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禁忌症
PPD试剂说明书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试验后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后注意事项结核菌素试验(TST)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来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
然而,在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在结核菌素试验后的24-72小时内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注射部位会出现一个直径为5-10毫米的红斑,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
但如果发现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或溃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其次,需要在注射后的48-72小时内返回医疗机构进行结果评估。
一般来说,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解读。
如果出现红斑直径大于15毫米,说明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强烈,可能存在结核感染或疾病。
如果出现红斑直径在10-15毫米之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此外,结核菌素试验后应注意避免误伤红斑部位。
由于结核菌素试验会导致皮肤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会比较脆弱。
因此,在注射部位上避免强力摩擦、擦伤或受到挤压等,以防止红斑出现溃疡或感染。
此外,结核菌素试验后需要避免暴力运动和剧烈活动。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皮肤的摩擦和挤压,使红斑处受到更多的刺激和损害。
因此,建议在注射后的48小时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便给注射部位足够的恢复时间。
最后,需要注意结核菌素试验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结核菌,只能证明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果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结核感染。
这可能包括X 光检查、痰涂片检查、结核菌培养等,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结核菌素试验后的注意事项包括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及时进行结果评估、避免误伤红斑部位、避免剧烈活动以及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在注射后出现异常情况或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及早发现结核感染或疾病,有助于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主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者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结核菌素试验一般无不良反应。
结核病人或过敏体质者可出现局部反应:水泡、浸润或溃疡。
一般无须处理,严重者可给予局部消毒抗感染。
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偶有严重者可予对症处理。
有的出现晕厥,注射后5~30分钟发生,极少见,多为心理因素。
可做其思想工作,口服糖水、平卧休息。
注射前应避免饥饿。
结核菌素试验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拔河、快速跑、爬山、摔跤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麻辣、咖啡、浓茶等),须戒烟戒酒。
结核菌素试验后1小时可以正常洗澡,但应避免刻意抓挠注射部位。
结核菌素实验

结核菌素实验
一,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一支。
二,试验方法
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 0.1ml (5IU ),48-72 小时观察结果。
三,结果观察
48-72 小时,以局部浸润纵横直径大小计算反映强度:
1. 不发红且硬结直径不超过 0.5cm 者,或仅发红而无硬结者为阴性( -) 0.5cm 以下者为可疑阳性( + - )
0.5-0.9cm 者为弱阳性( +)
1-1.9cm 者为阳性( ++)
6. 除红肿及硬结外,有水疱或坏死,或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为超强阳性( ++++) 四,注意事项
1. 阳性反应临床意义:出现于 3 岁以下且未曾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时,多表示近期有结 核感染,儿童呈阳性时,表示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免疫反应,否则为受过自然感染,但不 一定有活动病灶,强阳性反应时都表示有潜在的活动病灶。
2.
阴性反应临床意义,多表示未感染过结核病,或表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已消失。
3.
凡有活动性结核病灶者,宜从低浓度做起或不做,以免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4.
正在发热或患其他疾病者,不宜做该实验。
5. 已稀释的溶液可在冰箱内保存 6 周,如发生沉淀或变黄时则不能用。
2.发红且硬结直径为 3. 发红且硬结直径在 5. 红肿且硬结直径在 2cm 以上者为强阳性 +++)。
(PPD试验)告知书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告知书各位家长:鉴于近年来,学校肺结核发病率逐年增高,依据《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等文件精神,县卫生计生局、教育局要求在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简称PPD试验),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告知如下:一、PPD试验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二、PPD试验意义及注意事项结核菌素试验即为PPD试验,是测定是否感染结核菌的一种传统免疫方法。
PPD试验禁忌症(有以下情形之一不能做此试验)1.对蛋白过敏或有家族过敏史;2.发烧、体温在37.5度以上;3.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正在治疗的结核病等)。
4.有严重心脏病、肝肾疾病等;5.有皮肤病或家族皮肤病遗传史;6.以往预防接种有过敏史或体弱多病;7.有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癫痫、癔症等神经系统疾病;8.近期正在使用激素类的药物。
PPD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前不用紧张,早晨应吃早点,注射部位不能见水、不能抓挠,以免感染发炎,不能涂抹任何药物和花露水、风油精、肥皂等,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2)试验后,在原地休息15--30分钟,无不适再离开。
(3)试验后在48到72小时观察结果。
一般无不良反应。
期间若局部出现水疱、浸润或溃疡,不能用手抓挠,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
三、PPD试验的判定及临床意义PPD试验的判定1、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2、阳性反应:硬结直径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儿童≧15mm)或硬结平均直径小于20mm但局部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PPD试验的临床意义一般阳性和中度阳性反应见于:①已受结核菌感染但并不意味着发病或患病。
②卡介苗接种所致变态反应。
③非结核分枝杆菌交叉感染(直径一般在10mm以下)强阳性反应见于:①结核病患病患者,有助于诊断。
②感染结核未发病者。
结核菌素试验操作

结核菌素试验操作一、试验前准备:1.确定被试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
2.了解被试者是否存在对结核菌素过敏的反应,如有过敏史应避免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3.确定被试者是否接受过结核疫苗的接种,以及接种时间。
4.检查被试者的皮肤情况,如有炎症、湿疹等应暂缓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5.携带结核菌素试验所需的工具和药品,如结核菌素液、注射器、酒精棉球等。
二、试验操作:1.清洁被试者的前臂,用酒精棉球擦拭前臂皮肤,使其干净卫生。
2.取出注射器,准备注射结核菌素液。
根据被试者的年龄和历史接种情况来确定注射剂量,一般成人用5TU结核菌素。
3.在前臂内侧的皮肤上,用注射器将结核菌素液注射成一个小丘状,注射的角度为45度。
4.注射完后,用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避免结核菌素液外溢。
5.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有创伤或出血,如有需要处理。
三、结果判断:1.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通常在48-72小时后进行判断。
需要被试者在这段时间内避免水洗、彩绘等会干扰结果判断的活动。
2. 在判断结果时,要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根据红肿的直径来判断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
一般来说,阳性反应是指注射部位出现直径≥5mm的红肿。
3.阳性结果可能表示被试者曾经感染过结核菌,或正在患有活动性结核病。
这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如胸部X光片、痰液检查等。
4.阴性结果可能表示被试者没有感染结核菌,但也有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状态较差或感染疾病导致免疫反应不佳。
需要综合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结核菌素试验的阳性结果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结核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此外,结核菌素液注射后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不适感,但一般来说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总之,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结核病筛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是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病的常规方法,也被称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它的原理是利用结核菌素(俗称PPD素)注射到皮下后,观察患者在注射后48-72小时内的皮肤反应情况,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菌。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的核心在于免疫反应。
结核菌素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液提取的复合物,其中包含了多种结核菌的抗原成分。
当结核菌素注射到皮下后,如果患者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他的免疫系统中就会存在结核菌素的特异性记忆T淋巴细胞。
这些T淋巴细胞在再次接触到结核菌素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皮肤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结核菌素试验并不是直接检测结核菌本身,而是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
因此,结核菌素试验并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菌感染之间的差异,也不能判断结核病的病程和预后。
它只是一种初筛方法,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注射结核菌素后,需要严格控制观察时间,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内进行皮肤反应的观察和测量。
其次,需要注意对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如对结核菌素过敏、曾经接种过卡介苗等情况。
最后,由于结核菌素试验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是基于免疫反应的,通过观察患者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肤反应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结核菌。
然而,结核菌素试验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来进行综合判断,以确诊结核病或排除结核病的可能性。
结核菌素的试验方法

结核菌素的试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或曾经接触过结核病菌的试验方法。
这种试验通过注射结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到皮下,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个体对结核菌的敏感性。
以下是结核菌素试验的详细步骤:1. 选取适当的结核菌素:结核菌素通常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中提取出的纯蛋白制成。
目前最为常用的结核菌素是PPD,其规格为5单位或2单位。
2. 患者准备: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对患者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排除结核病活动感染。
其次,询问患者有关过去是否曾经接触过结核病患者或是否曾经患有结核病。
如果患者符合接触或感染的条件,则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3. 结核菌素注射:将选取好的结核菌素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到皮下,通常注射部位为前臂内侧的前段三角区。
注射后,应该在注射部位形成一个直径为5-10毫米的隆起。
4. 观察和测量反应:结核菌素注射后,需要在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通常,阳性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发生红斑和硬结,并伴有轻度疼痛。
必要时,可以使用皮尺量测红斑的横径和竖径,然后计算面积。
5. 结果判读:根据红斑的大小和硬结的程度来判断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
一般来说,红斑直径大于10毫米的为阳性反应,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有结核病感染或结核病活动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红斑直径小于5毫米的为阴性反应,一般表示没有结核病感染。
红斑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为可疑反应,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菌素试验并不能区分结核病感染的活动程度或者结核病菌是否对结核菌素产生耐药性。
因此,结核菌素试验一般需要与其他检测方法(如胸部X光、结核病菌培养等)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结核菌素试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因素,如感染时间、免疫状况、年龄和其他疾病等,都可能影响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结果解读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以减少误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