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登岳阳楼》《旅夜书怀》课件(基础版)
专题06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课件)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回答时和作者 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
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
☆课堂探讨☆
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 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课堂提高☆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ຫໍສະໝຸດ 灵活运用哟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
☆课堂提高☆
【解析】
找到窍门了吗?
试题分析:本题培养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诗词意境的能力。
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 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对意象进行分析,概括意 境,然后点明情感。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 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 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波涛、千层巨浪,,对把吴身、世飘容零了的整感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
楚两地的广袤区叹域,冲开对、国家们命的运沉的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分 磅裂礴,气势写出。了洞担庭忧湖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感古知典·鉴文 赏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炼字题答题方法: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声 掠
眼 低
伞 朦
古 回
凭窗遥川望火心忧灯 国下难涕灭 泪处 交谈流。湖 过 垂 胧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涕泗流
年孤独老多无诗病依人空中流萤为个已熄何人悉记忆“悲涕苦冷的空气 泗阴 仅流有”诗感间酒色清浅?人于月水光潋滟凭自尖轩已老凄敛 泪苦洒下阴影一片横的雨西湖边流身的世,,更不
战争不止 国家多难
折口便是持续八年川夜 之火似久灯熟的“下冰 安灭光史处寄之乱谈世 ”湖中。过指
垂 微
胧 间
首 杏
大 人间的比的差较艰别一辛,下代在盛替中唐了唐空中流萤 诗理诗已熄想歌歌悉记忆色和中彩中,冷的空气 ,唐盛阴诗中唐歌年那,的种间酒色清浅 我思浓月水光潋滟们虑烈尖可送的以走理敛 发了想洒下阴影一片现少消其年雨西湖边退中情了巨怀,。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
特点
旅夜:凄冷寂静 画面:雄浑阔大
对古 比典赏文析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 颔联写景念雄浑动 阔下大璃,历星 来音为盏人称衣 道声。眼分析伞 其古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忘川情?烛火 采花灯用月下了什泯灭 么何处手笑谈法?映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正是为【诗了明人反确写衬】辽出:空中流萤阔他的的已熄 平孤悉记忆 野独冷的空气、和阴浩渺荡小的。间酒色清浅 大月水光潋滟 江尖、敛灿洒下阴影一片烂的雨西湖边 星月,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提升版)专题06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测) Word版含解析(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诗歌之都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1.(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8月考学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答案】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外在形象2分,内在形象2分)【解析】试题分析:“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决明在雨水中开花,颜色光鲜,居于自己青春的光景,天真地向季节的刀刃炫耀着初生的花叶。
越是鲜艳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仿佛拥有了润泽美好的形象,也就同时拥有了秋天的诅咒,若乐府中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待秋色深,便无复“翠羽盖”与“黄金钱”。
小植物便终究是小植物,在秋风中无助地凋零,甚至来不及叹息,故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
“临风三嗅馨香泣”,写出决明的馨香。
堂上书生即杜甫。
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伤心掉泪。
借决明写诗人自己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
”。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 湖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 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 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 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坼”,分裂。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这气势何等磅礴。 “浮”,漂浮荡漾。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 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 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 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 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 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 既“老”且“病”,郁居木船, 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 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 上心头,由此可见,诗人总是 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 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 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 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 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 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 苦之情。 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置身诗境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 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 为了反衬出他的孤独和渺小。 (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 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
缘景明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負,但長 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竟因文章 而著。杜甫休官,其实是因为被排挤, 而不是因为老和病。表达了诗人对自 己怀才不遇而“休官”的激愤与不平。
专题06 名篇名句默写(学生版) 2020-2022年近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06 名篇名句默写【2022】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3.(2022·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课件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
•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
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
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 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 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 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 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此,这 涕泪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的景和情有 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两句诗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 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 (沉郁之叹) •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 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 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 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 泡影……
阔岸
孤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垂 ——低垂
平野: 阔 ——辽阔无边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汹涌澎湃
星空低垂愈显 三两星盏衬托着 原野辽阔无边 无边荒凉的平野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江水汹涌澎湃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一下子涌了出来 奔流不息
结论:
阔岸 平野 ——孤舟 —— 大江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
吞吐乾坤。
写洞庭湖的佳句。
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 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 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 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 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 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 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 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 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登岳阳楼_及旅夜书怀ppt课件

.
1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5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 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 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 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
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
11
练习提升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
描 面(。绘答了案一A幅.旅应夜孤是舟“夜由泊江近上及广远阔立,体由的上月及夜画 下”B.。此首诗联写了与辽颔阔联的平之野间,是浩荡由的近大及江,远灿。烂 的颔星联月的。上景的联雄与浑下阔大联反之衬间出了是诗由人上的孤及苦下怜。仃)。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 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
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
4
全诗总体分析
“旅夜”书“怀”,在旅途中的夜 晚有感而生。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 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旅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实 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后一层直抒胸臆(书怀) ,飘泊四 方,居无定所。
.
.
8
•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岂”字有何意味? 表达什么感情?
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 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所以说“名岂文 章著”。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 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诗人的 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故说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 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 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 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 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 己!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 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 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 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 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 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
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 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 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 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
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
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课堂探讨☆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回答时和作者 的人生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联系起来。
☆课堂探讨☆
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做的怎样?
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
☆课堂提高☆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
灵活运用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
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有对国家和人民 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 叹。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
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 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讨☆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回答时和作者 的人生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联系起来。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旅夜书怀》的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 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课堂探讨☆
后概括意境。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象和意境的题目,答题时先找到意象,然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
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产 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 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课堂提高☆
【解析】
找到窍门了吗?
试题分析:本题培养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诗词意境的能力。
第六课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第一单元 诗歌之 部
要学会
哟
【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温故知新☆
先学一点
1.关于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 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 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 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 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 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 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 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课堂提高☆
【解析】
旨的能力。
找到窍门了吗?
试题分析:意在培养学生深入把握诗词的言外之意、韵外之
☆课堂提高☆
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灵活运用哟
2. 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
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
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 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 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
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 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堂探讨☆
境,然后点明情感。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对意象进行分析,概括意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 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 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课堂探讨☆
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回答时和作者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 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 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