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6-梦圆飞天(类文)

合集下载

6梦圆飞天

6梦圆飞天

6梦圆飞天教材分析《梦圆飞天》是一则通讯报导。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

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学过《莫高窟》这篇课文,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读)“飞天”,是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有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今天这一千年梦想终于圆了。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梦圆飞天。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三、交流感悟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

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小语五下第6课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小语五下第6课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小语五下第6课《梦圆飞天》教学反思《梦圆飞天》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

课文依照情形进展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州”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飞行太空的进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妄图的非常喜悦与自豪。

全文共20个自然段,依照送行—发射—问候—梦圆,能够分为四段。

第一课时,我以课题为冲破口,让学生体味“梦圆飞天”那个题目的特点,若是让你写自己写那个题目,一样用那个四个字,你用如何表达。

有的学生说“圆梦飞天”,有的说“飞天圆梦”,也有的说“飞天梦圆”。

那作者什么缘故要把“梦圆”那个词放到前面呢?有何用意?让学生明白词语倒装的作用,明白得作者遣辞造句的用意。

从而把那个题目读得有情感。

因为文本比较长,因此第一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在此基础之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明白课文是依照情形的进展顺序写了四个场景。

第二课时,我重点抓住了第一部份(1—5)的第二末节,体会那时兴奋人心的送行场面。

在教学时,我以让学生自己去悟为主。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一末节,边读边体会,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心情难以安静,哪些词语让你心动了。

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此刻。

响起来了”,我问学生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你能加上一些吗?有的学生说:“航天员的家人来了。

”我说能够,加进去读一读;还能够加什么?有的学生说:“周围的乡亲们来了。

”我说能够,再加进去读。

如此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此处的省略号省略的为内容的列举部份。

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这一节,看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从第一句话(环境描述)中读出环境的恶劣,体会出人们不畏严寒,前来送行的兴奋心情;体会出了航天员工作的艰辛。

现在,再来读“此刻”这句话,学生读得就有情感了。

接着学习第3、4、5节,抓住人物描述的方式(外貌、语言、神态)去体会航天员的意志坚决与必胜信心。

为有情感的朗诵作铺垫。

第二部份的教学,我重点抓住了发射前的紧张、发射中的壮观、发射后的喜悦去引导学生体会整个发射进程人们复杂的心情。

小学语文教案:带领学生感受《梦圆飞天》

小学语文教案:带领学生感受《梦圆飞天》

作为语文老师,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而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就成为了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堂小学语文课,我们将通过读《梦圆飞天》,一起领略文学与人生的精彩。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前,我先准备好了一些课前资料,让学生对《梦圆飞天》这篇小说有更深的了解。

资料包括了小说作者杜鹏飞的简介、小说背景、故事梗概、人物介绍等。

通过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情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更快地步入文学的世界。

二、读文在课前教学,我会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基本情节,让他们大致了解文章的流程。

但在正式的读文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去尽可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去想象文章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当我们读到文章开头“银河之蓝星空,璀璨其上的繁星,似乎奔流不息,飞舞起伏,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一颗小小的流星在黑暗的天空中渺小地闪耀。

”这样华美的语言,我会鼓励学生想象小说中这个瑰丽的夜晚是怎么样的,想象这颗小小的流星,耀眼美丽的身影。

而在读到小说中关于航空行业的部分,我会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了解真正的飞行员,掌握一些飞行常识和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开头的“飞天之路”。

三、交流思考读完文后,我会让学生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展开一系列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思考和体验。

在讨论中,我带领学生再次揣摩小说中的情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深邃和思想的升华。

四、练笔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转化为文字表达。

比如,我会让学生从文章中选择一段,去跟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感想,探讨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同时,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会适当给予指引和点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总结在这堂课结束时,我会对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文学在人生中的意义,同时领略了文学的深度和美丽。

我鼓励学生,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和领略文学的魅力,去感受真正的美好,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题)梦圆飞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梦圆飞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梦圆飞天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①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

“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

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

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

“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②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

“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第①段首句中加点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答案解析:
不能去掉。

因为“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不排斥还有特殊的其他情况,保留“一般”语言更准确更严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

A.神舟号飞船三舱体的功能
B.多舱体的样子
C.“联盟TM”的缺点
正确答案:A
3.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

A.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
B.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C.轨道舱、推进舱、返回舱
正确答案:B
4.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正确答案:C。

《梦圆飞天》教案(精选13篇)

《梦圆飞天》教案(精选13篇)

《梦圆飞天》教案(精选13篇)《梦圆飞天》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把握航天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二、新授1.指名读生字词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2.齐读生字词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

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1)猜猜这个“缘”是什么意思?(2)“缘份”:是啊,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也真一种“缘份呐”!(3)你想到了我们文章的一个词语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1)学生读(2)大家读得很认真,请你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3)指名学生读:(读得真好,请他掌声)(4)再指名读(你读的时候,老师闭着眼睛在听,真是太美了)(5)再指名读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1)指名说。

语文《梦圆飞天》课文原文

语文《梦圆飞天》课文原文

语文《梦圆飞天》课文原文20XX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邓重地下达命令,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飞行正常!”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

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当飞船运行到第7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在与家人通话时,杨利伟兴奋地对儿子说。

“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

舷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

五下6课《梦圆飞天》PPT课件

五下6课《梦圆飞天》PPT课件

02
太空舱内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舱内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包括进餐、睡 眠、锻炼等。
03
太空行走
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进行行走和作业。
返回地球过程叙述
返回前准备
航天员整理好舱内物品,做好返回准备。
分离返回舱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准备返回地球。
再入大气层
返回舱重新进入大气层,经历高速飞行和气 动加热。
主要成就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表现出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实力,也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致力于推广航天知识和科学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 中国航天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 步,经历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在钱学 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中国逐 步建立起自己的航天工业体系。
02 课文内容详解
火箭发射过程描述
发射前准备
包括检查火箭各项设备 、加注燃料、人员撤离 等步骤。
点火发射
火箭发动机点火,产生 巨大推力使火箭升空。
穿越大气层
火箭穿越稠密的大气层 ,经历气动加热等严峻 考验。
进入太空
火箭达到预定高度和速 度,进入太空环境。
太空生活场景描绘
01
失重环境
太空中没有重力作用,航天员和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
运用排比和对仗句式,使 语言更加凝练有力,表达 出对飞天梦想的坚定信念 和无限憧憬。
反复和呼告
通过反复使用某些词语和 呼告句式,强化情感表达 ,激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富有节奏感语言运用
长短句的结合
运用长短句相间的句式结构,使 语言节奏鲜明、起伏有致,增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梦圆飞天》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梦圆飞天》教案、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设想: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
设想: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通过分享航天员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的故事,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航天科技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解答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梦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梦想的途径。
2.强调课文中的航天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鼓励学生将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课后拓展,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3.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收获。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梦想的话关于航天或梦想的书籍,如《太空探索》、《我的梦想之路》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
5.观看一部关于航天员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太空旅客》、《神舟》等,让学生感受航天员的勇敢与坚持,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6-梦圆飞天(类文)
点火!起飞!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直指苍穹。

航天员状态良好,整流罩黑匣子已找到,两天后与天宫二号“合体”。

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送上太空。

飞船直指苍穹,整流罩黑匣子已找到。

17日7时,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进入30分钟准备。

“5分钟准备!”大厅扩音器里,传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号指挥员的声音。

两名航天员再次检查调整束缚带,关闭面窗,镇定地等待飞天时刻的到来。

“10、9、8……点火!起飞!”7时30分,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飞船腾空而起,直指苍穹,踏上与天宫二号相会的浪漫之旅。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
中心神舟十一号总体主任设计师胡国林,严密监视着飞船和航天员的各项指标状态。

“逃逸塔分离!”——这意味着火箭和飞船越过了最为危险的上升段前两分钟。

“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伴随着一连串熟悉的口令,火箭飞出大气层。

很快,飞船迎来属于它的重要时刻——船箭成功分离。

此刻,任务“接力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交到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手中,他们将继续为航天员保驾
护航。

船箭分离后的第14秒,上行控制岗位的工程师费江涛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送了第一条入轨指令。

此后的每一次变轨,引领着飞船的九天赴约之旅。

“帆板展开正常!”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飞控大厅里掌声响起。

当天,飞船整流罩残骸和黑匣子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一处空旷地区找到。

首次轨道控制成功实施,航天员状态良好。

17日中午12点56分,在中心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实施第一次远距离导引控制,抬高了近地点高度。

目前,神舟十一号飞船工况正常,航天员状态良好。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介绍,为牵引飞船追赶万里之外的天宫二号,中心需要对飞船进行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

经过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之后,飞船将到达天宫二号后下方52公里左右的位置,两个航天器建立空空通信,转入到自主控制段。

此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之前增加了50公里,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

两天独立飞行后,将与天宫二号“合体”。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到来。

目前,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作为人类开展空间探索的最佳平台,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最高目标,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