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看翻译技巧
《简爱》四种中文译文赏析

《简爱》四种中文译文赏析论文导读:虽然文中选取的这段话很短,用词也很简单,字面意思很容易翻译,以上所列的四种译文都还算是内容达意,但对原作的思想及语言风格的反映却大相径庭。
关键词:简爱,译文,欣赏原文:Itialongwayoff,ir;Nomatteragirlofyourenewillnotobjecttothevoyageortheditance.;Notthevoyagebuttheditance:andthentheeaiabarrier;Fromwhat,Jane?;FromEnglandandfromThornfield:and;Well;Fromyou,ir;(JaneEyre,Chapter23)译文一:路很远,先生。
没关系---像你这样有见识的姑娘不见得会反对旅行和路远吧。
旅行倒没什么,就是路远;再说,还隔着海--和什么隔着海,简和英格兰,和桑菲尔德,还和---呃和你,先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二:路很远啊,先生。
没关系----像你这样有头脑的姑娘总不会怕航行和路远吧。
倒是不在乎航行,而是路太远;再说又有大海相隔跟什么相隔,简跟英格兰,跟桑菲尔德,还跟呃跟你,先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文三:离这里很远呢,先生没有关系---像你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姑娘是不会反对航程或距离的。
不是航程,而是距离。
还有大海是一大障碍离开什么地方,简?离开英格兰,离开桑菲尔德,还有怎么离开你,先生。
〔译林出版社〕译文四:路好远啊,先生不怕的,你是个懂事的姑娘,应该不在乎旅行和路远吧。
科技论文。
不是怕旅行,只是离这儿太远了,又隔着大海,那我就再也见不到见不到什么,简?见不到英格兰,见不到桑菲尔德,见不到嗯见不到你了,先生。
〔翻译批评散论〕1.选取的原文发生的背景2.比照分析在简断断续续的话语后,罗切斯特问道Fromwhat,Jane译文一和二都是承接上一句翻译成了和什么隔着海,简?和跟什么相隔,简?意思都和原文相符,又承上其下。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小说,第一章是该小说的开篇,它概括了小说的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将介绍这一章节的两篇译文的对比分析,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探究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思想。
首先,让我们从写作风格上来比较这两篇译文,发现它们有诸多区别。
第一篇译文篇幅较短,表达式简洁,使用比较少的描写语言,把目光集中在结构上;另一篇译文较为简短,用词丰富,语言生动,更多的着重于事件的描写和情节的表现,赋予文本以时空的概念,以及更多的情感。
其次,从翻译角度来看,二者表现出的译者的差异也颇明显。
第一位译者更侧重于原文的意义和结构,力求忠实于原文,注重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另一位译者则更关注语言本身,力求把原文表达的思想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使之更加通顺,更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观察出,两篇译文在表达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也表明了不同译者在翻译时有着显著的思想和文化差异。
一方面,一位译者更在意原文的方式,力求忠实于原文;而另一位则更注重语言的通顺,更加关注原文的思想和情感传达。
因此,从这两篇译文对比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表现,也更加认识到不同文化的融合的重要性。
- 1 -。
从《简爱》两个中译本看女性主义翻译

从《简爱》两个中译本看女性主义翻译作者:李彬张轶前袁亮亮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简爱》是女性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为基础,对《简爱》的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译者分别为祝庆英(女),宋兆霖(男)。
通过对比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不同性别的译者在理论策略和实践手段的不同特色,尤其强调女性译者译作的女性主义特色,从而倡导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引入与实际运用。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女性翻译;《简·爱》《简爱》是女性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传入中国。
一时间,挖掘优秀女性作家、翻译女性作家的文字形成了一股风潮。
女性译者开始在翻译界崭露头角。
祝庆英,著名女性翻译家。
通过对比宋兆霖的翻译版本,突出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特色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特点。
1 女性主义翻译(1)女性主义翻译西方女性主义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分化成两派:英美女性主义Anglo-American Feminism和法国新女性主义French New Feminism。
前者更注重文学批评,特别是对经典文本的颠覆;后者将视线投射在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分析等理论方面。
法国新女性主义批评借鉴解构主义理论,将妇女问题的症结归结于语言。
(刘军平,2006)并将女性主义翻译有以下特点: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翻译不单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
从女性主义翻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来看,弗罗托总结出如下三种做法:Supplementing (补充):HuMan中用大写的M指示原文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加注与前言);Highjacking (劫持):hystory(Mary Daly从希腊语词根hyst“子宫”+story创造出来,意为“女性的历史”)。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而译者的性别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则 是一个鲜少被探讨的话题。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这种影响显得尤为明显。本 次演示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女 性主义译者强调原文中的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 系。这种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分析《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提 供了理论基础。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用了女性主义色彩的元素,强调了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而其他三个版本虽然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不及宋海萍版,但也都有所体现。 例如,祝庆英、宋兆霖版在词汇选择上虽然没有大量使用女性主义色彩的词汇, 但在一些关键句子的翻译上,却充分展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例如在翻译简·爱 对罗切斯特的经典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李霁野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的《简爱自传》于19351936年。在性别问题的处理上,李霁野的翻译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他对简的描 述更加细致和准确,也更多地呈现了原文中的女性主义主题。然而,在描绘罗切 斯特的角色时,李霁野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男性形象的束缚。
四、结论
四、结论
总的来说,《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尽管 如此,这些译本仍然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部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通过 对比和分析这三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如何被翻译者所
四、结论
理解和处理。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原文中的性 别问题,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作者:宋澄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11期《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历经磨难仍不断追求自由和尊严,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第一章作者用主人公,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和舅母一家的关系,为后文作铺垫。
现试从词汇,语义,和风格方面将祝庆英的译文和学生习作加以对比评析。
一、词汇1.penetrating rain 祝庆英:透骨的雨;学生:冻雨。
Penetrating英语解释为:spreading deeply or widely,汉语解释为:弥漫的,渗透的。
祝庆英翻译的十分到位,“透骨的雨”把天气的寒冷描述的入木三分。
该学生理解应该是对的,她想把雨的寒气逼人表现出来,又简洁有力,展开一番头脑风暴后给出“冻雨”一词,却又犯了用词上的错误。
根据字典上释义,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多见与我国南方。
这毫无疑问会给读者造成困惑。
启示:译者在翻译每一个词时都要用心理解,细心选择出合适的词,切忌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词,造成词不达意。
2.questioners 祝庆英:寻根究底的人;学生:好事的人。
Questioner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提出问题的人,提问者”,这里小简爱对舅母的话有些不服,略带质疑的问她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要受到那样的冷遇,被舅母无情的驳回。
祝庆英翻译成“寻根究底的人”,表达出舅母对她提问的厌烦和不以为然,让读者联想到她嫌恶的打发外甥女的形象。
而学生译为“好事者”,虽然考虑到简爱和舅母的关系,用了贬义词,但意思准确性大打折扣,“好事者”出自古文《黔之驴》,一般指多管闲事的人,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
启示:做好翻译离不开文学素养和一定知识的积累,但做翻译时一定要控制好“引用”的欲望,一切以原文为主,首先做到忠实原文,不能望文生义。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英汉译艺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领域。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很多译者翻译出来,但这些译本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风格,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英国文学的不同之处。
本文以《简爱》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对英汉译艺进行浅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讨英汉译艺的一些特征。
《简爱》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创作的,讲述了小女孩简爱及其家庭成员们卷入英国上层社会的荒谬时代中,被迫屈服于社会的种种客观条件下的爱情的故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作品就被世界各地的读者熟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其中有两种中文译本,分别是张梓敏译本和李元应译本。
张梓敏的译本重视文字的表达形式,将英文的精髓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表达和意义上贴近原文。
但他的译文中仍会有些陌生、生硬的词语,使得人们难以理解。
同时,他在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李元应的译本则比较注重叙事的流畅性,他的译本的文字更加流畅,但有时也会改变原意。
此外,他的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这部作品。
从上述对两种中译本译者英汉译艺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译艺本质上是根据原作的内容和文体特征,将英文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到中文中,并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丰富、流畅。
首先,译者需要熟悉英语语言特点,例如英式及美式语法、词汇及句子构造等,其中的趣味及表达也要搞清楚。
其次,译者也要深入理解原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把握译文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表达文字的精髓。
此外,译者还要把握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免违反文学惯例,使译文更具有文学性和文学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译者们要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学思想,把握译文表达的重点,尽最大可能还原原作的内容,使译文表达准确、流畅。
同时,在译文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丰富读者阅读体验,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全面把握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有趣。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简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英语小说,发表于1848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在试图建立自己的未来并对自己的命运抗争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文笔以及弥漫的爱情气氛而受到阅读者的热烈欢迎,它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文学创作,被世界上的许多文学家认为是现代英语小说的奠基之作。
经过几代译者的努力,《简爱》最终以中文形式出现,这其中最著名的中译本有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这两种中译本的译本不仅受到了国内的好评,而且被国外学者所认可,成为研究夏洛蒂勃朗特文学的基础。
一、姚若龙译本姚若龙译本是著名译家姚若龙于1944年翻译的一种中译本,其简洁的文笔忠实地呈现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主题,简爱对所处的环境的看法、其心理变化的客观叙述,正如英文原著一般,读起来极具节奏感,充满欢乐与抒情气息。
姚若龙翻译的《简爱》具有良好的读者友好性,把他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描绘得栩栩如生,不仅准确、精确,而且读起来颇为贴近原文。
在情节上,姚若龙重新构筑了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简爱从心理上的变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重现了简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使之真实可信。
二、高峰译本高峰译本是由学者、译家高峰所翻译的一种中文本,它的翻译风格比姚若龙译本更接近英文本,充分发挥了译者所掌握的英语文法及实际知识,强调了简爱对抗亲情、理性及对尊严的种种斗争,把原文的抒情和乐趣完整地表现出来,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高峰的翻译中,简爱的思想观念、其不断追求自由的精神行为,以及其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自我探索,都被高峰用犀利的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在《简爱》的中译本中,高峰的译本可以被认为是最具艺术气息的译稿。
三、比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在译者所挑选的文本,以及翻译时所用的语言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把原文传达得更加明晰,让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精神。
翻译批评视角下《简爱》汉译分析

THANK YOU
汇报人:
主题:小说以简爱的 成长经历为主线,探 讨了女性独立、自尊 、爱情、宗教等主题 。
地位:《简爱》被誉 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 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对后世的女性文学创 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简爱》汉译的历程和现状
早期翻译:1925年,周作人 翻译
现代翻译:1980年,祝庆英 翻译
当代翻译:2005年,黄杲炘 翻译
翻译批评的意义: 推动翻译事业的 发展,促进文化 交流与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翻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忠实性原则:翻译应忠实于原文,保持 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通顺性原则:翻译后的文本应通顺易懂,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审美性原则:翻译应注重审美效果,使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功能性原则:翻译应考虑文本的功能和目的,如文 学、科技、商业等不同领域的翻译要求不同
致的误解和误译
文化层面的分析
翻译过程中,译 者需要充分考虑 源语文化源自目标 语文化的差异, 以避免文化冲突
和误解。
添加标题
在《简爱》的汉 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关注英汉两 种语言在词汇、 语法、表达方式 等方面的差异, 以实现文化的准
确传递。
添加标题
译者还需要注意 源语文化和目标 语文化之间的价 值观差异,以避 免价值观的扭曲
06
结论:总结《简爱》汉译的 成就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简爱》汉译的成就和影响
翻译质量:忠实 原著,语言流畅,
表达准确
读者接受度:深 受读者喜爱,成
为经典译本
文学价值:推动 了《简爱》在中 国的传播,促进 了中英文学交流
社会影响:激发 了女性自我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
从《简爱》第十三章看翻译技巧
英教二班2009140132 张玉印
宋兆霖,1953 年毕业于浙江大 学 外文系。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 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省翻译协 会、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 会长。译著曾多次获奖。
黄源深,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 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 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 布大学客座 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 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 中心主任, 教授。译著《我的光辉生涯》获 1996 年澳大利亚政府翻译奖。 翻译讲求的原则是“信、达、雅”, 下面也就会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简·爱谈到罗伍德的牧师布洛克赫斯特的 性格时说:He is a harsh man.
• 宋版:他是 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 黄版:他是一个严酷的人. • 从这句话中即可看出感情色彩表达程度。 因为简· 爱非常厌恶布洛克赫斯特,所以 “冷酷无情”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更 好一些。
信
“信”即意义不违背原文,讲求 翻译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这是翻 译的基本条件。
• 宋版:你别费神给她作什么品德鉴定了,颂扬话左右不 了我。 • 黄版:别忙着给她作鉴定了,歌功颂德并不能使我偏听 偏信。 • 黄版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不得不指出这是意译,宋 版则是直译。所以有时这种译 法也要视情况而定,要 考虑到不要太偏离原意。
“雅”指文章翻译得优美, 具有文学价值, 体现出原 文的语言美以及词句的精炼优美。 在“信、达、雅” 三原则中,“雅”是最难做到的,有时为了追求“雅” 会失掉“信”,但优雅 的语句无疑也是提高或保持原 著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
• 宋版 :仲夏的白天很长,能让人专心致志地 工作。 • 黄版:仲夏白昼很长,有利于我专心致志。 • 英语中有很多省略的现象,而翻译成中文时有 时是不能省略的,不然句子结 构就会不完整, 也就不能确切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里看来 显然后者少了一部分,所以读起来不完整。
达
罗切斯特先生对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说: “Don’t trouble yourself to give her a character, eulogiums will not bias me”
• 如果不看上下文直接翻译就是“你 会玩吗?”没有宾语,“play”的 具体含义 也不知是否是指“玩” 还是指进行某种运动或弹奏某种乐 器。所以,这句话的翻译就必须 参照上下文,由此翻译出是“你会 弹钢琴吗?”
The length of the midsummer days favoured my inclination to apply.
罗切斯特先生问简爱在罗伍德学了什么谈 到:Can you play? 达
• 有些省略的句子对于说英语的人来 说易于理解,但对于汉 语则不适 用了,所以在翻译时省略的部分要 通过上下文翻译出来。
“达”,即通达晓畅, 言简意赅,讲求在正确 表达原作者原意的基础 上满足另一语言 读者的 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 读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