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教师职业的职业地位、作用与特点

2、掌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3、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

4、了解三种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

5、掌握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学生的基本特征、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电影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

1、概念:教师的概念与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在原始社会中,教师是由氏族首领或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来担任的,其目的是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进入奴隶社会,教师多由政界人员担任,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与法制,并培养国家需要的统治者。到了封建社会,教师的职能进一步增大,不仅仅是要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要使社会文化与文明得以延续与发扬,此时,多由德才兼备的学者来担任教师,如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发展至现代社会,教师的职能更加广泛,担任教师的人也更具有专业性。在现代社会,教师主要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在狭义上,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我国的《教师法》中,教师的概念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的产生:由教师概念发展可见,教师专业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其作用是为了传播生产知识与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职业产生的最原始动力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然,原始社会中的“教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出现的。学校的产生促进了专职教师的产生。专职教师的产生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开始独立,具有自己特有的职业要求与特点。

3、教师职业的发展:在学校产生之前,教师主要是一种兼职教师,充当教师的人,除了教师的职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其他职责,比如管理职责,像我国的“吏师”,西方的神父、牧师等。那此时,教师的职业尚处于一种隐蔽状态,即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职

业,而是隐蔽在其他职业之内。那么,随着学校的产生,教师这一职业开始独立起来,出现了专门的教师。而且,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也日益显著,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并给予其极高的评价,如英国哲学家培根称教师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及“园丁”,“蜡烛”等等说法。可见,教师这一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逐渐具有了独立性,而且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也不断地被要求进步。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已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了很大的差别:(1)多功能性,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等等;(2)专门性,作为教师,必须经过培养与培训,取得合格证书;(3)高素质性,现代教师的内涵更丰富,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4)发展性,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

(二)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可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一是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一般来说,职业社会作用的大小与其地位高低呈正相关。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1)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

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3)教师职业的权利

4)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校教育则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控制作用,这种作用是以教师

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教师运用适当的方式去启发培养学生的智能,以教师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具体表现,从而调节控制和改造学生的身心结构和能力。其次表现为对教育影响的控制作用,教师对教育过程的种种因素,有着选择改造控制的职能。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要创造和选择合乎教育目的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影响,决定何时以何种形式来影响学生。

肯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有受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方面。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学习知识需要有人传授,发展智力需要有人提供机会和条件,形成品德也需要有人塑造和培养,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塑性和模仿性,客观上要求教师给予帮助和培养,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客观性表现。同时,学生身心发展又是在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获得和实现的,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师活动任务和内容,也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失去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他的对象和归宿。因为,教师所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主动性又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处于主体地位。从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来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都是错误的。相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都处于主体的位置,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手段都是客体。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是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教师劳动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劳动,主要体现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是以人为对象,教育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劳动工具是教师的人格、人品、学识和智慧,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1.复杂性

(1)从劳动目的上看是复杂的。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要“生产”一种新人。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既要向他们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尚思想和献身精神;既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又要发展他们的体力,使他们具有为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健康体魄。这多方面的规格要求比起物质产品的固定可量的具体指标来说,无疑要复杂多了。

(2)从劳动对象上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态度,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经受着不同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