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合集下载

子宫囊状淋巴管瘤1例报道

子宫囊状淋巴管瘤1例报道
2 0 0 6 ,2 3 f 4 ) : 4 6 3 .
即C T灌注成像 ,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选定层面进行同层 动 态扫描 ,以获得脑组 织造影剂浓 度 的变化 ,从 而反 映脑 组织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0 9 — 0 4 )( 编辑 : 何 玉勤 )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J l I ¨l J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 ¨¨l l l l l l I l I l I l l l l 1 l J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I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I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I l I l l l l l l 1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l
经量 中等 , 有轻度痛经。末次 月经 : 2 0 1 2 — 0 3 — 2 5 ,经期经量如常。 自2 0 1 2年 6月 1 7日起无 明显诱 因出现 阴道不规 则 出血 ,伴下 明显好转 ,于 2 0 1 2年 7月 2日来笔 者所在 医院就诊 ,行彩超检
淋 巴管瘤是由扩张的及 内皮细胞增生 的淋巴管和结缔组织共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7例诊疗体会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7例诊疗体会

床症状不典型 、 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 因而诊 断较为 困难 、
易误诊 。19 9 0年 2月 ~20 0 8年 1 , 2月 我院共 收治 7例纵 隔
囊性 淋 巴 管瘤 患 者 。 现将 诊 治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瘤, 5例囊 内液体呈淡 黄色 、 呈淡红 色、 1例 1例呈 暗红色 。2
例肿物边界清晰 , 完整包 膜 , 膜菲 薄 ; 有 包 5例肿 物包 绕 、 压 迫相邻 血管。完 整切 除 1例 , 分块 切除 6例 , 中颈胸联 合 其 切除 2例。无手术 死亡 及严 重并 发症 。术 中出血 8 0~10 8 m 。术后病 理诊 断均为淋 巴管瘤 。术 后胸 腔引流 管放 置时 l
发 现 至 手术 切 除 时 间 为 2 0d~1 。 均 在 外 院 误 诊 , 诊 时 年 误
间为 2 ~1年 , 0d 误诊为支气管囊 肿 2例 、 食管囊肿 1例 、 恶
均 7 3m 。随访 2个 月 ~1 4 l 7年 , 无复发 。
性肿瘤 l 胸腺瘤 1 、 例、 例 血管瘤 2 。 例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卷第 3 期 01 l 7
质量评分表 。症状 观 察表 主 要包 括尿 频 、 急 、 痛、 尿 腰 下腹 痛、 血尿 的发 生情 况 , 活质量评 分表采 用 良性前 列腺 增生 生 症的生活质量评分 表。采用 S S 1 . P S 10软件 包行数 据分 析 , 两组间率 的比较采用 检验 , 生活质量评 分采 用 t 检验 。P ≤0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 留置双 J管症状 :0 ① 10例 中, 除观察 组 中有 1例 外科 医生会首选输尿 管镜碎 石术 作为输尿 管结石 的治疗 方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

淋巴管瘤的诊疗及护理淋巴管瘤,是由扩张的淋巴管及增生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等共同组成,为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

按照瘤组织淋巴管腔和形态大小不同,可分为囊状淋巴瘤、毛细淋巴瘤、海绵状淋巴瘤3个类型。

(一)囊状淋巴管瘤【主要表现】囊状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淋巴囊肿。

肿瘤由高度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可为多房性,多发生于小儿。

主要表现为皮下无痛性囊性肿块,多发于颈部,肿块位于颈部一侧,弥漫性隆起,可有囊状感。

也可见于腋窝、腹股沟等处。

多数出生时即存在弥漫性肿物,表面皮肤正常,肿物柔软,可有波动感,与基底及四周正常组织关系紧密,不能推移。

穿刺可抽出草绿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治疗与护理】(1)手术治疗:囊状淋巴瘤一旦确诊,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切除。

⑵护理措施:①避免挤压,防止受伤、破溃、感染。

②需手术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术前皮肤清洁准备,术后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

(二)毛细淋巴管瘤【主要表现】毛细淋巴管瘤,由扩张的微小淋巴管构成,多发生在皮肤深层或皮下组织内。

常见于股部、上臂和腹部,也可见于面颈部。

发病开始为疣状或小结节状肿物,表面平滑或不平滑,逐渐增大。

检查肿物柔软,稍有压缩性,病变表浅者为淡黄色透明的小水疱,边界不清。

【治疗与护理】⑴一般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生长缓慢,如果肿物较小、表浅,一般无需治疗。

肿物较大或影响容貌时,可进行冷冻、激光或电灼治疗。

(2)护理措施:①避免挤压,防止受伤、破溃、感染。

②冷冻、激光或电灼治疗者,注意预防感染。

(三)海绵状淋巴管瘤【主要表现】海绵状淋巴管瘤,由明显扩张的淋巴管、结缔组织、弹力纤维、平滑肌等组织构成,因肿瘤组织与海绵相似,故名海绵状淋巴管瘤。

多见于颈部、面颊部、口唇、舌部等处,也可见于四肢。

肿物生长位置较深,边界不清,瘤体表面皮肤正常,偶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稍韧,具一定压缩性。

穿刺时可抽出黄色液体。

可致局部组织明显肥大,如生长在口唇部,可形成巨唇症;生长在舌部者,称为巨舌症;肢体发病称为巨肢、巨手等。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症状与诊断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肿块、肿胀,或在某些情况下出 现疼痛和不适。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症状的严重程度。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症状与诊断
诊断方法
常用的诊断方式包括超声波检查、CT扫描和MRI 影像学检查。
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形态和范围 。
如何预防海绵状淋巴管瘤?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家族有淋巴管瘤病史 的儿童。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
如何预防海绵状淋巴管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何预防海绵状淋巴管瘤? 医学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必要 的检查与评估。
专业医生能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与处理建议。
谢谢观看
手术的复杂性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考虑使用激光治疗、冷冻 治疗等非手术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改善症状或减少肿瘤体积。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预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预后 良好预后
大多数海绵状淋巴管瘤为良性,预后较好,尤其 是经过适当治疗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他病变。
活检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风险较低。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治疗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治疗 观察与随访
小型或无症状的海绵状淋巴管瘤可以选择观察, 定期随访。
许多病例会在随时间自然消退。
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或有症状的肿瘤,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 除。
此病常见于儿童,尤其是婴儿和幼儿。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预防和措施PPT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预防和措施PPT
通过科普活动,增加人们对该病的了解。
总结与展望
研究进展
医学界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研究仍在持续,未 来可能会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参与临床试验可能是获取新疗法的一种方法。
总结与展望
支持与关怀
患者及其家庭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怀,以应对心 理和经济压力。
建立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分享经验和信 息。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及如何进行预防? 及时就医
如发现颈部肿块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如何处理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如何处理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观察与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囊状淋巴管瘤,医生可能建议 定期观察。
许多病例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自然消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处理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手术治疗
若肿瘤影响生活质量或有并发症,手术切除 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后的恢复期需要遵循医生建议,避免剧 烈活动。
如何处理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定期随访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确保没有复发的迹象 。
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提高意识
公众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治疗。
谁易受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影 响?
谁易受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影响?
高风险人群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群体。
此外,某些遗传综合症患者也可能更易发病 。
谁易受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影响?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可能发生此病。
但在成人中,性别差异可能不明显。
谁易受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影响? 家族史
这种肿瘤一般在儿童中更为常见,但也可发生在 成人身上。

囊性淋巴管瘤13例临床诊治体会

囊性淋巴管瘤13例临床诊治体会

囊性淋 巴管瘤1 3 例 临床诊 治体会
刘 昕 闰振 宇 蒋晨春 曾学姨
囊性淋 巴管瘤 ( c y s t i c l y m p h a n g i o m a ) 是一种 自淋 巴管发 生 的罕见的 良性病变 , 临床 和病理上命名较混 乱 , 有 的称为 淋 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 , 有 的称 为单纯性淋 巴管瘤或囊性 淋 巴管瘤。 好 发于颈部 ( 7 5 %) , 其余可见于腋部 ( 2 0 %) 、 纵隔 、
型。 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 1 3例囊性淋 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 总结分析诊治经验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1 3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 1 1 例完全切 除 , 2例因包绕
大血管无法 完整切除 , 大部分切 除后 , 余下部 分采取药物 注
射疗法 , 经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 。
3 讨 论
1 . 1 一般资料 : 回顾性分析本 院 2 0 0 9年 1 月至2 0 1 3年 5月
收治的 1 3例囊性淋 巴管瘤 患者 , 男 性 8例 , 女性 5例 , 年 龄
4 5 8岁 , 平均 ( 2 9 . 0 + 2 . 6 ) 岁。 病程 3 个月至 2年 , 中位病程 1 3 个月。 颈部 1 例, 肠系膜 1 0例 , 大 网膜 2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
脊椎动物的结缔组织基质中。它是一种线性多糖 , 是一个 由
葡 萄糖 醛酸和 乙酸氨基 己糖组成双 糖单位聚合而成 的一种
黏多糖…。 玻璃酸钠能与纤维连接蛋 白结合 , 加速上皮 细胞 的
黏 附和延展 , 同时由于玻璃酸钠分子能存 留大量水分子而具 有较好 的保水作用 。家免试验提示 , 局部应用玻璃酸钠可一 定程度上促进角膜 上皮损伤的愈合 。 I n o u e和 K a t a k a m i E 研究 发现 . 玻璃酸钠能加速培养 的家兔角膜片 中结膜 上皮细胞 的 延展 , 具有防止离体家兔结膜 片干燥 的作用 。通过对动物及

脾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脾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生 理发 生变 化 , 胃泌 素 的 缺乏 、 门括 约 肌缺 如 , 幽 使
的 内环境 改 变 , 诊断 有帮 助 , 少漏 误诊率 。对 胃 对 减 术后 5年 以上 的患 者 必 须定 期 作上 述 检 查 , 利 于 有 提 高早期 残 胃癌 的诊 断 , 到早期 治疗 。 得
参考文献 : [ ] 罗建飞 , 1 童仕论 . 8 3 例残 胃癌 的外科治疗 [] 临 床外科 杂志 , J.
呈微小结节或小结节状 , 有原发肿瘤时 , 易于诊 断 , 脾淋 巴管 瘤未见恶变报导 , 由其 引起 的巨脾 可经手术切除治愈。
参考文献 :
[ ] 周康荣 . 1 腹部 t I . rM]上海 : 上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 。 9 . — 6 1 39 9 . 9 2 [ ] 李果珍 2 I c’ 临床 l 诊断学 [ ] M 北京 : 中国科学技 术 出版 社 , 9 . 14 9
医学影像学杂志 2 1 00年第 2 0卷第 4期 JMe ” o, N 4 2 1 dJ r & 】 0 0 0


现病 变提供 条 件 。 通过对 残 胃癌 的 x线 诊 断 的 回顾 分 析 , 胃癌 残
的早 期 x线 表现 以混 合 型 为 多见 , 是 与残 胃的形 这
凸不 平 , 于平 片 上 出 现居 于 胃底 或贲 门 区 的软 组 或 织肿 块影 。残 胃腔 内溃 疡 龛 影 , 影 边缘 不 规 则 较 龛
大, 粘膜 破坏 , 溃疡 周 围结节 影 ; 胃充 盈缺 损 , 残 呈局
态学 变化 , 手术 医师 的操 作 方 式 有关 。残 胃粘 膜 胃 小区、 胃小 沟影 消失 , 不规 则 的密度较低 的小点状 钡
[] 李东生, 惠绵 . 胃癌易发因素和特点的研究 [] 中国现代 3 徐 残 J.

超声诊断腹腔囊性淋巴管瘤2例

超声诊断腹腔囊性淋巴管瘤2例

rl e rv o u8s ys t em vas culi ti s:anal ys is o f101pat i ent s[J].A nn N e ur ol,2007.62:442—_451.[2]G r eenan T J。

G r oss m an R I,G ol dber g H I.C er ebral vas eul i t i s:M Ri m ag i ng anda ng i ogr a ph i e cor r el at i o n们.R adi ol ogy,1992,182:65-72.【3]Pom per M G,M i l l er T J,St one J H,et a1.C N S va sc ul i t i s i n蛐一t oi m m une di se ase:M R i m ag i ng f i nd i ng s and c or re la ti on w i t Il如-gi o卿hym.A JN R,1999,20:75-85.[4]H a rr is K G,Tr a n D D,Si eke l s W J,el a1.D i agnosi ng i nt rae r ani a lvas culi t is:the m l es of M R and angi ogr a phyⅢ.A JN R,1994,15:317-330.【5]Panehal N J,N i ku S,l m bes i SG.L ym ph ocyt i c va sc ul i t i s m i m i ek-i n g a g gr es s i v e m u l ti f o c al c ere bral neo pl a sm:M R i m ag i ng and M Rs p e c t r os copi c app ear an ee{J】.A J N R,2005,26:642--645.【6]K ri stofe rit sc h W,J el l i nger I('B ock F.C er ebr al8r anul o m at ous an gi i t i s w i th a t ypi cal fe at ur es[J].J N eu r oi,1984.231:38√轮.【7]B er ge r J R,R om ano J,M en ki n M,et a1.B eni gn f oca l c er e b r al vas culi fi s:ca se r eport[J].N eur ol ogy,1995.45:1731-1734.【8]J ohns on M,M ac i una s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大病灶逐渐长大,颅面部1例儿童患者10岁,病史也为10年,患者无疼痛,只是面部病灶使颅面部畸形。其余病灶均为体检或由于其它 病变检查时发现,因而病史不详。 组织病理学上常根据淋巴管大小将淋巴管瘤分为3种类型[5,6]:(1)毛细管型,多发生于皮肤和黏膜 处;(2)海绵状型,多见于四肢和腋窝;(3)囊性淋巴管型,由大的淋巴腔隙构成。有作者认为这3种类型其实是同一种病变不同时期的表现 [6,7]。由于淋巴管沿血管神经轴分布,因而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头颈部最常见[8] 。本组病例为4例,占28.7%,因而与文献报道相似。 本病也可发生于骨骼[9],属十分罕见的类型。发生于纵隔者,以前上纵隔多见。本组3例中2例发生于前上纵隔,1例上、中、下纵隔均 累及,且病灶偏右侧生长(图4),这与文献报道[10]是一致的。颈部病变也可侵及上纵隔,本组病例中未发现。 手术所见,所有病例均为 囊状,有完整的包膜,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易分离,触及有囊性感,除伴出血的1例病灶外,囊内液体均为淡黄色,较粘稠,出血的 1例病灶为较稠的暗红色。 囊性淋巴管瘤病理为囊壁内衬以扁平的内皮细胞,囊内含有淋巴液,部分病灶囊壁较厚,并可有囊间纤维间 隔 [5,6] 。本组病例有相似表现。 囊性淋巴管瘤好发于年幼者,如婴儿、儿童[6~8]。本组14例中9例发生于15岁以下,占本组病例的64. 3%,这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有文献报道用超声[11]对囊性淋巴管瘤进行诊断,也有用平片或MRI对其进行诊断的 [12] ,而且这些方法 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平片 由于受密度分辨率的影响,其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还是有限的,对大的囊肿形成的压迫性改变可部分显示。 B超对于纵隔的病灶显示不如CT清楚,MRI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因而对估价病灶的范围较CT优越,且对于囊内含有较高蛋白质或伴少量 出血者,CT诊断有一定困难,但MRI通过病灶信号的变化,可给诊断带来有益的帮助,但所需时间较长,儿童病人常难以耐受,且费用较高。 而CT扫描速度快,且亦有较高分辨率,因而病人乐于接受。 囊性淋巴管瘤的生长特点是沿周围间隙生长,本组左腋窝处病灶以及腹股 区均可见周围肌肉受压,囊肿生长于肌肉间隙内形成病灶的不完全圆形(图1,4),其它部位也有相似表现。病灶由于是缓慢逐渐增大,囊 内张力高,因而是一种膨胀性改变,周围组织受压变形。本病属于一种良性病变,相邻的骨质严重时 可受压变形(图5),而无骨质破坏征 象,所有病变与周围结构界限明确。囊性淋巴管瘤其密度均匀是另一特征,本组除1例伴出血性病灶外,所有病灶CT值在0?10HU之间,即 囊内CT值类似于水(图6)。 发生于颅面及颈部的囊性淋巴管瘤需与神经鞘瘤囊变区别。神经鞘瘤常于血管鞘内,实质部分可增强,淋 巴管瘤仅为囊性,囊内无强化。发生于纵隔的应与气管、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区别,后者多发生于中纵隔,气管旁及气管分叉处,心 包囊肿于前下纵隔心包旁,病灶常较小,而囊性淋巴管瘤常位于前纵隔偏右侧,病灶常可延伸至颈部等,病灶常较大。盆腔部位应与卵 巢囊肿区别,卵巢囊肿一般与卵巢相连,较大病灶有时鉴别也很困难,需手术病理才能确诊。 囊性淋巴管瘤CT诊断价值,CT可以清晰地 了解病灶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所累及的范围,病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情况,便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CT还可指导穿刺引流加硬化剂治疗 囊肿。
囊性淋巴管瘤(cysticlymphangioma)是一种自淋巴管发生的罕见的良性病变 [1~4],临床上和病理上命名较混乱,有的称为淋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有的称 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或囊性淋巴管瘤。本文搜集了经我院收治的囊性淋巴管瘤 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探索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 囊性淋巴管瘤真正的起因尚存在争议,有作者认为本病为先天性淋巴管发 育异常或淋巴管损伤所致,淋巴管发育不全或损伤使淋巴管引流受阻,淋巴 管管腔异常扩张致淋巴管瘤样增大,进而形成囊性淋巴管 • 瘤[1~4] • 。本组病例中 • 3例有外伤病史,颈部、左侧腋 窝、左腹股沟1例均有轻重不同的外伤,病变 均在外伤后2~3月才逐渐被发现,患者一般无疼痛,病灶增大 后有轻度的不 适。如左腋窝处病灶患者,病灶自外伤后3月发现左侧腋窝质韧的较小软组 织肿块,无明显不适,以后逐渐增大,至1年半,病灶增大已很明显,患者有轻度 活动不适,未发现疼痛,也无压痛。1例后腹膜病变为手术后所致,病史亦较 长,达10个月后囊肿内伴出血才发现。颅面部2例和颈部1例均为先天性淋 巴管发育异常引起,从出生即发现病变,随着年龄的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 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 的肿瘤样畸形。约半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部分继发于手术、外 伤后发生;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
囊状淋巴管瘤
• 按照构成组织的淋巴管腔隙有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为毛细淋 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淋巴管瘤,临床上虽可分为上述 三型,但常混合存在;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同一种病变的不同时 相而已.发生原因目前不明确。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又称 囊状水瘤。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约占3/4,其余见于腋部、纵隔、 后腹膜和盆腔。
影像表现
• 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若有出血T1WI与T2WI可均 为高信号;增强同CT。 • MRI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因而对估价病灶的范围较CT优越,且对于囊 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或伴少量出血者,CT诊断有一定困难,但MRI通过 病灶信号的变化,可给诊断带来有益的帮助。
鉴别诊断
• 发生于颅面及颈部的囊性淋巴管瘤需与神经鞘瘤囊变鉴别。神经 鞘瘤常于血管鞘内,实质部分可增强,淋巴管瘤仅为囊性,囊内无强 化。 • 发生于纵隔的应与气管、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鉴别。后者多发 生于中纵隔,气管旁及气管分叉处,心包囊肿于前下纵隔心包旁,病 灶常较小,而囊性淋巴管瘤常位于前纵隔偏右侧,病灶常可延伸至 颈部等,病灶常较大。
鉴别诊断
• 发生于腋下者需与慢性血肿鉴别。一般有外伤史,病灶形态规则、 密度不均匀,单房,囊内一般可见稍高密度血块影,增强一般无 强化。 • 发生于腹部者需与囊性畸胎瘤、囊性转移瘤、慢性血肿及脓肿等 鉴别。
患儿,6岁,因突发右下腹疼痛在当地就诊,当时高热39度以上,血象一万以上,拟诊阑尾炎,经抗生素治疗后 好转,但仍低热,血象也较高,一万左右【治疗三天后】,后发现下腹包块,b超提示下腹炎性渗出?据当地医 生述,此患儿好生病,且较其他患儿难治,同样的病,病程总长一点。
影像表现
• CT平扫:淋巴管瘤呈单房或多房性,密度均匀的囊性水样密度 病灶,多房者可相互连通。如病灶为高密度或混合密度,多为蛋白 含量偏高、出血或继发感染改变,有时可见线状钙化,边缘不规则、 分叶状 , 边界清楚、锐利,常沿组织间隙匍匐性生长 ,形态与组织 间隙形态吻合,但壁和分隔可强化,伴海绵状血管 瘤时可出现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