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情怀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情怀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法律进行管理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情怀和法律意识。
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必需的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依法治校在培养学生法治情怀方面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性1. 培养公民意识:依法治校能够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良好习惯。
学生从小学习并理解法律的原则,能够培养出正确的公民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 塑造道德品质:依法治校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通过依法治校,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依法治校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约束,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保持理智和自律。
4. 培养法治精神:通过依法治校,学校能够传递法治精神,让学生了解法律权威、尊重合法权益,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这种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中成为有担当、有信仰的公民。
二、有效实施依法治校的措施1. 法律教育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将法律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通过系统教学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2. 树立法治文化环境: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法治的文化氛围,从师生相处、校园管理到课堂教学,都要在法治的原则下进行。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
3. 严明校规校纪: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校规校纪,对违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公正、公平地执行。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和权威,能够更好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4. 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校,学校需要培养具备法律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将法治理念融入到教学和师生关系中,从而起到榜样的作用。
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

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农安镇三宝中学吕会民琴瑟合鸣,才能奏出华美的乐章;七彩协调,才能绘就恢弘的画卷。
和谐法制,才能撑起校园的朗朗晴空。
古往今来,和谐法治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洪秀全的“有田同耕”到康有为的“天下为公”,从孙中山的“天下大同”到毛泽东的“环球同此凉热”。
直到今天的以人为本。
悠悠中华五千年,和谐法治社会始终是人们的理想。
教育逢盛世,风好正扬帆。
重建和谐法制校园的局面已经形成。
风可以不懂雪的漂泊,雨可以不懂霜的寂寞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和谐法制校园的追求。
因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朋友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接班之人。
培养教育一代遵纪守法的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无视法制、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青少年犯罪时常发生,屡屡曝光。
据教育部、公安部对全国10个省、市的联合调查表明,平均每天我国有44名中小学生死于意外伤害事件,去年全国近2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而45%的事故是因为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在近年各类违法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重越来越大,犯罪人数越来越多,小至校园内横行霸道,大到社会上抢劫行凶,各类案件不胜枚举,有许多案子使人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0﹪,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惨剧,一桩桩充满血泪的案例,既让我们倍感震惊,又让我们扼腕叹息!邓小平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面对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加依法育人,深化青少年法制教育显得何等重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尤其在当前,在经济社会的黑色浪潮涌入校园,冲涮着教育的纯洁,在孩子们的心灵滋生出黑暗与杂念时,我们愈来愈感到需要依法从教,需要依法育人。
法润童心护航成长内容

法润童心护航成长内容
法润童心,意味着用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童年时期的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为孩子们的安全和权益提供保障。
首先,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利益。
这包括了解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并在必要时进行维权。
其次,学校和教师也应承担起责任,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加强对孩子们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普及,引导他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最后,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警方、社区组织、志愿者等都可以成为法律护航的重要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和权益。
总之,法润童心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和践行。
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法律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航,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让法律的阳光沐浴校园

让法律的阳光沐浴校园羊寨初中谢中俊琴瑟和鸣,才能奏出华美的乐章;七彩协调,才能构成恢宏的画卷;乾坤朗朗,才能挥洒满园的阳光;依法治校,才能撑起校园的朗朗晴空!让法律走进校园,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已成为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需要!“孺子可教,家之希望;少年才俊,邦之栋梁。
”曾几何时,“智育”被当做人才培养的唯一内容,育人者为之躬耕不辍、呕心沥血,辛劳的结果却是:有的孩子想法偏激,情绪冲动;有的孩子精神空虚,贪图享乐,有的孩子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当这一切遭遇重大冲击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样的情形:缺钱了,就去偷窃、抢劫;寂寞了,就寻求刺激,肆意宣泄;受委屈了,就千方百计地报复,打架拼命,不计后果……听过有孩子这样说:“咱们未成年,法律管不着。
”其实,我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未成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同样要为重大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违法情节轻微的,责令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的时候,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知法才能守法,当因意识淡薄,法律不足以成为最强约束力的时候,罪恶就会如老虎出笼,如洪水决堤,贻害无穷!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刘某和张某是初三某班同学,两人因故起争执。
推搡中,张某把刘某推倒,刘某因头撞上桌角致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问办案人员说:“叔叔,我不是故意的,写个检讨就没事了,对吗?”案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悲凉。
这是一种愚昧它把别人和自己的幸福埋葬;这是一种无知,然而我们却不能原谅。
我们扼腕深省:法之不明,才何以成?无法无天,焉能成长?少年不强,民族怎强?为了国家今日之安定,为了民族明天之富强,为了青少年的幸福成长,法律教育必须加强:认识《宪法》的庄严,体会《义务教育法》的用心深远,明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意义,感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温暖……让法制教育成为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从细微处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法律己,以法自护。
放飞六一 筑梦童心——法治副校长陪幼儿们过六一

放飞六一筑梦童心
——法治副校长陪幼儿们过“六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六一儿童节这天,法治副校长走进第一幼儿园,陪幼儿们一起过“六一”,并为每个小朋友送上小书包作为节日礼物。
在活动现场,法治副校长与幼儿们互动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们传授关于防火、防走失、防拐骗等安全知识,让幼儿们从小建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让“法治安全教育”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安全工作是第一道防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以此次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为契机,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为孩子们建筑生命的安全堡垒,让安全伴随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法”润童心,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法”润童心,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作者:刘桂霞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年第07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课程”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能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理性的“道德思维”。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让“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实现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内化及践行的发展。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理性的“道德思维”,更要培育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选用贴合学生生活世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法”;要用媒体演绎,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要引导学生交流导行,让学生辨析生活中的“法”。
“法”润童心,就能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润童心;生命成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选用贴合学生生活世界的素材,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明法,导引学生行为。
笔者以部编版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为例,来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动形象地渗透法制教育。
“法”润童心,能够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情境,认识生活中的“法”法律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略显陌生与枯燥,如何让孩子易于接受呢?创设鲜活的儿童情境是妙招。
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曾说过:“情境教育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以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内核,构筑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
”教者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将儿童引进课堂。
情境创设即模拟生活,课堂教学给儿童构建一个真实的世界,链接多彩的生活,使儿童身临其境,加强其感知,突出其体验。
比如讲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笔者以现实化、生活化的大情境——“前往如皋市老年大学,开展法律手拉手”活动贯穿整节课,从而避免了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机械化、碎片化,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书本真理”难敌“生活尴尬”,其二是“零散结构”难适“立体成长”。
(写作指导)法润童心护航成长800字征文优秀范文

法润童心护航成长800字征文优秀范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上下的标志。
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法润童心护航成长征文500字以上六篇,期望大家宠爱!法润童心护航成长征文1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期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爱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学问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爱护意识和力量;由于社会环境简单,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15岁的始兴县花季少年,学习优异,屡受表扬。
家境也不贫寒。
但在短短的两个月里,盗窃摩托车8辆。
将所得的账款全部用于上网,后被民警发觉,方知他将账款全部用于“地下城与勇士〞这一个虚幻的网络玩耍中。
虽然这个花季少年未满18周岁,可以削减一些刑期。
但是这个孩子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了很大的阴影。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是否也受益了呢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法公民,要用行动去证明:1、严格要求自己,在校遵守法律法那么,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树立法律意识,学习用法,学会用法律爱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提高识别是非力量,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很多青少年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抵挡诱惑力量差,最终误入歧途,悔之晚矣。
我们要以此为戒,让那一些些触目惊心的画面离我们远去。
21世纪——一个布满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的将来,我们不行无视法律——由于它的存在,我们的社会秩序才更加井然有序;由于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加自由;由于它的存在,我们攀登的脚步才更加坚实。
法润童心护航成长征文2学法更应当从小孩子抓起。
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就是在告知我们:一个人假如从小就没有良好的习惯,经常有打人,骂人,或偷东西等不良行为,还不知错就改,那么终究有一天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坚持依法治教,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坚持依法治教,营造良好教育环境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教育乱象,例如学校虚假宣传、教师违规收礼、学生沉迷网络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是指在教育工作中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
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法律至上、政策尊重、程序合法、行为规范。
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保障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每个变量的考虑以及根据考虑所做出的行为,都应该是基于一定准则、原则和规则的合乎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只有依据法律,确保教育公正,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正。
维护教育权益。
教育权益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教育工作必须要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益。
只有依据法律,保障教育权益,才能够坚定维护教育公平和正义。
强化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重点是教育行为的规范和创新,但是规范与创新也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
只有依据法律进行教育管理,才能够保证教育工作在科学合理和现代化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在坚持依法治教的基础上,我们要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目标,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教育工作。
完善办学体制,规范教育行为,健全评估、监督、考核及追责机制。
加大对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的力度,保证秩序井然、教育质量优良。
做到科学合规,全面管理,保护教育权益。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直接承办者。
他们的职业道德与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教育工作的“楷模”和“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
农安镇三宝中学吕会民
琴瑟合鸣,才能奏出华美的乐章;七彩协调,才能绘就恢弘的画卷。
和谐法制,才能撑起校园的朗朗晴空。
古往今来,和谐法治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洪秀全的“有田同耕”到康有为的“天下为公”,从孙中山的“天下大同”到毛泽东的“环球同此凉热”。
直到今天的以人为本。
悠悠中华五千年,和谐法治社会始终是人们的理想。
教育逢盛世,风好正扬帆。
重建和谐法制校园的局面已经形成。
风可以不懂雪的漂泊,雨可以不懂霜的寂寞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和谐法制校园的追求。
因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放飞依法育人理念,撑起孩子成长晴空》朋友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接班之人。
培养教育一代遵纪守法的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无视法制、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青少年犯罪时常发生,屡屡曝光。
据教育部、公安部对全国10个省、市的联合调查表明,平均每天我国有44名中小学生死于意外伤害事件,去年全国近2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而45%的事故是因为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在近年各类违法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重越来越大,犯罪人数越来越多,小至校园内横行霸道,大到社会上抢劫行凶,各类案件不胜枚举,有许多案子使人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0﹪,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惨剧,一桩桩充满血泪的案例,既让我们倍感震惊,又
让我们扼腕叹息!
邓小平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面对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加依法育人,深化青少年法制教育显得何等重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尤其在当前,在经济社会的黑色浪潮涌入校园,冲涮着教育的纯洁,在孩子们的心灵滋生出黑暗与杂念时,我们愈来愈感到需要依法从教,需要依法育人。
同志们,大思想家韩非子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境内之民必轨于法。
”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学校依法育人的永恒追求,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法律知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用法律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学会分辨是非,辨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及早预防少年儿童犯罪的发生,远离犯罪边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古人云:“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尚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但遗憾的是,在现行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守法、不依法、甚至违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偿补课、体罚学生、课堂暴力、教师犯罪等情况愈演愈烈——河南一小学生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眼球导致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一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右手被打成骨折;就在我们吉林的某一学校一名九岁小女生,因为老师体罚导致左耳神经性耳聋和双下肢瘫痪;山西省永济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赵某死于班主任的重拳之下……一张张呻吟的的面孔犹在眼前,一幕幕血的教训萦绕心间。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如此!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从教、依法育人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依法从教、依法育人从我做起,个个都来争做学法的先锋,守法的典范,护法的使者,自觉强化师德师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真诚对话、用真心交流、用真爱呵护、用真情感化,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改变依“罚”从教、依人从教、依权从教、依钱从教的不良做法,变“人治”为“法治”,摒弃习以为常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让法在心中,行在法中。
让法治的脉搏在我们的手腕跳动,让法治的血液在我们的心中沸腾,用“法”来约束自身行为,用爱来感染学生,用艺术的教育去浇灌教苑之葩吧!
教师们,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一种法治理念,只有通过全民的守法实践,才能深入人心,成为规范社会行为的力量源泉。
我们若是一棵小草,要为荒漠增添一丝绿意;若是一滴水珠,要为大海漾起一朵浪花;若是一粒种子,要为金秋播下一缕希望……当依法从教铸起一座座丰碑,我们愿做那碑座最底下的一块土砖;当依法育人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我们愿做那树根最深处的一撮土壤。
朋友们!法制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制的晴空是湛蓝的。
我们要做一轮红日,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我们要做一面旗帜,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让我们迎着创建和谐法制校园的春风,放飞依法育人的风筝,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