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

合集下载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淋巴管瘤,是由扩张的淋巴管及增生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等共同组成,为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

按照瘤组织淋巴管腔和形态大小不同,可分为囊状淋巴瘤、毛细淋巴瘤、海绵状淋巴瘤3个类型。

(一)囊状淋巴管瘤【主要表现】囊状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淋巴囊肿。

肿瘤由高度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可为多房性,多发生于小儿。

主要表现为皮下无痛性囊性肿块,多发于颈部,肿块位于颈部一侧,弥漫性隆起,可有囊状感。

也可见于腋窝、腹股沟等处。

多数出生时即存在弥漫性肿物,表面皮肤正常,肿物柔软,可有波动感,与基底及四周正常组织关系紧密,不能推移。

穿刺可抽出草绿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治疗与护理】(1)手术治疗:囊状淋巴瘤一旦确诊,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切除。

⑵护理措施:①避免挤压,防止受伤、破溃、感染。

②需手术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术前皮肤清洁准备,术后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

(二)毛细淋巴管瘤【主要表现】毛细淋巴管瘤,由扩张的微小淋巴管构成,多发生在皮肤深层或皮下组织内。

常见于股部、上臂和腹部,也可见于面颈部。

发病开始为疣状或小结节状肿物,表面平滑或不平滑,逐渐增大。

检查肿物柔软,稍有压缩性,病变表浅者为淡黄色透明的小水疱,边界不清。

【治疗与护理】⑴一般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生长缓慢,如果肿物较小、表浅,一般无需治疗。

肿物较大或影响容貌时,可进行冷冻、激光或电灼治疗。

(2)护理措施:①避免挤压,防止受伤、破溃、感染。

②冷冻、激光或电灼治疗者,注意预防感染。

(三)海绵状淋巴管瘤【主要表现】海绵状淋巴管瘤,由明显扩张的淋巴管、结缔组织、弹力纤维、平滑肌等组织构成,因肿瘤组织与海绵相似,故名海绵状淋巴管瘤。

多见于颈部、面颊部、口唇、舌部等处,也可见于四肢。

肿物生长位置较深,边界不清,瘤体表面皮肤正常,偶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稍韧,具一定压缩性。

穿刺时可抽出黄色液体。

可致局部组织明显肥大,如生长在口唇部,可形成巨唇症;生长在舌部者,称为巨舌症;肢体发病称为巨肢、巨手等。

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医疗装备 2016 年 12 月第 29 卷第 24 期 Medical Equipment,December. 2016,Vol. 29,No. 24•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刘登辉(通信作者),肖雅玲,李勇,黎明,黄召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给予注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〇.〇5)。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疗效更为显著,不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6) 24 -0137 -01颈部淋巴管瘤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1]。

目前研究认为淋巴 管瘤是淋巴管异常增生所致,不是真性肿瘤,通常不会对患儿 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会影响患儿的美观[2]。

以往淋巴管 瘤患儿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但部分患儿疗效不显著。

有 研究表明,通过手术直接切除淋巴管瘤病灶具有较为满意的 效果[3]。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 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探讨手术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颈部淋 巴管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

纳人标准:符合小儿颈部淋巴 管瘤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感染患儿;排除恶性 肿瘤患儿;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儿。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

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 10岁,平均(4.63 ±1.75岁)。

小儿巨大淋巴管瘤的治疗体会

小儿巨大淋巴管瘤的治疗体会

胸膜 、 输尿管及重要的血管 、 神经等 , 则将该处瘤囊一 去顶 , 勿使 遗 漏 , 吸尽囊 液 后 。 2 以 %碘 酊 涂 擦 2次 ; 肿 瘤 侵入 器 官 时 , 行器 官 部 分 切 除 。瘤 床 置胶 管 引 可 流 。 当加压 包 扎 。 适

2 结果
本组 l 例均获痊愈 ,其 中 2 2 例行平阳霉素瘤体 内注射 后 1 月 内痊 愈 。手 术 治愈 l 。 个 0例 21 病 检结 果 l 手术 切除 标 本 均送 检 ,其 中囊 . 0例 状 淋 巴管瘤 8例 , 海绵 状 淋 巴管 瘤 2例 。
22 术 后 并 发 症 . 淋 巴 液漏 1 ,经 引 流管 注 入 平 例
阳霉素每周 1 , 2 次 共 次后 , 渗液逐步停止 , 痊愈 。右 1 一般资料 本组 l , . 1 2例 其中男 9 , 3 例 女 例。年 侧 斜 颈 1 . 患 儿 3个 月 大 , 侧 颈 部 淋 巴管 瘤 长 例 该 右 龄 1 9d~1 0岁 ,其 中 3岁 以 下 9例 。 3~l 0岁 3例 。 径 1 c 术后 1 5 m, 个月渐 出现右斜颈 , 经每 日按摩及间 肿瘤发生部位 : 颈部 4例 , 胸 壁 3例 , 下 4例 , 前 腋 腹 断 理疗 , 至术 后 6个 月 渐恢 复 正 常 。 膜后 1 。 例 术前 行 B超 、 T、 I 穿 刺确 诊 。B超 或 23 随 访 本 组 患 儿 术 后 均 获 随访 ,随 访 时 间 3个 C MR 或 . MR 检查 显示 ,除 腋 下 1 为 双囊 或 3囊 结构 外 . I 例 其 月 ~6年 . 未见 肿瘤 复 发 。 余 病 例均 显示 囊 状 瘤体 内纵 横 条带 状 回声 分 隔 . 大 3 讨 论 呈 小不 等 的蜂 房 样结 构 。肿 瘤 最 大径 分别 为 8~1 m。 5c 31 平 阳霉 素 局 部 注 射 在d . 巨大 淋 巴管瘤 治 疗 中 . ,L J 合并瘤体内陈旧出血 3 , 例 轻度气管压迫 2 。 例 的 应 用 平 阳 霉 素 是 直 接 作 用 于 D A 的 抗 肿 瘤 药 N 1 治疗 方 法 . 2 物 , 用 机 制 为 破 坏 淋 巴管 瘤 壁 细 胞 , 作 导致 瘤 壁 发 生 1 . 平 阳霉 素瘤 体 内 注射 除肿 瘤 位 于 前 胸 壁 及 炎 性 粘 连 , 淋 巴管道 闭 塞 , 而达 到 治愈 的 目的 。 .1 2 使 从 平 腹 膜 后各 1 外 ,其 余 l 均行 瘤 体 内注射 平 阳霉 阳霉 素 既 可单 独 应用 , 部 分 淋 巴管 瘤 治 愈 【 , 可 例 0例 使 2 又 _ 素每次 0 gk , -m / g 每周 1 , 3 次 分别 为 1 4次。2 ~ 例颈 用 于术 后 淋 巴 液漏 的治 疗 , 术前 应 用 平 阳霉 素 与 而 部 淋 巴管 瘤伴 轻 度 气 管压 迫 者 , 穿 刺 抽 吸近 气 管侧 手术结合治疗淋 巴管瘤报道较少 , 先 程宪珍等 报 道 , 淋 巴囊液减压 , 再于远离气管侧淋 巴瘤囊 内注射平阳 术 前 使 用 平 阳霉 素 的 患 者 , 中肿 瘤 边 界 清 楚 , 易 术 较 霉素。 剥离 , 使手 术 难 度减 小 。本 组术 前 行 平 阳霉 素 注 射 的 1 . 手 术 切 除 l 需行 手 术 治 疗 ,均 在气 管插 病 例 , .2 2 0例 瘤体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缩 小 , 射 瘤 囊 附 近 区域 注 管 全 身 麻 醉 下 进 行 。 瘤 体 完 整 切 除 及 大 部 切 除各 5 肿瘤 边 界较 为 清 晰 , 处粘 连 亦 较疏 松 , 该 分离 难 度 小 , 例 。 术 时沿 肿 瘤表 面钝 / 手 锐性 分 离 . 较疏 松部 分可 同 时 由于肿 瘤 体 积 的缩 小 . 手 术 创 伤范 围也 相应 减 除 使 在非 直视 下 以手 指 轻 柔 分 离外 , 尽量 争 取 在直 视 下 操 少 。 表 巨大 淋 巴管 瘤 手术 前 的 2~3周 , 为 有效 的 体 作 作, 因瘤囊菲薄透明 , 必要 时切开瘤囊 , 以便 于暴露肿 辅 助 治疗 , 可多 点 、 次 局部 注 射 平 阳霉 素 , 当瘤 体 分 但 瘤 所 侵及 边 界 ;若 瘤 体 包绕 或 紧 贴 重要 组 织结 构 . 如 贴 近气 管 、 至 压 迫 气 管 时 , 甚 近气 管 处 瘤 囊 可 行 穿 刺 或 切 开 减 压 . 可 局 部 注 射 治疗 , 不 因局 部 注 射 平 阳 霉 素 数 日内 , 囊体 积 增 大 , 瘤 有加 重 气管 压迫 的可 能 。 作者 单位 :2 2 0 广东省佛 山市 .广州 中医药 大学 附属南 海妇 580 32 d . 巨 大 淋 巴 管 瘤 的 手 术 要 点 术 前 准 备 充 . ,L J 产 儿童 医院( 高卫 华 , 何淑媚 , 时鸣 )5 0 2 广州市 儿童 医院 ( 何 ; 1 10 李 成昌 ) 分 , 其 需 重 视 相 关 的 影 像 学 检查 , 彩 色 多 普 勒 检 尤 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病例报告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刘敏 肖宝来 史玉爽患者女,7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块7年,初始为右侧颈部米粒大小肿块,于2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包块突发增大,质硬伴疼痛;今见肿块继续增大,伴右颈部活动受限,无声嘶,吞咽正常。

专科检查:右颈肩部皮肤青紫,可触及范围91mm82mm6mm质硬包块伴疼痛,活动度差。

应用sie m ens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0MH z,于右颈部多方位探测:右颈部皮下可见范围87mm69mm46mm无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条粗大分隔,呈蜂窝状改变;囊内透声差,可见点状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右侧颈部皮下多房囊性包块,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图1)。

颈部MR平扫:右侧颈肩部皮下可见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尚清,信号不均,其内可见分隔及液平,该病灶偏内侧区可见不规则短T1短T2信号灶;该病灶上达颈2水平,下至右锁骨上,最大径线85mm65mm64mm,所见颈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诊断:右颈肩部皮下异常信号灶,考虑淋巴管瘤(图2)。

入院诊断:右颈部淋巴管瘤并囊内出血。

于入院当天行右侧颈部淋巴管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囊性包块位于皮下,范围约87mm65 mm57mm,张力高,包膜菲薄呈蓝色,与周围皮肤有粘连;分离过程中包膜有破损,可见陈旧性血性液体及黄色液体溢出,包块内呈囊性分隔状,内见血凝块(图3);包块内侧与颈内静脉紧贴至胸锁乳突肌后方,外侧至斜方肌前缘,上至甲状软骨水平,下方达锁骨后方,并有神经自囊性包块内穿过,行肿块切除。

病理诊断:囊性淋巴管瘤(图4)。

讨论 淋巴管瘤(l ymphang i o m a)系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多由于胚胎淋巴管发育异常或某些原因引发发病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导致淋巴管扩张、增生而形成淋巴液潴留;也可因外伤,炎症,寄生虫感染等后天性因素导致长期淋巴液流出受阻,淋巴管闭塞扩张而形成。

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012 年 11 月第 6 卷第 22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November 15,2012,Vol. 6,No. 22
·临床经验·
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张雪琴 魏明发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因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所致的软 组织良性肿瘤。本文回顾性研究我科 2001 ~ 2011 年收治的 150 例淋巴管瘤患儿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瘤体部位见表 1,病理分型见表 2。 二、讨论 淋巴管瘤是儿童 常 见 的 一 种 软 组 织 良 性 肿 瘤 ,男 女 发 病 率 相当,多在出生 时 或 生 后 早 期 出 现 症 状。本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均 认 为是胚胎时期原始淋巴囊发育异常,淋巴系统与静脉系统交通 异常所致,具体机制不详,可合并同来源于中胚层的血管脂肪等 成分,分为 3 种类型: Ⅰ型为单纯性淋巴管瘤,Ⅱ型为囊状淋巴 管瘤,Ⅲ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组 143 例根据术后病理检 查分型为: Ⅰ型 3 例( 2. 1% ) ,Ⅱ 型 94 例 ( 65. 7% ) ,Ⅲ 型 46 例 ( 32. 2% ) ,其中 11 例合并血管瘤,1 例合并血管脂肪瘤。 1. 诊断: 淋巴管瘤的临床症状多比较典型,再结合超声及穿 刺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依据情况辅以 MRI 及 CT 检查,基本可以 确诊。本组 150 例术前确诊 141 例,另 9 例因位于腹盆腔内于手 术中确诊,手术组均有病理检查再次证实。 本病临床表现 主 要 为 局 部 包 块,可 缓 慢 渐 进 增 大,质 软 中, 大多呈囊性感。位于颈面部的瘤体可逐渐增大并侵犯对侧及深 部组织,包绕重要的血管神经,可压迫气管及食管,造成呼吸困 难及吞咽困难。瘤体部位受到外力损伤后可发生瘤内出血,短 期内包块迅速增大伴疼痛。腹盆腔内瘤体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 腹痛,本组 8 例均以腹部疼痛为首发临床症状。全组 150 例以 包块就诊者 135 例,局部疼痛 15 例,3 例合并呼吸困难,1 例合并 吞咽困难。50 例伴不同程度贫血,34 例 < 1 岁,平均年龄 1. 44 岁,34 例包块大小均超过 5 cm × 5 cm,16 例穿刺细胞学和( 或) 术中示瘤体内陈旧性出血,巨大瘤体内较多量淋巴液局部滞留 和( 或) 伴瘤内出血,对低龄儿童体液循环可能造成影响,相对成 人而言,低龄儿童对体内液体容量变化更为敏感,临床上应特别 重视。 结合病史和体征 后 怀 疑 为 淋 巴 管 瘤 时,应 常 规 先 行 超 声 检 查,可明确瘤体的部位、性质、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 或药物注射治疗提供依据,并可用于监测预后情况。CT 及 MRI 检查可提供比较可靠的客观图像,深入了解瘤体的位置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颈腋部较复杂位置以及腹盆腔较深位置的 瘤体,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可用于鉴别诊断。也可辅助穿刺 细胞学检查,若穿刺抽出淡黄色清亮淋巴液即可诊断为淋巴管

小儿淋巴管瘤ppt课件

小儿淋巴管瘤ppt课件
阳性。
9
10
三、诊断:Diagnosis
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检查帮助确诊
单纯性淋巴管瘤 少见,大多据外观可 确诊。B超可发现包块,穿刺抽出浅黄色的 淋巴液。 海绵状淋巴管瘤 根据发生的部位,皮肤 颜色,穿刺抽出淋巴液. 有时应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外观颜色 穿刺抽出液。
11
囊状淋巴管瘤
部位、体征,可以考虑到该病的诊
位于下肢的淋巴管瘤,肢体呈象皮肿; 发生舌部,形成巨舌并造成进食和语言 困难,或呼吸困难。扪之成 柔软的肿块。
7
8
3、囊状淋巴管瘤
多发生在颈部的锁骨上窝处 。囊状
水瘤可发生在纵隔、腹膜后、盆腔等处,
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灶体积较大,
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可有波动感。 位
于皮肤表面的颜色呈浅蓝色,透光试验
淋巴管瘤。
3
二、病理分类 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 单纯性淋巴管瘤
由丛集的毛细淋巴管扩张而形成,管腔 不规则,部分管壁突入管腔; • 海绵状淋巴管瘤 • 由较大的淋巴管和小的多房淋巴腔隙组成;
• 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水瘤)
常为多囊性
4
二.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断。穿刺抽出浅黄色液体,则诊断成立。 诊断困难时,配合B超、CT和MRI。
12
四、治疗:Treatment
1、 手术治疗
小儿淋巴管瘤自行消退的可能性 极小,确诊后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13
2、 局部注射
先抽尽淋巴液, 注射博莱霉素或平
阳霉素,每次用量4—8mg ,2—4周一 次,3-4次即可治愈(本院资料)。
1. 单纯性淋巴管瘤 位于皮肤的浅层,有 时在皮肤上隆起,在股 部、头部、上肢等处多 见,也有少数发生在口、 舌、眼和外生殖器部位,

开窗置管注射OK-432治疗颈面部淋巴管瘤

开窗置管注射OK-432治疗颈面部淋巴管瘤

受 了开 窗病 灶 内 留 置 导管 间 断 注射 0 一 3 取 得 满 意 疗 效 , 灶 区无 疤 痕 及 色 素 沉 着 , 后 无 K 4 2, 病 术
明显 并 发症 ,无需 再次手 术治 疗 。 结论 开 窗病灶 内置 管间 断注射 O 一 3 K 4 2治疗 颈 面 部淋 巴管 瘤 特别是 水囊 瘤 , 具有 微创 、 安全 、 效果 确实等 优点 , 于手术 难 以切 除的 巨大囊 瘤是 较 好 的微创 治 疗 对
方式 。
[ 关键词】淋 巴管瘤/ 治疗; 面部肿剂量 [ 中图分类号】 7 9 R 3.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6 5 (0 6 5 0 2 — 4 17 — 3 32 0) — 3 4 0 0
Itr t n net no nemi et jci f t I o OK42T r u hI d el gB l o ahtrItaein l 3 h o g n w ln al nC tee rls al i o n o y
惠 小刚 , 谷 继 卿
( 津市儿童 医院小J  ̄科 , 天津 3 0 7 ) 天 tl ,- 0 0 4
[ 要】 目的 介绍并 评价应用 O 一 3 ( 摘 . K 4 2 沙培林) 治疗 颈面部淋 巴管瘤的方法 和疗效 。 方法 注射
回顾性分 析 1 5例 颈 面部 淋 巴管瘤 患儿 的诊 治 经 过。 结果 1 5例 患儿 均为 较大 的囊 状水 瘤 .均 接
维普资讯
-2- 3 4
J ra O l i lP dar ugr,co e,2 0 ,o 5 o nl fCi c e i i S rey t r 0 6V 1 .No u na tc O b . 5

儿科浅表淋巴结摘除术手术操作步骤

儿科浅表淋巴结摘除术手术操作步骤

儿科浅表淋巴结摘除术手术操作步骤
儿科浅表淋巴结摘除术是指对儿童浅表淋巴结进行手术切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手术操作步骤如下:
1. 患儿准备:患儿被催眠或麻醉,并被安置在手术床上。

手术区域应被清洁消毒。

2. 切口准备:医生在手术区域周围用消毒剂进行局麻,然后用手术刀在皮肤上作出一小切口。

3. 分离淋巴结:医生小心地分离淋巴结组织,同时确保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

4. 淋巴结切除:医生使用手术器械切除目标淋巴结,通常是用剪刀或手术镊子剪除。

5. 停止出血:手术后,医生会检查切除区域是否有出血,并使用止血钳或电凝器来控制出血。

6. 关闭切口:如果切口较小,可以用缝线或绷带将切口关闭。

如果切口较大,可能需要缝合。

7.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切口上覆盖消毒敷料,以防止感染。

患儿会被转移到恢复室继续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医生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并根据
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或疑虑,建议您咨询医生或专业医务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
孙建中;葛一凡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7(026)009
【摘要】收治小儿颈部淋巴管瘤68例,年龄最小生后29d,最大8岁,1岁
以内占67.6%,均于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2例,优良44例,占84.6%,总结了手术治疗的体会,并对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注意的几个问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进行讨论。

【总页数】2页(P530-531)
【作者】孙建中;葛一凡
【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外科;西安市儿童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910.5
【相关文献】
1.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J], 刘登辉;肖雅玲;李勇;黎明;黄召
2.沙培林治疗小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21例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J], 金国华;金
荷仙;胡冬梅
3.平阳霉素注射结合手术治疗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 [J], 赵大勇;姜定祥;冉红兵;
郭锡久;阮兴朝;程进强
4.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42例分析 [J], 袁妙贤;周小渔;尹强;刘朝阳;戴翼;陈
立健
5.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22例分析 [J], 归奕飞;韦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