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开发和生产(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原料药开发和生产(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原料药开发和生产(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原料药开发和生产

(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Q11

ICH进程第四阶段

2012年5月1日

根据ICH进程,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组制定,并已提交给管理当局征询意见。在ICH进程的第四阶段,最后的草案被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管

理机构采纳。

Q11

文件历史

目前第四阶段版本

原料药开发和生产

(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2012年5月1日进入ICH进程第四阶段,

该指导原则被推荐给ICH三方管理机构采纳

目录

1. 简介 (5)

2. 范围 (5)

3. 生产工艺开发 (5)

3.1 总则 (6)

3.1.1 与药物制剂相关的原料药质量属性 (6)

3.1.2 工艺开发工具 (6)

3.1.3 开发方法 (6)

3.1.4 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 (7)

3.1.5 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与原料药CQAs的关联 (8)

3.1.6 设计空间 (9)

3.2 生产工艺开发信息的呈递 (9)

3.2.1 工艺开发方面的总结 (10)

3.2.2 原料药的CQAs (10)

3.2.3 生产工艺的历史 (10)

3.2.4 工艺开发研究 (11)

4. 生产工艺与过程控制的描述 (11)

5. 起始原料和源物质的选择 (11)

5.1 总则 (11)

5.1.1 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起始原料选择 (11)

5.1.2 半合成原料药的起始原料选择 (12)

5.1.3 生物技术/生物原料药的源物质和起始原料选择 (13)

5.2 起始原料或源物质的信息呈递 (13)

5.2.1 合成原料药中起始原料的选择依据 (13)

5.2.2 半合成原料药起始原料的选择依据 (14)

5.2.3 生物技术/生物原料药中源物质和起始原料的条件认定 (14)

6. 控制策略 (14)

6.1 总则 (14)

6.1.1 控制策略的开发方法 (14)

6.1.2 开发控制策略方面的考虑 (15)

6.2 控制策略信息的呈递 (15)

7. 工艺验证/评价 (16)

7.1 总则 (16)

7.2 生物技术/生物原料药的特定原则 (16)

8. 采用通用技术文件(CTD)格式撰写的生产工艺开发及相关信息的呈递 (17)

8.1 质量风险管理与工艺开发 (17)

8.2 关键质量属性(CQAs) (17)

8.3 设计空间 (17)

8.4 控制策略 (18)

9. 生命周期管理 (18)

10. 案例分析 (19)

10.1 案例1: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与原料药CQAs的关联-化学实体药物 (19)

10.2 案例2:采用质量风险管理来支持工艺参数的生命周期管理 (22)

10.3 案例3:生物技术原料药单元操作的设计空间体现 (23)

10.4 案例4: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 (24)

10.5 案例5:用于选择关键质量属性的控制因素的概述 (25)

11. 术语 (29)

原料药开发和生产

(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实体药物)

Q11

1. 简介

本指导原则描述了原料药工艺开发及对工艺理解的方法,也为通用技术文件(CTD)模块3中的3.2.S.2.2部分至3.2.S.2.6部分(ICH-M4Q)应当提供哪些信息提供指导。该指导原则侧重于关于原料药开发和生产方面的问题,包括为降低杂质而设计的步骤。另外,ICH Q11还对ICH指导原则药品开发(Q8)、质量风险管理(Q9)和药品质量体系(Q10)中关于原料药开发和生产方面的原则和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制药公司在原料药开发时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出于阐明该指导原则的目的,术语“传统的”(traditional)和“增强的”(enhanced)用于区分两种不同的开发方式。在传统方式中,工艺参数的设定点及操作范围是确定的,原料药的控制策略通常是基于工艺再现性的证据,且测定结果符合已经建立的接受标准。在增强的方式中,风险管理和科学知识被更加广泛地用于确定和理解影响关键质量属性(CQA)的工艺参数及单元操作,并被用于发展可用于原料药整个生命周期的适当的控制策略,其中可能包括建立设计空间。正如在ICH Q8中对药物制剂所讨论的,充分理解原料药及其生产工艺,可以为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的建立奠定基础。监管的灵活程度通常取决于在上市许可的申报资料中所提供的相关科学知识的水平。

传统方式和增强方式并不互相排斥。制药公司在原料药的开发中既可使用传统的方式,也可使用增强的方式,或同时使用两种方式。

2. 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ICH指导原则Q6A和Q6B的范围部分所定义的原料药,但在咨询合适的监管部门,也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产品。其主要涉及通用技术文件(ICH M4Q)模块3的第3.2.S.2.2部分到第3.2.S.2.6部分内容的准备和组织。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药品开发临床研究阶段的申报内容。然而,本指导原则中的开发原则是在临床研究阶段考虑的重点内容。

本指导原则并不涵盖上市后变更的地区性要求。

3. 生产工艺开发

3.1 总则

原料药生产工艺开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生产出预期质量原料药的商业化生产工艺。

3.1.1 与药物制剂相关的原料药质量属性

原料药预期质量的确立,应考虑到原料药在制剂中的使用情况,同时应对其理化性质、生物和微生物属性或特性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将对药物制剂的开发产生影响(例如,原料药的溶解性可能会影响剂型的选择)。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TPP)、药物制剂潜在的CQAs(参见ICH Q8中的定义)及之前相关产品的经验有助于确认原料药潜在的CQAs。关于CQAs的知识和理解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深入。

3.1.2 工艺开发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QRM,参见ICH Q9中的表述)可以被用于多种活动中,包括评估生产工艺设计的选项,评估质量属性和生产工艺参数,以及增加日常生产批次的预期质量保证度。可以在工艺开发的早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在获得更多知识和更深理解时重复使用。可以使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公认的工具或内部程序。

知识管理(参见ICH Q10中的表述)也有助于生产工艺的开发。在本指导原则中,潜在的信息来源包括先前的知识和开发研究。先前的知识包括已经建立的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原理、技术文献,及已经应用的生产经验。来源于相关的先前知识的数据,包括平台生产(参见术语),可以被用于支持商业工艺开发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3.1.3 开发方法

ICH Q8提出“药品的开发策略因公司而异,也因产品而异,药品开发的方法和范围也各不相同”。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开发。申请人在原料药的开发中可以选择采用传统的方式或增强的方式,或同时使用两种方式。

生产工艺开发至少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确定与原料药相关的潜在关键质量属性CQAs,以便于研究和控制这些对药物制剂质量产生影响的属性;

●确定一个合适的生产工艺;

●确定一个控制策略,以确保工艺的履行和原料药质量。

采用增加的方式进行生产工艺开发还需要额外包括以下要素:

●一个的系统方法用于评价、理解及完善生产工艺,包括:

通过先前的知识、实验和风险评估来确认可能对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产生影响的物料属性(例如,原材料、起始原料、试剂、溶

剂、工艺助剂、中间体的属性)及工艺参数;

确定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相关联的功能性关系。

●采用增强方式结合CQAs来建立一个合适的控制策略,例如,其中可以包括对设计空间的建议。

通过采用增强方式获得的更多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可以促进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参见ICH Q10)。

3.1.4 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

关键质量属性CQA是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属性或特征,其应该被限定在一个合适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以确保所需的产品质量。潜在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被用于指导工艺开发。随着对原料药知识和工艺的理解不断加深,潜在的关键质量属性目录可以随之被修改。

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那些影响鉴别、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属性或特征。当物理性质对药物制剂的生产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时,也可将其指定为关键质量属性。对于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而言,由于大部分的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皆与原料药相关,因此其关键质量属性是其原料药设计或其生产工艺的直接结果。

杂质因其可能会对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产生潜在的影响,因而是重要的一种潜在的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对化学实体而言,杂质可以包括有机杂质(包括潜在的基因诱变杂质)、无机杂质,例如金属残留物、以及残留溶剂(参见ICH Q3A 和Q3C)。对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而言,杂质可能与工艺相关或与产品相关(参见ICH Q6B)。与工艺相关的杂质包括:源于细胞基质的杂质(例如:宿主细胞蛋白(HCP)和DNA);源于细胞培养的杂质(例如:培养基组分),及源于下游工艺的杂质(例如:柱滤出物)。确认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的关键质量属性时,也应考虑包括Q6B中规定的污染物,包括所有偶然因素引入的、与生产工艺无关的物质(例如:外来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污染物)。

确认复杂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具有挑战性。例如,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

通常具有大量的质量属性,不可能逐一全面评价其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可以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质量属性排序或确定优先级。先前的知识可以用在原料药开发的初始阶段,并根据生命周期中的开发数据(包括来自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数据)重复更新评估。关于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的知识,例如评价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被用于某些产品属性的风险评估。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 业前景 1、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研究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研制开发新的生物工程产品以及对生物产品进行分析测定的技术。旨在培养能在化学工程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及过程设计、新技术与设备研发以及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立足于服务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能源、食品等传统石油化学工业及生物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等新兴产业。 2、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石油、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制药/生物工程 2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3新能源 4环保

5其他行业 6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7机械/设备/重工 8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ie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化学工程师 2工艺工程师 3研发工程师 4销售工程师 5全国代理商 6销售经理 7区域代理商 8化验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北京 4杭州 5深圳 6苏州

7南京 8武汉 3、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化学与制造类,其中化学与制造类共5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在化学与制造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39位。 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46122位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40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805元,0-2年工资3855元,3-5年工资4704元,10年以上工资5704元,6-7年工资6290元,8-10年工资6736元。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的地区是常德。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概况及存有的问题 1.1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轻工生物工程涉及的技术范畴属于生物工程技 术与化学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化工等领域,生 物工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的工科专业[3].生物工程主要是解决生物 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生物工程师不但需要懂一些生物学方面的 知识及其相关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还要精通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例 如工程数学、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发挥以前 办学的优势条件,课程设置偏向理科,生物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 工程课程相对较少. 1.2实践环节过程控制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大多充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 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水平.在本科教学阶段要注意适度拓宽专业面,强调工程实践,重 视学生实践水平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其中化学实验、生物化学 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设备维护 保养等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是 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见习、毕业论文和 毕业实习等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检测等知识.但当前偏远省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较少,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见习中见到的重要环节、核心生 产车间很少,实习中真正参与生产的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收效甚微. 1.3基础理论教学求全求深且重复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专 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 为度”,但长期以来各门课程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大而全 的课程格局,课本越写越厚、内容越写越多,这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合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化工的发展及应用

生物化工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生物学科逐渐和其他学科如化学、医学、食品等相融合形成许多新的学科。这其中生物学定律在化工专业中的正确应用形成了生化学科,其任务是把生命科学的发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过程或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高技术产品需要用高效的加工技术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才能在产品质量高、成本低、时间短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近年来生物化工发展非常迅速。生物化工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业,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又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前沿科学,在21世纪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1.1生物化工的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促使生化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能源方面,纤维素发酵连续制造乙醇已成功;农药方面,许多新型农药不断生产;环保方面,固定化酶处理氯化物已实际应用;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脂肪酸、乙二酸等产品的生产已达到一定规模;用微生物生产的高性能液晶、高性能膜、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技术不断成熟。 目前国外生物化工的发展有以下趋势:一是生物化工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生物技术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使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发生变化,向条件温和、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加工过程转移。许多著名的老牌化学工业公司已变成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大公司,如著名的杜邦公司在2001年宣称,该公司2002年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占其公司总销售额的20%。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乙醛酸是合成香兰素和许多中间体的重要原料,而其化学生产法工艺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条件苛刻、乙醛酸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1995 年日本天野制药公司申请了第一个双酶法生产乙醛酸的工艺。1995 年底美国杜邦公司申请了基因工程菌方法生产乙醛酸的专利,乙醛酸的转化率达100%。三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有特殊功能、性能、用途或环境友好的化工新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是于2000年设立并正式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又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支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体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和优势 1. 构建了一支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一支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0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28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1.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专职教师的81.4%;具有国外学习和研修经历的19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4人。 2. 具有生物学科特色。本专业具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多学科支撑,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支撑,生物学科特色鲜明。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中,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前提,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力求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3. 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2)科研促进了教学条件的建设。在投资1000多万购置实验仪器的基础上,目前又新组建了科研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及教学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极大充实了教学条件;(3)科研充实了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把新知识、新观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科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本专业于2003年率先在全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使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独立设计试验并完成科研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学科建设 本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先后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

生物技术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为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r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技术。 5.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是指利用包括工程微生物在内的某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及其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主要是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品的自动化、高效化、功能多样化、大型化)生产各种特定的有用物质;或把微生物直接用于某些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由于发酵多与微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又称之为微生物工程或微生物发酵工程。 6.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 转基因动物:是指在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有导入的外源基因的动物。 8. 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9.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微生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即细胞或组织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无菌培养、生长增殖。 10.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1. 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019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019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 景分析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研究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研制开发新的生物工程产品以及对生物产品实行分析测定的技术。旨在培养能在化学工程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及过程设计、新技术与设备研发以及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立足于服务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能源、食品等传统石油化学工业及生物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等新兴产业。 2、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石油、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制药/生物工程 2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3新能源 4环保 5其他行业 6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7机械/设备/重工 8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ie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化学工程师 2工艺工程师 3研发工程师 4销售工程师 5全国代理商 6销售经理 7区域代理商 8化验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北京 4杭州 5深圳 6苏州 7南京 8武汉

3、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化学 与制造类,其中化学与制造类共5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专业在化学与制造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39位。 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46122位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40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805元,0-2年工资3855元,3-5年工资4704元,10年以上工资5704元,6-7年工 资6290元,8-10年工资6736元。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业 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的地区是常德。

高级生物化学研究技术

生化分离方法:离心、层析、电泳和膜分离等 生化分析方法:重量法、化学法、分光光度法、酶法、色谱法 生化制备方法:生物大分子制备的前处理、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萃取与相分离、结晶、样品的保存 生化分离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1 离心技术 1.1 基本原理 离心技术(centrifugal technique)是根据颗粒在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外向的离心力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应用: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如分离收集细胞、细胞器及生物大分子物质;提纯、鉴定生物大分子;分离化学反应的沉淀物。 生物样品悬浮液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分离,其沉降速度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相关。 相对离心力 离心力因离心半径不同而不同,因此用“相对离心力” (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表示离心力,若RCF值不变,一个样品可在不同的离心机上获得相同的结果。RCF(×g)=1.119×10-5×r×rpm2。 1.2 离心分类 根据离心原理,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了许多离心方法,大致可分三类:差速离心法(differential velocity centrifugation)速率区带离心法(rate zonal centrifugation)等密度离心法(isopycnic centrifugation) 1.2.1 差速离心法 利用不同的粒子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的差别,在同一离心条件下,沉降速度不同,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部沉淀。 操作过程中一般是在离心后用倾倒的办法把上清液与沉淀分开,然后将上清液加高转速离心,分离出第二部分沉淀,如此往复加高转速,逐级分离出所需要的物质。 差速离心的分辨率不高,沉淀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内的各种粒子不容易分开,常用于其他分离手段之前的粗制品提取。 关键是选择适合于各分离物的离心力。例如差速离心分离细胞组分 1.2.2 速率区带离心法 速率区带离心法是在离心前于离心管内先预装密度梯度介质(如蔗糖、甘油、CsCl等),将待分离的样品铺一薄层在梯度液的顶部进行离心。 离心后在近旋转轴处(r1)的介质密度最小,离旋转轴最远处(r2)介质的密度最大; 但最大介质密度必须小于样品中粒子的最小密度,即ρP>ρm。 根据分离的粒子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分成一系列区带,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梯度液在离心过程中以及离心完毕后,取样时起着支持介质和稳定剂的作用,避免因机械振动而引起已分层的粒子再混合。 由于ρP>ρm可知S>0,因此该离心法的离心时间要严格控制。 如果离心时间过长,所有的样品可全部到达离心管底部;离心时间不足,样品还没有有足够的时间使在介质中分离形成区带。 由于此法是一种不完全的沉降,沉降受物质本身大小的影响较大,一般是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常用的梯度液有聚蔗糖(Ficoll)、硅溶胶(例如,Percoll)及蔗糖。 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率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 沉降系数越大,沉降越快。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颗粒(大颗粒)到达管底前或刚到达管底时

生物化工论文

生物化工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随着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化工学科逐渐和其他学科如农业、医学、食品等相融合形成许多新的学科。这其中生物学定律在化工专业中的正确应用形成了生化学科,其任务是把生命科学的发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过程或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高技术产品需要用高效的加工技术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才能在产品质量高、成本低、时间短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近年来生物化工发展非常迅速。生物化工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业,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又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前沿 科学,在21世纪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生物化工的特点 生物技术是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组成的新技术群。生物化工是生物学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科,它以生物来源的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活性物质为催化剂使其转化,或用其他生物技术进行制备、纯化,从而得到我们预期的产品。生物化学包含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是生物技术生产产业化的关键,又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前言学科。 生物化工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走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生物化工的任务不仅把生命科学的上游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在创造新物质、新材料、设计新过程、生产新产品、创建新产业中也将起到关键作用。生物化学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生物为对象,常以有生命的活细胞或酶为催化剂,创造必要的生化反应条件,不依靠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着眼于再生资源的利用。 2、由于细菌不耐高温,需在常温常压下连续化生产,工艺简单,并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定向的按人们的需要创造新物种,新产品和有济济价值的生命类物质,开辟了生产高纯度、优质、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径。 4、生物化工为生物技术提供了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扩大了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但是由于生化反应机理的复杂性,也给反应和分离设备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总之,由于生物化工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效率高、能耗低、可利用再生资源等优点,已成为化工领域战略转移的目标,使生物技术的开发逐渐从医药领域向大宗化学品领域扩展。 二、生物化工的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促使生化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能源方面,纤维素发酵连续制造乙醇已成功;农药方面,许多新型农药不断生产;环保方面,固定化酶处理氯化物已实际应用;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脂肪酸、乙二酸等产品的生产已达到一定规模;用微生物生产的高性能液晶、高性能膜、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技术不断成熟。 目前国外生物化工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生物技术(本科)课程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工艺及技术管理、教学、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掌握本专业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生产工艺及技术管理、教学、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5.解生物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有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生物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 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37学分,专业教学课程3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0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5学分。 本专业毕业另须修满10个素质拓展学分。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1F10691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学分:3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概论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化学概念,组成蛋白质的20种天然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几种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研究的方法学,酶催化原理,核苷酸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跨膜运输原理,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能量学,生物分子的分解合成代谢,遗传信息的复制及表达调控机制。 推荐教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2001年《Biochemistry》 B.D.Hames 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上、下册)沈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医学生物化学》周爱儒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代码:1F11035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学分:4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内容简介:本课程阐明了化工过程开发步骤和方法及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主要讲述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流体测量、流体输送)、热量传递

(完整版)生物化学绪论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李妮 No: __4___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而欧洲约为200年前。直到 1903年才由德国科学家C.A. Neuberg 提出“Biochemistry” 而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一)古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用曲(麯 )造酒,称曲为酒母,即酶。 2. 公元前12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豆、谷、麦等为原料,制成酱、饴和醋,饴是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这足已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3. 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说明当时在提取豆类蛋白质方面已经应用了近代生物化学及胶体化学的方法。 4. 公元7世纪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实际上是用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 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采用皂角汁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 6. 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糖的工艺,被近代公认为最经济的方法。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18世纪下半叶,德国药师K.Scheele首次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 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2.法国化学家https://www.360docs.net/doc/082156826.html,voisier的实验证明,有机体的呼吸和蜡烛的燃烧同样都是碳氢化合 物的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氧被消耗而水和二氧化碳被生成,同时放出热能。这一发现被 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3. 1868年瑞士青年医生F.Miescher发现了核素,后来定名为核酸,为后续的研究作出了 重要贡献。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 Fische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化 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并在 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学说。 在营养学方面,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在内分泌学方面,发现了 多种激素;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在物质代谢方面,确定了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尿素合成等。

化工原理

2011四川大学考研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类专业课复习指引(1)

就业情况 化工学院研究生的就业方向较广,主要有到石油化工、能源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轻化工业以及环保和军工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化工应用软件开发等。 考研资料 考研专业课以《化工原理》为主,各专业还有其它可选科目。对于化工原理这门课教材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朱家骅、叶世超等人编写的《化工原理》上、《化工原理》下。复习还需相关参考书以及历年真题,如有需要历年真题,本网站可提供。 化工原理考题情况 从历年考题来看,化工原理考试主要以计算题为主,同时会有少量的选择或填空题,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流体输送、传热、气体吸收、蒸馏以及干燥这几个章节。总体来说难易程度适中,考察范围波动不大,但出题方式会有所变化,因此复习时应注重理解。 专业课复习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很多人认为11月份再来看也不晚,其实这些人已经走进了专业课复习的误区。拿化工原理来说,这门专业课板块很清晰,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是考试结果往往相差很远,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书中的知识只是大概了解,并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迎接考试,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而要想学好化工原理这门专业课必须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考研出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在应对考试时得心应手。然而深入理解的过程并非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因此现在就要为专业课的复习定下计划。 第一步:在6、7月份内了解考试范围,并通读全书对各考点进行初步了解,特别是上面所说的那几个重要章节;第二步:在8、9、10月份做一些相关的参考书中的习题,尽量做到理解所做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并非只将书中的题会做,还有了解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在11月份内将近10年的考研试题细做一遍,要细到每道题都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在考试中计算能力也非常重要;第四步:在12月份对所有的考点进行总结,之后把所做的题重新看一遍,并把易错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五步:临考研几天将总结的考点以及易错题多看几遍。 通过这样详细的复习后,我相信各考生一定能在专业课上取得好成绩。 考研的路途很艰辛,途中的诱惑也很多,所以希望各考生能在枯燥乏味的考研生活中坚持下去,我相信最后的胜者一定是你。

现代生物技术选修课论文

XXX 化学化工学院 应化1506班 学号1502150623 讲课教师:余润兰周洪波朱建裕时间:2015年12月20日

现代生物技术结课论文 一、心得 要说自己的专业与生物学科的关系,我身为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才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俗话说“生化一家亲”,都是理科不说,甚至还专门有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互相连接成片。从小生物就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没有之一。小时字都认不全的我,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盼望着《动物世界》开播,吃饭都喊不应。百科全书里关于生物体的部分也是被我翻得破烂。那时,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我的男神! 然而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对我的意义就变了。它变成了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被反复背诵反复记忆,大量的题目也渐渐磨灭了我对它的热爱。说实话第一次听您的课,我感到有一丝失望。因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那一部分,是我在高中阶段烂熟于心的知识。ppt上的知识点,都是生物课本上被我拿记号笔重重圈上的句子。 但是随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的关系,与医学的关系,与环境治理等等等等,像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只是受了应试教育的迫害,只顾写题从而忽略了生物的趣味性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那些奇妙的微生物,那些神奇的方法,竟有如此之功效!人类真的是极其具有智慧的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对这个领域了解如此之深!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生物,但总存在着像生物化学这样的交叉学科,也总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上过短短几节生物技术选修课,我不敢不负责任地说它给了我多么多么深刻的影响,但我能很负责任地说,它拓宽了我未来选择就业或者研究方向的视野。 二、现代生物技术目前的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个领域。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规划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规划 一、生物工程专业学科现状 2002获得教育部批准,使我校成为国内拥有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教育部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为指导,以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发挥优势,扶植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提高专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为重点,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设置框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现有本科专业达到同类院校办学水平;充分考虑人才需求,结合我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和师资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重点建设目标,培育、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学院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面向社会需求提供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突出生物工程人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特点,制订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培养计划。明确了“一个头脑,四种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和主要课程体系。确定生物工程骨干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各个骨干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以外聘的兼职教师为辅,组建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学科梯队。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适应国情、省情的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还远不够。这就为我们学院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客观机遇。如果我院能够继续加大生物工程专业的投入力度,在人才、资金、设备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彻底改善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生物工程专业必将会取得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品牌专业。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中存在人员缺乏,知识结构失调的现象。现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教师的压力过大,承担的课程分散,使教师很难集中精力钻研课程,只能疲于奔命地应付不断开出的新课程。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影响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开展。 2、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企业实践基地建立存在一定问题。学生缺乏了解实际、深入实际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市场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风险。可行的方法是尽可能分流生源。 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主干课程的设置 我们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特点是跨学科,培养难度大,周期长。所以生物工程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即由就业市场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学院捕捉到这种需求,并对自身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和协调,最终将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推向最需要他们的市场。“十一五”期间,继续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以及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能够体现出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要求。

生物技术在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五节生物技术在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谭天伟文章来源:石化技术与应用点击数:2243 更新时间: 2011-07-08 生物化工是利用生物体(酶、微生物、细胞及细胞组织)结合化学和工程系原理进行化学品的加工或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如环境治理)。生物化工有时又称为生物加工过程,生物化工生产的产品有以下几类:精细化学品,如维生素、色素等;生物材料,如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壳聚糖及手性化合物等;医药及生物制剂,如青霉素、头孢、干扰素等;农用化学品,如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功能性食品及食品、饲料添加剂等。 1、生物技术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使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发生变化。从而向条件温和、以可再生瓷源为原料的生物加工过程转移 目前生物技术主要用于医药及农业领域,但高效的生物转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化学品的生产。倒如1,3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合成聚酯Pr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目前国际上主要是采油化学法生成PrT,如荷兰Shell采用环氧丙烷催化加氢用酰化法生成,副产物多,选择性差。现已开始研究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如美国杜邦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开发了以淀粉为原料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该工艺不产生污染物.并通过发酵法合成的1,3丙二醇合成了聚酯PrT,2000年3月杜邦公司已宣布批量生产1,3丙二醇。 甘油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目前有2条生产工艺路线:化学法和生物发酵法。化学法主要采用环氧丙烷水解工艺。发酵法以淀粉为原料,环境上有一定优势。我国目前在甘油发酵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生产药用和食品级甘油。我国目前的生物法甘油年生产能力已达1万t以上。但发酵法甘油和化学法甘油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二者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的价格。 乙醛酸是合成香兰素和许多中间体的重要原料,乙醛酸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工艺路线有乙二醛氧化法.氯乙酸氧化法及草酸电解法,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中草酸电解法由于反应条件较温和,转化率高,目前被国内外大多数厂家采用。化学法工艺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条件苛刻(240℃),乙醛酸转化率低,仅60%一80%,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转化率低.分离纯化工艺复杂,一般乙醛酸产品纯度仅40%,而90%纯度的乙醛酸价格比40%纯度的乙醛酸高5~6倍。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F12755 基础生物学学分:4.0 Basic Biolog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生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生命活动及生命的形态与建成,其中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及生命的形态与建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组织、消化和吸收,动物的循环和呼吸,动物的排泄和水盐平衡,动物的体内调节,动物的行为,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等。本课程还介绍了生命活动的维持——能量的获取与转换、生命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防卫系统、生命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物的分类和分界、生物与环境。 推荐教材:《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主要参考书:《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Biology》(6th ed),Raven and Johnson 主编,McGraw-Hill Science ,2001年 《生物学原理》(影印版),Eldon D. Enger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1F10693生物化学学分:4.0 Bio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化学概

念、组成蛋白质的20种天然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几种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研究的方法学、酶催化原理、核苷酸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跨膜运输原理、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能量学、生物分子的分解合成代谢和遗传信息的复制及表达调控机制。 推荐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Biochemistry》,B.D.Hames,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上、下册),沈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医学生物化学》,周爱儒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F11035 化工原理学分:4.0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阐明了化工过程开发步骤和方法及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主要讲述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流体测量、流体输送)、热量传递过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气体的吸收和液体的精馏过程计算),使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推荐教材:《化工原理》,南京化工大学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化工原理》,华东化工学院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原理实验》,南京化工大学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蒋维钧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匡国柱主编,大连理工出版社

【生物科技公司】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及人类基因组学

(生物科技行业)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及人类基因组学

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及人类基因组学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 2.Southernblotting 3.Northernblotting 4.Westernblotting 5.dotblotting 6.DNA芯片技术 7.PCR 8.功能性克隆 9.转基因技术 二、填空题 1.Southernblotting用于研究、Northernblotting用于研究,Westernblotting用于研究。 2.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包括、和三步。 3.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DNA模板外,还需加入、、和。 4.Sange法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和。 5.目前克隆致病相关基因的主要策略有、、。 6.血友病第Ⅷ因子基因的首次克隆成功所采用的克隆策略是,而DMD致病基因的克隆所采用的克隆策略是。 三、选择题 A型题 1.经电泳分离后将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2.不经电泳分离直接将样品点在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3.经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4.经电泳后将DNA转移至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Eastern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601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 英文名称:Equipment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实验39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分:3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类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系统学习生化相关技术与技能,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最广泛应用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手段: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层析技术,气液相色谱分析,电泳技术和PCR技术。该课程的讲授部分主要以讲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仪器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工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该课程的实验部分则主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技术的实际操作步骤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The course emphasizes at systematic biochemistry techniques. The content broadly covers the most of the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spectrophotometer, centrifugal, chromatography,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phoresis and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basic theorie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related instruments; The practical part of the cours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oach and the key operational step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是4年制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起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要求学生掌握高速冷冻离心技术,薄层层析技术,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电泳技术和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