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58例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58例

·临床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医疗卫生重点专科肿瘤生物治疗科资金支持项目(2021sjlczdzk);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医学联合基金项目(WK9110000010)作者简介:胡丹丹,住院医师,Email:18256970080@163.com通信作者:刘虎,主任医师,Email:drliuhu@ustc.edu.cn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58例胡丹丹,李文娟,金伟,张倩玉,周守兵,刘虎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五病区,合肥230031[摘要]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共58例。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治疗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2周期疾病控制率(DCR)为89.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4个月。

39例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67.2%,其中轻度irAEs(1~2级)有36例,重度irAEs(3~4级)有3例。

只发生1种irAEs有24例,发生2种及以上irAEs有15例。

发生irAEs组mPFS较未发生irAEs组延长(9.5个月比6.5个月)。

发生2种及以上irAEs组的mPFS较只发生1种irAEs组的mPFS进一步延长(10.5个月比8.4个月)。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较好,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控,且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果;无进展生存期;预后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2.06.025Treatmentof58casesofadvancedlivercancerwithcarelizumabHuDandan,LiWenjuan,JinWei,ZhangQianyu,ZhouShoubin,LiuHuFifthWard,DepartmentofTumorInternalMedicine,TumourHospitalofAnhuiProvince,Hefei23003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Hu,Email:drliuhu@ustc.edu.cn[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effectofcamrelizumabinthetreatmentofadvancedlivercancer.Meth ods Atotalof58patientswith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whoweretrea tedwithcamrelizumabinAnhuiCancerHospitalfromJanuary2018toDecember2021wereincludedinthisstudy.Theefficacyandimmune relatedadversereactionsofcamrelizumabinthetreatmentoflivercancerwereanalyzed.Results The2 cyclediseasecontrolrate(DCR)was89.7%,andthemPFSwas8.4months.Immune relatedadversereactions(irAEs)occurredin39cases,TheoverallincidenceofirAEsduringtreatmentwas67.2%,ofwhich36weremild(grade1 2)and3weresevere(grade3 4).24caseshadonlyoneirAEs,and15caseshadtwoormoreirAEs.ThemedianmPFSinthetreatmentgroupwithimmune relatedadversereactionswasprolongedcomparedwiththegroupwith out(9.5vs.6.5months).ThemPFSofpatientswithtwoormoreirAEswasfurtherprolongedthanthatofpatientswithonlyoneirAEs(10.5vs.8.4months).Conclusions Camrelizumabhasgoodefficacyinthetreatmentofadvancedliv ercancer,immune relatedadversereactionsarecontrollable,andthepatientswithimmune relatedadversereactionshasabetterprognosis.[Keywords] Liverneoplasms;Drug relatedsideeffectsandadversereactions;Treatmentoutcome;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rognosis 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 2]。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58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58例临床分析
测性。
抗结 核药物 治疗 前 , 有 患者 肝功能 均 正常 , 有 H s g 所 伴 BA 阳性 的结核病患 者在抗结 核治疗前 , 无肝病症状 和体征 。抗结
核 治疗 方 案 为异 烟 肼 03—04 d 利 福 平 04 . . 、 g/ . 5~06gd 吡 嗪 . /, 酰 胺 15g d 和 乙胺 丁 醇 07 d。 . / . g/ 5
抗 结 核药物 , 给予保 肝对 症治 疗 的基础 上 , 强 支持治 疗 1 在 加
个 月 ,5例 肝 功 能 好 转 Nhomakorabea。 1
片检查 结核杆 菌 阳性 。对痰 巾结核 杆菌 阴性者 , 行抗结核 治 进 疗后症 状 、 体征 明显改 善 。 核性胸 膜炎 的诊断依据 渗 出性 胸 结
3 讨 论
抗结 核药致 肝损害在结核病治疗 中较 多见 ,有报道其发生
水 ,排除其 他原 因 引起 的胸 膜 炎 ,进行抗结 核治 疗后 胸水 吸
收 , 状 、 征改 善 。其 中伴有 H s g阳性 者 6 症 体 BA 5例 ( 15 , 1.%) 5 3例 患 者在 抗 结 核药 物 治 疗 过程 中发 生 肝功 能 损 害 5 6 8例 ( 03 , 性 4 1.%) 男 2例 , 性 1 女 6例 ; 年龄 1 6~8 2岁 , 均 年 龄 平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第 4 卷第 1 期 08 6 0

药物与临床 ・
抗结 物导致 核药 肝功能损 8 害5例临床 析 分
周 平
( 广西壮族 自治 区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结核病 防治所 , 广西柳 州 5 5 0 ) 4 0 1 [ 摘要】目的 探讨抗 结核药 物造成肝损 害 的临床特 点 。方 法 分析 2 0 ~2 0 0 1 0 6年我所 收治 的 5 3例结核病 患者 行抗结 6

中药药物性肝病的进展研究探析

中药药物性肝病的进展研究探析

中药药物性肝病的进展研究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肝疾病中草药副作用综述文献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中药在临床治疗和保健中的广泛应用,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DILD)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无肝病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

据美国统计,被批准进入市场的药物从市场撤出的最常见原因是药物的肝毒性作用,同时,一半以上的急性肝衰竭由于用药不当引起。

据国外统计,每年由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9.5%[1],既往国内报道占1%左右(统计1994—1998年的病例),而宋建华[2]在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1998—2003年由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17%,已经接近国外的发病率。

杜升东[3]在总结我国1915—1990年中药不良反应中,中药品种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39.5%。

陈一凡等[4]在总结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病例共427例,结果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病例占所有药物性肝病的32.6%。

这说明中药在药物性肝病中所占比例不小,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中药的药物性肝病的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现对中药药物性肝病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常见药物吴乾生[5]回顾性分析80例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认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皮肤病药物、解热止痛类中药易发生肝损害。

陆玮婷等[6]选取2000—2005年诊断为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住院患者72例,均为口服用药,中药中具体成分多数不详,但多为多味药物的合用,已知成分比较集中的有:蜈蚣、全蝎、白花蛇、水蛭、雷公藤等。

吴苑珊等[7]检索1990—200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中药药源性肝损害102例,占总药源性肝损害例数的20.04%。

药肝病例及要点解析

药肝病例及要点解析

及,全腹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异常。
Miyazawa S et al. Intern Med 54 (6): 591-5, 2015.
入院后诊断经过
实验室检查1(入院时)
Miyazawa S et al. Intern Med 54 (6): 591-5, 2015.
入院后诊断经过
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丙氨酸转氨酶 (ALT)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 现,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细胞坏死 (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少数患 者可表现为慢性肝炎
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 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发生率
Hosford JD et al. Tuberculosis (Edinb) 95 (2): 112-22, 2015
急性胆汁 淤积表现
超敏反应性 肝损伤
急性亚急性 肝功能衰竭
加重
Kumar R, et al Hepatology, 2010, 51: 1665-1674.
诊断标,多数肝损
伤发生在5 d至2个月,有特异质反应者可发生在5 d以内。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 25:825–829. 13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使用抗结核药过程中,由于药物 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 所致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
生化学指标
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 或结合胆红素>2倍ULN;或天 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 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同 时升高,且至少1项>2倍ULN
Keshavjee S, et al.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12, 16: 596-603. Babalık A, et al. Tuberk Toraks, 2012, 60: 136-144.

肝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与讨论

肝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与讨论

肝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与讨论概述: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多种功能,包括解毒、合成、代谢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排泄等方面发生异常,常常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病例,探讨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患者XX,男性,45岁,近期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

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怀疑其为肝功能异常。

下面将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病因探究:肝功能异常有多种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肝硬化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发现该患者多年酗酒史,加之近期长时间服用潜在肝毒性药物,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进一步的病因分析有助于确诊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的乏力、黄疸等症状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

然而,需要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如肝炎、肝脏恶性肿瘤等。

因此,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针对肝功能异常,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预防措施。

对于本例患者,首先需停止酒精摄入、调整药物治疗,以预防进一步的肝损害。

其次,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可采用护肝药物、调整膳食结构等方法,以改善肝脏功能。

最后,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减少酗酒、规范用药等防范措施,可以降低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讨论与展望: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需要重视其防治工作。

本文通过病例分析的方式,对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然而,仍有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如特定病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治疗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肝功能异常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结论: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8例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8例分析
维普资讯
西部 医学 2 0 年 l 07 1月 第 1 第 6 9卷 期
M e et hn , o e e 0 7Wo. 9 N . dJ s C ia N vmb r2 0 , 11 , o 6 W
抗 结核 药物 致肝 损 害 5 分 析 8例
a t r t k n a iu r l i e ii e, a o h fe a i g ntt be cuOss m dc n m ng w om he e w e e 0 c s s o lgh a a t r r 3 a e fs i t d m ge, 1 e um m a e n 1 6 m di da g a d 2
Li e m a e i uc d b ntt b r u o i e c ne:a r po to a e v r da g nd e y a iu e c l s s m di i e r f 58 c s s
YAN G a c S n— hun
( eo d P o l’ Hop tl f Da h u Da h u S c u n 6 5 0 , h n ) S c n ep es s i z o , z o i a 3 0 0 C ia ao h
a tt b r u o i me ii e i 8 p t n s wih t b r u o i. R s ls 5 a in s wih t b r u o i u  ̄r d l e a g n iu e c l ss d cn n 5 a i t e t u e c l ss e u t 8 p t t t u e c l ss s f e i r d ma e e v
a tt ber u o i m e cne n iu c l ss dii .M e ho To n l z t c i c ma f s a i a c n of ie f t ds a a y e he lnial nie t ton nd ha ge lv r unc in fer ak n to a t t i g

药物性肝病61例论文

药物性肝病61例论文

药物性肝病61例临床分析药物性肝病是指某些药物对肝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的疾病。

资料显示,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1],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本文对住院的6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使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患者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20~81岁,平均49.8±7.2岁。

本组病例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服药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潜伏期可更长。

②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和黄疸等。

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或白细胞计数增加。

④有肝内胆汁瘀积或肝细胞损害的临床特点。

⑤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dv和抗hev阴性。

⑥再次给药后可发生肝损害。

如有①,加上②~⑥中的任何2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病。

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时间和药物种类:1~2周发病32例,3~4周发病17例,5~8周发病10例,超过8周发病2例。

引起的药物性肝炎药物种类有解热镇痛类药、中药、抗生素类药、抗结核类药、抗肿瘤类药、抗甲状腺类药、抗真菌类药、降糖药。

临床表现、分型及实验室结果:按zakim标准分为3型,肝细胞损害型27例,胆汁瘀积型15例,混合型19例。

临床表现有纳差、腹胀、腹泻、发热、恶心等;皮肤巩膜黄染(55.7%)、肝大(16.4%)、肝区叩痛(18.0%)、皮疹(19.6%)、出血倾向(8.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61例,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61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34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27例,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升高50例,凝血时间异常5例。

61例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

治疗方法: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

适当休息,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糖、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c、b和e。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论文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论文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0-01【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和研究58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此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水平,尽量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8例由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以及各项临床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抗结核药有很多,造成的临床症状也大不相同。

药物性肝病一般发生在服用抗结核药强化的两个月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药物性肝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能够在较快的恢复。

结论:抗结核药导致药物性肝病的机率很高,如果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情况院方要非常重视,注重对病情的监测。

如果发现抗结核药确实导致了药物性肝病,或者出现了黄疸症状则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对肝脏进行保护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病;分析结核病一直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病有患病率高、传染率高的特点。

在治疗结核病的时候服食的药物很有可能引起肝脏功能受损,容易导致药物性肝病。

抗结核药物被广泛使用于治疗结核病,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应该注重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8名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现把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2012年,我院共收治药物性肝病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男性平均年龄在20-40岁之间,女性平均年龄在10-30岁之间。

本组58例患者诊断结果皆符合药物性肝病相关诊治标准。

1.2 方法给予58位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前,对患者身体进行各项功能检查工作,如血常规、肝功能、血沉、肾功能等。

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一般是半个月检查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7$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李红伟!侯鹏鹏!仝!用
作者单位!4/)%%%!河南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李红伟#仝用$%洛阳市卫生学校"侯鹏鹏$
作者简介!李红伟男#41岁#副主任医师#:N *;<+!+<>@%)%/!K ;N
>??.=?*.=5
!摘要"!目的!对7$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今后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方法!采用Y ;G <;等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评分$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330年"1%%7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7$例患者的用药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及出现异常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3类#以抗生素类"1/.0T $’皮肤科用药"1%./T $’中草药")1.)T $’抗结核药"$.0T $为主%临床上以肝细胞坏死型为主#表现以纳差’恶心’乏力多见#实验室检查以,98’]]8升高多见#均在(个月内恢复&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应用评分表法作出早期诊断&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越来越多#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误诊率高&我们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330年"1%%7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水平&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我院)330年)月"1%%7年)1月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7$例#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0岁"$)岁#平均年龄43.(2)7.1岁&诊断标准依据)33/年Y ;G <;等在(W ’E ;C ?+?6K )
杂志上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评分$标准"表)$*)+#本组患者
评分大于)4分&
二’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以肝细胞坏死为主!
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8$升高"正常1倍"(%倍$%"1$以过敏反应为主!常有发热’黄疸’淋巴结肿大#伴,98’总胆红素"8X $
’碱性磷酸酶",9"$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常较短"4周以内$%"($以胆汁淤积为主!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皮肤瘙痒’右上腹压痛及肝肿大伴,98轻度升高’,9"明显升高"1")%倍$#,98,,9"%1#直接胆红素"\X $
明显升高%"4
$混合型!有以上两型以上特征*1+
&表)!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评分$
’.
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用药至症状出现或检查异常时间
!!4天"$周"
再用药时间4天以内$(!!4天以内或$周以后
)!X .从停药至症状出现时间!!%"/天
(!!$")7天%!!$)
0天$f (!&.停药至检查正常的时间
&
!!胆汁淤积#0个月或肝细胞损伤#1个月
(!!肝细胞损伤$1个月%
(.
除外其他原因%!!病毒性肝炎"
W,P ’W X P ’W &P ’&YP ’:X P $’酒精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其他"妊娠’血压低下$!!完全除外
(!!部分除外)!!可能有其他原因f )!!可疑其他原因
f (
+.
肝外症状!!出疹’发热’关节痛’血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0T $!!4项以上阴性
(!!1"(项阴性1!!)项阴性)!!无
%..
有意或无意再用药!!出现症状
(!!无症状或未再给药%2.
所用药物有肝损害报告!!有
1!!无"
上市7年内$%!!无"
上市7年以上$f (
$除外胺碘酮"
,*<?J ;G ?B ’$等体内长期潴留%&不足正常值1倍者视为正常%%确定适当的除外标准&最后判断!$)/确定#)4")/可能性大#)%")(有可能#0"3可能性小##0除外
万方数据
三!分析指标!记录患者的用药史"症状!体征及出现的时间"8X!\X!,9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9"!*N谷氨酰转肽酶#]]8$!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嗜酸性细胞数及出现异常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
一!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见表1%
表1!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
!!药物例数构成比#T$
抗生素类)01/.0
皮肤科用药)11%./
中草药/)1.)
抗结核药7$.0
抗甲状腺药40.3
抗精神病药(7.1
免疫抑制剂(7.1
降脂药1(.4
抗肿瘤药1(.4
其它40.3
二!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7$例患者中出现纳差!恶心4(例#/4.)T$!乏力4%例#03.%T$!发热)/例#13.(T$!黄疸)%例#)/.1T$!皮疹$例#)(.$T$!皮肤瘙痒1例#(.4T$"无明显临床症状)%例#)/.1T$&,98升高7$例!]]8升高7%例!,#8升高($例!8X升高)4例#8X$(4.1#*?+’9者)%例$!,9"升高)1例#1%./T$"嗜酸性粒细胞升高#$0T$0例#)%.(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3例"抗N W&P阳性)例%
三!临床分型与发病和恢复时间比较!以肝细胞坏死为主的占0%.(T#(7’7$$"在服用可疑药物1天"0周内发病")%例无明显临床表现"在停药)周"1月内恢复&以过敏反应为主的占$.0T#7’7$$"在服用可疑药物1周内发病"在停药)周")月内恢复&以胆汁淤积为主的占11.4T#)(’7$$"在服用可疑药物1周"1月内发病"在停药(周"(月内恢复%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无肝损害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型肝炎病的患者%目前已报道有7%%" )%%%种药物其中包括中草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1)%本组7$例药物性肝损害由3大类药物引起"以抗生素类!皮肤科用药!中草药!抗结核药为主"占03.%T"和其它报道不一致(("4)"可能和各医院技术特点不同!各专业间患者比例不同有关"我院皮肤科和中医科规模大"患者数相对较多"用药量相应增加"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也增多"特别是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占)1.)T"应引起重视"应改变中草药毒副作用少的传统观念%本组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坏死型为主"在(个月内均恢复"临床表现以纳差!恶心!乏力占多数"有)/.1T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98!]]8升高"只有14.)T8X升高" )/.1T患者有黄疸"提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症状相对较轻"易被忽视"应提高警惕&对原有病毒性肝炎患者要认真全面分析#本组7$例中有)%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阳性$"以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主要是休息!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美能!甘利欣!维生素&!X!:等"但最主要是停用致药物性肝损害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且绝大多数患者停药后可恢复(1)%因此"在药物品种和人们使用药物不断增多的今天"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医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及早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评分$标准来发现和诊断该病"才能正确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对人体的危害"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陈成伟.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O).肝脏"1%%)"0#)$*43N7%.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Y).第十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0(N)$07.
(()!尚佳"徐芸"杨玉秀"等.药物性肝损害)%4例临床分析(O).中华肝脏病杂志"1%%4")1#))$*034.
(4)!余卫业"袁静"戴炜"等.药物性肝炎)71例临床分析(O).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0"13#1$*71N7(.
!收稿1%%0N%7N%$"
!校对#陈宗炳"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