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合集下载

两种方法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比较

两种方法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比较

两种方法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比较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重要的氧化酶,具有防御氧化应激、对抗有害活性氧及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功能。

测定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研究土壤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生物活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

一、苯酚法
苯酚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土壤样品加入10 ml的苯酚溶液中,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15分钟。

2. 加入50 ml的硫酸溶液,并迅速倒入100 ml锥形瓶中。

3. 瓶口用塞子密封并在瓶口插入滴管,使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加碘液,直到产生紫色沉淀。

4. 记录滴加的碘液体积,每ml碘液对应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为1个单位。

1. 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合,使土壤打散均匀。

2. 取一部分土壤悬浊液,加入过氧化氢底物和过氧化物酶,并在适当的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

3. 静置结束后,加入碘化钾溶液,使反应停止。

4. 使用酚酞重新溶解产生的碘,并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酶显色液。

5. 静置一段时间后,在适当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6. 将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浓度。

这两种方法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原理不同,但都能准确测量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控制外部因素和操作条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九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实验九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AS 1 + AS 2 ) 2

1.写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 2.问题: 问题: 问题
业:
(1)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过氧化氢酶与哪些生化过程有关 )过氧化氢酶与哪些生化过程有关?
操作步骤:
3.测定
25℃预热后,逐管加入0.3ml 0.1mol/L的 H2O2 ,每加完一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 石英测2min,记录数据。
4.按下式计算酶活性。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1min内 以1min内A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 0.1的酶量为 过氧化氢酶活性(u/gFW/min)= 过氧化氢酶活性(u/gFW/min)=
A240 = AS0∆A240 × VT
0.1 × V 1 × t × FW
式中: 式中: 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AS0—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样品管吸光值; AS1, AS2—样品管吸光值; 样品管吸光值 Vt—粗酶提取液总体积 ml); 粗酶提取液总体积( Vt 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 测定用粗酶液体积( V1—测定用粗酶液体积(ml); 测定用粗酶液体积 ml); FW—样品鲜重 样品鲜重( FW 样品鲜重(g); 0.1—A 每下降0.1 个酶活单位( 0.1为 0.1 A240每下降0.1为1个酶活单位(u); 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 t—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min)。 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 min)。
操作步骤:
1 . 称 取 植 物 材 料 0.3g , 加 入 , mo1 (pH7 0.1mo1/L 磷 酸 缓 冲 液 (pH7.0) ml(分三次加入 分三次加入, 6ml( 分三次加入 , 最后两次用于 洗研钵) 在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洗研钵),在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6000r 离心15 分钟, 15分钟 以 6000r / min 离心 15 分钟 , 倾 出上清液。 出上清液。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特性。

2. 掌握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过氧化氢酶在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的活力。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从而降低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通常通过测量在一定时间内过氧化氢的分解量或氧气的生成量来进行。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力。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使溶液中的碘离子(I-)氧化成碘单质(I2)。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溶液中的碘单质,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分解量,从而推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青菜、萝卜叶等)、蒸馏水、碘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过氧化氢溶液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水浴锅、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酶液提取:- 称取0.5 g新鲜植物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2 mL pH 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

- 将匀浆转入25 mL容量瓶中,用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至刻度。

- 将容量瓶置于4℃冰箱中静置10 min,取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

2. 测定过氧化氢酶活力:- 取4个锥形瓶,分别编号为1、2、3、4。

- 向1、2、3号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5 mL过氧化氢酶粗提液,向4号锥形瓶中加入0.5 mL蒸馏水。

- 向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 mL 0.1 mol/L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开始计时。

- 当加入0.1 mL 1 mol/L盐酸时,停止计时,此时溶液中剩余的过氧化氢量即为酶促反应所分解的过氧化氢量。

- 向各锥形瓶中加入1 mL碘液,充分振荡,静置3 min。

【高中生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高中生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高中生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原理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所有植物组织中。

它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保护身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性影响。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有压力法、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氧电极法测定氧释放速率灵敏、快速。

氧释放速率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

仪器药品氧电极记录仪电磁搅拌器超级恒温水浴注射器、微量注射器和容量瓶反应杯亚硫酸钠过氧化氢酶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见附表2)。

50mmol/L过氧化氢溶液:取30%过氧化氢1.4ml,用磷酸缓冲液稀释至250ml。

标准过氧化氢酶溶液:称取过氧化氢酶(sigma)1.0mg(110u/mg),溶于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11ml中,使酶浓度为10u/ml。

操作步骤1.仪器的标定按照实验步骤88校准仪器,以获得记录纸上每个小网格的等效氧含量。

2.绘制酶活性标准曲线(1)在反应杯中加入过氧化氢磷酸缓冲液,打开电磁搅拌器搅拌10分钟,插入电极,吸收电极外溢出的溶液,调整换档旋钮,使记录笔约满刻度的10-20%,使记录纸四处移动,温度在1-2分钟后达到平衡,记录笔画出一条直线。

(2)用微量注射器从电极塞小孔中注入10μ110u/ml过氧化氢酶,立即记录最初90秒钟内的氧释放曲线。

(3)按照上述相同步骤,注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酶10μL(例如,浓度为20、30、40、50U/ml),并记录氧释放曲线。

(4)取放氧曲线的直线部分高中学习方法,根据其斜率及走纸速度,计算每分钟氧的释放量。

(5)以过氧化氢酶活性单位为横坐标,以每分钟释放的氧气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1)将50mmol/L过氧化氢磷酸缓冲液注入反应室,搅拌10分钟,插入电极,记录10分钟后,以直线μL注入适当浓度的待测酶溶液样品,立即记录前90秒内的析氧曲线。

(2)根据样品的放氧曲线,计算得到每分钟的放氧量,在标准曲线上查得酶活性大小。

(3)如果没有标准过氧化氢酶且无法计算酶活性的单位,则每分钟的相对氧释放量也可用于显示酶的活性。

过氧化氢酶活力检测方法

过氧化氢酶活力检测方法

过氧化氢酶活力检测方法过氧化氢酶(catal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它在生物体内起着催化无毒的氧化还原反应,将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水(H2O)和氧气(O2)。

由于其在维持细胞内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平衡和细胞抵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准确测定和分析显得非常必要。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检测方法主要有光度法、气体检测法和电化学检测法。

首先是光度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方法。

实验中,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酶样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的变化来推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具体的测定步骤一般为:首先,在酶样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然后,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滴定到一定浓度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用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第二种方法是气体检测法,这是一种基于检测氧气产生的方法。

实验中,可以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酶样溶液中,然后用带有氧气传感器的电极测量氧气的产生速率和浓度。

根据氧气产生速率的变化可以推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第三种方法是电化学检测法,这是一种基于电流变化的方法。

实验中,可以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酶样溶液中,然后通过电极测量氧气的生成速率。

根据电流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用于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例如,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采用蛋白质组学和质谱分析等技术,通过检测酶样溶液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相关性,来推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

总结起来,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有光度法、气体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但可能受其他物质的干扰;气体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和高昂的成本;电化学检测法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要求。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

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

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种常见的酶,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

CAT活性的测定是评价细胞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CAT活性测定方法:碘化钾法和比色法。

1.碘化钾法:碘化钾法是利用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氧气,然后通过滴定测定碘化钾的消耗量,间接测定CAT活性。

实验步骤如下:1)制备适量的超纯水溶解适量的碘化钾,并与浓度为0.1M的Na2CO3缓冲溶液混合,调整pH至10-112)将待测样品加入上述溶液中,使得总体积约为2mL。

3)在和样品相同条件下作空白对照实验。

4)加入10%的H2O2溶液激活酶,使得最后的浓度约为0.1%。

5)停止反应,一般方法是加入0.1M的硫酸停止酶促反应,使得酶催化生成的氧气转化为水。

6)滴定反应液中的I2溶液,直至反应液呈深蓝色为止。

7)计算CAT活性,根据滴定的I2溶液量计算反应液中过氧化氢含量,再用过氧化氢摩尔浓度除以单位时间,得到CAT的活性。

2.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测量酶催化H2O2分解时产生的物质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变化来间接测定CAT活性。

实验步骤如下:1)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酶活化缓冲液中。

2)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一般浓度为10mM)。

3)在和样品相同条件下作空白对照实验。

4)置于适当的反应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5)停止反应,一般方法是加入NaOH溶液,将反应液pH调至碱性,停止酶促反应。

6)测定反应液中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

7)根据标准曲线计算CAT活性,通过反应液的吸光度/荧光强度与CAT活性的关系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CAT的活性。

总结:CAT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碘化钾法和比色法,两种方法均是通过间接测定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产物氧气的生成量来计算CAT活性。

碘化钾法利用滴定I2溶液的消耗量计算CAT活性,而比色法则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来计算CAT活性。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多种生物体和植物中广泛存在。

其主要作用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转化成水(H2O)和氧气(O2)。

这个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H2O2是一种有害物质,会破坏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质和DNA等结构。

因此,过氧化氢酶不仅保护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还保护它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实验材料:1. 1.5 mL离心管;2. 10% 过氧化氢溶液;3. 100 mM 磷酸缓冲液(pH 7.0);4. 视网膜素(1 mg/mL)。

实验步骤:1. 将取自动物或植物的新鲜组织(例如肝脏、叶片、果实)切成小块,加入绞肉机中充分研磨,随后用冷水冲洗,挤出汁液,离心5分钟,去除颗粒,收集上清液作为酶提取物;2. 准备一组试管,分别加入0.1 mL酶提取物、0.5 mL100 mM磷酸缓冲液和0.4 mL 10% 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0.1 mL纯水作为对照试验管;3. 在试管中迅速混合,放在37℃恒温水浴中反应15分钟;4. 反应结束后,加入1 mL苯酚酐试剂,盖上盖子,轻轻颠倒,立即读取吸光度A405,并计算过氧化氢酶活性。

计算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公式为:过氧化氢酶活性(U/mg)= [(对照A405 - 试验A405)/ 对照A405] × 1000/ [反应体系总反应时间(分钟)÷ 酶提取体积(mL)] × 酶提取物的蛋白质浓度(mg/mL)其中,对照是不加入酶提取物的试验管,试验则是加入酶提取物的试验管。

以对照的A405为100%活性,试验管的活性则为相对活性。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单位为U/mg,也可以表示为U/g或U/L。

本实验中,苯酚酐试剂可以与酶提取物中产生的H2O2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深蓝色产物,进而测量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总之,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此来了解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常,并研究它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实验九_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实验九_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实验九_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C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为水(H2O)和氧(O2),具有清除细胞内产生的过氧化氢的作用,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特性,测定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从而求得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三、实验步骤1.将0.05 mL的0.1 mol/L H2O2加入到0.95 mL反应液中,混匀。

2.分别分装0.1 mL过氧化氢酶标准液A(1 U/mL)、待测样品液和纯水于三个小瓶中。

3.向3个小瓶中加入0.6 mL反应液,混匀后立即读取吸光度值。

4.将三个小瓶依次放入比色皿中,加入等体积的反应液,混匀。

5.在室温下,按照每分钟一次,共计计时5分钟,依次读取吸光度值。

6.根据吸光度值计算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新鲜的过氧化氢酶,避免长时间贮存或受热的过氧化氢酶,因其活性会降低。

2.必须按照比色皿上的顺序加入待测样品、过氧化氢酶标准液和纯水。

3.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时,要注意比色皿内的反应物混匀程度和加液顺序。

4.读取吸光度时,要记录时间,使时间相同,以便计算活性值。

五、实验结果处理1.计算反应液的吸光度(OD)值。

2.计算酶活性的计算式为:CAT活性=(sample-Blank)/F/(T2-T1)其中,sample为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Blank为加入纯水的比色皿的吸光度值;F为稀释系数;T2-T1为反应时间,单位为分钟。

1.活性计算结果应该合理,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结果能够表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了解了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原理,熟悉了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同时,也掌握了计算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滴定法、比色法)【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R(Fe+2)+H2O2==R(Fe+3+OH-)
R(Fe+3OH-)2+ H2O2==R(Fe+2)2+2H2O+O2
据此,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 5 H2O2+2 KMnO4+4H2SO4-------- 5O2+2KHSO4+8H2O+2MnSO4
即可求出消耗的H2O2的量。

【仪器和用具】
研钵;三角瓶50ml×4;酸式滴定管(10ml);恒温水浴;容量瓶25ml×1。

【试剂】
10% H2SO4;0.2mol/L磷酸缓冲液pH7.8;
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5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用0.1mol/L草酸溶液标定;
0.1mol/L H2O2:市售30% H2O2大约等于17.6mol/L,取30% 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
0.1mol/L草酸:称取优级纯H2C2O4•2H2O 12.60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

【方法】
1.酶液提取取小麦叶片
2.5g加入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少量,研磨成匀浆,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该缓冲液冲洗研钵,并将冲洗液转入容量瓶中,用同一缓冲液定容,4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2.取50ml三角瓶4个(两个测定两个对照),测定瓶中加入酶液2.5ml,对照瓶中加入高温灭活酶液2.5ml,再加入2.5ml 0.1mol/L H2O2,同时计时,于3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10% H2SO4 2.5ml。

3.用0.1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H2O2,至出现粉红色(在30min内不消失)为终点。

4.结果计算:
酶活性用每克鲜重样品1min内分解H2O2的毫克数表示:
酶活(mg H2O2/gFW•min)=
式中A—对照KMnO4滴定毫升数;
B—酶反应后KMnO4滴定毫升数;
VT—酶液总量(ml);
V1—反应所用酶液量(ml);
W—样品鲜重(g);
1.7—1ml 0.1mol/L 的KMnO 4相当于1.7mg H 2O 2。

三、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紫外吸收法
【原理】
H 2O 2在240nm 波长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 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

根据测量吸光率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仪器与用具】
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250ml 容量瓶1个;0.5ml 刻度吸管2支,2ml 刻度吸管1支;10ml 试管3支;恒温水浴;
【试剂】
0.2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0.1mol/L H 2O 2(用0.1mol/L 高锰酸钾标定)。

【方法】
1.酶液提取:称取新鲜小麦叶片或其它植物组织0.5g 置研钵中,加入2~3ml 4℃下预冷的pH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25ml 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

混合均匀将量瓶置5℃冰箱中静置10min ,取上部澄清液在4000rpm 下离心15min ,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

5℃下保存备用。

2.测定:取10ml 试管3支,其中2支为样品测定管,1支为空白管,按表20-2顺序加入试剂。

25℃预热后,逐管加入0.3ml 0.1mol/L 的H 2O 2,每加完一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石英比色杯中,240nm 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 读数1次,共测4min ,待3支管全部测定完后,按下式计算酶活性。

3.结果计算:
以1min 内A 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

过氧化氢酶活性(u/gFW/min)=FW t V .V A T
⨯⨯⨯⨯124010∆
式中 ∆A 240 = A S 0-()
A A S S 122+
A S 0—加入高温灭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A S 1, A S 2—样品管吸光值; Vt —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 ); V 1—测定用粗酶液体积(ml ); FW —样品鲜重(g );
0.1—A 240每下降0.1为1个酶活单位(u );
t—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min)。

【注意事项】
凡在240nm下有强吸收的物质对本实验有干扰。

三、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原理】
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色沉淀,可被H2SO4溶解后,在415nm波长下比色测定。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

【仪器和用具】
研钵;移液管0.2ml×2支,5ml×1支;容量瓶10ml×7个,离心管5ml×8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试剂】
100μmol/L H2O2丙酮试剂:取30%分析纯H2O2 57μl,溶于100ml,再稀释100倍;2mol/L硫酸;5%(W/V)硫酸钛;丙酮;浓氨水。

【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取10ml离心管7支,顺序编号,并按表20-1加入试剂。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其小心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离心管,将洗涤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刻度,415nm波长下比色。

2.样品提取和测定:(1)称取新鲜植物组织2~5g(视H2O2含量多少而定),按材料与提取剂1∶1的比例加入4℃下预冷的丙酮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3000 r/min下离心1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

(2)用移液管吸取样品提取液1ml,按表35-1加入5%硫酸钛和浓氨水,待沉淀形成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沉淀用丙酮反复洗涤3~5次,直到去除植物色素。

(3)向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2mol硫酸5ml,待完全溶解后,与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定容并比色。

3.结果计算:
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μmol/g Fw)=
C Vt FW V

⨯1
式中C—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H2O2浓度(μmol);
V t—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1—测定时用样品提取液体积(ml);
FW—植物组织鲜重(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