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哲学思辨关系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开创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新时代,拉开了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大幕。
2.阿那克西曼德——世界源于无定阿那克西曼德生于米利都,是泰勒斯的追随者和最出色的学生。
3.阿那克西米尼——世界源于无限的空气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4.毕达哥拉斯——万物都是数“最优秀的人则献身于发现生活本身的意义和目的。
他设法揭示自然的奥秘,热爱知识,这种人就是哲学家。
”5.巴门尼德——存在是一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的研究开始进入思辨的领域。
6.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公众教师,还是第一个收学费的人。
8.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物,让很多年轻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和他就形形色色的问题展开激辩,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和良师益友。
9.芝诺——飞矢不动亚里士多德说他是论辩法即辩证法的创始人。
他的论证方法及辩论技巧,是后来智者们的思想渊源,促进了逻辑和理论思维的发展。
10.恩培多克勒——同类相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在他那里,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等等身份经常交错出现,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切地勾勒出他的形象。
11.阿那克萨戈拉——异类相知作为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阿那克萨戈拉凭借自己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12.柏拉图——物质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理念的实体世界爱默生则如此称赞柏拉图和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13.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生成宇宙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4.第欧根尼——别挡住我的阳光“一个哲人,即便他身为奴隶,也是他人的自然统治者,就像医生是病人的导师一样。
解构与差异德里达的哲学思辨

解构与差异德里达的哲学思辨雅克·德里达是一位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20世纪哲学、文学批评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里达以其解构主义理论而闻名,挑战传统的哲学观念,并提出了“差异”(différance)这一核心概念。
本文将深入解读德里达的解构与差异,解析其哲学思辨的内涵,以及对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基本概念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一种分析文本意义和结构的方法。
德里达强调,任何文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意义是流动和多重的。
解构主义旨在揭示文本内部的矛盾和张力,从而展现出表面意义背后的复杂性。
通过对传统概念的质疑,德里达破除了二元对立(如理性与感性、中心与边缘、主观与客观等)的局限,指出它们之间并非绝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彼此交织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德里达不仅仅是在抨击传统形而上学,更是在重新审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语言本身是一种差异性的结构,而不是一种直接指向真实事物的工具。
在这种观念下,语言意味着一种缺失,一种永恒的追寻。
差异(différance)概念解析“差异”是德里达提出的重要概念,带有双重含义。
一方面,“différance”指的是“差异”,即某个词或概念与其他词或概念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它也包含“延迟”的意思,这意味着一个概念的真正意义总是处于延迟之中,无法立即获得。
在经典哲学中,意义通常被视为一种稳定的实体,通过确定性的定义进行传达。
而德里达则认为,这种追求固定意义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每一个词汇或符号只有在其相对比照中才能显现出其意义,但这种比照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
因此,真理与意义并不存在于某个明确无误的中心,而是在一个开放且多层次的网络中不断流动。
解构过程中的反思解构不仅仅是一种分析文本的方法,更是一种反思过程。
通过解构,我们能够看到语言和权力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德里达借用一些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以展示语言如何掩盖和扭曲潜在的含义。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50个理性思辨、批判精神相关的作文金句

1.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培根2.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索尔仁尼琴3.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
4.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俄国哲学家赫尔岑5.偏执把真理抓在手里,把它活活掐死。
——泰戈尔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7.从众之恶与直接施暴同样可怕。
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8.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乌合之众》9.一切都在加速下滑,只有谎言蓬勃如春。
10.万物分崩离析,中心不再把持,只有混乱四散于世界。
——叶芝11.警惕被环境驯化,不要让别人给你的大脑和行为套上镣铐。
12.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叔本华13.人们总是对个体的错误,耿耿于怀;而对群体性的错误,避而不见。
14.只有两件事可能是没有极限的:宇宙,以及人类的愚蠢。
不过前者我还不太敢确定。
——爱因斯坦15.子弹也无法击落真理的声音。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8.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
——波普19.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纪伯伦20.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管子·内业》(【译文】成功的人会恰当利用外界事物,却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牵制。
)21.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
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23.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可改为“假象”等)欺。
——袁枚《随园诗话》24.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高考作文:时评精选五篇+高考作文20种哲学思辨

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五篇+高考作文20种哲学思辨关系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
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
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
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
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
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
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
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
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
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
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
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1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
阐释: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据说,有一次他在宫廷讲学,说“天上人间到处都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纷纷走进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都失败了。
都是树叶,这是共性,但树叶各各不同,这是个性。
任何一片树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亦越宽广。
因此,虽说社会是共性使然,但因为共性又是个性使然,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社会乃是个性使然。
最好的个性组合成最好的共性,最好的个体组合成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个人利益组合成最好的社会利益。
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
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相约,个性相得;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
扼制个性便是扼制了社会之根本。
人们对某个城市某种商品的特点评价是:这个城市或商品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足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
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
当前,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
“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竞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
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 20 种哲学思辨关系高考议论文中最常考哲学理论,考生要着重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 20 种哲学思辨关系,希望大家喜欢!过程与结果思想 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 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
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
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 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 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小马”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特指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共同享有和完成的、具有丰富批判精神的社会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人类实现学说。
“大马”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它一方面宣称坚持了小马,但是另一方面又结合革命和建设实际融合进了一些革命主张和建设纲领。
2.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探索世界本源的哲学。
二、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相对。
3.幸福幸福是因自身而不是因其他事物而值得欲求的实现活动,合德性的实践就符合这种要求。
幸福不在于消遣。
如果这样,我们操劳一生就是为了消遣,这是荒唐的。
4.自由人认识了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实践实践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我实现活动,追求着自由幸福的人们在实践的征途中,不断探索真理、检验真理、同时不断探求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价值坐标。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指的是目的存于行为自身、合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可以是伦理的,也可以是技艺的,还可以是思辨的。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在某种意义上他不再支持讨论那种理论式、直观的、抽象的沉思,而是把实践看作是人类实现自身、感性的、对象性的现实活动:①包括一切现实地对象的活动,②既包括现实的生产、生产,又包括活动,③还包括现实地对进行现实调整和改变的活动。
6.直观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
7.辩证法古代的辩证法主要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于一或存在中,对立的范畴或相的结合。
近代的辩证法主要从形式逻辑中发展而来;被黑格尔消化吸收后成为精神、自我意识、思想的存在形式(矛盾:否定+持存)和运动方式(诸多环节、不断扬弃;整体必然而又有秩序的体系)8.扬弃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对象性活动。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高考中的议论文时常会涉及到哲学思辨关系,这需要考生们对于哲学思辨有一定的了解,为此,我们列举了常考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供考生们参考。
1. 实用主义与理论主义实用主义认为实际的效果和经验是最重要的,唯有实现了实际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而理论主义则强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推导,认为只有理论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权利,认为个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最重要的。
而集体主义则强调整个社会、国家或团体的利益,认为个人应该为团体或社会牺牲个人利益。
3.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强调现实的情况和限制,认为人类应该尝试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完美的方案。
而理想主义则强调理想和理念,认为人们必须追求绝对的真理和正义。
4. 实在主义与唯心主义实在主义强调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一切都有一个独立的、客观的存在。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意识和思想是主导一切的因素。
5. 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感性主义强调感受和感觉的重要性,认为正确的知识应该取决于感受。
而理性主义则强调理性分析和推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6. 道德困境与利益冲突道德困境是指处于道德约束和要求之下的困境,例如面临死亡威胁时是否可以说谎。
而利益冲突则是指针对不同的利益或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
7. 真实与虚假真实与虚假是指现实的与人工制造出来的之间的区别。
事实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而虚假是相反的,也就是虚伪、欺骗、捏造等。
8. 知识与信仰知识和信仰都是对人类特定事情的理解和解释的方式,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知识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信仰则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信念和意见的。
9. 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社会责任强调作为一个公民或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帮助社会成员增加福利的时候,也要忽略自己的利益。
个人利益则是指在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获得。
10. 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自我实现指的是人们为满足自我价值和成长而需要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进步则是指社会和人类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1、过程与结果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
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
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
阐释:“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
乐极可以生悲,苦尽才能甘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
只注重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必然带来消极的结果。
阐释:事物发展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
谁违背,谁受过程本身的规律惩罚。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形式主义,盲目发展,都将只能开出无花之果甚至是苦果。
2、整体与部分思想1:整体和部分互为条件。
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
阐释:大局意识,长远目标。
10个阿拉伯数字和任何文字是有限的,可是它们表示的值和意思是无限的,因为它们有无数次的组合。
车辘的周长是有限的,可是它的开始与末尾连接,于是它便可以走无限的路。
“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邻里之间是这样,其他又何尝不如此呢?坐井只能观天,盲人靠摸不能识象。
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思想2:整体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有变化。
阐释:“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珉空归月夜魂。
”昭君的一生的改变仅仅因为一张画。
画师毛延寿因昭君未贿赂他,在画像时给点了一颗痣,以致昭君不能得皇上临幸,最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正如莫泊桑在其小说《项链》中所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从某种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
思想3: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阐释:佛说,一滴水要永恒,那就把它放到大海。
这是对的,部分总要依赖整体才能长久。
但是,这并不等于部分就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了,由每一滴水汇成的大海的颜色是蔚蓝的,但每一滴水却是无色的,而浪花却是洁白的。
做为个体的自己要保持个性的独立,要勇于创造。
请求“锥处囊中”的冯谖;敢于自荐的毛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独标“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还有张衡、岳飞、袁隆平、钱学森等等。
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族的脊梁,才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思想4: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
阐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柏杨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能使自己与整体保持和谐,发挥个体的最大功能。
3、原因和结果思想1: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
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
反之亦然。
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阐释: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都给世界到来了巨大的危害,之后人们都建立了灾难预警机制。
思想2: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阐释:一个原因可以导致许多结果。
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就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
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造成的灾难哪里仅仅是经济的滞后呢?民族的文化,国民的灵魂……有时,一种原因还会同时带来正负两面的结果。
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既是其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反映,更是儒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名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果。
2003年SARS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等等。
同样,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等等。
4、必然与偶然思想1: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
阐释:种瓜只能得瓜,得不出豆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或得到的瓜太小(因为气候、土质、肥料等因素的影响),这是偶然。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诗句里包含了季节更替的必然。
我们看待事物,万不可把偶然的当作必然的,像“守株待兔”里的农夫一样。
有人在生命里摔了一跤后就起不来,这就是错把失败当成人生的必然,败倒在“偶然’的脚下了。
思想2: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很多科学发现都有偶然的因素,如青霉素的发现。
人的生命最一开始就是偶然,随后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偶然中,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安家立业,偶然中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机遇,或偶然抓住,或偶然错失。
于是乎或平淡或精彩的人生便就此书写而成。
车祸从几率上看,一定是偶然的,然而其中也有必然。
两位司机都心存侥幸,都想在最快的时间通过这个路段,都觉得也许对方会让,都信奉一句话:两强相遇勇者胜。
于是就顶上了。
当然还有很多车祸中的必然:超载后的必然,闯红灯的必然,酒后驾驶的必然,疲劳驾驶的必然,等等等等。
又或者是谁谁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步入了商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这当中的必然就更多了:此人的性格,身对成功的渴望度,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机会的把等。
这些其实都是此人成功的必然。
艺术家在偶然中获得了灵感,创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作品。
虽然灵光乍现的那瞬间是偶然的,然而这当中有蕴含了多少经年积累的必然呢!5、内容与形式思想1: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无一例外。
阐释:能把肉体和灵魂分开?一副臭皮囊,这是我们人存在的形式,而精神才是我们人的本质内容。
精神是最关键的,所以哲学家说,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安宁,而非肉体的享乐。
生活中,有些领导大搞形象工程,走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而不管实际内容的改变,结果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当前社会一味追求包装,明星炒作,商品包装,书籍追求豪华版,假广告泛滥。
艺术的探索和突破,形式和内容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
思想2:内容决定形式,反过来,形式也会反作用于内容,由于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阐释:同样一轮夜月,却有阴晴圆缺。
有人说,生活就是演出。
倘若真如此,那我们要演好多种不同形式的角色:母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
6、现象与本质思想1: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阐释:苹果落地是自有苹果树以来就有的现象,其现象背后也始终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
但只有牛顿最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需要背景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积极的持恒的思维状态。
有这么一个营销案例,说的是英国、美国两位皮鞋推销商,差不多同时来到南太平洋某群岛推销皮鞋。
他们在岛上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岛气候温和,土着居民都在街上赤脚行走,不穿鞋子,根本看不到鞋店。
英国推销商当即向公司总部发回一个电报:“该岛无人穿鞋,我拟明日返回。
”但美国推销商却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向公司总部发回了一个与英国推销商截然相反的电报:“该岛无人穿鞋,很有市场潜力,我准备住上一段时间拓展市场。
”思想2:现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
阐释:“口蜜”是假相,“腹剑”才是本质。
《聊斋》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
《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
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
我们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时间。
真正的廉洁,是不会在乎廉洁的名声的,一般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廉洁,往往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已。
也有人爱名,不爱钱。
但是对名誉过于热衷,其实也和爱钱一样,不过是对象有区别而已。
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其实一样都是无用功。
纯粹爱名的,社会危害还小点,可是,现在的大多数贪官都是名利复合型贪官,既想拿实惠又想树形象,所以很多名声不错的官员,往往只是假象而已。
而不管是爱钱也好是爱名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务虚,不是务实,对国家是有很大害处的。
思想3: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阐释:我们看报,见这儿是凶杀,哪儿是诈骗,便以为这社会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
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只见支流现象,便以为是天下乏至美,殊不知还有北海,主流现象更是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
只见支流,以小为大,及见到主流,知晓全局,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过井底一蛙罢了。
“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杯弓蛇影”也是此类。
7、对立与统一思想1: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