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乳腺癌X线诊断

照片显示
1.胸大肌充分显示,且 延伸至或低于后乳 头线
2.可见所有纤维腺体组 织后的脂肪
3.深部和表面乳房组织 分离充分
4.乳房下皱褶打开 5.无明显运动伪影
头尾位(CC)
头尾位应确保MLO位中容易漏掉的内侧组 织显示出来,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包含外侧 组织
对较表浅的内、外侧病变显示比较清晰, 但所暴露出的乳房组织较少,深部病变容 易被漏掉
通常由小叶原位 癌发展而来。 肿瘤组织呈弥 漫浸润性生长, 通常X线表现 为局限性致密 影,没有明确 肿块形成,可 伴有结构紊乱 和钙化。
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
病理基础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X线表 现为肿 块、结构紊乱、片状致密影或大量钙化灶。
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
头尾位(craniocaudal,CC)
照片显示
1. 内外侧乳房组织充 分显示
2. 乳头位于影像中心
3. 腺体组织和脂肪组 织清晰显示
4. 在乳房后部即胶片 边缘部分可见胸大 肌(约20%病例可 见)
乳腺X线检查优点
操作简单,比较经济,特别对钙化型乳腺 癌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熟练掌握正确的投照技术和诊断技能,X线 摄影能够对乳腺癌做出早期诊断,已成为 乳腺疾病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 被用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手段
正常乳腺X线分型
美国放射学会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Data System BI-RADS) 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
正常乳腺导管造影
肿块
肿块、 晕圈征
肿块、毛刺,皮肤增厚、乳头内 陷、漏斗症、血管增粗
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临床分析

中央部分密度较高 ,边缘 比较模糊 ,其中6 例出现合并钙化的情 况 ;1 2 9 例患者中x线检查显示结构紊乱2 l 例 ,主要征象为血管 影出现迂 曲、增多 、增粗 ,局部腺体发生紊乱 ,其 中l 1 例出现合
1 . 2 检查方法 :1 2 9 例均采用乳腺专用x 线检查 ,检查时主要采
用 头尾 轴 位 ( C C)与 内外 侧斜 位 ( ML O)。根 据 美 国放 射 学会
提供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的分型标准 ( B I — R AD S) 对x 线 片进行读片 ,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和密度 ,对于出现钙化的情 况 ,详细分析钙化 的形状、大小 、钙化灶直径 、数量等 ]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 , 乳腺癌的发 病率已占到我 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
势 ,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 ] 。加强对乳腺癌的早 期发现和诊断 ,对 于增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因 此 ,需要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目前 ,临床上主要 采取乳腺x 线检查 的方式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在研究不同病理类 型乳腺肿瘤的x 线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 ,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 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告如下。
病变边缘出现毛刺 。3 1 例肿块 出现浅分叶 ,3 5 例病变边缘 比较
模糊 ,1 2 9 例患者中3 9 例 患者 出现合并钙化 的情况 ,8 例 出现伴
随彗星扫尾征 ;1 2 9 例患者中x线检查显示簇样钙化6 l 例 ,3 1 例
灶状致密影也是浸润性导管癌的常见影像特征 。单纯癌 的典型征
吉林医学2 0 1 4 年l Y ] 第3 5 卷第3 期
乳腺X线良恶性钙化判读-彭卫军

圆形或点状钙化
圆形钙化
点状钙化
• <1mm 乳腺腺泡内形成的钙化
• <0.5mm 点状钙化 • 散在分布——良性 • 新出现/较前增多、或分布在癌周围、或呈
线样/段样分布——密切随访
环形钙化
• 见于囊肿壁钙化、脂肪坏死及导管内分泌物碎片钙化 • 表现为球形表面的钙质沉积
钙乳、营养不良性钙化、缝线钙化
弥漫分布
钙化随机分布整个乳腺,常为双侧
区域分布
• 钙化散在分布于较大范围>2cm,与导管 走行分布不一致
• 这类钙化常分布于单一象限的大部分区域 或累及多个象限,需综合分析
群样分布
至少5个钙化灶聚集,分布范围≤2cm 群样
线样分布
• 呈线样走形,可有分支 • 提示钙化沉积于导管内,应考虑恶性可能 • 血管钙化和粗棒状钙化为良性
线样
段样分布
提示钙质沉积在一个或多个导管及其分支, 应当考虑在乳腺的一叶或一段内广泛存在或 多灶乳腺癌的可能性
病例
病例1
段样分布细小多形性钙化 高级别导管原位癌
病例2
群样分布点状钙化 乳腺病
病例3
肿块伴群样分布细小钙化 浸润性导管癌
病例4
区域分布细小多形性钙化 导管原位癌伴多灶微浸润
病例5
此类钙化很小或很模糊,需仔细观察, 并结合其特征性形态分布确定类型
不定形钙化
良性可能
弥漫分布
需要活检
群样 (20% 4B) 线样 (60% 4C) 段样 (62% 4C)
粗糙不均质钙化
• 此类钙化形态不规则,显著且易于发 现,有聚集趋势
• 出现在纤维化、纤维腺瘤或创伤后发 展为营养不良性钙化的区域
内容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多种方法。
其中,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乳腺X线摄影,医生可以观察到乳腺组织的内部结构,检测是否有肿块、钙化等异常。
乳腺超声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肿块的性质,判断其是否为恶性。
而乳腺磁共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组织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帮助。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医生首先需要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特征,包括乳腺的大小、密度、皮肤凹陷、包膜的完整性等。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皮肤凹陷等异常现象。
然后,医生会进一步观察乳腺中是否有肿块、钙化等病变。
肿块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灶块,而钙化则表现为白色的颗粒或团块。
这些病变的形态特征和位置都对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形态学特征,影像学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通过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的特殊技术,可以得知肿块的血供情况。
乳腺癌通常伴随着血供异常的改变,如血流速度增快、血管异常扩张等。
这些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提供给医生更直观的信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
从影像学图片上来看,乳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存在可能误诊的情况。
而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然而,影像学诊断乳腺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组织较密的患者中,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乳腺超声虽然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对于乳腺深部和胸肌后侧的病变检测较为困难。
而乳腺磁共振则受制于成本和可行性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乳腺癌X线特征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查 。检 查 与 手术 间 隔 1周 。摄 影 条 件 为 全 自动 化 曝 光 控 制 , 常 规 采 用 侧 斜 位 ( L 及 轴 位 ( C) 行 双 乳 摄 影 , 要 时 作 M O) C 进 必 肿块 局 部 放 大 和 切线 位投 照 。参 照 美 国 放 射 学 会 的乳 腺 影 像
(45 )类 圆肿块 l 1. , 4例 ( 8 4 0 ) 边 缘 有 毛 刺 者 5 1.. ; 2倒 ( 8 4 )肿 块 合 并 钙 化 3 6 . ; 5例 ( 6 1 ) 毛 刺 样 肿 块 并 钙 4 . ; 化者为 2 3例 ( 0 3 ) 3 . 。 2 1 2 钙 化 7 .. 6个 乳 腺 癌 中 , 线 表 现 为 钙 化 者 共 4 X 7例 , 钙 化 的 检 出 率 为 6 . % 。其 中 表 现 为 多 发 簇 状 微 钙 佗 或 典 18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学 报 2 1 0 0年 第 3 1卷第 1 8期
乳 腺 癌 X 线 特 征 与病 理类 型 的相 关 性 分 析
昝 隽婕
【 要 】 目的 分 析 了乳 腺 癌 的 x 线 摄 影 与 病 理 的 关 系 , 提 高 术 前 乳 腺 癌 的诊 断 率 , 定 合 理 摘 为 制 的 治 疗 方 案提 供 依 据 。 方 法 选 择 7 6例 有 完 整 X 线 检 查 资 料 且 经 病 理 证 实 的 乳 腺 癌 患者 , 察 乳 腺 观 癌 的 x线 表 现 与病 理 分 型 并进 行 相 关 性 分 析 结 果 乳 腺 癌 的 x 线 特 征 主 要 表 现 为 肿 块 影 、 化 、 钙 结
1 3 病 理 学检 查 乳 腺 癌 标 本 经 固 定 、 埋 、 片 后 , HE . 包 切 行
乳腺癌32例X线表现分析

要仔 细观 察钙化 的特 点。如伴有乳管血性溢 液,对 确定 乳腺癌诊断有帮助,诊断困难 时,可借助彩色 B超 或乳 管造影进一步显 示 内部结构,多能得 出正确诊断 。
22 典型病例 .
例 1 :患者年龄 4 l岁, 自觉触摸到左乳肿块 ,无触 痛 ,查体 :左 乳 外 上 限 触 及 肿 块 2mx c c 3m,要 求钼 靶 检 查 ,钼靶摄 轴位 片+ 斜位 片 ,见左乳 外上 限的一 个约 侧
有外侵 时可呈现不 同程度 的密度 ,显示增 高片状 阴影,
21 疗效 泥沙样微 细锷化 8 ,占钙化总数 的 4 %; . 例 7 单簇钙化 点 4例 ,占钙化总数的 2 %;多簇 弥散钙化 点 4 其分 布与 导管走 向一致 5例, 占钙化 总数 的 2 %。其 中 9 乳腺触及肿块 l 。 5例
3 鉴别诊断 . 3
对于成簇 的小钙化,局限分布于某 一区
域时 ,与有些 良性钙化不易区分 ,最后 的鉴别诊断还需 要结合病理 ,单纯表现 为肿块 的病例中,有 3例肿物大 部 分边缘较光整 ,与乳腺纤维瘤不易区分,其 中 1例拟 诊 为纤维瘤 ,后手术病理证实为黏液腺癌 。 乳腺影像诊 断是一个 系统 工程 ,临床 资料很重要,
2 结 果
31 乳 腺癌 的 x线表现 乳腺癌 的 x线表现多种多样 , . 乳腺钼靶 x线普通摄影 ,较其他检查方法有明显的优越 性 ,特别对微小钙化 的确 诊率居领先地位 。①乳腺导 管 癌 是指癌组 织局 限于乳腺的中小导管内 ,癌细胞 内伴有 钙化 时,其对应铝靶 x线表现 为沿 导管行径分布的成簇 的多发细小钙化 ,边 缘锐 利且形态 多种 多样 ,当病变 累 及 的导管较 多时,表现 为钙化密 集分布 于某一象限甚至 整个乳腺 ,同时由于乳腺 导管癌 具有 多中心 的特 点,表 现为 多堆密集分布 的钙化 同时出现 ,此 为导管癌 的典 型 x 线表现。②肿块 小于临床触诊 的测量 ,即临床摸到的 比较大而 x线看到 的小于临床医生所测量的数据 。③ 肿 块 的质地 比较硬 ,活动性 差,边缘不清 ,是乳腺癌 的表 现 ,但应注意纤维瘤质地虽然很硬 ,但活动 、光滑 。 32乳 腺癌钙化 的阅片程序 . ①发现乳腺 x 线片上显示
50例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吉林医学2012年9月第33卷第26期· 571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之势,并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中晚期乳腺癌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其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旨在通过50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2011年之间于本院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共5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46岁。
有家族史者3例,占6%。
病灶大多位于外上象限。
其中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占2%,乳房胀痛为主3例,占6%,乳头血性溢液4例,占8%,乳房肿块38例,占76%,其他4例,占8%。
1.2乳腺X线检查方法:乳腺钼靶摄影,每例均摄取侧斜位(MLO)(45°~60°)及轴位(CC)。
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型标准[1]。
由主治医师以上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读片,对显示的肿块形状、大小、边缘和密度进行描述,对显示的钙化形态、大小、数量等进行详细分析,记录有无结构扭曲等其他征象。
2 结果乳腺癌的X线主要表现即主要征象为:肿块影、钙化、非对称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结构紊乱。
2.1肿块影: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X线征象。
50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表现为肿块者38例,占76%。
肿块密度一般高于正常腺体密度,且密度不均,可表现为块中之块[2]。
回顾发现,所有患者均能扪及肿块,X线测量块影大小一般小于临床触诊。
肿块的形态可呈团块状、星形、云片状、彗星状、分叶状、结节状等。
以团块状最常见,其中单发肿块34例,占89.5%,多灶性肿块2例,占5%。
肿块边缘有毛刺,长短、粗细不一,显示较模糊。
50例中有毛刺者35例,占70%;肿块合并钙化24例,占48%。
乳腺癌的X线常见表现及分析

乳 腺 癌是 女 f常 见 的恶性 肿瘤 ,近年 来乳腺 癌 的发病 率不 断上 生
升 , 国 内资 料统 计 , 发病率 占全 身各 种恶 性肿 瘤 的7 ~1%, 据 其 % 0 仅
次 于宫 颈癌 , 好发 于4 ~6 岁 绝经 期前后 的妇 女 , 0 0 X线钼靶 摄片 是乳
腺疾 病首 选 的影像学 检查 方 法。 为进 一步 提高 乳腺癌 的诊 断水 平 , 笔
者 回顾分 析 了8 例 X线诊 断为 乳腺癌 病例 , 经手术 病理证 实 8 例 。 6 后 l 1 临床资料 及方 法 选取 2 0 年 2 至 2 0 年 2 00 月 06 月在 我院行 乳腺钼靶 摄 片者 共 15 06 例, 均为女 性 , 龄 3 ~7 岁 , 年 3 0 平 均5岁, 0 临床多 以乳房 包块 、 胀痛 或溢 乳而就 诊 , 亦有 少数为健 康体
为 乳腺 局部密 度异 常增 高或两 侧乳腺 比较 出现 不对 称致密 ;钙 化 3 6 例, 表现 为泥 沙样钙 化点 , 成堆 分布 , 聚集 倾 向; 部皮 肤增厚 内 有 局 陷 l 例 、毛刺 l 例 、乳头 内陷 8 、导 管征 2 8 0 例 例。
3 讨 论
中图 分类 号 :R 3 77
3. 肿 块 或结 节 是乳 腺 癌最 多 见 的 X 线表 现 ( 2 1 图 、3 ,需 从 其 )
密 度 、 缘形 态和 动态变 化等 方 面分 析 。 边 本组 8 例 中, 6 X线 所见确 切
肿 块者 6 例 , 1 典型 X线表 现为 边界 不规则 的肿 块或结 节状 阴 9 占8 %,
肺部 感染 的疗 效[ .中 国临床药 学杂 志 ,2 0 , 4 J J 0 1(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76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乳腺外科就诊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分析x线表现,包括肿块、钙化等情况,同时与病理分型相比较。
结果本案患者当中乳腺癌x线表现以肿块影为主,58例患者x线表现为肿块影;乳腺癌的最重要特点是微钙化,48例患者出现微钙化;乳腺癌最重要表现为结构紊乱并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高,18例患者x线表现有此现象;乳腺癌伴有血管征的间接征象;淋巴结增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
结论乳腺癌的x线表现多为肿块影、结构紊乱及微钙化;乳腺癌的x线表现由病理基础决定。
【关键词】乳腺癌;x线表现;病理基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10-01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其严重危害了女性的健康。
近些年来,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我国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在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诊治主要是利用影像学检查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76例乳腺癌患者,并对其行乳腺x线摄影,分析了其x线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案患者76例均为女性,且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施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手术后分析其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患乳腺癌。
其年龄处32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0岁。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取患者轴位和内外侧斜位行乳腺x线检查,且检查与手术之间相隔的时间要保持在12d左右。
1.3 分析方法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所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以及数据系统的标准来进行重新读片。
观察患者肿块的形态、边缘以及密度,同时分析患者乳腺癌的钙化情况。
1.4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主要可参照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来进行,其主要包括非浸润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及其他罕见癌。
1.5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利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76例,发病期多处41岁到50岁,除发病部位外多见于上象限。
2.1 乳腺癌病理分类本案患者76例,56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4例非浸润性癌;5例浸润性特殊型癌;1例其他罕见癌。
2.2 乳腺癌的x线表现本案患者76例,58例x线表现为肿块影,其中37例边缘毛刺型,20例单纯肿块,38例肿块合并钙化。
48例x线表现为钙化,其中24例为簇状钙化,27例细沙样钙化,10例单纯微钙化,38例肿块合并钙化。
18例x线表现有结构紊乱且伴有局限性或是弥漫性密度增高,其中包括10例合并钙化患者,其主要为单纯结构紊乱。
29例x线表现存在血管增粗或增多等现象。
21例x线表现其乳头、乳晕及皮肤有明显改变。
23例x线表现淋巴结增大,26例淋巴结转移,50例淋巴结未转移。
经统计分析,淋巴结增大与淋巴结转移有极大的相关性
(p<0.01)。
3 讨论
3.1 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与病理基础
3.1.1 肿块影乳腺癌x线表现以肿块影为主。
乳腺癌病灶的显示由肿瘤组织及脂肪的密度来决定,若脂肪组织较为丰富那么肿块的显示就比较容易;若病灶所处的位置主要为腺体,那么肿块就不容易显示。
所以,肿块影的显示随乳腺自身的情况和病理类型不同而不同。
3.1.2 钙化钙化乳腺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出现钙化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与肿瘤细胞残片及坏死组织的矿化有关,另肿瘤上皮细胞的分泌或是由肿瘤而引起的乳腺组织出现异常代谢也有一定关系,且乳腺癌的坏死与恶性程度呈同向变化。
组织的坏死又容易使钙化出现。
3.1.3 结构紊乱并伴有局限性或是弥漫性密度增高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扭曲变形、纤维小梁增粗、变直或是紊乱,其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界限,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因癌细胞在出现浸润性生长,其
宿主组织会因恶性肿瘤的反应性纤维组织而出现增生,导致脂肪组织与正常乳腺腺体之间出现界面的扭曲或是变形所导致的。
3.2 乳腺癌的间接征象与病理基础
3.2.1 血管征乳腺癌最重要的间接征象为血管增多或增粗,可在肿瘤或是肿瘤周围看到异常血管,此血管迂曲扩张且非常密集呈网状,也会呈放射状或是排笔状分布于肿块四周,其病理基础大多是由于乳腺癌使得血运增加而导致。
3.2.2 乳头、乳晕及皮肤的变化乳腺癌的乳头、乳晕及皮肤的变化多表现为乳头凹陷、乳晕皮肤厚度增加或是病变位皮肤厚度增加和出现局限性凹陷。
这些都是由于癌肿对皮肤造成侵犯所导致的,其大部分发生在乳腺癌的中晚期。
3.2.3 淋巴结经统计分析,淋巴结增大与淋巴结转移有着极大的相关性,这说明x线摄影检查能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乳腺癌病理类型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肿块影、结构紊乱并伴有局限性密度增高为主,其最大的特征是微钙化,有些也为单纯微钙化,其最重要的间接征象为血管征,另外其还很好地反映了淋巴结转移的状况,与淋巴转移有极大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何晓东.乳腺癌全数字化x射线摄影征象与病理的对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06).
[2] 耿永斌.x线数字化摄影与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j].淮海医药,2011(04).
[3] 顾雅佳.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05).
[4] 杨志伟.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和x线摄影的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01).
[5] 何贵林.乳腺癌24例临床x线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