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2页)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 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 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 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 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 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而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 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孟子谓齐宣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孟子谓齐宣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孟子谓齐宣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孟子梁惠王章句原文及翻译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高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平时大家要多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做这些练习题。

(一)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③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二)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解析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解析版通用版)

岳阳楼记(一)(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 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 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或:或许,也许。

乐:以……为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③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节选自《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译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

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

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

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

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

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

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孟子》全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阅读附答案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阅读附答案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阅读附答案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③,民乃作慝④。

方⑤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选自《孟子》) 注: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

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

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

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

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

胥,都。

谗,谤。

④慝:邪恶。

⑤方:违抗。

⑥畜:制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文言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详细翻译
齐宣王在他的雪宫接见孟子。

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乐趣吗?”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得不到这种乐趣,就会埋怨君主。

得不到乐趣就怨君主,固然不对;但作为百姓的君主而不能与百姓一起欢乐,也同样不对。

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

能跟天下同乐,跟天下同忧,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政的,
简直不可能。

从前齐景公向晏子求教说:‘我准备到转附,朝儛两处去游览,
再顺着海滨南行,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加强修养才能跟古代圣君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题提得多好啊!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狞。

所谓巡狞,就是巡视诸侯守卫的疆土。

诸侯去朝拜天子叫做述职。

所谓述职,就是报告他所承
担的职责。

没有跟事情不相关联的,春季巡察农耕而补助贫困的农户,秋季巡
察收获而帮助歉收的缺粮户,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来游历,我怎能得休息?我王不来巡视,我怎能得到赏赐?巡游又考察,诸侯应效法。

’如今就不是这样,国君出游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民吃不到食物,劳苦者不得喘息。

人们怒目而视,怨声不绝,百姓(被迫)作恶。

(这种巡游)背逆天意,欺虐百姓,吃喝挥霍
如流水。

真是‘流连荒亡’,诸侯们都为此担忧。

丛上流往下游乐而忘返叫做
‘流’;从下游往上游乐而往返叫做‘连’;无节制地打猎叫做‘荒’;无休止地酗酒叫做‘亡’。

古代的圣君,既没有这种‘流连’,的癖好,也没有这种
‘荒亡’的表现。

这就只有看王的选择决定了。

’景公很高兴,在都城作了充
分的准备,再驻扎郊野。

于是打开仓廪,赈济贫困。

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
作出君臣同乐的乐曲来!’这就是《徵招》、《角招》之曲。

歌词中有‘爱护国君究竟有什么过错’的字样,即‘畜君何尤’,所谓‘畜君’,就是爱护君主的意思。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
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