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养老院运营如何应对老人的抑郁症需求

养老院运营如何应对老人的抑郁症需求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养老院作为老人的日常居住场所,应当积极应对老人的抑郁症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护理和精神支持,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提供心理咨询和提供适当的活动等方面探讨养老院运营如何应对老人的抑郁症需求。
1.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老人在养老院中的生活环境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老院管理者应确保养老院内外的设施和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例如,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光线充足的环境,提供舒适的床铺和家具,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等。
此外,提供充足的保安措施,以防止老人被盗、被骚扰,增加老人的安全感。
2. 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社交孤立是导致老人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养老院管理者可以推动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首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茶话会、文化讲座、书法班等,让老人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
其次,可以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例如志愿者工作、社区义务活动等,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此外,通过与家属和义工的沟通合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亲情和友情关系。
3. 提供心理咨询抑郁症患者常常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养老院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老人们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咨询师可以用耐心和善意倾听老人们的困扰和忧虑,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克服抑郁情绪。
同时,咨询师还可以与其他医疗专家密切合作,为老人提供全面的心理和医疗支持。
4. 提供适当的活动适当的身体和精神活动对老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老院应该为老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如户外散步、太极拳、音乐欣赏、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老人们的身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放松和娱乐的机会。
5. 培养专业护理人员的抑郁症识别能力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是与老人们日常接触最紧密的人群,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抑郁症识别能力。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防治与护理

・
34 ・ 32
CHI NES E NURS NG ES I R EARC H De e e , 0 7 Vo . 1 No 1 C c mb r 2 0 1 2 . 2
左右 , 防止血管痉挛。③血管扩张药 的使用 : 术后常规给予低 分 子右旋糖酐 2 0 4h5 0mL~100mL维持 , 0 滴速均匀 , 使血液在 2 4h内处于低凝 状态 。同时 , 用 复方丹 参 联 阿托 品等 扩血 管 及解痉药 , 持续 7d 0d 必要时应用阿司匹林抑制血 栓形成 ; ~1 ;
适 当 经 口饮 温 开 水 , 可 达 到 清 洁 口 腔 的 目 的 。本 组 无 一 例 并 亦 发血管危象。 2 22 供 区 的 护理 .. 取皮瓣 侧前臂 及肘 部下放 置一软 枕 , 上
[ ] 张丁香 , 4 王彩风 , 王茹 . 2例舌癌半 舌切除前 臂皮瓣游 离移植术护 理[] 护理研究 ,0 6 2 ( A)1 2 —12 . J. 2 0 ,0 4 :1 2 13 5 刘淑娇, ] 王宏涛 , 张桂祥 , . 等 游离腓骨肌皮复合组织 瓣一期修复下
受 区 的细 心 护 理 和 对 显 微 外 科 术后 并 发症 的 预 防是 游 离 上 臂 外
痛较重 , 痛可 引起血管痉挛 和病人 的躁动 , 疼 导致血管危 象 , 因 此术后应适 时给予 止痛剂或 自控镇痛泵 。同时保持病室 安静 , 各项治疗及护理操 作集 中进行 , 动作轻柔 , 减少对病人 的刺激 ; 烦躁 、 情绪 激动的病人适 当给予镇静剂 。⑤保持 负压引流管通 畅: 由于 口腔癌根治术创面大 , 皮瓣移植术 常规 使用 扩容及抗凝 血药物 , 故术后渗血 、 渗液较多 。因此 , 颈部负压引流尤为重要 , 若引流不畅 , 因血肿形成致 吻合血管蒂受压 , 可 诱发皮瓣血管危 象。负压 引流管应放置在适当位置 , 避免管道扭 曲、 脱落 、 堵塞 、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2. 果 结
3 结论 .
哮喘已成 为儿童常见非传染性疾病 , 大多数患儿分散在家中治疗 , 多数 患儿家长对该疾病认识不够 充分 , 不能有效进行 哮喘发作的应急防护等 自 我护理措施 , 而近年 来 , 自我 护理 已经成 为个体 、 家庭的一个发 展趋势 【 。 5 ] 为了提高哮喘疗效 , 了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外 , 除 医护人员还应教授患儿及 其家属基本的健康教育 , 使其在哮喘预防 、 急性发作等时候 能够有效控制疾 病进程 。近年来 , 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护理过程 中对患者的疾病 预后 、 疾病 发生频率、 生存质量等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 其主要分为院内健康教育与 院 外健康教育。而 院内健康教育是 院外健康教育 的基础。
—
78 .
.
[ ] 陈虹 , 2 杨翠花 , 彭碧秀, 儿童哮喘长期 管理 与控制中健康教 育的效 等. 果评价[ ] 中国健康教育,05,i ) 8 4— 2 . J. 20 ( 1 :2 86 [ ] 计惠民, 归燕. 性疾病患者 的 自我护理 [ ] 国外 医学. 3 徐 慢 J. 护理 学分
作 者简 介 : 翠 龙 。 生 于 16 许 出 9 2年 6月 . 。 西 南 宁 . 科 , 管 护 师 , 女 广 本 主 主要 研 究方 向 : 年 护 理 。 老
医学信 息
护 理 园 地
ME IA F R o D C LI O MAr N N I
一
N 9 0 1 o0 2 1
本 研 究 主要 采 用 护 理 人 员 院 内教 育 , 推 动 家 长 对 患 儿 进 行 院 外 教 育 以 从 而增进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依从性 , 自我护理 习惯 , 良好 的生活习惯 , 自 我 管 理能 力 及 治 疗 效果 的 改善 。本研 究 中 的健 康 教 育 方 式 主 要 采 用 口头 讲 解哮喘相关知识及哮喘健康教育手册的发放两种方式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经过 医护人员 l a的健康教育后 , 观察组患儿在正确使 用干粉剂 、 坚持使用 峰流速仪 、 按期复诊及记 录哮喘情况等方面明显 优于对 照组 , 提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儿及家属 的依从性 , 帮助患儿建立 良好的 自我护理 习惯 , 提高患儿及家属 应对疾病措施 , 成 良好的生活 习惯 等 , 养 是 提高患儿 自我管理 能力及 治疗效 果的较好方 法, 明显 促进 了病人 与医护 及
人性化护理在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良好 的护患关 系 , 尊重 、 体谅 、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 充分取得
郁情绪 , 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 。大量临床 实践 证明 : 善于与
患者沟通与交流 , 能较好 地解 决患者 住院过 程 中出现 的各 种 负 面情绪及心理需求 , 减少护理纠纷 , 缩短 护患距离使 护士和
1 1 临床资料 .
察组和对照组各 3 。观察组 男 2 6例 2例 , 1 ; 龄 6 — 女 4例 年 0 7 5岁 , 平均 (5 1 . ) ; 6 . ±2 4 岁 疗程 4 ~1 ; 3周 家庭 病史 阳性 6 例 (67 ) 1 .% 。对 照组男 2 l例 , 1 ; 龄 6 7 女 5例 年 2~ 8岁 , 平均 ( 6 2±3 2 6. . )岁 ; 程 5 ~1 周 ; 庭 病 史 阳 性 5例 疗 4 家 (39 ) 1. % 。入组标准 : 均符合 《 中国精神疾病 分类方案与诊断
患者在较好 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 j 。⑥开放管理 和适 当
延长探视时间。除病情处 于急性期 的患 者外 , 其他 患者均 带 出郊游或 回家过周末 以及 延长家属 探视 时间 , 让患 者感受 到 大 自然 的清新和家庭的温 暖 , 强对 大 自然环 境和 社会 的适 增 应能力 。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 . 采 用医 院护理部 统一 制定 的病 房护士服务质量( 四个等级 ) 分 调查 表 , 别 由两组 患者进 行 分 填写 。治疗依从性 的评价统一 由护 士进行 评价 , 分成 三个 等 级 。对各种治疗 护理主动合 作 的作 为依从 性好 , 动服从 的 被 为较好 , 不合作 的为差 。
社区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中, 使患 者在 心理 上产 生 安全 感 , 立 战胜 疾 病 的 树
信心 。同时 , 区护 士还 应经 常 与 患者 沟 通交 流 , 社
的原发性 抑郁 症 。随着 社会 的老龄化 , 老年 抑郁 症 患者 日益 增多 , 国外调 查 表 明 , 区 老年 抑 郁 症 患 社
病 率 约 为 5 ~ 1 % , 国 的 患 病 率 大 约 为 6 ~ % 5 我
2 . _ 9 4 】 ]
。
鼓 励 其 表 达 自己 的 想 法 。严 重 的 老 年 抑 郁 症 患 者, 思维 活动 减 少 , 有些 甚 至伴 有 妄想 ( 病 妄想 、 疑 罪恶 妄想 、 系妄想 、 害 妄想 ) 语 言接 受能 力 下 关 被 , 降 。对 于这 些 患 者 , 使 用 非 语 言 的方 式 进 行 疏 应
症 患 者 常 见 的 消 化 系统 问 题 , 区护 士 应 在 家 庭 护 社
( D )2 S S _ 测评 患者 抑郁程 度 , ] 由社 区护 士 解 释 S DS
内容 , 协 助 患 者 逐 项 填 写 。S S总 分 4 ~ 4 并 D 1 7分 ( 度 抑 郁 ) 5名 ;8 5 轻 为 4 ~ 5分 ( 中度 抑 郁 ) 2名 ; ≥ 5 6分 ( 度 抑 郁 ) 名 。在 8名 抑 郁 症 患 者 中 , 社 重 1 经
月 定 期 进 行 上 门 随 访 , 周 电话 联 系 , 查 患 者 服 每 检
执行 。 ( 建立 家庭 、 四) 社会支 持体 系 社会 支持 虽 然 本身对健 康无 直接 的影 响 , 但其 可通过 提高 个体对 现实刺 激 的应 对能 力和顺 应性 , 到缓 冲生 活事 件 达 对健康 的损 害 作用 口 。老 年抑 郁 症 的致 病 原 因之 ]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社区家庭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诱发因素护理老年抑郁症是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续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多样化趋于不典型,与中青年相比有较大的临床变异,患者更易以躯体不适的症状就诊,而不是抑郁心境【1】。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各种老年疾病的增多,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
为此,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分析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
并且老年人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也会诱发抑郁症。
老年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也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之一,王祖新【2】提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削弱、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有关。
1.2遗传因素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特别是一些较早发病的患者大多都有抑郁症的家庭遗传病史。
而且假如抑郁症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个患病者,那么血缘越近,发病率就会越高,假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10%-13%,假如双方都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会高达50%【3】。
1.3社会心理因素老年人在年老后渐渐退出熟悉的工作岗位时,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一下子变得空闲老人会觉得突然无所是从,进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
同时,由于大多儿女又出门在外,老人在家无法得到家人充分的陪伴和安慰,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容易产生被丢弃的感觉,使其心情极度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疏解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分析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索分析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我院以往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案例,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方式,探讨老年病合并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式。
结果老年病极易引发老年患者抑郁症,不同的疾病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出现。
结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全面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抑郁症;心理护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志着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日渐显现。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弱、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尤其随着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在老年人口中出现,老年病患者成为极易并发抑郁症的群体之一1。
老年性疾病与老年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务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老年患者的疾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积极探寻有效的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健康,为我国健全医疗保障奠定基础2。
1 老年病与抑郁症分析随着社会因素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逐渐成为严重困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高发病症,对老年人生活心态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老年性疾病具有顽固性强、病程长、难根治等特点,患病后就伴随老年患者终身,加之我国当前老年性疾病的医疗及护理技术尚不发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治疗老年性疾病,也不能为老年病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极易诱发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老年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减弱,在忍受漫长的疾病折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及恐惧心理。
若医务人员没有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老年患者会在漫长的疾病治疗过程及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演化为抑郁症。
2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老年性疾病有顽固、病程长等特点,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的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改善和营造,注意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清洁、安静、优雅。
7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活的信心和勇气 , 克服疾病 所带来的困惑。
2 . 3 安全护理 严重情绪抑郁 的患者 , 精神活动充满悲观和绝 望、 消极厌世等 消极心理 , 对恢 复健 康缺乏信 心 , 往 往会有 自杀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 如控制血压 、 血糖等 ; 对脑梗塞 、 外伤 的患者
能在身边照顾的 3 9 ( 5 1 . 3 %) 人。 1 . 2 治 疗 方法 药 物治 疗 : 2 4例文 拉 法辛 缓 释 片 口服 7 5~ 2 2 5 m g / d , 3 1 例艾 司西酞 普兰 口服 1 O~ 2 0 m g / d , 1 5例文 拉法 辛
胶囊 7 5~ 2 2 5 m g / d , 6例思瑞康 2 5~ 2 0 0 m g / d 。同时配合心理 治
抑郁症患者 , 均 符合 《中国精 神 障碍 分类 与诊 断 标准 》 第 三版
( C C MD一 3 ) 诊断标准 , 共7 6例 , 其 中男 3 2例 , 女4 4例。年龄 5 5—8 0岁 , 平均年龄 ( 6 7 . 1 7 ± 5 . 8 0 ) 岁 。未 婚 、 离异、 丧偶 的 1 9 人( 2 5 %) 。病程最短 的 1 d , 最 长 的达 5 0年 , 1 0年 以上 的有 3 5
家属对疾病 的发生 、 发展 、 转归有较全面 的了解 , 有 正确 的认 知 ,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0年 6月 ~ 2 0 1 1 年 9月 心理科住 院的老年
增强对疾病康 复的信心 , 从而配合医疗 、 护理工作 。
2 2 心理护理 抑郁症是 以情 绪障碍为突出的一 种精 神疾病 。 入 院初期往往 表现 情绪低落 、 自卑 、 无助、 无望、 兴 趣下 降 、 感 到 生活无意 义 、 无动力 , 严重 时消极厌世 等消极心理 。针对患者存 在的不同心理 问题 , 采用解释 、 疏导、 鼓励 、 支持 和认 知行 为疗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