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生态文明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学计划(通用3篇) 第1篇: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人人争当“礼仪标兵”,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促使他们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全方位提高文明素养,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目标措施通过晨会、班会、黑板报、教室环境布置、同学榜样等各种形式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目标如下:1.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要做到五个“不”,不随手乱扔纸片,不随处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留鞋印、球印,不向楼下泼污水、脏水、抛纸团、饮料瓶等。

其次在同不卫生习惯告别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随时随地地捡拾地上的垃圾,擦洗墙上、桌上的污点、污痕、污迹,擦净楼梯上、过道上、教室地面上的各种污迹并保持教室桌椅和卫生角的整洁,为创造洁净的校园环境做自己的贡献。

再次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同学起污辱性绰号,文明交往;上下楼梯、出入厕所不推搡拥挤;不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乱涂、乱刻、不损坏公物;不在升国旗与集会时讲话。

在告别陋习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升国旗时,严肃庄重,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问好、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课时起立向老师问好;课堂发言先举手;进老师办公室报告或轻轻敲门,经允许后进入;当领导、老师问话时,能主动站起来回答。

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回家与家长打招呼。

碰见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对老、幼、病残者有爱心,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等。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

2、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科学知识:1、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了解桑基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2、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二、新课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师讲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1)鱼缸养鱼。

(2)种小草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

同时各小组讨论: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C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D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全班汇报。

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出示P38页的三幅图。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变化?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请同学们阅读P39和资料并讨论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

4、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师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及我国怎么保护珍稀动植物。

请学生们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师介绍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并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它们意义。

小学五年级生态文明教案篇2时间:星期二地点:三年级一班教室参加人:本班全体学生主持人:班主任活动目标:1、知道治理环境的紧迫性,懂得环保的意义。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身边的环境。

3. 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生态环境的状况及问题;3.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4.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5. 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生态环境的状况及问题分析;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3.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式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情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集样品、观察实验等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一些环保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情境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要素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及问题。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进行观察实验。

4. 讨论反思:学生回顾实践活动的过程,讨论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新认识。

5. 知识总结:总结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6.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一些环保任务,并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主动行动。

2. 谈话评价: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意识。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实践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态资源,形成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1. 生态环境概念及意义:- 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 学习科学的观察和思考方法,初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2. 环境保护实践:-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了解环保的具体实践行动。

- 开展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 参观生态公园,了解生态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3. 生态系统:- 探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 学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4. 资源利用与节约:- 了解资源概念和资源的类别。

- 分析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资源利用和节约。

- 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环境污染与净化:- 了解常见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

- 学习环境净化的方法和技术,如净水、净化空气等。

- 进行环境净化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3. 课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环境公园、博物馆等地,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总结性评价:- 进行小组或个人汇报,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 制作生态画册、展板等形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2. 形成性评价:- 布置针对性的小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教学时长安排:本学期共18周,每周3节课,共计54节课。

按照每周2节课的课时安排,共计27周,180节课。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育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育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育教案(优秀8篇)篇一:生态文明建设班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

要从培养学生的。

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

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过程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

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

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

问题7是让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关系复杂,无法逐个研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将营养功能相同的生物类群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研究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信息传递,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

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观研究中也常常要应用这种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大多数学生在讨论了问题1~5后,应当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模板(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模板(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生态文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023年五年级上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上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上学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 单元一:生态环境与健康(1)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环境保护与环保行动(3)环境破坏与健康问题(4)环保宣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文献调研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演讲比赛。

2. 单元二:物种多样性与保护(1)物种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2)动植物的分类与特点(3)保护物种多样性(4)身边的小动物与植物教学方法:图示解说、实地观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分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保护动物的意义。

3. 单元三:资源利用与保护(1)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能源的利用与保护(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小组合作研究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调查家庭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制定资源利用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

4. 单元四:环境污染与治理(1)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2)环境污染常见治理方式(3)小组调查与问题解决(4)环境污染案例分析与研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研究、问题解决讨论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污染调查研究,提出治理建议;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5. 单元五:建设美丽环境,共同呵护地球家园(1)环保行动与倡议(2)环保实践与成果展示(3)参观与互动交流(4)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观摩学习、主题班会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种植绿化植物、清理垃圾等;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工程示范点。

三、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

2023五年级生态文明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

2023五年级生态文明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

2023五年级生态文明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五年级生态文明教育教案1目标要求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二、目标展示三、自主学习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内涵: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老师归纳总结国家: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5、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生态
文明教学计划
一、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三亚”的情感。

2、了解三亚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
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三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三、课时安排(29课时)
第一课我的家乡——三亚 4课时
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 4课时
第三课大自然的馈赠 3课时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课时
四、教学措施:
1、每一课的“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学习。

4、“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多为开放式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回答,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收集教学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如影片、动画、图片等,并整合到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