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极文化
赞美太极的美文

赞美太极的美文赞美太极的美文一、太极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太极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综合性运动方式。
它将中国哲学思想与身体运动有机结合,讲究“以柔克刚”,强调身心合一。
二、太极在生活中的应用太极拳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健身运动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柔软度和协调能力,减轻身体疲劳和压力,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同时,太极拳还有疗效,可以调整呼吸,缓解压力,减轻疼痛。
太极拳还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应对老年人健康问题。
三、太极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应用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艺术、诗歌、绘画和哲学密切相关。
太极拳还可以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其独具匠心的动作和艺术特色,吸引了大批粉丝和表演者。
四、太极的哲学思想太极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
它强调阴阳交替,以和为贵,追求平衡和谐,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
太极拳还是一种内功,需要通过练习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内在的力量。
五、太极在全球的传播太极从中国传播到了全球,并成为了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方式。
它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和喜爱,还被视为一种突出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精髓之一。
太极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六、太极的未来发展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身心运动方式,太极具有多样化和多功能性的特点,在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它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身心健康和文化交融的进程,成为世界上众人喜爱和推崇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
总之,赞美太极的美文不仅仅是拍马屁和吐槽,更是对这种运动方式的深思和探讨。
太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的精髓和哲学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
我们应该珍视太极这种文化遗产,并把它带向世界的舞台。
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
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本文将会探讨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期的张三丰,传说他创立了太极拳这种武术。
但是现在的历史学界还无法证实这一说法。
在清朝嘉庆年间,陈王庭创立了陈式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
孙家承、吴鉴泉、武禹襄等人也分别创立了太极拳的不同流派。
太极拳在明朝时期还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武术,到了清朝时期才开始流传于汉族。
太极拳的流传,在历史上很多时候都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术成了被视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代表,所以太极拳等武术得到了抵制和打压。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和谐。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太极拳的阴阳观念包含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例如,太极拳讲究用柔劲化刚劲,这就是阴、阳相互融合的体现。
其次,太极拳还讲究动静结合。
在太极拳练习中,需要寻找到动作中的静止点,需要在运动中保持住静态。
这既是一种身体的训练方式,也是一种对思想和心灵的磨练和修养。
太极拳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太极拳的练习方式注重呼吸的调控和肌肉的放松。
太极拳还可以降低压力和焦虑,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太极拳也被称为是一种运动健身方式。
结语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可以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灵修养。
我们应该珍惜太极拳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广太极拳这种健康的运动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身体健康价值。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中华传统太极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受到了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太极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一、太极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太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武术、医学等多种元素,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
太极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太极”哲学,即“阴阳互根、动静相济”,强调了平和、协调、变化等概念。
在太极文化中,强调内功修炼、意念调和、身心统一,追求“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境界。
太极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修炼方法,影响了中国的武术、医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文化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中国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武术技法和理念,被誉为“内家拳”之首。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以“太极”哲学为核心,注重内功修炼、意念调和、身心统一,强调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境界中寻求平衡。
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缓慢、轻盈、连贯,注重循序渐进、相互配合,通常分为推手、套路、器械等多个层次,具有练习简单、风格优美、功效明显等特点。
太极拳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武术形式。
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实践,成为了一种受人们追捧的健身运动方式,对身心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太极文化作为太极拳的源头和灵魂,深刻地影响了太极拳的内涵和发展。
太极文化的哲学思想为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基础。
太极文化中的“太极”哲学为太极拳注入了深厚的哲学内涵,使太极拳成为了一种注重阴阳协调、柔中有刚、适应变化的武术形式。
太极拳所追求的“以柔克刚”的思想,正是太极文化哲学的具体体现。
太极拳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武术,起源于明朝。
其源流渊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太极拳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推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与文化两个方面,对太极拳进行探究。
一、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具体起源时间有诸多不同说法。
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明代武术家陈王庭的大师父张三丰所创,其它说法则认为太极拳源于五祖拳和八卦掌等武术。
无论是哪种说法,太极拳的起源都与道家文化密切相关。
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是李文正的化名,他是道教方士,以修道为主要目的,此外,他还致力于研究武术,并将自己的修道理念融入了武术的实践中,将武术和养生相结合。
太极拳的创立,源于张三丰长期从事武术研究,将道家学说与实际的武术技巧相结合而成。
他提倡以柔制刚,以意领气,走“虚静思动”的道路,以此实现养生强身的目的。
这些思想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可并传承下来,因此太极拳逐渐成为了一种富有温和、文化内涵的武术形式。
随着时代的演变,太极拳不仅传播到世界各地,还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推崇和热爱,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复杂而深刻的,不仅涵盖了武术技巧的方方面面,还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面将就其文化内涵进行一一讲解。
1. 智慧与哲学太极拳的武术技巧中,蕴含了大量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其中,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心领气”等为代表的思想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提倡以智慧和谋略来达成目的。
太极拳通过武术的实践和训练,追求以最少的力量达到最高的效果,倡导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
同时,太极拳也表达了深深的东方哲学思想,强调了阴阳平衡的原则,追求身体、心灵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2. 艺术和美感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形式,其动作刚柔相济,意境优美,婉转、悠长、自然流畅,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太极拳强调姿势的整洁美观、动作的精准协调,以及呼吸的配合和声音的控制,将武术与音乐、美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强烈文化艺术含义的武术形式。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一项举世闻名的技艺,也被誉为是养生、强身、修身、疗伤的技术。
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不仅在武术领域中备受推崇,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被认为是中国武术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据记载,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他在明代末年创立了太极拳,并将其为后人理论和实践充分发扬光大。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其技法以防御和攻击相结合,并强调不使用外力,以柔克刚。
太极拳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平衡和调和,达到身体健康和福祉。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技艺所传达的思想以及技法,与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其次,在中国文化史上,太极拳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体育、美学、哲学含义和历史价值,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太极拳所追求的平衡和和谐的理念与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吻合,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拳已经被广泛解释和使用,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文化内涵。
太极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太极拳的文化影响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国际政治和文化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国内,太极拳一直被广大百姓喜爱,几乎在每个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练功。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中国纪录片中重要的素材,如著名的电视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华夏之夜》等影片都涉及了太极拳的文化价值。
而在国际范围内,太极拳也因其文化价值及其身体健康和养生的功效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太极拳在国际间的认知和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和了解。
太极拳的国际认可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多国际关注,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太极拳的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和养生方式。
太极文化简介

太极文化简介太极文化,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
并且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事物中。
由于太极的广泛性,太极基因可以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期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在各种事物中的不同表现,所以,只要是以各种形式表明太极的特征、特性、特质的文化,都是太极文化的范畴。
严格地讲,只有以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而全面展示太极的本来面目的文化,才能是真正的太极文化。
一、太极是一种智慧,不仅仅是武术太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孔子所著《易传·系辞》一书,书中所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和西方哲学相同,中国哲学在最开始也是讨论的世界起源和存在问题,后来陆续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中国哲学对逐渐衍生出性命之学,后与儒家思想形成三派互相影响,产生我们中国独特完整的生命哲学。
和西方哲学不同,同时也异于古印度佛教,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观念同时注重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儒家的现世主义、道家的脱世主义和佛家的三生来世观点形成了完整的互补。
简单来说中国人是同时注重物质与精神、今生与来世的。
那么太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呢?说到最根本的究竟,太极智慧思想是阴阳互化的思想,《周易》物极必返,阳动则阴生,阴动则阳生,阳极而阴,阴极而阳的观点,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运动中是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
一个阴阳学说就涵盖了本体论和矛盾论,由此来看,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和西方哲学是相通的,而且我们要更早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发展的也更完善。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搞不清楚太极了呢?我们都知道神仙方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汉时期更是蓬勃发展,尤其是两汉,一批方术用阴阳五行结合儒家经典发展成了谶纬之说,另一部分则吸收了佛教典义发展成了道教。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传播的中国功夫之一、太极拳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拳术风格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起源于唐朝的《易经》和宋朝的《太极图》,是以阴阳哲学为基础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呼吸方法来实现内外养生、调和阴阳、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拳被视为身心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增强精神意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太极拳一直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并且作为一种拳术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被视为一种身心修养和道家哲学的一部分。
太极拳的训练要求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气功和内力,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境界。
因此,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身心灵价值的宝贵遗产。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原生武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非暴力文化传统。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平和、谦和和包容的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尊重和信任的价值观。
太极拳曾经被用于武术比赛、军事训练和民间表演,起到过保家卫国、增强士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如今,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和文化活动,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调和身心、增强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太极拳也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中国政府将太极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练习。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1. 引言1.1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地位中华传统太极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太极拳的发展凝聚着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千年来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太极拳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国武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1.2 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重要性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重要性可谓不可忽视。
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武术价值。
在中国武术体系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招式、柔和的力量和内功的修炼而备受推崇。
太极拳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武术表演,其缓慢而有力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一种内敛而又强大的气质。
太极拳的招式温和柔和,寓意着阴阳调和、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倍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优美的表演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注重练就内功,培养身体和内心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这种内功修炼对于武术防身、健康养生和修身养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的武术形式。
太极拳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更在于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和武术实用性的体现。
2. 正文2.1 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意义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传统太极文化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和道家思想,这些理念贯穿于太极拳的练习中,使其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健身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太极文化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的太极文化
一.太极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
其中传播最广的是陈王庭创拳说,认为是陈氏九世陈王庭创造了太极拳,然后世代相传,到十四世陈长兴时,由其在祖传套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发展成为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
教名弟子杨露蝉,再经过杨露蝉出外广泛传播,形成了杨、吴、武、孙各个流派。
但是也有的说法是张三丰所创,这一点无从考证,基本可以认为是编造的。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师承了近代太极拳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创造性地将前人(姑且不论是蒋发还是陈氏祖先)的太极拳法由博归约、精简归纳,整理定型为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
此后陈氏子孙世代传习的太极拳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也都发源于此。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观点:
1.陈长兴是近代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2.陈长兴的弟子杨露蝉对太极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3.陈长兴所传的陈式太极拳老架是现代诸多太极流派的鼻祖。
4.清代山西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极尽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真谛。
5.学习太极拳功夫应当从正宗陈式太极拳开始
二.太极代表的中国文化:
太极”理论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
也可以说“太极”理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代表。
《易经》是太极理论的经典着作。
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
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
远古的圣贤发现用图像这种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既简单明了,又便於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
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古人用“ - ”与“--”或阴阳鱼体现出来。
太极学说把我们引进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
因此,要想明白古代哲学的确切含意以及源流与发展变化过程,必须先搞清“太极图”的历史原貌。
由於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显得容易,明白,方便的多了。
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运动。
这就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的太极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其深远的影响散播在了广阔的华夏土地上。
三、太极与中医养生:
谈到太极都要谈到太极的养生作用,这也是广大体弱多病和老年人喜欢练习太极的原因。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
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是在传
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叶纳术”的甚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
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
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
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四、太极与哲学:
说起太极和哲学的关系,就又要或多或少的联系上中国的传统思想之一—道家思想。
中国拳术在以前不但是讲究阴阳互相配合,要修心养性,能使身体健康,保护自己,更能为了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敌人而献身。
现在的人除了将拳术运于防身外,并且使自己身体健康,让自己更年轻,在精神饱
满的状态下,干一番事业,但是往往却已忘记拳术它原来所具备的精神和内涵。
学习任何专门的学问都有它的基础理论以及精神象徵表现。
中国的拳术就是古时所谓的武艺,学习拳术的人以往被人称呼的名称有:武士、勇者、武夫、勇夫等。
前面武士、勇者,是一种尊称,这一个人必须在拳术上、精神上、德行风范上有所成就,才能被世间的人所推崇,当然这种推崇所强调的并不是习拳者本身拳艺的高低,它主要是在表现除了拳术有形的东西以外,另外被习拳的人所发扬出来高尚精神和情操,也就是所谓的“武德”。
太极拳做为国粹武术的一个分支,修炼的方式比较独特。
起步就让人们放松,去硬求柔,外似棉花,却绵里藏针,在求柔的过程中渐渐达到柔极生刚,进而刚极又复柔,以致刚柔相济的太极功夫境界。
在这个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旷达人生观和方法论。
这些流淌在太极文化中的精髓,就是传统道家学说体现。
以上四点,仅仅是从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中国哲学和医学的关系方面简单阐述了一些内容。
太极拳作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拳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远远要比这些多得多的。
这一个学期的简单学习只是学到了太极拳的基本拳法,对于一些更加深奥的方面并没有时间练习,希望今后能够以此为契机,利用自己对于太极拳的兴趣,多加练习,将这一种富有内涵和文化的拳法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