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樱花之国-日本》学案(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粤教版七年级下7.5第五节 樱花之国-日本(2)

课题:第七章亚洲第五节日本(2)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日本的气候。
2、记住人本工业分布的主要地区。
3、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质疑)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目标与要求:听老师精讲并自我整理。
模块四:当堂训练1、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C. 农业发达,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C.九州岛和太平洋沿岸D.北海道沿岸和日本海沿岸3、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大陆相比( )A.冬季温和、夏季高温、降水较多B.冬季凉爽、夏季温暖、降水较少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较多D.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4、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B.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C.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D.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输入5、日本有54座核电站,规模仅次于美国、法国,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这与该国的哪种国情有关()A.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B.技术先进,是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C.人口密度较高 D.资源贫乏,尤其是缺少煤、石油等常规能源6.下列国家中,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产品输出地的是( )A.中国B.韩国C.美国D.澳大利亚7、下列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与亚洲大陆同纬度位置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C.首都东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全国都处在东亚季风区范围内8、下列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B.日本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C.日本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D.日本工业布局分布均衡9、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 )A.木材和电子产品B.钢材和轻纺产品C.家电产品和汽车D.录像机和照相机10、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主要原因是()A. 便于填海造陆和排放工业废弃物B. 便于进口原料和输出工业产品C. 靠近人口密集区,方便顾客D. 沿海地区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密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5节《樱花之国-日本》学案(无答案) 粤教版

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一)本节学习目标:1.记住日本的主要组成:四大岛屿2.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主要城市5.知道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和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6.正确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7.知道日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2.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三)课前自主预习:引导:前面我们知道了亚洲被分为了六大地区,我们也简要了解了东亚。
东亚五国唯一的一个群岛国家是日本。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战后经济衰退,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只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5、60年代,就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是什么原因使它经济复苏这么快呢?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原因?活动(1):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半球、纬度位置:日本全部位于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带。
海陆位置:日本东临________,西临_______海、_______海,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东亚______国;由此可知,日本海陆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板块位置:日本地处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温泉活动(2):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日本是由四大本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的,四大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的面积最大,在日本的南部,还有个分布在太平洋内的_________群岛。
活动(3):读课本P29页“知识之窗”,完成: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古代受_______的影响(主要是______朝时期),近现代受________文化的影响,形成了__________的文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是________,名族是__________活动(4):读课本P29—P30页、地图册P18页日本地形图,完成: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面积狭小,且集中在沿海地区,日本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受日本地势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河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同时日本的__________资源也非常丰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世界_________,日本海岸线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这对日本发展_____________经济十分有利。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五节 樱花之国-日本(教案)粤教版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2、日本不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大量重要的原料和燃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不利因素。
本学期总第27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
日本(2)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资料和读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3、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
4、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
5、引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
6、由工业区的位置推测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可通过阅读材料提供的补充材料了解。
7、主要城市部分:较详细叙述了日本首都东京的城市职能和规模,可结合日本的港口进行介绍。
教师做系统性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一、
激情
导入
二、
自主
学习
一、导入:
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粤人版地理七下7.5《日本》教案设计

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记住日本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四大岛屿),并能正确填图。
2.使学生记住日本的地形特点。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胡原因,以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4. 记住日本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2.结合日本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突破:学生读图、讨论、比较,自己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图片展示日本和服、樱花、茶道。
问:以上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文化?答:日本。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
【板书】第五节日本一、一衣带水的邻国,位置,组成1、【指导读图】读日本地图,读图要求:(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本首都。
(2)日本濒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首都是东京。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2、【指导读图】读日本地形,读图要求:(1)找出日本主要的山脉、平原和河流。
(2)归纳日本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山脉:奥羽山脉、赤石山脉、越后山脉、飞弹山脉。
平原:关东平原。
河流:信浓川。
日本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
3、【板书】文化【展示图片】城市街景中的招牌上的汉子、具有中国唐朝建筑风格的唐招提寺、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与和服。
【启发提问】为什么日本的和服与中国古代的服装非常相似?阅读课本P29自然段。
学生回答:因为日本与中国相邻,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指投影讲解】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国家,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受西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
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板书】二、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指导读图】日本民居图、具有防震设计的建筑图【启发引导】(1)日本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多采用较轻的木结构?(2)为什么日本现代建筑要有防震设计呢?【指投影讲解】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复杂历史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于日本的一些特定地理现象和问题,如地震、火山、经济模式等,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通过绘制和分析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日本的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图片: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3.地图: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地图4.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什么了解和看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日本作为一个与中国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国家,其地理特点、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
3.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地理知识的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日本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粤教地理七下《樱花之国-日本》同课异构教案 (1)

日期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课时教学内容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日本的主要组成:四大岛屿;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在读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懂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借鉴他国经验与教训。
教学重点记住日本四大岛屿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教学难点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大大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教学具器材地图批注[新课导入]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介绍日本的知识竞赛或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
2、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对日本的了解,从服饰、建筑等方面来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3、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和展示,概括日本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中西方兼容)[活动一]看图说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1、看地图册“日本的地形图”,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道与九州岛),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测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曲折)这对日本的那些方面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3、在图上指出重要的城市名称,并分析城市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引导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形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分布着狭窄的平原,因此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平原。
)[活动二]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和周围邻国比较得出日本的面积狭小特点。
[活动三]多火山地震1、在日本地形图上找出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由图例可以判断出它还是什么山?(火山)[展示]富士山景观图片,学生欣赏富士山图片,感受其美丽。
2、展示日本近年来地震的图片资料,探讨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可让学生先回顾复习七年级上策火山地震带的相关内容,投影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3、讨论分析活动1问题:为什么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呢?(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因此多火山地震)4、增加有关防震避震的知识,学生班上交流对火山地震防避的认识。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日本。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国旗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中的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并总结出日本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
(一)本节学习目标:
1.记住日本的主要组成:四大岛屿2.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5.知道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和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
6.正确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7.知道日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2.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前面我们知道了亚洲被分为了六大地区,我们也简要了解了东亚。
东亚五国唯一的一个群岛国家是日本。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战后经济衰退,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只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5、60年代,就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是什么原因使它经济复苏这么快呢?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原因?
活动(1):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
半球、纬度位置:日本全部位于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带。
海陆位置:日本东临________,西临_______海、_______海,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东亚______国;由此可知,日本海陆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板块位置:日本地处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温泉
活动(2):读课本P28页7.50图,完成:
日本是由四大本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的,四大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的面积最大,在日本的南部,还有个分布在太平洋内的_________群岛。
活动(3):读课本P29页“知识之窗”,完成: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古代受_______的影响(主要是______朝时期),近现代受________文化的影响,形成了__________的文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是________,名族是__________
活动(4):读课本P29—P30页、地图册P18页日本地形图,完成:
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面积狭小,且集中在沿海地区,日本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受日本地势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河流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资源丰富,同时日本的__________资源也非常丰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世界
_________,日本海岸线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这对日本发展_____________经济十分有利。
日本的最高峰是____________;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_____带和__________带__________气候。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
冬季,东京比北京__________(冷还是暖),夏季呢?降水量,东京比北京__________(多还是少)。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 活动(5):读课本P31页、地图册P19页日本工业原料输入图,完成:
日本领土狭小,自然资源_________,其中_________资源最为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都需要_________,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进口国
观察地图册19页,完成下表
资源种类 输入的地区
石油 铁矿石 煤炭 木材
活动(6):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日本的农业:日本由于地_____人_____,其的农业实行___________的小型________农业,所以_____________产量很高;日本渔业发达,_________世界第一,___________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 活动(7):读课本P32—P33页、7.57图,完成:
日本领土狭小,自然资源_____,其中_____资源最为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都需要_____,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进口国,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量出口,因此日本经济___________,因需大量进口原料、燃料,所以日本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日本经济发展的类型为___________,日本工业也存在污染问题,所以日本以后发展的方向是将耗能_____、污染______的企业向海外迁移,日本的第一贸易伙伴是
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工业非常发达,其不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分布原因:
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城市
东京 36 °N 3.7° 25.1° 21.4° 1610mm 北京
40 ° N
-4.7°
26.1°
30.8°
636mm
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B :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D :产品主要出口 太平洋沿岸的有利
条
件
A :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C :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工业
经济
效益
高
读右图,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城市②、③所在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
城市④所在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
城市①⑤所在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
城市⑥所在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
濑户内海沿岸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
城市①是_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_
城市③是_________、城市④是_________
城市⑤是_________、城市⑥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