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合集下载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摘录笔记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摘录笔记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摘录笔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9-0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养成随时写,经常写摘录笔记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把阅读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

学生进入中年级时,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时必须做摘录笔记。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享受阅读、做好摘录笔记呢?1让学生在自读中享受阅读的自得其乐,激发学生写摘录笔记的兴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可以不看,学生心情愉快的阅读,才能把阅读当做享受,这时再指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如优美词语和重点语句以及精彩段落)写在摘录笔记本上,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如,我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描写月光下溪边的美丽景色句段时。

有位同学说:“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当读到“每个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时,一个学生发出赞美:多美的语句,一个“抱”字让小水塘成了一位温柔的母亲,月亮在她怀里是多么的幸福。

当她边读边做出了一位母亲搂抱孩子的姿势时,全班同学见此情景也纷纷伸出手臂做合抱之势。

那神情,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这种自主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把那些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摘录下来,久而久之,便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

2在情境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把能体现出自己独特感受的语句摘录下来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抓住学生的心,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和摘录兴趣。

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由于学生从未到过草原,不知道草原的天地究竟有多美丽,于是我运用课件展示草原的天空和地面,再配以音乐让学生置身于草原之上,去感受草原的辽阔、碧绿和柔美!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再阅读课文后,很自然的就把文中描写草原碧绿的语句和作者感受的语句摘录下来,而且学生还会找到关键词语如“一碧千里、柔美”等去体会草原的美景。

让阅读充满兴趣-情趣-乐趣论文

让阅读充满兴趣-情趣-乐趣论文

让阅读充满兴趣\情趣\乐趣摘要: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投其所好,让兴趣变动力;不断尝试,阅读激情趣;有效阅读,享受乐趣。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情趣、健康的阅读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持久力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兴趣情趣乐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是啊,有乐趣才谈得上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学生真正地爱学、乐学。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我在对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情趣、健康的阅读乐趣,提高了学生阅读持久力和阅读质量。

一、投其所好,兴趣变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内驱力”,尤其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1、创设阅读环境。

每天清晨,只要你迎着阳光踏进各班教室,总会情不自禁地吮吸空气中书的馨香。

教室的三角橱里静静地躺着孩子们爱读的课外书籍,有名人传记,有文学名著,有科普书籍。

每天的夕会课,就是孩子们畅游书海的时间,你瞧,那一张张专注的小脸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尽情地在静谧的时光中享受阅读的愉悦。

2、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家中的藏书较少。

但在学校图书室几千册藏书中,孩子们都会找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籍。

因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籍就行,除了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名著外,当代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

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张之路系列、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

这些书籍因为贴近现代学校生活、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保管学生一读就爱不释手。

3、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

(1)培养查阅的习惯。

让阅读教学成为快乐的事情

让阅读教学成为快乐的事情

等 、宽松 、快乐是构建 语文 阅读教 学和 谐课 堂的主旋 律。在教 学过程 中,我们不可 能把 每一 堂课都 上得尽 善尽美 ,但是 ,如果 我们把这些 当作 一种教学理念去践行 , 当作 一种理想境界去追 求, 一定会渐入佳境 。
关键词 :阅读情境 创新 和谐
《 语文课程标 准》 指 出 :语 文 教 学 应 在 师 生 平 等 对 话 中进 行 。这就要求 教师转变 观念 ,营
让 阅读教 学成 为快乐 的事情
圄 灰 辉
内容摘要 :从 当前语 文 阅读教 学 的现 状来 看 ,还 存在教 师 主讲 、学生 主听 的现 象 ,这种 一厢情 愿的
“ 白” 独 ,不利 于开 启学生的头脑 ,不利 于学生 阅读 兴趣 的培养 ,更不利 于学生语文 素养 的提高。 民主 、平
《 文课 程标 准》 指 出 : 语
“ 该 让学 生在 主 动积 极思 维 和 应
在学 苏轼 的 《 调 歌头》 水 时 ,我 将 诗 歌 的配 乐 朗 诵 通 过 MT 直观地 展现 出来 ,犹 如一首 v 轻柔 优美 的小夜 曲,把学 生带入 了宁静梦幻 的诗歌世界 ,从而在 优美 的旋律 中 、在潜移默 化的过 程 中使学生 产生 了对诗 歌阅读 的
生才 能把 作者 的 东西 化为 已有 ,
从而感受到语 言的意味 。
我 在教 学诗歌 《 的人》 有
时 ,把学 习重 点 放在 了 朗读 上 。

学情境 ,让学生感 悟教材 ,所 以
教师要 注意多引导 、多启发 、多 鼓励 ,调动一切 可以发挥 的情 智 因素 ,酝酿 “ 成 曲调 先有 情 ” 未
可充 分发挥学生 的学 习热情 ,培
堂 ,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 ”等应该

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光彩论文

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光彩论文

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光彩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低到高,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首先要从激趣入手。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呢?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使我明确认识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对于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那么教师为何不利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根据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对于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感悟,现将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切磋。

1.创设情景,读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为了使学生懂得的意识。

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有关母爱的图像,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

在绘画中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写话中自己懂得回报妈妈的心情。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做 ,迂腐 清高 ,凄惨 而死 。尽管 他们 的命 运迥然不 同 ,但他 们都
是封建科举 制度 的牺牲 品。通过 比较能够 更加 了解 封建科举 制度 对人们 身心 的毒 害 ,更加 了解封 建科举制 度的罪恶 。
二 . 人物 形象之妙趣 比较
的描 写 ,作用却 在于更 准确地说
明事 物 的特 征 。一 样 的 表达 方
式 ,作者使 用的 目的和作用 是完
全不 同的。
现 实 主 义 的 典 型 ,儒 家 兼 济 天
下 ,忧 国忧 民的情 怀 ,无不 在他
若 能从语 言的表 达方式 上去 比较阅读 ,不仅容 易把握文 章 的 中心意思 ,还能掌 握所揭示 的知 识 规律 ,拓展 思维能力 。
四. 较写作技 法之妙趣 比
对 照和鉴别 ,这样既可 以开阔眼界 ,活跃思想 ,使 认识更加 充分 、深刻 , 又可 以看到差别 ,把握特 点 ,提高鉴 赏力 。比较 阅读作 为一 种阅读方法 , 要 求学生在 自主 阅读 的基 础上进 行 比较探究 ,总结规 律。它 体现 了新课 程 所倡导的 “ 自主、探究 、合作”的学 习方式 。 比较阅读教学 主要通过从 比较分析人手 ,进行 目标 明确的 阅读训 练 。 这种方法能够把读 物分成若干个 方面 ,化 整为零 ,化难 为易 、化繁 为简 , 目标 明确 ,思 路清晰 。学生 容易集 中注 意 、思 考 、研 究 。在 中学 语文 阅


甚 至更 多。可见 阅读教 学在 中学 语文教学 中 的分 量举 足轻 重 。如 何
使 阅读 教学举 重若轻 呢?笔 者认 为 :恰 当运用 比较 的方法 进行 阅读教 学
是一个极其有益 有效 的尝试 。比较 可以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 比较 阅读就 是指把 内容或形 式相 近的或 相对 的两篇 文章或 一组 文章 放在一起 ,对 比着进行 综合 素养 。 关键词 :阅读教 学 比较方法 实例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

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

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

实践证明,学生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反之,学生在某种压力下被迫去学,只会导致身临而心违,使其个性受到压制。

学生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又会因枯燥无味而使学生已形成的动机弱化直至消失。

因此在把学生带入情境后,应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

教材本身的情境是连续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下面我就以《落叶》一文为例,具体介绍阅读教学中的“三点式”。

一、触发兴奋点课始巧妙的设计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思维的开展,短时间内有效进入状态,提高效率。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课始就抓紧时间从知识点入手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课始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原有的种种与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因素置之不理,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事倍而功半”。

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

阅读课始,教师的“导”要能紧扣文章的特点、情感发展的脉络,结合学生的感情基础、学习状态,力求找到学生原有的感情与文章内在感情的交叉点或起始点。

“牵一点而动主线,一石激起千层浪。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愉悦身心,产生向往。

《落叶》一文讲的是秋天到,树叶落,小动物们利用落叶的一些自然现象。

课文对落叶是赞美的。

学生对落叶十分了解,但感情基础不同,或喜欢,或讨厌,或视而不见,与文章的情线有不合拍的地方。

此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触发对落叶的兴奋点。

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季节最值得我们去的地方是哪儿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然后我播放课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配上优雅的乐曲。

原本由于紧张而坐得笔直的学生,此时都被那些美丽的地方所吸引,不断地发出感叹声,全班同学都睁大了眼睛,唯恐漏看哪幅图。

《教师的书桌——从阅读抵达教学》读后感

《教师的书桌——从阅读抵达教学》读后感

《教师的书桌一一从阅读抵达教学》读后感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的设立目的之一也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但是作为应当鼓励学生去阅读和写作的语文老师,我自觉很惭愧,因为近年来自己在阅读上花得时间也太少了,正儿八经的写作也不多。

我们浅浅的脚印读书会报名参加了宁波图书馆的读书活动,要分享的阅读书籍正是《教师的书桌一一从阅读抵达教学》,最近这本书一直放在书桌上,随时翻翻。

写这本书的老师是南京师大附中的周春梅老师,是一位一直在一线教学的老师。

这本书是她出版的第四本书了,同样身为老师,看到该书的作者介绍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厉害”,转而就有一种对前辈的“佩服”之情。

这真的是一位特别爱看书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的老师。

身为同行,我深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要坚持每天阅读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教师的书桌一一从阅读抵达教学》一书的序言中有吴非老师写的文字,吴老师在序言中提到“收入在本书的是周老师近十年读书笔记的一部分,她的阅读远远不止于此。

”能长期坚持,而且还边阅读边思考边写作,这种坚持就更加让人佩服了。

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从阅读抵达教学,不同于是为教学而去阅读。

因为阅读本应该是一种自我启蒙的精神享受,能够辅助教学仅是这一过程中的收获之一,但并非是阅读的目的。

在周春梅老师心中,读书是一种兴趣,一种涵养性灵,启迪智慧,升华生命的生活方式。

如同与高尚的灵魂悟言一室之内,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变得更高尚。

这样的阅读,不是为了设计教学环节而搜索资料,只是超越功利的含英咀华。

但是在教学时,遇到某一语段或作文题,大脑中瞬间会跳出名著中的镜头或警句,让课堂妙趣横生,灵气十足。

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从中也能给我点启示,虽然书里都是周老师的阅读笔记,但是如果是我在阅读的时候,我也可以这样来写阅读笔记。

周老师写的这本读书随笔,她没有仗着自己书读得多,就站在一个高点上像专家学者一样对作品进行评论、阐释或剖析,以显示深刻。

比较性阅读,让课堂更有“语文的味道”

比较性阅读,让课堂更有“语文的味道”

比较性阅读,让课堂更有“语文的味道”记得有一位语文教育大家曾经这样说:“教师愈会比较,就会愈有益处。

”细想之下,确有道理。

教师教学时如能善于运用类比,将两种或多种语段(或文章)对照着阅读,辨析其异同,比单纯的讲解要令人印象深刻。

对比教学常常能帮助学生发现其共性的特征和个性的精彩,在触类旁通中加深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也让课堂更有语文味道。

一、字词比较,体味语言的妙趣横生小语教材的课文中有许多精妙传神的语词,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往往走马观花,忽略了驻足观赏,只求读出“写了什么”就止步了,实际上却不明白作者用这个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

此时,教师应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比较、品评、赏析、推敲,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准确精妙,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例如,《三打白骨精》,读到“山坡上闪出一位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时,教师将“闪出”一词和“走出”作比较,学生就不难发现这老婆婆诡异的举动中隐藏了想吃唐僧肉的迫不及待,非比寻常人。

窦桂梅老师教学《荷花》时,说到“冒”,她也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冒”一字的妙用。

比较了“长”“伸”“露”“挺”“钻”等词语后,学生自感荷花的挺拔秀美、顽强向上,也感受到了作者观荷时抑制不住的惊喜。

《爱如茉莉》也有一处巧用比较的环节,作者曾经对“爱如茉莉”不以为然,但在看到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场景,怦然心动,发出由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课堂上,老师不妨引导一下学生比较品味“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不同的标点比较伴随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标点所传达对爱的理解也袅袅地钻进学生的心田。

二、语段比较,感知表达的匠心独运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学会表达。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比较、鉴赏时,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这时候表达而不那时表达等,对中高段的学生进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指点,感知作者表达的妙处,带领他们在“读”中学“写”,在比较中有所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作者:李桦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通过探索,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学生也乐于思考,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生动起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利用比较阅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比较方法;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中考中阅读题的分数基本上占了全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可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举足轻重。

如何使阅读教学举重若轻呢?笔者认为: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有益有效的尝试。

比较可以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

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比较阅读教学主要通过从比较分析入手,进行目标明确的阅读训练。

这种方法能够把读物分成若干个方面,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学生容易集中注意、思考、研究。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生动起来。

比较阅读完全可以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比较阅读教学,重在设题,教师巧妙设题,选准设题的比较点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还可以强化学生在具体阅读实践对语文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进行比较设题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比较思想内容之妙趣
即从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去比较有什么异同。

例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文主题思想相同的是:小说分别通过范进和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但两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却是有很大差异的:范进有幸中举,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趋炎附
势,巴结权贵;孔乙己则屡试不中,穷困潦倒,好吃懒做,迂腐清高,凄惨而死。

尽管他们的命运迥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通过比较能够更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身心的毒害,更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比较人物形象之妙趣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并引领他们通过艺术手法及艺术效果的分析,迅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人物的典型性。

作者往往通过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寄寓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艺术形象,从艺术形象的时代背景、思想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求作者的创作思想,文章的主要意旨。

如《孔乙己》中人们对孔乙己的“笑”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笑”是不尽相同的。

表面上看,由于孔乙己言行迂腐可笑,因此人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料,其实这种“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造成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结果。

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人们对范进的讥笑,更揭示了世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扭曲心态。

三.比较表达方式之妙趣
文章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和说明文中的描写,来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在于增强写人叙事的形象性;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却在于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样的表达方式,作者使用的目的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若能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比较阅读,不仅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还能掌握所揭示的知识规律,拓展思维能力。

四.比较写作技法之妙趣
写作技法很多,并且富于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比阅读中要统观全局,选择对比点时应有所侧重。

如可根据不同课文选择渲染衬托、融情于景、象征、夹叙夹议……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表现情形来作具体分析,揭示内在的写作规律。

例如,文章使用“照应”这一写作技法,每篇文章是不尽相同的。

从照应的位置来看,可以有头尾呼应,段落间的照应,过渡段(句)的照应。

从照应的作用来看,可以有承上照应,启下照应,既承上又启下的照应等等。

能比较这些“照应”的特点,即能理解课文结构特点,学习范文的写作技法。

又如,详写和略写的区分和比较,可以明确中心迅速抓住重点段来分析,可以培养自已的快速阅读能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选取对比点。

五.比较艺术风格之妙趣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在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基础上,联系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比较他们的艺术风格,感受他们不同的个性魅力。

李白在思想上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由,蔑视权贵。

他的诗歌中充满神奇的想象,大量运用夸张,体现出气势磅礴的特点,即使写忧愁,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浪漫的色彩。

杜甫是现实主义的典型,儒家兼济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不在他的诗歌中渗透。

他的诗歌大量描写社会现实的惨状,抒发对国家命运、黎民苍生的忧虑,即使自己四处漂泊、衣食困顿,仍然为国家和黎民“凭轩涕泗流”。

李白诗歌的豪迈高亢与杜甫诗歌的深沉忧郁风格迥然不同。

像这样的比较还可以有很多,如王维和孟浩然的比较,苏轼和王安石的比较,朱自清和郁达夫的比较,徐志摩和闻一多的比较,等等。

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去粗取精,异中求同,使学生把握文学作品里某些共同规律,从而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达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目的。

总之,运用比较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