成功地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核 垄断地位。接着双方又进行研制威力更大的热 核武器的竞赛。1952年10月31日,美国进行了 第一次氢弹试验,次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 试验成功。后来,英国、法国和中国先后试验成 功原子弹和氢弹。这对于打破美苏核垄断地位 有着重大的意义。据统计,1945年至1985年,全 世界总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其中美国 占805次,苏联占5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