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电磁感应: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回路闭合,则会产生感应电流,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ε与通过该回路的磁通量Ф的时间变化率成正比,即/d dt ε=-Φ。对于导体回路是N 匝线圈,定义全磁通:1N

i i =ψ=Φ∑,其中i Φ为通过线圈第i 匝的磁通量。

对于各匝线圈磁通量相同的特别情形,则有/Nd dt ε=-Φ。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4、安培定律: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满足F IBl =。

5、麦克斯韦的涡旋电场理论:随时间变换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并且感应电场的环流不为零,而等于感应电动势,即S C B E dl dS t

ε∂=•=-•∂⎰⎰⎰Ñ。 实验器材

1台电磁跳环演示仪(接交流电源),2

个相同的封闭小铝环(记为A 环)、1个钻

有许多小孔的封闭小铝环(B 环)、1个开口

小铝环(C 环)、一个封闭的小塑料环(D 环)、

一个大铝环(E 环),一个连有小灯泡的线

圈。右图为本实验所用的电磁跳环演示仪。

实验内容

一、普通实验

1、分别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环)、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环(B环)、开口的小铝环(C环)和小塑料环(D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和B环向上跳起,C环和D环不动。

解释:由于A环和B环是封闭的导体铝环,当接通电磁跳环演示仪的电源时,通电线圈瞬间产生磁场,使穿过铝环的磁通量瞬间增大,由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铝环将产生感应电流激发反向磁场来“抵抗”磁通量的增加,在由安培定律可判断出铝环受到向上的安培力(其值远大于铝环自身的重力)作用,因而往上跳。然而,由于C 环是开口的,因而其形不成闭合回路,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故不受安培力的作用,C环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D环由于不是导体,自然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不受安培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

2、将1个A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待A环稳定在半空中时,再用手拿着大铝环(E环),缓缓套入演示仪中直到与稳定的A环处在同一平面(近似),而后将E环较慢地向上(或向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跟随”E环向上(或向下)运动。

解释:在E环靠近A环的过程中,E环已经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了感应电流,其感应电流又会激发磁场来影响A环。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

律可知,当E环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会使通过A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经过判断可知A环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安培力作用,因而“跟随”E环一起向上(或向下)运动。

3、将1个A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待A环稳定在半空中时,再用手拿着另一个A环缓缓套入演示仪中,逐渐接近稳定的A环,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在两个A环考得比较近的时候,稳定的A环突然向上运动,最终与另一个A环粘在一起。

解释:由麦克斯韦涡旋电场理论可知,接交流电源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当两个A环分别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的时候,它们都会被磁化而产生涡旋电场,并且其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由安培定律可知,电流方向相同的两个小铝环会互相吸引,由于在比较接近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大于自身重力,因此稳定的A环向上运动,并最终与另一个A环粘在一起。

4、将连有小灯泡的线圈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小灯泡发光。

解释:由麦克斯韦涡旋电场理论可知,接交流电源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则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当连有小灯泡的线圈放入演示仪时,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因而小灯泡发光。

二、比较实验

1、分别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环)和1个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环

(B 环)放在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两个小铝环均向上跳起,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1h 、2h ,观察实验现象,比较1h 、2h 的大小。 现象:1h >2h 。

解释1:由麦克斯韦的涡旋电场理论可知,接通交流电源后的电磁跳环演示仪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涡旋电场。由于A 环没有小孔而B 环钻有许多小孔,这样可以认为A 环中的涡旋电流的“环数”多于B 环,再根据安培定律可判断A 环受到的安培斥力比较大,因此A 环上跳的最大高度大于B 环,即1h >2h 。

解释2: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Nd dt ε=-Φ。由于A 环没有小孔而B 环钻有许多小孔,这样穿过A 环的净磁通量A ψ大于穿过B 环

的净磁通量B ψ,因此当电流变化而引起磁场变化时,将会有

A B d d ψ>ψ,而交流电的变化频率相同,即A B dt dt =,故A B εε>。再根据

安培定律就可判断出A 环受到的安培斥力比较大,因此A 环上跳的最大高度大于B 环,即1h >2h 。

2、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 环)放在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A 环向上跳起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1h ;将1个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

环(B 环)和1个封闭的小铝环(A 环)一起放在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两个小铝环粘在一起向上跳起,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2h ,将1个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环(B 环)和2个封闭的小铝环(A 环)一起放在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三个小铝环粘在一起向上跳起,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3h ,观察实验现象,比较1h 、2h 和3h 的大小。 现象:123h h h <<。

解释1:将1个小铝环近似看成1匝线圈(不知道是否可以?),将2个或3个铝环叠在一起看成是2匝或3匝线圈,即将所有叠在一起的铝环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它们之间也有感应电流经过。这样,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Nd dt ε=-Φ可知:123εεε<<,再由安培定律可得每匝

线圈(不是所有整体)所受的安培斥力有123F F F <<,由于实验所用

的电磁跳环演示仪非常光滑,所以忽略摩擦阻力。因此,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23h h h <<。

解释2:将所有叠在一起的铝环看成一个整体,但认为它们之间彼此绝缘,没有感应电流经过。由于小铝环很薄,故近似认为上下放置时受力不受影响。这样铝环叠在一起时与单独放置时,单个相同铝环的受力不变,假设A 环所受安培力为A f ,B 环为B f ,则1个A 环和B 环整

体受力为A B f f +,2个A 环和1个B 环整体受力为2A B f f +,在整个过程

中,我们认为摩擦阻力近似不变(不知道是否合理?),假设每个小铝环的质量均为m(只是为了简化计算,无实质影响)。因此,1A f f a m -=,22A B f f f a m +-=,323A B f f f a m

+-=。因为只知道B A f f <,而没有其它条件及相关的定量关系,故只能判断出23a a <,至于与1a 的关系则无法判断。所以该理论只能解释23h h <,若要知道与1h 的关系,则有待进一步实验。

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释都对实验的一些方面做了假设,故其正确与否有待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检验。

三、检验实验

1、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 环)放在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