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武术研究2019年5月第4卷 第5期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张旭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摘 要: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儒家、道家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等理论学说为核心思想,加之自己的拳理与文化自成一派,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又将传统的儒家、道家理论具象化,是学习儒道学说的突破口。
太极拳结合中医理论、吐纳术、引导术、五行学说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
相对于中国武术的其他拳种,太极拳更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哲理的拳种。
太极拳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它将儒家的“中庸之道”融入到太极哲理中,研究太极拳与“中庸”的关系,对丰富传统体育文化框架,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极拳 中庸之道 传统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5—0021—031 前言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与武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历经千年经过武术家呕心沥血,苦心钻研的一种集养身、颐情、技击、强体、观赏于一体的拳种。
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继承了儒家思想,在太极拳的习练、技术风格、太极拳文化和礼仪方面无不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中庸”被儒家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影响了中华儿女的方方面面,在为人处世,如何为官,等方方面面都给人们做了规范。
儒家思想自发展传承至今便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想,传统文化中无处不透露出儒家思想的身影,太极拳在儒家思想的滋养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技术风格还是在太极拳的传统礼仪中,无不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武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极大贡献,为了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就此展开研究。
2 太极拳文化的产生2.1 “太极”一词的由来《周易·系辞》曾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一词的来源,《周易》中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本源,也是人身体的本源。
太极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论述

太极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论述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缓慢、连贯、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方式,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协调,注重控制呼吸和正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心理素质等功效。
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道家思想,而后经过多代武术家的继承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文化。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求对技术的研究和练习,更注重对哲学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太极拳强调动静结合、柔与刚的转化,这种“阴阳调和”的思想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而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调理呼吸、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锻炼,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身心和谐的关注。
因此,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价值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武术与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和魅力。
太极拳的发展与壮大,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受欢迎和广泛传承的一种拳术。
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心境和品格,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深厚底蕴。
太极拳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思维方式。
太极拳追求的是阴阳的平衡,通过练习动作的柔和、缓慢和细微的变化,以表现宇宙之间的万物和谐统一。
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对于和谐、平衡、统一的追求相一致。
太极拳中的动作序列和招式蕴含着悠久的哲学思想,例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曲为直”等,在练习中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生活和处事的方式。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心合一,有助于培养人的内心修养和品格。
太极拳强调内在力量的培养,要求练习者保持身心的平静和集中,同时注重呼吸与肢体的协调。
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鼓励人们修身养性、修心养性的理念相呼应。
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内心的平静,从而培养出耐心、坚韧和自律的品质。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柔和流畅的动作,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所讲求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相一致,有助于塑造人的坚韧和包容的品格。
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是太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极拳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
太极拳的推手练习要求双方保持柔和而坚定的力量,并通过互相推撞来发现并化解对方的力量,实现和谐的平衡。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推崇中庸之道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太极拳的推手练习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通过推手练习,人们能够理解并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力量的交流与和谐,学会应对外界变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极拳的练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哲学思想,并通过运动实践来体现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对和谐、平衡、统一的追求。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培养了人们的内心修养和品格,使人们得以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到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对于和谐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影响力和广泛传播的拳法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立。
张三丰是明朝末年一位著名的道家学者和武术家,他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结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创立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强调通过柔和的力量应对外力的进攻。
这种哲学思想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势而为”的观念,以及易经中的“太极”和“阴阳”理论。
太极拳的拳术动作以圆润、柔和、流畅为特点,强调身心合一、意念贯通。
它注重使用者的内力和呼吸调节,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效果。
太极拳最早只是在家族内部流传,并没有广泛传播,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当时一些知名的武术家将太极拳作为一种保健和强身健体的方式,将其传授给更多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武术表演。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
许多人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灵活性,并获得身心平衡和内在的和谐。
总而言之,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立。
它融合了道家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
太极拳通过练习调节身心和发展内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武术表演。
太极者,无极而生!刚柔并济才是真功夫!

太极者,无极而生!刚柔并济才是真功夫!
太极,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格调和技艺。
太极拳以柔克刚为基本原则,强调“柔克刚,刚柔并济”,表示柔和刚
强可以和谐共处,而且可以相互转换,力量也可以从弱转变为强。
太极拳的拳法有“九十九式”,这是一种把拳法、招式、劲力运用等综合起
来的技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功效,也是锻炼身体
力量的有效方法。
太极拳的招式以轻灵、舒缓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挥手舒卷,腾空而起”的柔和美感,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达到良好的身心健康。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广泛
的影响。
它可以让人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也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柔克刚,刚柔并济”的原则,才能真正掌
握太极拳的真功夫!。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而太极文化在其中已有多年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谈到传统,很多人便会问,什么是传统?我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和书籍都是传统。
第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主体是儒家文化。
纵观五千年历史,如今的文化已有很大的发展,但都是在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第二,太极拳内涵是什么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通过对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解,太极拳重在表现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希望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
太极拳不是进攻性拳法,其主旨在于提高人的个人修养,达到身体各部位,身体与内心,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儒家文化核心思想儒家文化倡导以中庸为核心的礼乐思想,“仁“是其思想核心。
它符合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需求,也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此被古代统治者定位为中国主导思想,从而得到极大发展。
太极拳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练习太极拳有中国传统中医原理,和现代医学原理,练习太极拳能预防疾病等功效。
第四,太极拳的发展与儒家文化关系儒家文化倡导“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与太极拳不谋而合。
太极拳主张万物相生相克,人应该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发展。
由于基本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儒家文化在运动上的具体表现。
第五,如何结合现代文化发展趋势促进太极拳运动发展太极拳既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极好方式,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的一种手段。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伦理哲学

1
太极 拳 的 ) 柔 * 与 中国 传 统 伦 理 哲学 中 的 做 人 准 太 极拳 起步修 炼要 求人 们全 身 放松 +内 心清 静+ 以
而 安+能 屈能 伸+ 能高 能低 - 其 实太 极拳练 到刚 柔相 济, 五 阴 并 五阳 的 太 极境 界 时 +才 知 道 什么 叫 . 得 意 * +到 . 得 意 * 时 + 具 体 的 一 招 一 势 + 不 必 拘 泥 于 古 +是. 忘 形 * 的阶 段- 实 质上 . 得意忘 形* 是 太极 拳功 夫境 界最 形 象的 直 观表 达 与感 受 - 老 子 说 . 大 道 无形 * , . 大道 似 水 * +懂 了 水 性 + 也就 掌 握 . 柔 * 性 + 正 确 理解. 柔 * 性 的内 涵与 外延 +可把 握做 人准 则与 处世 哲学 -
. 无欲* 可致 . 大智 � 大勇* , . 大 彻 大 悟* + 所以 老 子 说 什 么 是宠 辱 不 惊.老 子 说 . 宠 者 +尊 荣 / 辱 者 +耻 � 智 而异 +其实 要的 都是 最后 的结 果说 . 太极 拳理 根太 极+故 名太 极拳 - * 太 极理 论的 主要搏击(Βιβλιοθήκη 术科学 &武术文化研究 ’
年2 月 2 0 06 第3 卷 第2 期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伦理哲学
李吉远
1
牛爱军
2
0 1 3浙� 江林 学院 体育 军训 部+ 浙江 临安 3 1 1 3 0 0 /2 3上海 体育 学院 武术系 + 上 海 2 0 0 43 ) 摘 要 太 极 拳是 中 华武 术 园地 中 的 一朵 奇 葩+ 它熔 铸 了中 华 民族 古 朴 而 璨烂 的 文 化+ 使 习 练者 不 仅
论太极拳文化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4太 极拳文化结构的划分 、
在文化学研 究中 , 一般地 , 把文 化划分为三个 层次 : 一层 是思想 、 第 意 识、 念等等 , 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 值观和 思维方式; 二层是文物 , 观 最 价 第 即 表现文化的实物 ; 第三层是制度 、 风俗 , 思想观 点凝结而成的条例和规矩 是 等。 文化按其所面对 的问题可 分为人 与 自然 、 与人、 人 以及人 自身 的关系三 个方面。所以, 我们也把太极拳在文化上分为核 心理论、 修养方法、 技击思 想等三个层次。 4 1太极拳文化核心理论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4 1 1道家“ .. 重生养生, 全生葆真 ” 思想构成太极拳价值观的理论核心 价值观处于 文化体系 的核心层 次, 它决定 了人 的精神状态 , 别决定 特 了人的生命活动 、 精神投注 的原 因和 方向, 中国道 家思想 的主 流是关于生 命 的 学 问 , 为人 的 生 命 是 最 可 贵 的 , 以 生 命 为 对 象 , 讨 生 命 的 意 义 , 认 它 探 将 重生养生作为人 生的追求 , 将全生葆 真作为人 生的理想 , 求在 复杂的 力 社会环 境中得 以身心两全。 在 太极拳 中如何处理体用 关系 , 其技术体系 建构的理论基础 , 是 也是 其 修养 手段 的理 论指导 。太 极拳 以中国古典 的人体 生命整体观 为理论基
1 前 言 、 太 极 拳 深 深 根 植 于 中 华 民 族传 统 文 化 的沃 土 之 中 ,集 哲 学 、 医 学 、 兵
法、 养生、 艺术于一体, 形成了独 具民族特 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 其中, 哲学是 太极拳文化的思想源 泉。开展对太 极拳文化哲学思想 的研 究, 不仅为太极 拳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 理论依据, 同时 , 对促进太极拳运 动科学化、 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张茂珍主编.陈式太极拳精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姜娟.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2008(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
2005
[4]王步标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班级:能动 152
课程: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学号: 1500160269
姓名:潘成东
老师:郑志兵
关于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浅悟
摘要:太极拳的由来,其蕴含的思想与内涵,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关键词:太极拳太极太极图思想中国传统哲学
千百年来,不同的时代,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但这次我想来谈谈“武”文化。
这个简简单单的“武”字也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底蕴。
什么是“武”?止戈为武。
当这个字被创造出来时,就蕴含着先人赋有哲学的思想。
“武”是用来停止战争的方法,代表着和平,而不是用“武”来挑起战争,持强凌弱。
我认为,对世界而言,中国最具有代表性,思想哲理性的武术应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然而关于传统太极拳的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我认为太极拳之根本应为“太极”,又何为之“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太极”应是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吧,以至于不少大家去研究它。
说到太极,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道家,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
我对于“太极”的印象,可以从小时候说起,电视剧,电影里都可以见到,在清晨的公园里也可以看到老人打着太极拳,玩着太极球,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那太极图。
那太极图就好似两条鱼缠绕在一起,黑白两色又显得古风古韵的。
看着太极图,有时会有种感觉,会觉得黑色那块部分很刚强,白色的部分觉得很柔和,这也便是太极拳中刚柔并进的感受吧。
道家索崇尚的是“万法自然”,也就是顺其自然吧,活的自在逍遥,又何必拥有烦恼,我也很崇尚这乐观的态度,可是从这“太极图”中,我对着“太极”又有着不同看法。
我觉得就做人而言,“太极图”里就好像充满着哲理,如黑色块部分,让我感觉就充满着一股韧劲,代表着坚毅,顽强,这是我们人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面对挫折、逆境,我怎能就一洒脱的心去面对,而不管,就应该顽强的与其对抗着,抗压着,不能被其打倒;白色部分,又让人会感受到一种“柔”,一种谦虚,礼貌的感觉,平常生活里,对待他人,对待事物,我们不应礼貌么?与人为善,也便是与己为善,平等对待他人,他人也便会尊重于你,这也是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多必须的品格之一吧。
黑与白缠绕相交,我有仿佛看到不同人和谐共存着,我感受到了自我可以与这世界相融,这便就是“太极”的奥妙吧,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太极拳或许就是一种让我们去感受“太极”之奥妙的途径。
“柔”时,我们微闭双眼打桩,用心感悟自然,或专于某件事,让自我有着不同的看法,心放平,我们的脑海里的想法应不在拘泥于一种,平静着,我们的所想或许会超脱于自我之外。
调整呼吸,让整个身体放松,此时的你应是最真实;“刚”时,各种套路训练着身体的协调性,强健着自己的体魄,可以保护自我。
对于王阳明先生所讲的“天人合一”的观点,太极拳也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太极拳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思想渗透到拳理和拳法中,从而达到逐步完善。
太极拳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和谐,所以“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其套路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轻重、蓄发、进退等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通过长期修炼,能使人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
太极拳也体现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
其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个拳种,它依附于太极阴阳学说,以此为拳理的基本理论,以此为行拳的根本。
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揭示出事物中正反、强弱、生死、远近、前后、上下、虚实、难易、动静、快慢、刚柔、美丑等诸矛盾“负阴抱阳”、既对立又统一,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生相成、相形相亲的关系。
太极拳就是依据传统哲学中这种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相济、阴阳互根互生的思
想来构建其拳理和拳架造型的。
清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中就涉及了阴阳、动静、屈伸、急缓、隐现、左右、仰俯、进退、强弱、快慢、远近等十几对阴阳对立的矛盾关系,正是在这些对立统一的矛盾中产生了和谐,太极拳家们把这些思想理论与太极拳实践结合而形成了具有深厚哲理的太极拳术。
太极拳也应是一种具观赏的的拳种,在每招每式每个动作中,都要求对称平衡,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柔相济,阴阳合德;要求所有动作非圆即弧,非顺即逆,螺旋缠丝,裆走下弧,即使倒换重心,也不允许简单地把重心平移或上抬过去,要求拳架外形美与内在神韵美有机结合,不仅每个动作的造型都能给人美感,而且尤其要有潇洒而凝重、轻灵而沉稳、舒展而紧凑、圆活而端庄、有理有节、有情有景、赏心悦目、意趣盎然等美感。
中国人在表达审美意趣时具有含蓄、朦胧或虚化的特点,而太极拳所讲究的“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等特点正是体现了一种美的修养和美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太极拳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它的奥妙不应只是这些,我想每个人对于太极拳会有这不同的感悟,它蕴含的哲理是我们收益无穷的,毛主席也曾倡导过全民太极拳,我想在这飞快的时代进程中太极拳不会消失,应该是说太极拳不单单只是对于老年人,对于研究它人游泳,我希望的,大脚快步走的人们,能在某刻停下,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在清晨或晚睡前,打打太极,静下心来感悟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