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层层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行船快啊。

到了春天和秋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妙趣横生。

每逢秋雨初晴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部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一、伤仲永 王安石 背景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属江西省,临川镇于1955年设立抚州市)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有成效。仁宗嘉 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现存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又《老子注》若干条保存于《道藏·彭耜集注》中。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随笔。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隶,属于。○“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 凡,暗点下文其父“不使学”的一个原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生:生长。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忽墨、纸、砚等。啼:放声痛心地哭。○生五年, 然哭着讨要这些东西。点明其年龄尚小;未尝识却知啼求,神奇之极。 )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不 力突出的并非仲永言行举止之奇,而是才能之非凡。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 、团结。意:主旨。一乡:全乡。一,全。 :读书人。○以秀才之众衬仲永之神。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口技》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 通“只”只有《狼》三.古今异义举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四.一词多义举例: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⑺《狼》⑻《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⒀《两小儿辩日》⒁《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年级上册 ⑴《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⑷《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⑹《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 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 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 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 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 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 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能够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 改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初中课文文言文整理(七年级)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 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3.《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时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作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教案资料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 【常识】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氏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称《世说新语》为“名士教科书”,赞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 古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班昭…..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释义】 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古今异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乘,趁 【特殊句式】 省略句(省略介词)、判断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倒装句(宾语“何”前置)→白雪纷纷何所似? 省略句(省略主语)→(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释义】 期:约定(古今异义:古-约定今-日期) 日中:正午时分 舍:舍弃 去:离开(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 乃:才 不:(通假字)通“否” 委:舍弃

苏教版 七年级至九年级所有的文言文

苏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所有的文言文、古诗 【七年级上册】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幼时记趣 3、《梦溪笔谈》(《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4、三峡 5、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 1、赵普 2、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3、黔之驴 4、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 1、晏子使楚 2、人琴俱亡 3、小石潭记 4、记承天寺夜游 5、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

1、马说 2、陋室铭 3、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4、口技 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陈涉世家 3、桃花源记 4、与朱元思书 5、捕蛇者说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九年级下册】 1、曹刿论战 2、邹忌讽齐王纳柬 3、鱼我所欲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愚公移山 6、出师表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 初一上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苏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迢迢牵牛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初一下 《木兰诗》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归园田居——陶渊明》初二上 《春望——杜甫》 《泊秦淮——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望岳——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飞来峰——王安石》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初二下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渔家傲——范仲淹》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 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 D.如是在啮/如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答案】(1)pǐ;zhào (2)C (3)B (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自恃博才,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整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织合考虑各种因素,自信满满,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四)课文分析 精品文档

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 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精品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复习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