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PPT课件

大拇指的外观是怎样的? 大拇指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 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形状特点:不美观。 具体表现: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 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 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 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 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 了,叫他揿电铃。
语文22 五年手级指 下册
22.手指 第一课时
22 手指
导入新课
对于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 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 叫《手指》。
22 手指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 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 改为子恺。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 《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 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 恺漫画结集面世。
拓展延伸
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1.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3.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瑄 6.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7.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 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丰 子 恺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 事物,它们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但它们常常被忽视了,而手指, 就在为我们默默无闻地付出,陪伴 着我们生活。让我们今天来学习第 22课:《手指》,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这平凡而伟大的事物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手指》。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道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懂得互帮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手指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手指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手指》,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强化理解。
3.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
教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操作练习(20分钟)分组讨论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模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手指的作用。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论,展开合作活动,完成一份小结论,分享给全班。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手指的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指,提高安全意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留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
五、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介绍手指的结构、功能和保护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手指》•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保护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继续巩固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保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人体的手指,揭示了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幽默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文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涉及的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
此外,课文中的幽默语言也需要学生通过品味和模仿来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尊重和爱护,培养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幽默语言的理解和模仿,对人体手指的科学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3.模仿法: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幽默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手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功能,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好奇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的语音语调,体会课文的幽默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第一课时(课件)

再见!
(一)字造句趣
qìn
zēng
xián
揿电铃 爱憎 按弦
yǎo tiǎo
窈窕
qū
曲线
bó
薄弱
báo 薄片、厚薄
薄
bó 单薄、刻薄 bò 薄荷
他身穿单薄(bó)的衣服, 嘴里含着薄(bò)荷糖,手里 拿着刚做好的薄(báo)饼。
bù 主薄(古代官名)
qìn
zēng
xián
揿电铃 爱憎 按弦
yǎo tiǎo
(蘸)药末 (戴)戒指 (掏)耳朵
观察:哪个偏旁的动词最多?思考:为什么?
(拉)胡琴 (按住)血 (揿)电铃 (扳)枪机 (研)脂粉 (抹)鼻涕
(按)弦
(扶住)琴身 (抵住)水
(顶住)重东西 (翻)书页 (招呼)人
(搔)痒
(推动)笔杆 (打)电话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
(蘸)药末 (戴)戒指 (掏)耳朵
你还能从文中发现手指像人一样巧的地方吗?快速浏览 课文,找一找吧!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 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 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 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 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 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 终是以他为主。
窈窕
qū
曲线
bó
薄弱
qǔ 歌曲、曲调
曲
qū 弯曲、曲折
你能给“曲”字也造一个有趣的句子,帮助记忆 它的不同读音吗?
(二)词识指趣
( )胡琴 ( )血 ( )电铃 ( )枪机 ( )脂粉 ( )鼻涕
( )弦
( )琴身
( )重东西 ( )书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手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表达和意义。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体味文章中所传达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播放与手指有关的歌曲作为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与手指之间的关系。
2.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谈谈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学习课文1.学生带领朗读课文《手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
2.进行课文段落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和感情表达。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深层含义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何寓意,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对手指的认识和重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课文《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思考深层含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体味文章的哲理和情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2《手指》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手指》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手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经过将近五年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大部分同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了解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单,注意鼓励学生表达、积极参与交流,完成听说读写任务,同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帮助其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本文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主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材(内容)解析:《22.手指》一文来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会写的生字15个。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姿态和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阐明了一个道理——团结才有力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1.会认“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生字,会读“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风趣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作者风趣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精品教案

手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拇、弦、揿”等1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搔、痒、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强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明确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简单又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
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板书:手指)思考: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点?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司空见惯的手指?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21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同学扮演手指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明确目标。
( 3 分钟)
师: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师:看一下字词。
薄弱差异爱憎养尊处优秽物堂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20分钟)
1、学习手指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3、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
“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4、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5、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手指的段落熟读几遍。
(2)、画出具体描写手指优缺点的语句
(3)、互相交流、归纳优缺点、合作完成表格。
6.汇报交流。
7、实验;正确的握笔姿势,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在抬起食指,中指……
8、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交流文章结尾的句子,感悟团结就是力量。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2分钟)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 10 分钟)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
(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