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考传统节日汇总.doc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
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
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吃月饼的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
中国传统节日表

中国传统节日表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贴福字、挂红灯、放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还有拜年、团圆饭、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让人们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玩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中以灯笼为主要特色的节日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另外,清明节也是春天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会出游、郊游,享受春光明媚的气息。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一种民间传统和习俗的结合。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石榴等传统活动。
中秋节是表达思念和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传统活动。
重阳节有着祛邪、防疫、拜祖等多重意义,也是人们表达孝敬和思念亲人的重要时刻。
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团圆吃年夜饭、贴春联、守夜等传统活动。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也象征着新年的开始。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通常在公历10月1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阅兵式、晚会、烟花表演等。
国庆节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团结力量的重要时刻。
除了上述列举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寒食节、端阳节、七夕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

传承与发展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传承了中 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中适应了现代社会 的需求。
经济与文化
元宵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花灯制作、 食品销售等,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到世界各 地。
03
清明节
起源与历史
1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之一,具有扫墓、祭祀、缅怀等文化内涵。
传统习俗与活动
登高
重阳节登高是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会登高远眺 ,观赏自然风光。
喝菊花酒
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传统习俗之一,菊花酒有药用 的价值,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赏菊
重阳节赏菊是另一个重要的习俗,菊花是重阳节 的重要象征。
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期间的传统食品,是一种用糯米 粉和豆沙、枣泥等制成的糕点。
挂灯笼
赏花灯
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各式各样 的灯笼,象征着吉祥如意。
元宵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 ,吸引人们欣赏。
吃元宵
猜灯谜
元宵节必吃的食物是元宵,有各种口味和形 状,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猜灯谜,这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一种智力游戏。
元宵节与中华文化
1 2 3
团圆与家庭
点灯笼
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在灯笼上写下祝福 语,祈求平安和幸福。
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欣赏明月,表 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猜灯谜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玩猜灯谜的游戏, 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中秋节与中华文化
团圆文化
中秋节强调家庭团圆和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价值观 的重要体现。
弘扬中华文化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05
重阳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祭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 九九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多重的文化意义。
习俗与活动
鸡蛋:清明节煮鸡蛋 吃,寓意把疾病和灾 难“煮”走。
馓子:清明节期间的 传统小吃,用面粉炸 制而成,香脆可口。
文化意义
纪念祖先: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传承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
促进家庭团结:清明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祭祀祖先、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家 庭凝聚力和亲情。
XXX
中国传统节庆 与习俗一览表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春 节 02 清 明 节 03 端 午 节 04 中 秋 节 05 重 阳 节
01
春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春节起源于上 古时代的岁首 祈年祭祀,是 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起源蕴 含着丰厚的历 史文化内涵, 承载着人们对 新一年的祈愿
弘扬孝道:清明节强调孝道和尊老爱幼的美德,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03
端午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 神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驱邪避疫、祈 求安康的寓意
中国的节日大全 传统节日

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又称民俗节日、公众日子,是古代一种民间节日,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民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次,而庆祝活动则是以庆祝丰收为目的的民间活动。
为了纪念重大活动,以祈福来驱邪。
从而达到了一种社会活动的高潮。
这一天通常都是由祭天活动和庆祝活动组成。
节日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祭祀节日、庆祝节日和纪念节日。
其中一些节日与重要的节日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
#节日#(中国)农历节日】传统节日时间:元旦(农历):春节(农历)10月1日-5日(农历);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公历5月21日):端午又称“端阳节”“小年节”“七夕”“中秋”;端午节(端午):端午节有吃粽子等风俗;中秋节:又称上八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初八八日中秋节(俗称上元节);重阳节(又叫阴佳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重阳节(公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端阳节):中秋节(农历9月15日)是传统佳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午11点“(公历)北京时间上午10点“”;初四为中午11点“午时三为午时”;中午12点“午时三为午时“”下午14时30分“(即:农历五月初五午时为下午2点钟)。
“二十四”(阴历)这天是公历9月23日凌晨1点钟。
农历八月初三是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就是我们过的传统节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呢!一、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农历元旦元旦是古代帝王过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天子要到各地去巡视,向人民和军队发布新年“元旦”命令,开始辞旧迎新的一年。
元旦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一般在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又叫“元正”“春节”或“元夕”,春节前数日。
正月初一称为“元”一开头就开始放假。
元初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旦”指农历腊月第一个星期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和正月初九。
元日也叫春节、元夕、元夕等,指农历1月1日为元旦。
元旦俗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象征着一年中岁首,且象征着吉祥、幸福等美好愿望。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如下:
节日日期
节日名称
节日简介
农历正月初一
家人通常会团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花、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以此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平安。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阳历四月四日
腊八节
用以祭祀祖先,喝腊八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
家人会团聚,吃团圆饭,守岁,共度一年的最后时刻。
清明节
清明是用来祭祀先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人们会举行龙舟赛、吃粽子,并伴有挂香包、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诗人屈原。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圆和美满。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人们会登高遥祭、赏菊花、佩插茱萸,以示健康长寿。
农历腊月初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此类涉及传统佳节的考题,一般在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型中出现,提醒大家三点:
一、常识判断一般只会考中国传统佳节,而类比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国际性重要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本次分享中只涉及到了一些中国传统佳节,关于国际性重要节日,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二、一定要先熟悉这些传统佳节的相关常识,并要注意总结,勤加练习。
今天的分享已经帮大家把这些常识汇总了,但以后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
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
三、严格来说,针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需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节日名称(有些题目可能会“阴险”地用俗称代替)、时间(一般会让你排序,比如下面的汇总一定要注意时间排序)、人物(比如说端午节“屈原”的相关信息等)、习俗、诗句等。
汇总如下: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
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农历一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吃冷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
公历 4 月期间
扫墓祭祀、植树、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
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祭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祭灶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小月)
农历十二月三十(大月)
年夜饭、祭祖、守岁
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
贴福字、挂灯笼、燃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再做一些题来巩固一下吧
(答案在最后)
1、吃粽子之于(),相当于插茱萸之于()
A. 元宵节重阳节
B. 端午节寒食节
C. 重阳节元旦
D. 端午节重阳节
2、元宵节:灯谜
A.端午节:龙舟
B.清明节:菊花
C.春节:饺子
D.中秋节:嫦娥
3、端午节:粽子:挂艾叶
A.春节:放鞭炮:贴春联
B.元宵节:舞龙:猜灯谜
C.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D.七夕节:巧果:拜织女
4、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
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
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
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5、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正确答案: DADDB
【第 4 题解析】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
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而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端午节的民俗包括:吃粽子、配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叶和挂无色丝线,
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与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
A 选项: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习俗;B 选项:饮菊花酒、佩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
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C 选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
贴春联是春节习俗。
故答案为D。
【第 5 题解析】①是农历元旦也就是春节 (农历 1 月初 1),②是重阳节 ( 农历九月初九 ),③是端
午节 (农历 5 月初 5),④是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故答案为 B。
(②③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明显的,②在③之后,排除 A 和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